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料均匀的动物预混料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9: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动物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料均匀的动物预混料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动物饲料是多种原料经过混料而成,且用于饲养动物的混合料。动物饲料一般包括玉米、豆粕、棉粕、麸皮、豆饼、芝麻饼等,为了给动物补充必须的营养物质,并使动物保持营养平衡,动物饲料中不可避免的还需要添加酵母粉、矿物质补充料、食盐等小料,由于小料的添加量比较少,为了便于控制小料的添加量,一般将小料进行预混,并形成预混料。
3.相关技术中,对于小料的预混一般采用混料装置,混料装置包括放料斗,放料斗呈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倒方台型设置。放料斗的底端固设有放料管,放料管的底端设置有混料机,且放料管和混料机的进料端相连通。在对小料进行混料时,将装有小料的编织袋开口,然后将编织袋放置在放料斗的顶端,之后将小料倒入放料斗内。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该混料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小料的混料并形成预混料,但是需要操作人员一直抬着编织袋完成小料的放料,费时费力,而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编织袋内小料的放料,本技术提供一种混料均匀的动物预混料混料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混料均匀的动物预混料混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混料均匀的动物预混料混料装置,包括放料机构、设置在放料机构下游的第一混料机构、设置在第一混料机构下游的卸料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倒方台型的放料斗、固设在放料斗底端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放料管,所述第一混料机构和放料管相连通,所述放料斗的顶端向上延伸固设有挡料环板,所述挡料环板内侧壁的底部固设有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栅格板,多个所述栅格板之间形成放料间隙,所述挡料环板上设置有支撑机构;
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挡料环板内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栅格板相抵触的安装杆、两个分别固设在安装杆长度方向两端的支撑竖板、固设在安装杆上的调节螺杆、固设在安装杆上且与调节螺杆平行的导向杆,两个所述支撑竖板的顶端分别向靠近放料斗轴线方向垂直固设有支撑横板,所述调节螺杆远离安装杆的一端贯穿挡料环板侧壁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远离安装杆的一端贯穿挡料环板侧壁且与其滑移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装有小料的编织袋放置在两个支撑组件的支撑横板上,然后利用外界工具,将编织袋的底端划开一个口,之后小料从编织袋内掉落到栅格板上,并从栅格板形成的放料间隙掉落到放料斗内,由于只需要操作人员将编织袋抬起,并放置在支撑横板上,不需要操作人员一直抬着编织袋完成小料的放料,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
力,操作简便,提高混料装置的实用性。同时,在放料斗顶端设置挡料环板,并在挡料环板上设置栅格板,能够阻挡大颗粒的小料进入放料斗,而且栅格板还对支撑组件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支撑组件使用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安装杆和栅格板垂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安装杆和栅格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杆使用和移动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安装杆的一端固设有限位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导向杆脱离挡料环板,提高支撑组件使用的稳定性。
14.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竖板的顶端固设有用于增加支撑竖板稳定性的连接横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两个支撑竖板使用的稳定性。
16.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竖板于连接横杆和安装杆之间固设有加强横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两个支撑竖板使用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混料机构包括第一混料壳体、两个并排且转动连接在第一混料壳体内的第一转轴、多个固设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桨叶、用于使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混料壳体顶端和放料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混料壳体的底端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出料管。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料进入第一混料壳体内,并在第一桨叶的作用下进行混料,并形成初混料,便于小料的混料。
20.可选的,所述第一混料机构和卸料机构之间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和卸料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混料机构;
21.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转动轴、固设在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用于使第一转动轴转动的第二电机、固设在第一壳体出料端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转动轴、固设在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二螺旋输送叶片、用于使第二转动轴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一壳体进料端和第一混料机构出料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壳体顶部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出料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混料机构和卸料机构之间设置提升机构、第二混料机构,提高了小料混料的均匀性,而且通过第一螺旋输送叶片、第二螺旋输送叶片之间的相互配合,将第一混料机构内的初混料输送入第二混料机构内,具有使用稳定、简便的优点。同时,由于在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之间设置提升机构,可以将放料机构、卸料机构设置在地面上,便于放料机构的放料,也便于卸料机构的收料。
23.可选的,所述第二混料机构包括第二混料壳体、两个并排且转动连接在第二混料壳体内的第二转轴、多个固设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桨叶、用于使第二转轴转动的第四电机,所述第二混料壳体顶端和提升机构的出料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混料壳体的底端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出料管。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混料进入第二混料壳体内,并在第二桨叶的作用下进行混料,并形成预混料,便于初混料的混料。
25.可选的,所述第三出料管的底端固设有与其形成三通结构的循环管和下料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下料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混料壳体内的预混料通过循环管进入第一混料机构内,提高小料的混合效果,并利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的设置,便于循环管、下料管的控制。
27.可选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底端开口且内部中空倒方台型的卸料斗、固设在卸料斗底端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卸料管、设置在卸料管上的第四阀门,所述卸料斗的顶端和第二混料机构的出料端相连通。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料斗起到缓冲的作用,便于预混料的卸料。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本技术的混料均匀的动物预混料混料装置,在放料斗顶端设置挡料环板,降低小料出现散落的情况,在挡料环板上设置栅格板,能够阻挡大颗粒的小料进入放料斗,在挡料环板上设置支撑组件,并将编织袋放置在支撑横板上,不需要操作人员一直抬着编织袋完成小料的放料,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操作简便,提高混料装置的实用性。
31.2.在两个支撑竖板上设置连接横杆和加强横杆,提高了两个支撑竖板使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支撑机构使用的稳定性。
32.3.在第一混料机构和卸料机构之间设置提升机构、第二混料机构,并通过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的相互配合,提高小料混料的均匀性,同时由于在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之间设置提升机构,可以将放料机构、卸料机构设置在地面上,便于放料机构、卸料机构的使用。
附图说明
33.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为了表示第一转轴、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部分剖视图。
35.图3是为了表示第二转轴的部分剖视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放料机构;11、放料斗;12、放料管;13、挡料环板;131、加强板;14、栅格板;2、第一混料机构;21、第一混料壳体;22、第一转轴;23、第一桨叶;24、第一电机;25、第一出料管;3、提升机构;31、第一壳体;32、第二壳体;33、第一转动轴;34、第一螺旋输送叶片;35、第二电机;36、第二转动轴;37、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8、第三电机;39、第二出料管;4、第二混料机构;41、第二混料壳体;42、第二转轴;43、第二桨叶;44、第四电机;45、第三出料管;451、第一阀门;46、循环管;461、第二阀门;47、下料管;471、第三阀门;5、卸料机构;51、卸料斗;52、卸料管;53、第四阀门;54、储料桶;6、支撑机构;61、支撑组件;611、安装杆;612、支撑竖板;613、支撑横板;614、连接横杆;615、加强横杆;616、调节螺杆;617、手柄;618、导向杆;619、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混料均匀的动物预混料混料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放料机构1。放料机构1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对小料进行初步混料并形成初混料的第一混料机构2。第一混料机构2的下游设置有用于使初混料向上移动的提升机构3,提升机构3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对初混料进行深度混料并形成预混料的第二混料机构4。第二混料机构4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对预混料进行卸料的卸料机构5。
39.参照图1和图2,放料机构1包括放料斗11,放料斗11呈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倒方台型。放料斗11的底端固设有放料管12,放料管12沿高度方向设置。放料斗11的顶端向上延伸固设有挡料环板13,挡料环板13呈方环形,且挡料环板13的轴线和放料斗11的轴线重合。挡料环板13内侧壁的底部固设有多个栅格板14,多个栅格板14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多个栅格板14之间形成放料间隙,放料间隙能够阻挡大颗粒的小料进入放料斗11内,栅格板14向下倾斜设置,能够对小料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降低小料的下落速度。栅格板14顶面设置有便于放料的支撑机构6。
40.参照图2,支撑机构6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挡料环板13内的支撑组件61,两个支撑组件61沿栅格板1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组件61包括抵触在栅格板14顶面的安装杆611,安装杆611和栅格板14垂直。安装杆6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上垂直固设有支撑竖板612,即支撑竖板6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竖板612的顶端分别向靠近放料斗11轴线方向垂直固设有支撑横板613,支撑横板613和栅格板14平行。两个支撑竖板612的顶端固设有连接横杆614,两个支撑竖板612的中部固设有加强横杆615,加强横杆615位于连接横杆614和安装杆611之间。安装杆611和挡料环板13侧壁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杆616,调节螺杆616和栅格板14平行,调节螺杆616的一端固设在安装杆611上,调节螺杆616的另一端贯穿挡料环板13侧壁且与其螺纹连接,调节螺杆616远离安装杆611的一端固设有手柄617。安装杆611和挡料环板13侧壁之间设置有导向杆618,导向杆618和调节螺杆616平行,导向杆618的一端固设在安装杆611上,导向杆618的另一端贯穿挡料环板13侧壁且与其滑移连接。导向杆618远离安装杆611的一端固设有限位板619。挡料环板13于设置调节螺杆616的外侧面固设有加强板131,加强板131和调节螺杆616螺纹连接,加强板131和导向杆618滑移连接。
41.参照图1和图2,第一混料机构2包括第一混料壳体21,放料管12的底端固设在第一混料壳体21顶面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第一混料壳体2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转轴22,第一转轴2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转轴22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设有多个第一桨叶23。第一混料壳体21的外周面固设有两个第一电机24,两个第一电机24和两个第一转轴22一一对应,第一转轴22的一端贯穿第一混料壳体21和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混料壳体21的底端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出料管25,第一出料管25沿高度方向设置。
42.参照图2和图3,提升机构3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壳体31,第一壳体31的内截面呈圆形,第一壳体31的外截面呈方形。第一壳体31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第一出料管25的底端固设在第一壳体31进料端的顶面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第一壳体31的出料端向上延伸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壳体32,第二壳体32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二壳体32的内截面呈圆形,第二壳体32的外截面呈方形。第二壳体32的底端设置为进料端、顶端设置为出料端。第一壳体31内转动连接有与其轴线重合的第一转动轴33,第一转动轴33的外周面固设有第一螺旋输送叶片34。第一壳体31进料端固设有第二电机35,第一转动轴33的一端贯穿第一壳体31与第二电机35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2内转动连接有与其轴线重合的第二转动轴36,第二转动轴36的外周面固设有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7。第二壳体32的顶端固设有第三电机38,第二转动轴36的一端贯穿第二壳体32与第三电机38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2顶部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出料管39,第二出料管39向下倾斜设置。
43.参照图1和图3,第二混料机构4包括第二混料壳体41。第二出料管39的底端固设在第二混料壳体41顶面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第二混料壳体4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二转轴42,第二转轴4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转轴42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设有多个第二桨叶43。第二混料壳体41的外周面固设有两个第四电机44,两个第四电机44和两个第二转轴42一一对应,第二转轴42的一端贯穿第二混料壳体41和第四电机4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混料壳体41的底端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出料管45,第三出料管45沿高度方向设置。
44.参照图1和图3,第三出料管45的底端向下延伸固设有循环管46和下料管47,循环管46、下料管47均向下倾斜设置,且第三出料管45、循环管46、下料管47形成三通结构。第三出料管4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51。循环管46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61。下料管47上设置有第三阀门471。循环管46的底端固设在第一混料壳体21顶面且与其内部相连通。
45.参照图1和图3,卸料结构包括卸料斗51,卸料斗51呈底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倒方台型。下料管47的底端固设在卸料斗51的顶面且与其内部相连通。卸料斗51的底端固设有卸料管52,卸料管52沿高度方向设置,卸料管52上设置有第四阀门53。卸料管52的下方设置有储料桶54,储料桶54呈顶端开口且中空设置。
46.本技术的混料均匀的动物预混料混料装置,将装有小料的编织袋放置在两个支撑组件61的支撑横板613上,然后利用外界工具,例如小刀等,将编织袋的底端划开一个口,之后小料从编织袋内掉落到栅格板14上,并从栅格板14形成的放料间隙掉落到放料斗11内,之后经过放料管12进入第一混料壳体21内,并经过第一桨叶23进行初步混料,并形成初混料,然后经过第一出料管25进入第一壳体31内,并在第一螺旋输送叶片34的带动下移动,然后进入第二壳体32,并在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7的带动下移动,之后经过第二出料管39进入第二混料壳体41内,并经过第二桨叶43进行深度混料,并形成预混料,之后经过第三出料管45,部分经过循环管46再进入第一混料壳体21内,剩余预混料经过下料管47进行卸料斗51内,然后经过卸料管52进入储料桶54内,完成小料的混料和卸料。
47.该混料装置,在操作人员将编织袋内的小料放到放料斗11内时,由于只需要操作人员将编织袋抬起,并放置在支撑横板613上,不需要操作人员一直抬着编织袋完成小料的放料,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操作简便,提高混料装置的实用性。同时由于在放料斗11顶端设置挡料环板13,并在挡料环板13上设置栅格板14,不仅能够阻挡大颗粒的小料进入放料斗11,而且还对安装杆611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支撑机构6使用的稳定。由于在第一混料机构2和卸料机构5之间设置提升机构3,并通过第一混料机构2、第二混料机构4、循环管46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小料混料的均匀性,而且还在第一混料机构2和第二混料机构4之间设置提升机构3,可以将放料机构1、卸料机构5设置在地面上,便于操作人员于放料机构1的一侧完成放料,也便于操作人员于卸料机构5的一侧完成卸料,提高混料装置的实用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