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平衡车稳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衡车稳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平衡车是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通过平衡车相互连接的左右两车体可相对转动进行调节,使平衡车前进、刹车、转向等,而在平衡车行走时,底部位置最贴近地面,若地面上有其他较为尖锐的物体则容易导致平衡车车体造成损伤,严重的则会由于平衡车连接不稳导致平衡车发生故障,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稳固结构,它可以通过踏脚座对于下盖进行底部进行包裹,避免平衡车车体在行走时,最贴近地面的下盖底部与地面上硬度较高以及有其他较为尖锐的物体接触,导致下盖受到损坏,通过踏脚座,保证了平衡车车体行走时的稳定性。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平衡车稳固结构,包括平衡车车体、两组隔板、两个车轮、两组稳固主件、连接主件;平衡车车体包括两组上盖和两组下盖;两组隔板分别设于两组上盖与两组下盖之间内;两个车轮分别设于平衡车车体侧端面,车轮靠近平衡车车体中心侧自带有轮轴;两组稳固主件分别包裹于两组下盖外表面内,通过稳固主件将车轮固定于下盖上;连接主件设于平衡车车体中心位置,且连接主件用于两组稳固主件之间的连接;下盖通过稳固主件将车轮轮轴进行固定,并通过连接主件将两侧的下盖通过稳固主件进行连接,隔板和上盖依次放置并固定于下盖上,使得平衡车车体成形,通过稳固主件使平衡车车体在行走时,保护平衡车车体底部位置。
6.进一步的,上盖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设于上盖上表面,且第一限位凸起靠近车轮侧位置,第一限位凸起外表面为弧形;第二限位凸起设于上盖上表面,且第一限位凸起靠近连接主件中心侧位置,第二限位凸起外表面为弧形;第一限位凸起的弧形部分大于第二限位凸起的弧形部分。
7.进一步的,稳固主件包括踏脚座、轮轴固定片、至少四个固定螺杆、凹槽、支撑通孔和螺纹孔;凹槽设于下盖底部,并凹槽两凸出部分分别位于下盖两侧端面内;支撑通孔至少设有四处,支撑通孔固定设于凹槽远离连接主件侧端壁内,且支撑通孔与下盖顶端面连通;踏脚座滑动设于凹槽内,踏脚座为凹形,踏脚座两凸出部分内设有与下盖水平的通孔;螺纹孔至少设有四处,螺纹孔两两分布固定于踏脚座底部凹入部分端面内;轮轴固定片滑动设于下盖上端面,轮轴固定片位于靠近车轮的位置,轮轴固定片内至少设有四处圆孔;至少四个固定螺杆滑动设于轮轴固定片内的圆孔,且固定螺杆连接至支撑通孔内;固定螺杆包括螺纹部分和光杆部分,螺纹部分设于固定螺杆底端外表面。
8.进一步的,踏脚座采用金属材质,踏脚座内设有螺纹孔处表面朝下盖方向凸起。
9.进一步的,固定螺杆上螺纹部分长于光杆部分。
10.进一步的,连接主件包括垫片、平面轴承和铆钉;平面轴承转动设于两组稳固主件上,且平面轴承位于两组稳固主件的中心位置;垫片相对于平面轴承对称设于下盖内;铆钉连接于平面轴承和垫片之间。
11.进一步的,铆钉为实心结构。
12.进一步的,铆钉采用12mm直径大小。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一、本方案通过踏脚座对于下盖进行底部进行包裹,避免平衡车车体在行走时,最贴近地面的下盖底部与地面上硬度较高以及有其他较为尖锐的物体接触,导致下盖受到损坏,通过踏脚座,保证了平衡车车体行走时的稳定性。
15.二、本方案在上盖上通过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对使用者的脚踏位置进行限制,通过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有效避免使用者在驱动平衡车车体行走时,脚踏的位置超出上盖过多,避免了在平衡车车体左右两车体在相对转动调节时,脚部伸出太多而于平衡车车体碰撞,影响平衡车车体的正常行走。
16.三、本方案通过连接主件对平衡车车体左右两车体进行连接,采用铆钉与踏脚座同时连接,保证了左右两车体在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
17.四、本方案通过踏脚座内螺纹孔位置的突出,便于固定螺杆尽早与螺纹孔连接,增强踏脚座与下盖之间的稳定程度,并同时能够对避免固定螺杆连接超过踏脚座的厚度,而导致固定螺杆与地面接触影响固定螺杆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中标号说明:
22.平衡车车体1、上盖11、第一限位凸起101、第二限位凸起102、下盖12、隔板2、车轮3、稳固主件5、踏脚座51、轮轴固定片52、固定螺杆53、凹槽54、支撑通孔55、螺纹孔56、连接主件6、垫片61、平面轴承62、铆钉63。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

3,一种平衡车稳固结构,它包括平衡车车体1、两组隔板2、两个车轮3、两组稳固主件5、连接主件6;平衡车车体1包括两组上盖11和两组下盖12;两组隔板2分别设于两组上盖11与两组下盖12之间内;两个车轮3分别设于平衡车车体1侧端面,车轮3靠近平衡车车体1中心侧自带有轮轴;两组稳固主件5分别包裹于两组下盖12外表面内,通过稳固主件5将车轮3固定于下盖12上;连接主件6设于平衡车车体1中心位置,且连接主件6用于两组稳固主件5之间的连接;下盖12通过稳固主件5将车轮3轮轴进行固定,并通过连接主件6将两侧的下盖12通过稳固主件5进行连接,隔板2和上盖11依次放置并固定于下盖12上,使得平衡车车体1成形,通过稳固主件5使平衡车车体1在行走时,保护平衡车车体1底部位置。
24.请参阅图1,上盖11包括第一限位凸起101和第二限位凸起102;第一限位凸起101设于上盖11上表面,且第一限位凸起101靠近车轮3侧位置,第一限位凸起101外表面为弧形;第二限位凸起102设于上盖11上表面,且第一限位凸起101靠近连接主件6中心侧位置,第二限位凸起102外表面为弧形;第一限位凸起101的弧形部分大于第二限位凸起102的弧形部分。
25.请参阅图3,稳固主件5包括踏脚座51、轮轴固定片52、至少四个固定螺杆53、凹槽54、支撑通孔55和螺纹孔56;凹槽54设于下盖12底部,并凹槽54两凸出部分分别位于下盖12两侧端面内;支撑通孔55至少设有四处,支撑通孔55固定设于凹槽54远离连接主件6侧端壁内,且支撑通孔55与下盖12顶端面连通;踏脚座51滑动设于凹槽54内,踏脚座51为凹形,踏脚座51两凸出部分内设有与下盖12水平的通孔;螺纹孔56至少设有四处,螺纹孔56两两分布固定于踏脚座51底部凹入部分端面内;轮轴固定片52滑动设于下盖12上端面,轮轴固定片52位于靠近车轮3的位置,轮轴固定片52内至少设有四处圆孔;至少四个固定螺杆53滑动设于轮轴固定片52内的圆孔,且固定螺杆53连接至支撑通孔55内;固定螺杆53包括螺纹部分和光杆部分,螺纹部分设于固定螺杆53底端外表面。踏脚座51采用金属材质,踏脚座51内设有螺纹孔56处表面朝下盖12方向凸起。固定螺杆53上螺纹部分长于光杆部分。
26.请参阅图2,连接主件6包括垫片61、平面轴承62和铆钉63;平面轴承62转动设于两组稳固主件5上,且平面轴承62位于两组稳固主件5的中心位置;垫片61相对于平面轴承62对称设于下盖12内;铆钉63连接于平面轴承62和垫片61之间。铆钉63为实心结构。铆钉63采用12mm直径大小。
27.平衡车车体1在组装时,在两组踏脚座51凸出部分内通孔的中间处位置放置平面轴承62,将垫片61放置在踏脚座51内,且垫片61贴近平面轴承62处通孔,将铆钉63将垫片61和近平面轴承62进行铆接,把下盖12装至踏脚座51上,凹槽54处对准踏脚座51并卡入,通过连接主件6对平衡车车体1左右两车体进行连接,采用铆钉63与踏脚座51同时连接,保证了左右两车体在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
28.之后通过将车轮3上的轮轴穿过踏脚座51远离平面轴承62侧凸出部分内的通孔,使得车轮3上的轮轴放置在下盖12上表面,再将轮轴固定片52贴合轮轴外表面放置在下盖12上,使得固定螺杆53穿入轮轴固定片52内的通孔,并固定螺杆53连接至支撑通孔55内,将固定螺杆53螺纹部分与螺纹孔56连接,使得踏脚座51和车轮3以及下盖12进行固定,通过踏脚座对于下盖12进行底部进行包裹,避免平衡车车体1在行走时,最贴近地面的下盖12底部与地面上硬度较高以及有其他较为尖锐的物体接触,导致下盖12受到损坏,通过踏脚座51,保证了平衡车车体1行走时的稳定性。
29.通过将隔板2和上盖11依次固定连接在下盖12上,使得第二限位凸起102靠近平面轴承62处方向,而第一限位凸起101靠近车轮3处方向,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01和第二限位凸102起有效避免使用者在驱动平衡车车体1行走时,对使用者的脚踏位置进行限制,以防脚踏的位置超出上盖11过多,避免了在平衡车车体1左右两车体在相对转动调节时,脚部伸出太多而于平衡车车体1碰撞,影响平衡车车体1的正常行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