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铁换乘站施工用临时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1: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临时支承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换乘站施工用临时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地铁轨道由单一线路逐渐建设为复杂的交通网络,因此,换乘站越来越多,叠线车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施工地铁换乘车站时,一般会预留足够空间给两条地铁线路区间进行施工,并在上下空间之间浇筑永久结构的中板,在中板上进行施工,但是在施工时容易对永久结构的中板造成损伤,影响后续正常使用,因此,现有地铁施工时,会采用临时支承结构代替,施工完成后拆除即可。
3.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多变,而临时支承结构往往都是规格固定的支撑杆件,当临时支承结构的支撑高度不足以紧抵需要的支撑位置时,只能够对支承结构采取临时加高的方式,这样会使得整个支承结构的稳定性变差,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4.现有的临时支承杆件都是以单点受力的方式进行支撑,若需要增加整体的支撑强度,只能够通过增加支承杆件数量的方式进行,对材料的消耗较大,而且十分占用施工空间;并且,地铁轨道的施工常常伴随着振动,临时支承结构需要承载来自纵向与水平方向的力,而临时支承杆件一般只能够对竖向的受力进行支撑,对于来自水平方向的冲击力,临时支承杆件的承受能力则很差,很难保证整个临时支承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地铁换乘站施工用临时支承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侧固定连接竖管,所述竖管外壁套接支撑环,所述竖管外壁设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螺纹配合连接抵紧螺母,所述竖管内滑动连接竖杆,所述竖杆上端固定连接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下侧的四个拐角均设有第一连接槽,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均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传力杆,所述支撑环上侧设有四个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与第一连接槽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传力杆下端均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二连接槽内,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均通过第二转轴与传力杆转动连接。
7.优选地,每个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均能够贴在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槽底侧,每个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均为弧面。
8.优选地,所述支撑块上设有四个竖直设置的螺纹孔,四个所述螺纹孔以支撑柱轴线为基准均匀设置,每个所述螺纹孔内均螺纹配合连接加固螺栓。
9.优选地,每个所述加固螺栓外壁均螺纹配合连接锁紧螺母。
10.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垫块。
11.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外壁固定连接四个倾斜向下设置的撑杆,四个所述撑杆以支撑柱轴线为基准均匀设置,每个所述撑杆下端均固定连接垫板,每个所述垫板上均设有加
固孔。
12.优选地,四个所述垫板与垫块底侧均在同一水平面上。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地铁换乘站施工用临时支承结构,能够根据现场环境调整矩形板的支撑高度,适用性较高;支撑过程中,矩形板受力后,能够通过四个拐角的传力杆将力分散传递到支撑环上,有效降低了矩形板的集中受力荷载,以提高矩形板的承载能力;并且,在矩形板受到来自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时,矩形板与支撑环能够通过轻微的水平相对位移来抵消部分水平冲击力,从而减少水平冲击力对整个支承结构的影响,以保证整个支承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矩形板与支撑环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f部位的放大图;
18.图4是图1中e部位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0.实施例1
21.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地铁换乘站施工用临时支承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支撑柱1上端固定连接支撑块2,支撑块2上侧固定连接竖管3,竖管3外壁套接支撑环4,竖管3外壁设有外螺纹段31,外螺纹段31螺纹配合连接抵紧螺母32;
22.竖管3内滑动连接竖杆33,竖杆33上端固定连接矩形板5,矩形板5下侧的四个拐角均设有第一连接槽51,每个第一连接槽51内均通过第一转轴52转动连接传力杆6,支撑环4上侧设有四个第二连接槽41,第二连接槽41与第一连接槽5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传力杆6下端均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二连接槽41内,每个第二连接槽41内均通过第二转轴42与传力杆6转动连接。沿着竖管3方向竖直移动支撑环4,能够使得竖杆33带动矩形板5沿着竖管3内壁同步移动,将矩形板5上侧紧抵在需要支撑的位置后,转动抵紧螺母32,使得抵紧螺母32紧贴在支撑环4下侧,能够使得矩形板5的水平位置被固定;矩形板5受力后,能够通过四个拐角的传力杆6将力分散传递到支撑环4上,有效降低了矩形板5的集中受力荷载,从而提高矩形板5的承载能力。
23.每个传力杆6的两端均能够贴在第一连接槽51和第二连接槽41的槽底侧,每个传力杆6的两端均为弧面61,传力杆6的两端的弧面61能够贴在第一连接槽51和第二连接槽41的槽底侧,使得传力杆6能够直接承受来自矩形板5的竖向压力,并将来自矩形板5的压力直接传递到支撑环4;当矩形板5受到来自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时,由于直接受力的矩形板5与支撑环4是通过传力杆6相互转动连接,使得矩形板5与支撑环4能够通过轻微的水平相对位移
来抵消部分水平冲击力,从而减少水平冲击力对整个支承结构的影响,以保证整个支承结构的稳定性。支撑块2上设有四个竖直设置的螺纹孔,四个螺纹孔以支撑柱1轴线为基准均匀设置,每个螺纹孔内均螺纹配合连接加固螺栓71,每个加固螺栓71外壁均螺纹配合连接锁紧螺母72。支撑环4的位置固定后,通过逐个转动加固螺栓71,使得加固螺栓71上端紧抵在支撑环4下侧,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环4的稳定性;加固螺栓71紧抵在支撑环4下侧后,再逐个转动锁紧螺母72,使得锁紧螺母72紧贴在支撑环4上侧,以确保加固螺栓71的支撑强度。
24.支撑柱1下端固定连接垫块8,垫块8能够增加支撑柱1的受力面积,提高稳定性;支撑柱1外壁固定连接四个倾斜向下设置的撑杆9,四个撑杆9以支撑柱1轴线为基准均匀设置,每个撑杆9下端均固定连接垫板91,每个垫板91上均设有加固孔92,四个垫板91与垫块8底侧均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起到共同支撑的作用。将垫板91与垫块8水平放置的支撑地面上后,通过将地锚钉从加固孔92插入地下,能够使得四个垫板91被牢牢固定在地面,以确保整个支承结构的稳定性。
25.使用时,将四个垫板91与垫块8底侧水平设置在地面上,逐个将地锚钉从加固孔92插入地下,使得四个垫板91被牢牢固定在地面,从而使得四个撑杆9与支撑柱1共同受力。四个垫板91被固定后,根据需要支撑位置的高度沿着竖管3移动支撑环4,使得矩形板5上侧能够紧抵在需要支撑的位置,然后转动抵紧螺母32紧贴在支撑环4下侧,从而使得矩形板5的水平位置被固定;支撑环4的位置被固定后,沿着螺纹孔向上逐个转动加固螺栓71,使得加固螺栓71紧抵在支撑环4下侧,从而保证整个支撑结构的支撑强度与稳定性。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