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锂电池钢壳电镀用整列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0: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电池钢壳电镀用整列机构。


背景技术:

2.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需求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现如今新能源汽车主要搭载18650锂离子电池,该种电池具有容量大,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该种电池所用钢壳材料为不锈钢材质,如何将杂乱无章的钢壳按照规定的朝向依次排开且保证其完整性,供高速运转的自动化设备生产使用,成为了锂电制造行业共同的难题。
3.目前的锂电池钢壳电镀用整列机构,在锂电池钢壳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锂电池钢壳朝向不一需要对钢壳进行分类整列,且对钢壳进行分类完毕后,无法使钢壳与夹持装置快速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钢壳无法翻转整列和无法使钢壳与夹持装置快速分离的问题,提供一种锂电池钢壳电镀用整列机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钢壳电镀用整列机构,包括一号传送带,所述一号传送带的上端设置有钢壳,所述一号传送带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传送座,所述传送座的内壁设置有二号传送带,所述传送座的一侧设置有卸壳机构,所述传送座的一侧位于卸壳机构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内壁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移动座的内壁位于伸缩杆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号移动臂,所述移动座的内壁位于一号移动臂一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端设置有插杆。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卸壳机构包括有卸壳座、弹簧块槽、二号移动臂、碟形弹簧、弹簧座和弧形块,所述卸壳座位于传送座的一侧,所述弹簧块槽位于卸壳座的内壁,所述二号移动臂位于弹簧块槽的内壁一端,所述碟形弹簧位于弹簧块槽的内壁靠近二号移动臂一侧的位置处,所述弹簧座位于碟形弹簧的上端,所述弧形块位于弹簧座的上端。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座的外壁设置有与二号移动臂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弧形块的上端设置有与插杆相匹配的弧形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传送带和二号传送带的上端均设置有若干个与钢壳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支撑座的外壁设置有与一号移动臂相匹配的凹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传送带和二号传送带的底端均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通过转轴、联轴器与外部一号电机连接,所述转动座通过转轴、联
轴器与外部二号电机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杆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插杆以转动座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插杆的外壁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外壁直径与钢壳的内壁相匹配。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杆处于水平位置时插杆与钢壳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轴线,所述一号传送带与二号传送带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一号传送带、移动座、伸缩杆、一号移动臂、支撑座、转动座和插杆实现钢壳翻转整列的功能,通过电推杆推动支撑座移动,两组支撑座移动的同时带动两组转动座同步移动,若插杆接触钢壳的一端为封闭端,受支撑座移动影响,插杆推动钢壳移动,若插杆接触钢壳的一端为非封闭端,插杆进入钢壳内壁对钢壳进行夹持,从而实现对钢壳分类的功能;
14.2、通过设置电推杆、卸壳座、弹簧块槽、二号移动臂、碟形弹簧、弹簧座和弧形块实现钢壳与插杆分离的功能,通过电推杆使两组支撑座同步向传送座方向移动,当对钢壳夹持的插杆移动至弧形块位置处时,插杆沿着弧形块上端的凹槽移动,插杆对弧形块进行挤压,弹簧座通过二号移动臂下移,当支撑座移动至初始位置时,钢壳正处于与二号传送带上端的凹槽相接触的位置处,电推杆再次推动支撑座向一号传送带方向移动,钢壳与弧形块上端的凹槽接触,从而使钢壳与插杆,从而实现钢壳与插杆分离的功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卸壳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一号传送带;2、钢壳;3、传送座;4、二号传送带;5、卸壳机构;501、卸壳座;502、弹簧块槽;503、二号移动臂;504、碟形弹簧;505、弹簧座;506、弧形块;6、移动座;7、伸缩杆;8、一号移动臂;9、支撑座;10、转动座;11、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
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钢壳电镀用整列机构,包括一号传送带1,一号传送带1的上端设置有钢壳2,一号传送带1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传送座3,传送座3的内壁设置有二号传送带4,传送座3的一侧设置有卸壳机构5,传送座3的一侧位于卸壳机构5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移动座6,移动座6的内壁设置有伸缩杆7,移动座6的内壁位于伸缩杆7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号移动臂8,移动座6的内壁位于一号移动臂8一端设置有支撑座9,支撑座9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座10,转动座10的一端设置有插杆11。
23.请着重参阅图3

4,卸壳机构5包括有卸壳座501、弹簧块槽502、二号移动臂503、碟形弹簧504、弹簧座505和弧形块506,卸壳座501位于传送座3的一侧,弹簧块槽502 位于卸壳座501的内壁,二号移动臂503位于弹簧块槽502的内壁一端,碟形弹簧504位于弹簧块槽502的内壁靠近二号移动臂503一侧的位置处,弹簧座505位于碟形弹簧504 的上端,弧形块506位于弹簧座505的上端,方便使钢壳2与插杆11分离。
24.请着重参阅图3

4,弹簧座505的外壁设置有与二号移动臂503相匹配的凹槽,弧形块506的上端设置有与插杆11相匹配的弧形槽,方便弹簧座505通过二号移动臂503移动,方便插杆11沿着506的上端的弧形槽移动。
25.请着重参阅图1

3,一号传送带1和二号传送带4的上端均设置有若干个与钢壳2相匹配的凹槽,支撑座9的外壁设置有与一号移动臂8相匹配的凹槽,方便支撑座9通过一号移动臂8移动。
26.请着重参阅图1

3,一号传送带1和二号传送带4的底端均设置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通过转轴、联轴器与外部一号电机连接,转动座10通过转轴、联轴器与外部二号电机连接,方便一个一号电机转动使一号传送带1转动,方便另一个一号电机转动使二号传送带4转动,方便二号电机转动使转动座10转动。
27.请着重参阅图1

2,插杆11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插杆11以转动座10为中心均匀分布,插杆11的外壁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的外壁直径与钢壳2的内壁相匹配,方便多组插杆11进入钢壳2内壁对钢壳2进行夹持。
28.请着重参阅图1

3,插杆11处于水平位置时插杆11与钢壳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一号传送带1与二号传送带4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方便插杆11夹持钢壳2并移动钢壳2至二号传送带4上端。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锂电池钢壳电镀用整列机构使用时,通过外部一号电机转动使一号传送带1转动,从而使钢壳2经传送至两个传送座3之间的位置处,当钢壳2 的中心轴线与插杆11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电推杆开始工作,电推杆推动支撑座9通过一号移动臂8移动,两组支撑座9移动的同时带动两组转动座10同步移动,从而使两组组转动座10外壁的插杆11均向钢壳2方向移动,因钢壳2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非封闭端,若插杆11接触钢壳2的一端为封闭端,受支撑座9移动影响,插杆11推动钢壳2移动,若插杆11接触钢壳2的一端为非封闭端,插杆11进入钢壳2内壁,因插杆11外壁设置有橡皮圈,又因另一组插杆11推动的影响,位于非封闭一端端的插杆11对钢壳2进行夹持,从而实现对钢壳2分类的功
能,对钢壳2夹持完毕后,两组电推杆开始回缩,从而使两组支撑座9同步向传送座3方向移动,当钢壳2与一号传送带1处于完全分离状态下时,此时二号电机开始转动,二号电机转动使转动座10转动,从而使多组插杆11开始转动,当对钢壳2夹持的插杆11转动至与二号传送带4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时,二号电机停止转动,支撑座9继续向传送座3方向移动,当对钢壳2夹持的插杆11移动至弧形块506 位置处时,插杆11沿着弧形块506上端的凹槽移动,插杆11对弧形块506进行挤压,碟形弹簧504开始回缩,弹簧座505通过二号移动臂503下移,当支撑座9移动至初始位置时,此时插杆11正处于二号传送带4的上端位置处,钢壳2正处于与二号传送带4上端的凹槽相接触的位置处,此时电推杆再次推动支撑座9向一号传送带1方向移动,钢壳2 与弧形块506上端的凹槽接触,因凹槽与插杆11相匹配,钢壳2直径略大于凹槽直径,分离后的钢壳2保持存留于二号传送带4上端的凹槽,支撑座9继续向一号传送带1方向移动,弹簧座505上移,碟形弹簧504回弹,此时另一个外部一号电机开始工作,带动二号传送带4转动,使另一组凹槽与插杆11保持同一水平面,从而实现钢壳2与插杆11分离的功能。
3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