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3: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与电池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运维人员需要对电池的状态进行检测。在现有技术中,运维人员手持插头插入电池,以实现检测装置和电池的通讯连接和/或电连接。
3.然而,插头上具有裸露的电线和插针。运维人员的手有与其接触的风险。
4.因此,需要一种连接器组件,其能够避免运维人员的手接触插头上裸露的电线和插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述问题,因而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壳体、公端或母端和线束。壳体限定壳体容腔并且设有开口和线束通孔,所述壳体容腔分别与所述开口以及所述线束通孔相连通。公端或母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线束能够穿过所述线束通孔和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公端或母端相连接。
6.进一步地,根据上述连接器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凹部具有底板,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7.进一步地,根据上述连接器组件,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形成台阶部。其中,所述开口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开口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
8.进一步地,根据上述连接器组件,所述公端包括基板和插针,所述插针贯穿所述基板设置,并且与所述线束相连接;或者所述母端包括基板和插槽,所述插槽贯穿所述基板设置,并且与所述线束相连接。
9.进一步地,根据上述连接器组件,所述基板的形状与所述凹部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基板能够与所述第一板相连接,并且所述公端或母端穿过所述开口。
10.进一步地,根据上述连接器组件,所述基板的形状与所述凹部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基板能够与所述第二板相连接,并且所述公端或母端穿过所述开口。
11.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公端或母端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12.进一步地,根据上述连接器组件,所述壳体设有传感件通孔,与壳体容腔相连通。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传感件。传感件设置在所述传感件通孔中,并且与所述线束相连接。
13.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件通讯连接。所述传感件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器组件与电池相连接时,所述传感件能够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信号。
14.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远离所述壳体延伸。其中,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公端或母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
15.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6.第一,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具有较高的操作便利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公端或母端设置在壳体上。壳体的尺寸被配置为适合人手抓握。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运维人员接触线束与插针或插槽的连接处,并且提高运维人员执行插拔动作的舒适性。
17.第二,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可以包括不同种类的公端或母端,从而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电池的接口。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凹部被配置为能够容纳两种不同形状的基板,并且基板能够与凹部的底板相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的公端或母端需要配置不同的壳体,因此需要设计不同的壳体并开发相应的模具。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设计一种壳体,开发一种模具即可。针对具有不同种类的接口的电池,在组装时选取相应的公端或母端与壳体相连接即可。
18.第三,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可以自动检测连接器组件与电池的连接状态。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传感件,其能够将安装状态转化为信号,实现了运维人员插入公端或母端后控制装置自动判断连接状态。其能够减少运维人员人工确认安装状态的操作步骤,有效提高效率。
19.第四,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能够避免插入电池时插反,从而保护插针或插槽。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突出部。其突出于壳体的外表面,并与公端或母端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面。当运维人员将上下颠倒地握持连接器组件并想要插入电池中时,突出部会撞到电池的外壳上以提示运维人员,从而保护插针或插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连接器组件和电池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的从右向左看的爆炸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公端和第二公端;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的从左向右看的爆炸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公端和第二公端。
23.附图标号说明
24.电池10、连接器组件11、壳体容腔20、壳体21、左壳体211、右壳体212、上部板231、前部板232、下部板233、后部板234、右部板235、凹部241、开口242、第一板251、第二板252、线束通孔261、突出部271、第一公端31、基板311、插针312、第二公端32、线束组件40、线束41、对接插头42、传感件51、传感件通孔52。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
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这些术语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性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27.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8.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29.图1示出了电池10和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当运维人员需要检测电池10时,运维人员可以手持连接器组件11,以将连接器组件11插到电池10上。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能够提供两种公端。第一公端31具有9个插针,第二公端32具有13个插针,以适应具有不同类型的接口的电池10。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只是以两种类型的公端作为示例,并不至于限制公端的具体类型。
30.如图2

3所示,连接器组件11包括壳体21、公端、线束组件40和传感件51。壳体21用于承载公端、线束组件40和传感件51。其中,公端用于与插入电池10或从电池10移出。线束组件40用于连接公端和检测装置(未示出)。传感件51用于检测连接器组件11与电池10的连接状态。
31.如图2

3所示,壳体21包括左壳体211和右壳体212。左壳体211大致为一块平板。右壳体212大致为方筒形。其左端具有壳体开口,以与左壳体211盖合在一起。壳体21的尺寸被设置为适合人手抓握。具体来说,右壳体212包括上部板231、前部板232、下部板233、后部板234和右部板235。其中上部板231、前部板232、下部板233和后部板234顺次围合,并且他们的右端与右部板231相连接。左壳体211和右壳体212能够盖合在一起以限定位于壳体21的内部的壳体容腔20。右壳体212的右部板235上设有凹部241,用于容纳公端。凹部241从右部板235的右表面(即,外表面)朝向左壳体211凹陷形成。凹部241的底板(即,凹部241的左部)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板251和两块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板252。第二板252沿前后方向布置,第一板251设置在第二板252的上部和下部。由于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因此第一板251与第二板252形成了阶梯部。凹部241的底板上设有开口242。更具体地说,开口24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板251上,并且开口242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板252上。开口242贯穿凹部241的底部(即,第一板251和第二板252),以与壳体容腔20相连通。
32.如图2

3所示,第一公端31和第二公端32为两种形式的公端,根据电池10上的接口的种类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公端。尽管第一公端31和第二公端32的形状和结构不同,但其具有相同的功能,即:使电池10与线束22电连接和/或通讯连接。具体来说,公端(即,第一公端31和第二公端32)包括基板311和插针312。插针312沿左右方向贯穿基板311。其中,基板311用于与壳体21相连接,插针312用于与电池10相连接。对于第一公端31来说,第一公端31的基板311的形状与凹部241的形状相匹配,其为长方形。第一公端31的基板311能够固定在第一板251上。具体来说,第一公端31的基板311和第一板251上设有数个相应的布置的穿孔。紧固件(未示出)能够穿过第一公端31的基板311和第一板251上的穿孔,从而将第一公端31与壳体21相连接。当第一公端31与壳体21安装到位时,插针312的右端突出于壳体21的
右部板235的外表面(即,右表面),以使得插针312能够插入电池10中。对于第二公端32来说,第二公端32的基板311的形状与凹部241的形状相匹配,其大致为正方形。第二公端32的基板311能够固定在第二板252上。具体来说,第二公端32的基板311和第二板252上设有数个相应的布置的穿孔。紧固件(未示出)能够穿过第二公端32的基板311和第二板252上的穿孔,从而将第二公端32与壳体21相连接。当第二公端32与壳体21安装到位时,插针312的右端突出于壳体21的右部板235的外表面(即,右表面),以使得插针312能够插入电池10中。
33.如图2

3所示,线束组件40包括线束41和对接插头42。线束41包括多根线。其可以为信号线和/或电力线。对接插头42与线束41的上端相连接,以使得对接插头42与线束41信号连接和/或电力连接。壳体21的上部板231上设有线束通孔261。线束通孔261沿上下方向贯穿壳体21的上部板231,以使得线束41的下端容纳在壳体容腔20中,并且线束41中的第一部分线的下端与插针312的左端信号连接和/或电力连接。
34.如图2

3所示,壳体21的右部板235上设有传感件通孔52,用于容纳传感件51。其沿左右方向贯穿右部板235。传感件51包括触发部。传感件51被配置为:当连接器组件11与电池10连接到位时,触发部接触电池10。传感件51与线束41中的第二部分线的下端信号连接和/或电力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接插头42与控制装置(未示出)通讯连接。当传感件51的触发部被接触时,传感件51能够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收到传感件51发出的信号即可判断连接器组件11与电池10连接到位。
35.如图2

3所示,壳体21的右部板235的下部还设有突出部271,用于使电池10和连接器组件11相互定位。具体来说,突出部271从右部板235的右表面向右远离壳体21延伸形成。突出部271和插针312均设置在壳体21的右侧,以使得插针312插入电池10时,突出部271能够起到防呆作用。
36.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中只示出了具有公端的连接器组件11,但具有母端的连接器组件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具体来说,母端包括基板311和插槽。插槽贯穿基板311设置,并且与线束41相连接。母端的基板311可以根据插槽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与第一板251或第二板252相连接。当母端连接在壳体21上时,插槽能够穿过开口242。
37.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38.第一,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具有较高的操作便利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公端或母端设置在壳体21上。壳体21的尺寸被配置为适合人手抓握。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运维人员接触线束41与公端或母端的连接处,并且提高运维人员执行插拔动作的舒适性。
39.第二,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可以包括不同种类的公端或母端,从而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电池10的接口。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凹部241被配置为能够容纳两种不同形状的基板311,并且基板311能够与凹部241的底板相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的插座需要配置不同的壳体,因此需要设计不同的壳体,并开发相应的模具。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设计一种壳体,开发一种模具即可。针对具有不同种类的接口的电池,在组装时选取相应的公端或母端与壳体相连接即可。
40.第三,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可以自动检测连接器组件11与电池10的连接状态。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包括传感件51,其能够将安装状态转化为信号,实现了运维人员插入公端或母端后控制装置自动判断连接状态。其能够减少运维人员人工
确认安装状态的操作步骤,有效提高效率。
41.第四,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能够避免插入电池10时插反,从而保护插针312。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1包括突出部271。其与插针312均突出于壳体21的外表面的同一侧。当运维人员将上下颠倒地握持连接器组件11并想要插入电池10中时,突出部271会撞到电池10的外壳上以提示运维人员,从而保护插针312。
42.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