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五金环镶嵌工艺及其镶嵌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9: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五金镶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金环镶嵌工艺及其镶嵌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箱包、皮具等在日常的用品中逐渐泛用,手袋、服饰、箱包及各种皮具等,为了美观往往会进行装饰从而体现更高的美感,常见的是用五金件进行装饰,或者对五金件进行包装美化,然后再装饰到箱包等用品上,通常处理五金件,会将五金件嵌入胶壳然后再装配到箱包手袋等物品上,五金件和胶壳之间会利用胶水进行固定,这样做可以节省成本,但这种五金件镶嵌方式是有缺陷的,不耐摔的同时镶嵌的五金件还容易脱落,使用寿命短,有鉴于此,发明人进行了新的发明。
3.发明专利内容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五金环镶嵌工艺,其具有不易脱落的优点;还提供了一种五金环镶嵌结构,其具有耐摔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五金环镶嵌工艺,包括五金环,还包括塑胶壳体,塑胶壳体设置有容置五金环的预置位,其镶嵌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6.s1、镶嵌步骤,将塑胶壳体的五金环预置位对应五金环外环区域底部的位置涂覆胶黏剂,然后置入五金环;
7.s2、填充步骤,将塑胶壳体的外边沿进行加热软化并注入与塑胶壳体相同的材料进行填充,使塑胶完全覆盖五金环的外环区域,对塑胶壳体进行冷却定型;
8.s3、磨平步骤,将填充后的塑胶壳体进行磨平,使塑胶壳体的水平线与外环区域的最高水平线相同;
9.s4、加工步骤,对五金环的外环区域位置进行雕刻,雕刻深度至五金环的环体;
10.s5、清洗步骤,对塑胶壳体进行清洗并出模。
11.进一步的,在s1步骤中,所述塑胶壳体为碗状且位于模具中,五金环预置位为塑胶壳体的开口端。
12.进一步的,在s1步骤中,所述涂覆胶黏剂为采用点胶的方式进行等距点胶。
13.进一步的,在s2步骤中,进行加热软化时,使用对应外环区域与中环区域交界处位置同等大小的圆柱形隔板将五金环往下压。
14.进一步的,在s2步骤中,塑胶填充覆盖外环区域时,填充的高度略高于外环区域。
15.进一步的,在s5步骤中,采用压缩气流结合清洗剂进行清洗。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五金环镶嵌结构,包括塑胶壳体,还包括五金环,所述塑胶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镶嵌五金环的镶嵌位,所述五金环具有外环区域、中环区域、内环区域,所述中环区域为平面,所述塑胶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环盖,环盖完全覆盖外环区域并与中环区域处于同一水平线。
17.进一步的,包括扣板,扣板的轮廓与所述塑胶壳体底部的轮廓匹配。
18.优选的,所述扣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一凹槽。
19.优选的,所述塑胶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凸块配合扣接的第二凹槽和用于配合扣接第一凹槽的第二凸块。
20.更优选的,所述塑胶壳体和扣板的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三凹位和第四凹位。
2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五金环镶嵌工艺,将五金环置入一次定型的塑胶壳体之后再填充进行进行二次定型,可将五金环牢牢地嵌在里面,五金环与塑胶壳体之间涂有特种胶黏剂,特种胶黏剂在塑胶壳体二次定型的时候被加热,溶于五金环与塑胶壳体之间,冷却后使五金环与塑胶壳体黏合更加牢固,整体结构稳定性高;五金环镶嵌结构,环盖完全覆盖五金环的外环,结构稳固,有效防止五金环因磕碰或胶水老化而导致的脱落;在五金环的中环至外环的水平位置,包括金属环和塑胶壳体,用激光雕刻进行雕刻美化,观赏性强。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工艺的步骤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五金环区域划分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塑胶壳体立体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塑胶壳底部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扣板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雕刻位置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的五金环粗糙面示意图。
30.附图标记包括:
31.五金环
‑‑
1,外环区域
‑‑
11,中环区域
‑‑
12,内环区域
‑‑
13,塑胶壳体
‑‑
2,镶嵌位
‑‑
21,环盖
‑‑
22,第二凸块
‑‑
23,第二凹槽
‑‑
24,第三凹位
‑‑
25,扣板
‑‑
3,第一凸块
‑‑
31,第一凹槽
‑‑
32,第四凹位
‑‑
33。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1至8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33.本发明的一种五金环镶嵌工艺,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工艺包括镶嵌及雕刻加工,其
34.步骤s1:在模具中对塑胶壳体进行一次定型,塑胶壳体为碗状且位于模具中,五金环预置位为塑胶壳体的开口端,涂覆胶黏剂为采用点胶的方式,在五金环预置位的四个位置进行等距点胶,并置入五金环,五金环底部外环区域的位置具有如图8所示的粗糙面,粗糙面挤压胶黏剂,使五金环与塑胶壳体进行黏合;
35.步骤s2:对塑胶壳体的外边沿进行加热,同时使用对应外环区域与中环区域交界处位置同等大小的圆柱形隔板将五金环往下压,在这一步骤中第一变化,胶黏剂被加热并扩散,五金环外环区域也被加热,使五金环稍微往下嵌入塑胶壳体,五金环底部的粗糙面与塑胶壳体紧密贴合,然后注入与塑胶壳体相同的材料从外边沿开始进行填充,在这一步骤中第二变化,注入的塑胶材料被五金环完全阻隔,不会从底部流入至塑胶壳体中间区域导致破坏塑胶壳体的形状,塑胶材料填充并完全覆盖五金环外环区域,最后将模具使用现有的冷却技术进行二次定型。
36.步骤s3:用打磨装置进行水平面的打磨,使塑胶壳体外边沿高度与外环区域最高位置相等;
37.步骤s4:在这一步骤中,塑胶壳体完全将五金环的外环区域覆盖,形成与塑胶壳体一体成型的环盖,采用激光雕刻技术深度雕刻,对环盖进行文字和图案的雕刻且雕刻的位置陷进去,形成槽位;雕刻的深度至五金环的环体,采用本工艺成型的结构,在成型之后进行美化加工时,雕刻槽位进行填充具有美观色彩的填充物,美化的同时,填充物能够卡住五金环与环盖的位置,使五金环的镶嵌结构更加稳定,防止胶黏剂老化之后金属环出现移位的问题。
38.此外,考虑到中环区域为平面区域的情况,以中环区域和外环区域交界处的位置为中心进行文字和图案的雕刻,扩大雕刻面积,进一步增加更多雕刻方案。
39.步骤s5:雕刻步骤完成之后,清洗设备利用压缩气流进行吹扫式清洗,同时包括吸尘装置,吸收模具中被压缩气流吹扫的残屑,在此吹扫过程中,以喷雾的形式间歇性喷洒清洗剂进行辅助清洗;此步骤中所用的清洗剂由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异丙醇及乙二醇配置而成;镶嵌成品在此清洗的过程中出模。
40.在本工艺的技术方案中,五金环可能会更替采用五金圆板、方形环等五金件,以五金圆板为例,中间的圆板为中环区域,圆板的外圈向外凸出且厚度小于圆板的凸出处为外环区域,该五金环更替方案不影响本发明总体的镶嵌工艺,仅针对雕刻加工步骤进行区别选择。
41.本工艺s2步骤为填充步骤,采用与塑胶壳体相同的材料进行填充,可使二次成型的塑胶壳体呈现一体化,成品的镶嵌结构更具工艺感,同时使用同一种材料可在工艺上节省其他注塑设备进行注塑的步骤,节约制作成本;同样的,不同注塑材料可带来不同的美观效果,该步骤也可注入其他塑胶材料进行填充成型,步骤变化为s2

1,步骤如下:
42.步骤s2

1:将塑胶壳体的外边沿进行加热软化,对塑胶壳体的外边沿进行加热,同时使用对应外环区域与中环区域交界处位置同等大小的圆柱形隔板将五金环往下压,在这一步骤中的首先表现,胶黏剂被加热并扩散,五金环外环区域也被加热,使五金环稍微往下嵌入塑胶壳体,五金环底部的粗糙面与塑胶壳体紧密贴合,对塑胶壳体的外边沿进行梳理,然后注入塑胶材料从外边沿开始进行填充,在这一步骤中的第二表现,注入的塑胶材料被五金环完全阻隔,不会从底部流入至塑胶壳体中间区域导致破坏塑胶壳体的形状,塑胶材料填充并完全覆盖五金环外环区域,最后将模具冷却进行定型。
43.在不在s2

1中,在塑胶壳体的外边沿加热并融化胶黏剂之后,对外边沿梳理的表现分别为:
44.(1)、免去梳理,使新注入的塑胶材料与原塑胶壳体的材料自然混合;
45.(2)、进行理平并冷却,之后在外边沿上进行图案加工,最后注入新的塑胶材料与原塑胶壳体贴合并形成图案。
4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五金环镶嵌结构,包括塑胶壳体2,还包括五金环1,所述塑胶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镶嵌五金环1的镶嵌位21,所述五金环1具有外环区域11、中环区域12、内环区域13,所述中环区域12为平面,所述塑胶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环盖22,环盖22与塑胶壳体2一体成型,环盖22覆盖至所述外环区域11并与中环区域12处于同一水平线。结构整体呈扁平的圆柱形,塑胶壳体2形似纽扣,安装在箱包等物品上时,底部的接触面积比例较大,
安装后较为稳定;。
47.本发明五金环镶嵌结构包括有扣板3,扣板3的轮廓与所述塑胶壳体2底部的轮廓匹配;所述扣板3上设置有第一凸块31和第一凹槽32;所述塑胶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凸块31配合扣接的第二凹槽24和用于配合扣接第一凹槽32的第二凸块2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凸块31与第二凹槽24扣接、第二凸块23与第一凹槽32扣接,使扣板3可以完全扣在塑胶壳体2的底部,扣板3的另一面为光滑的平面,安装在衣物和手袋等面料比较薄的物品上时,扣板3扣接塑胶壳体2进行固定,扁平光滑的扣板3占据的空间很小,同时不会损伤到皮肤和易损物品。
48.所述塑胶壳体2和扣板3中间还设置有通孔,所述塑胶壳体2的底部中间和扣板3的中间设置有第三凹位25和第四凹位33。作为美观结构,在皮具手袋等具有可压缩性质面料的物品上使用时,第三凹位25和第四凹位33配合形成夹缝,面料通过夹缝挤压,在通孔位置呈现稍微隆起的形状,提高美观细节。
49.如图6,用激光雕刻技术可在环盖22与中环区域12雕刻文字和图案,进一步提高本发明五金环镶嵌结构的观赏性。
50.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