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镀生产线废气自动收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镀生产线废气自动收集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镀加工通常是将被镀物置于载有对应化学电解液的电解槽中,经通电使被镀物表面形成电镀层,在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有重金属的电镀废气,若不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利用废气净化塔对电镀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废气在进入废气净化塔后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废气净化塔内的喷淋系统喷出中和液,中和液对废气进行中和,废气中的污染物经中和液吸收中和后沉降至净化塔底部,经净化的废气则向上流出净化塔,从而实现废气的过滤净化,达到环保目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废气向上流动过程中,与中和液的接触不够充分,导致其净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提高对废气的净化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镀生产线废气自动收集净化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镀生产线废气自动收集净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镀生产线废气自动收集净化装置,包括废气收集组件、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净化塔以及连接在净化塔出气端的导流组件,所述废气收集组件的出气端与净化塔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净化塔包括从下往上依次相连的储液段、进气段、旋流段以及过滤段,所述储液段和旋流段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所述进气段的直径和过滤段的直径从下往上保持一致,所述进气段的外侧壁沿进气段的圆周切线方向连接有进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进气段的内部连通,所述过滤段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净化电镀废气的过滤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组件的作用下,电镀废气沿进气接口从进气段的切线方向进入净化塔内,此时电镀废气沿着净化塔的内壁圆周旋流向上,使废气在同样高度的净化塔内旋转次数增加,废气通过的路径增长,废气气相絮动剧烈,而过滤结构喷出的中和液则可以沿着旋流段旋流向下,向下的中和液与向上的废气相互发生接触碰撞,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充分溶解在中和液内,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净化塔的废气净化效率。
8.可选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填料支撑板、填料层、喷淋组件以及旋流件,所述填料支撑板安装在过滤段的内壁,所述填料层安装于填料支撑板上,所述喷淋组件的出液端设于填料层的上方,所述喷淋组件能旋流喷出中和液,所述旋流件安装在过滤段的内壁上用于加强旋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流动的废气经过填料支撑板进入填料层内,填料层
可以均流废气和中和液,使废气和中和液可以在填料层内充分接触反应,从而提高对废弃的净化效果。
10.可选的,所述填料支撑板包括基板以及连接在基板一侧的多组斜支撑板,一组所述斜支撑板包括两块斜支撑板,两所述斜支撑板朝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两所述斜支撑板与基板之间形成有开口朝下的通气腔,所述基板以及两斜支撑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两所述斜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填料支撑部,所述填料支撑部与填料层的底侧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使填料支撑板具有较强的承载载荷能力,并具有优良的流体力学性能,使通孔不易堵塞,废气能从斜支撑板侧面的通孔进入填料层内,填料层内的液体能从基板水平面的通孔向下流动,保证气体和液体的顺利流动。
12.可选的,所述填料支撑部包括两斜支撑部,所述斜支撑部的一侧与斜支撑板连接,两所述斜支撑部朝远离斜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并相互连接,两所述斜支撑部相连的侧边与填料层的底侧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少斜支撑部与填料层接触的面积,在保证对填料层进行有效支撑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气体和液体流动的顺畅性。
14.可选的,所述斜支撑部的延长线与基板之间的夹角大于斜支撑板与基板之间的夹角。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斜支撑部与斜支撑板的承载能力,减轻填料支撑板重量的同时保证对填料层的有效支撑。
16.可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抽液泵、输液管、出液头、支撑架以及旋流轮,所述抽液泵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抽液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过滤段内,所述出液头安装在输液管的出液端并位于填料层的上方,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出液头的外周并延伸至出液头的下方,所述旋流轮转动连接于支撑架的中心,所述旋流轮位于出液头的出液端下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液泵将中和液抽取到输液管内,中和液流经输液管后从出液头的出液端喷出,中和液喷射在旋流轮上,一部分中和液被旋流轮反射溅出,另一部分中和液带动旋流轮旋转,使旋流轮转动,中和液做离心运动飞溅出去,飞溅出去的中和液做自由落体落入填料层内,使填料层可以均匀接收中和液。该方案使中和液可以与废气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对废气的净化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喷淋头的数量,降低成本。
18.可选的,所述旋流轮包括转轮和挡流板,所述转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轮的周侧设有若干叶片,若干所述叶片与转轮的径向呈一定夹角,所述挡流板固定在转轮的中心。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和液冲刷挡流板,挡流板起到挡流和分流作用,一部分中和液带动转轮旋转,中和液沿叶片旋转飞溅出去,其飞溅半径大,水滴均匀,可以使中和液与废气充分接触,提高净化效果。
20.可选的,所述旋流件包括旋流板,所述旋流板的外周与过滤段的内壁连接,所述旋流板位于喷淋组件的上方。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化塔内的气流在旋流板的作用下被进一步加强旋转,此时气流可以将经旋流轮飞溅的中和液再进一步雾化,使雾化的中和液可以均匀往下沉降,进一步提高废气净化效果。
22.可选的,所述净化塔与导流组件之间沿气体的流向依次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箱和光
氧催化废气处理设备。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吸附箱可以进一步吸收有害气体,并具有消毒除臭功能,光氧催化废气处理设备可以进一步进行消毒除臭,保证废气的环保排放。
24.可选的,所述储液段的底端设有开关阀,所述机架位于储液段的下方设有储液槽。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关阀可以对储液段内的中和液进行更换,提高更换的便捷性,储液槽可以回收中和液,以便于后续处理。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方案中向下的中和液与向上的废气相互发生接触碰撞,废气在进入过滤结构之前就可以被过滤净化,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充分溶解在中和液内,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净化塔的废气净化效率;2.驼峰式设置的填料支撑板具有较强的承载载荷能力,并具有优良的流体力学性能,使填料层不易堵塞通孔,废气能从斜支撑板侧面的通孔进入填料层内,填料层内的液体能从基板水平面的通孔向下流动,保证气体和液体的顺利流动;3.喷淋组件内的旋流轮可以有效对中和液进行扩散分流,保证中和液和废气的充分接触,并且可以减少普通喷淋头的设置,降低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净化塔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填料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旋流轮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废气收集组件;11、吸气罩;12、吸气管;2、净化塔;20、机架;21、储液段;211、控制阀;212、储液槽;22、进气段;221、进气接口;23、旋流段;24、过滤段;3、活性炭吸附箱;4、光氧催化废气处理设备;5、导流组件;51、离心风机;52、风筒;6、过滤结构;61、填料支撑板;611、基板;612、斜支撑板;613、斜支撑部;614、通孔;615、通气腔;62、填料层;63、喷淋组件;631、抽液泵;632、输液管;633、出液头;634、支撑架;635、旋流轮;6351、转轮;6352、叶片;6353、挡流板;64、旋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镀生产线废气自动收集净化装置。
34.参照图1,自动收集净化装置包括沿气体的流向依次设置的废气收集组件1、净化塔2、活性炭吸附箱3、光氧催化废气处理设备4以及导流组件5,废气收集组件1用于收集电镀槽内产生的废气,净化塔2用于吸收并过滤废气,活性炭吸附箱3和光氧催化废气处理设备4用于对废气进行消毒除臭,导流组件5用于抽取废气使废气沿预定轨迹流动。
35.参照图1,废气收集组件1包括吸气罩11和吸气管12,吸气罩11设在电镀槽的上方,吸气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吸气罩11以及净化塔2的进气端,吸气罩11和吸气管12配合使用,用于将电镀槽产生的废气抽取到净化塔2内。
36.参照图2,地面安装有机架20,净化塔2安装在机架20上,净化塔2包括从下往上依次相连的储液段21、进气段22、旋流段23以及过滤段24,储液段21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进气段22的直径从下往上保持一致,旋流段23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过滤段24的直径从下往上保持一致,净化塔2的出气口设在过滤段24的正上方。
37.储液段21的直径不一致是为了便于后续排放中和液,其中,储液段21的底端设有控制阀211,机架20位于储液段21的下方设有储液槽212,吸收废气中污染物的中和液可被暂存在储液段21内,暂存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通过控制阀211排放到储液槽212内,由储液槽212进行收集回收。
38.参照图1和图2,进气段22的外周沿其切线方向连接有进气接口221,进气接口221的一端与吸气管12连接,进气接口221的内腔与进气段22内部连通,抽取的电镀废气能沿进气段22的切线方向进入净化塔2内,使废气形成旋流,旋流的废气沿着旋流段23旋流向上进入过滤段24内。
39.参照图2,过滤段24内设有过滤结构6,过滤结构6从下往上可设置为若干组,具体可根据废气净化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过滤结构6设为一组,过滤结构6包括从下往上依次的填料支撑板61、填料层62、喷淋组件63以及旋流件64,填料支撑板61水平安装在过滤段24内,填料支撑板61的外周与过滤段24的内壁固定连接,填料层62放置于填料支撑板61的顶侧,喷淋组件63喷出中和液,使中和液落入填料层62内,中和液与废气在填料层62内充分反应,从而实现对废气的过滤净化,旋流件64用于加强气体旋流。
40.参照图2和图3,填料支撑板61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611以及设在基板611一侧的多组斜支撑板612,基板611设为圆形,多组斜支撑板612沿基板611的一径向均匀排布。其中,一组斜支撑板612包括两块斜支撑板612,两块斜支撑板612朝远离基板611的方向倾斜向上且相互靠近,两斜支撑板612远离基板611的一侧连接有填料支撑部,填料支撑部的顶侧边与填料层62的底侧抵接。
41.同时,填料支撑部又包括两斜支撑部613,斜支撑部613的一侧与斜支撑板612远离基板611的一侧连接,两斜支撑部613朝远离斜支撑板612的方向相互靠近并连接,斜支撑部613的延长线与基板611之间的夹角大于斜支撑板612与基板611之间的夹角,以提高斜支撑部613的稳定性。
42.同时,两斜支撑板612与基板611之间形成有开口朝下的通气腔615,基板611的水平面以及斜支撑板612的侧面均开设有多个通孔614。填料层62的底侧与斜支撑部613的顶侧边抵接,填料层62与填料支撑板61的接触面积小,向上的废气可以通过斜支撑板612侧面的通孔614进入填料层62内,向下的中和液可以通过基板611水平面的通孔614向下滴落,使通孔614不易堵塞,提高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43.参照图2和图4,喷淋组件63包括抽液泵631、输液管632、出液头633、支撑架634以及旋流轮635,抽液泵631安装在机架20上,抽液泵631的一端连接中和液,另一端与输液管632相连,输液管632的出液端延伸至净化塔2内并位于填料层62的上方,出液头633安装在输液管632的出液端,支撑架634的一侧固定在出液头633的外周,支撑架634向下延伸至出液头633的下方,旋流轮635转动连接于支撑架634的中心,支撑架634围设在旋流轮635的外周。
44.其中,旋流轮635包括转轮6351、叶片6352以及挡流板6353,转轮6351转动连接于
支撑架634的中心,叶片6352设为多片,多片叶片6352固定在转轮6351的外周边缘并与转轮6351的径向呈一定角度,挡流板6353固定在转轮6351的顶侧中心,挡流板6353的高度从中心向边缘的一侧逐渐降低,挡流板6353的顶侧边缘与转轮6351的顶侧边缘平齐。
45.抽液泵631抽取中和液,中和液沿输液管632从出液头633喷出,中和液冲刷挡流板6353,一部分中和液被挡流板6353反弹向四周扩散,另一部分中和液沿挡流板6353向相邻叶片6352之间流动,此时在中和液的冲刷下,转轮6351旋转,一部分中和液沿转轮6351做离心运动从相邻叶片6352之间飞溅出去,从而实现中和液的扩散。中和液经过旋流轮635可以均匀飞溅到四周,使中和液与废气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对废气的净化效果。
46.参照图2,经净化后的废气通过旋流件64,由旋流件64加强旋流。本实施例中,旋流件64选用旋流板,旋流板水平固定在过滤段24的内壁,沿切线方向进入进气段22的废气在旋流板的导向作用下加强旋转,此时气流可以将旋流轮635飞溅出去的中和液喷出雾状,进一步提高其净化效果。
47.参照图1,经过净化后的废气从净化塔2顶端流出后依次通过活性炭吸附箱3、光氧催化废气处理设备4,由活性炭吸附箱3和光氧催化废气处理设备4进行除臭,最终经过导流组件5,由导流组件5排放到大气,实现电镀废气的净化过程。
48.本实施例中,导流组件5包括离心风机51和风筒52,由离心风机51与光氧催化废气处理设备4连接,风筒52与离心风机51的出气端连接,净化后的气体最终经离心风机51和风筒52导出至大气。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镀生产线废气自动收集净化装置的实施原理为:电镀废气在吸气罩11和吸气管12的收集导流作用下沿切线方向进入净化塔2内,此时电镀废气沿着净化塔2的内壁圆周旋流向上,位于旋流段23的中和液旋流向下,向下的中和液与向上的废气相互发生接触碰撞,可以提高废气净化效率。接着,废气经过填料层62,在填料层62内与中和液进行充分反应,然后废气继续向上,中和液则在旋流轮635和旋流板的作用下被雾化成水汽均匀向下,废气中的污染物则可以被充分溶解在中和液内,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净化塔2的废气净化效率。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