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爬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


背景技术:

2.使用人力脚蹬攀爬水泥杆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一旦使用不规范就可造成工人的安全隐患,同时使用人力脚蹬施工大大耗费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用于提高爬杆的安全性。
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包括:支撑结构与爬杆结构;
5.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座椅;
6.所述座椅与所述爬杆结构连接;
7.所述爬杆结构包括:电机、下爬杆轮、上爬杆轮、驱动轮、下撑杆、上撑杆与连接杆;
8.所述下撑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所述下撑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杆的头端可转动连接;
9.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撑杆的尾端;
10.所述下爬杆轮设置于所述下撑杆的下端,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
11.所述上爬杆轮设置于所述上撑杆上,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
12.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
13.所述驱动轮分别与所述下爬杆轮和上爬杆轮之间形成供电杆穿过的穿杆空间;
14.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液压伸缩杆;
16.所述下撑杆的下端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供所述连接杆安装的轴孔;
17.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轴孔固定连接,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轮。
18.进一步地,所述爬杆结构还包括:转动轴;
19.所述驱动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轴上;
20.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销孔;
21.所述销孔用于连接限制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销钉。
22.进一步地,所述下撑杆的上端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供所述上撑杆安装的调节孔;
23.所述上撑杆的头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孔。
24.进一步地,所述爬杆结构还包括:控制器;
25.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把手;
26.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座椅上;
27.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座椅下方,且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
28.进一步地,所述爬杆结构还包括:能源箱;
29.所述能源箱与所述电机和控制器均电连接,所述能源箱设置与所述座椅下方。
3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连接有:上调按钮、下调按钮与开关;
31.所述上调按钮与下调按钮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方向;
32.所述开关用于控制能源箱的启停。
3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脚蹬;
34.所述脚蹬与所述爬杆结构连接,且位于所述座椅的下方。
3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安全带挂环;
36.所述安全带挂环设置于所述上撑杆上,用于连接安全带。
37.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轮通过链条转动连接。
3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包括:支撑结构与爬杆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座椅;所述座椅与所述爬杆结构连接;所述爬杆结构包括:电机、下爬杆轮、上爬杆轮、驱动轮、下撑杆、上撑杆与连接杆;所述下撑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所述下撑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杆的头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撑杆的尾端;所述下爬杆轮设置于所述下撑杆的下端,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所述上爬杆轮设置于所述上撑杆上,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所述驱动轮分别与所述下爬杆轮和上爬杆轮之间形成供电杆穿过的穿杆空间;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39.通过设置上爬杆轮、下爬杆轮与驱动轮,三者形成三角形的连接区域,可以在电杆穿过后与电杆稳固连接;之后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即可实现攀爬电杆作业,避免使用脚蹬攀爬时因作业不规范导致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的斜俯视立体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的斜仰视立体示意图;
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攀爬于电杆上的示意图;
44.图中:1、安全带挂环;2、上横板、3、上撑杆;4、螺栓;5、螺母;6、调节孔;7、轴孔;8、上调按钮;9、开关;10、下调按钮;11、座椅;12、控制器;13、链条;14、销孔;15、转动轴连接环;16、连接杆;17、脚蹬;18、脚蹬连接杆;19、下连接环;20、下连接轴;21、上轮轴;22、充电口;23、电机;24、能源箱;25、下爬杆轮;26、下固定环;27、上竖板;28、上爬杆轮;29、驱动轮;30、转动轴;31、中间杆;32、下撑杆;3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4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
49.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包括:支撑结构与爬杆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包括:座椅11,用于供工作人员乘坐。座椅11与爬杆结构连接。
50.爬杆结构包括:电机23、下爬杆轮25、上爬杆轮28、驱动轮29、下撑杆32、上撑杆3与连接杆16;下撑杆32的下端连接连接杆16的下端,下撑杆32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上撑杆3的头端;连接杆16的上端连接上撑杆3的尾端;下爬杆轮25设置于下撑杆32的下端,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上爬杆轮28设置于上撑杆3上,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驱动轮29设置于连接杆16上,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驱动轮29分别与下爬杆轮25和上爬杆轮28之间形成供电杆穿过的穿杆空间;电机23与驱动轮29传动连接。
51.具体来说,下爬杆轮25、上爬杆轮28与驱动轮29形成三角形支点。请参阅图3,上爬杆轮28可以位于电杆的一侧,而下爬杆轮25与驱动轮29可以位于电杆的另一侧;使用前,可以将本机器安装于电杆上之后,通过转动上撑杆3与下撑杆32的角度,使得下爬杆轮25、上爬杆轮28与驱动轮29能够将电杆夹紧。
52.需要说明的是,座椅11设置于便于工作人员乘坐的位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座椅11通过中间杆31连接上撑杆3的尾端。
53.以上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3。
54.一种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包括:支撑结构与爬杆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座椅11,用于供工作人员乘坐。座椅11与爬杆结构连接。爬杆结构包括:电机23、下爬杆轮25、上爬杆轮28、驱动轮29、下撑杆32、上撑杆3与连接杆16;下撑杆32的下端连接连接杆16的下端,下撑杆32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上撑杆3的头端;连接杆16的上端连接上撑杆3的尾端;下爬杆轮25设置于下撑杆32的下端,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上爬杆轮28设置于上撑杆3上,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驱动轮29设置于连接杆16上,且轴向与电杆的轴向垂直;
驱动轮29分别与下爬杆轮25和上爬杆轮28之间形成供电杆穿过的穿杆空间;电机23与驱动轮29传动连接。
55.进一步地,连接杆16为液压伸缩杆;下撑杆32的下端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供连接杆16安装的轴孔7;连接杆16的第一端与轴孔7固定连接,第二端连接驱动轮29。
56.具体来说,液压伸缩杆结构配合多个轴孔7,使得连接杆16可以便于调节下爬杆轮25、上爬杆轮28与驱动轮29之间的间距,从而更好的夹紧电杆。其中,下爬杆轮25可以通过下连接环19、下固定环26配合下连接轴20安装到下撑杆32上。
57.进一步地,爬杆结构还包括:转动轴30;驱动轮29固定安装于转动轴30上,与转动轴30同步转动;转动轴30与连接杆16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转动轴30上设置有销孔14;销孔14用于连接限制转动轴30转动的销钉。其中,转动轴30可以通过转动轴连接环15连接连接杆16。
58.具体来说,在需要爬杆时,可以将销钉取下,此时转动轴30可以转动。在不需作业或爬至工作人员所需的位置时,可以将销钉装入销孔14中,此时转动轴30无法转动,避免滑杆。
59.进一步地,下撑杆32的上端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供上撑杆3安装的调节孔6;上撑杆3的头端可转动连接调节孔6。
60.具体来说,上撑杆3的头端可以通过螺栓4与螺母5与调节孔6连接,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位置的调节孔6,从而使下爬杆轮25、上爬杆轮28与驱动轮29更好的夹紧电杆。
61.进一步地,爬杆结构还包括:控制器12;支撑结构还包括把手33;把手33设置于座椅11上;控制器12设置于座椅11下方,且与电机23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机23转动。
62.具体来说,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将控制器12设置于座椅上,且可以在把手33上设置与控制器12电连接的上调按钮8、下调按钮10与开关9,上调按钮8与下调按钮10用于控制电机23的转动方向,从而控制装置爬杆的方向;开关9用于控制能源箱24的启停。其中,开关9可以包含有钥匙结构,通过钥匙控制开关9的开闭。
63.进一步地,爬杆结构还包括:能源箱24;能源箱24与电机23和控制器12均电连接,能源箱24设置于座椅11的下方,用于为控制器12与电机23供电。其中,能源箱24连接有充电口22。
64.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脚蹬17;脚蹬17与爬杆结构连接,且位于座椅11的下方。
65.具体来说,脚蹬17可以通过脚蹬连接杆18连接至下撑杆32上,用于供工作人员放置双脚。
66.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安全带挂环1;安全带挂环1设置于上撑杆3上,用于连接安全带。
67.具体来说,支撑结构可以包括:上横板2、上竖板27与上轮轴21,上横板2与上竖板27垂直设置,且上横板2与上撑杆3垂直。上撑杆3通过上横板2与下撑杆32连接。上横板2、上竖板27与上撑杆3围成一个供上爬杆轮28安装的凹字形结构;上轮轴21两端分别连接上撑杆3与上竖板27,上爬杆轮28则安装与上轮轴21上。安全带挂环1可以设置于上横板2上;在工作人员爬杆时,可以通过安全带挂环1连接安全带,并通过安全带连接至电杆上或其他位
置的固定机构上,避免爬杆时滑杆导致安全事故。
68.其中,使下爬杆轮25、上爬杆轮28与驱动轮29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横槽。上爬杆轮28可以为并排设置的两个,增加与电杆的接触面积。
69.进一步地,电机23与驱动轮29通过链条13转动连接。
70.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可载人电动智能爬杆机器,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爬杆并根据需要选择站式或坐式作业,相比于人力脚蹬爬杆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且节省施工时间。
71.以上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