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设有防护结构的垂直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1: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模传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防护结构的垂直传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铝模传递装置具有刚度大不易变形,成型效果好,周转次数多的特点,使得在楼层间运输时铝模传递装置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自重大,且较为常见的周转方式多为人工传递,在实际应用中费时费力。
3.专利202020602820.9公开了一种楼层内铝模垂直运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类门型支架,顶部设有挂钩;l型运料台,一侧底部的中间设有吊钩,同一侧底部的两侧均设有管套,所述两个管套分别套设于类门型支架的两侧部,且所述两个管套可沿类门型支架的两侧部上下滑动;卷扬机,通过连接绳穿过所述挂钩与吊钩连接。
4.然而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将人工传递转换为机械传递,但是由于铝模传料口的洞口未封闭,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施工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设有防护结构的垂直传料装置,包括:底座组件、立杆组件、防护构件和动力组件;立杆组件竖直设置在两楼层间,一端固定在下层楼的楼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层楼的楼板上;底座组件滑动安装在立杆组件上,防护构件设置在上层楼的传料口处,防护构件转动安装在立杆组件的顶部;动力组件通过连接绳索绕过立杆组件的顶部并与底座组件连接。
6.优选的,防护构件采用2mm厚的钢板,在防护构件的一端连接有圆管,圆管与立杆组件顶部旋转连接。
7.优选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外杆、底座内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吊装杆;底座外杆为矩形结构,底座内杆设置在矩形结构的内部,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吊装杆均设置在矩形结构的其中一个长边上,且第一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分别设置在长边的两侧,第一吊装杆设置在长边中部;第一连接杆滑动安装在立杆组件上,动力组件通过连接绳索绕过立杆组件的顶部并与第一吊装杆连接。
8.优选的,立杆组件包括:立杆、横杆、支撑杆和第二吊装杆;立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杆的一端均固定在下层楼的楼板上,另一端均固定在上层楼的楼板上,两个立杆顶部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均倾斜设置,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立杆上,另一端均固定在横杆上;第二吊装杆固定设置在横杆的中部;第一连接杆滑动安装在立杆上,动力组件通过连接绳索绕过第二吊装杆并与第一吊装杆连接。
9.优选的,立杆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滑动连接;第二立杆的一端固定在下层楼的楼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层楼的楼板上,第二立杆与横杆固定连接,第二立杆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一立杆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10.优选的,第一立杆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立杆的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套设在第二立杆的外侧,第三连接杆套设在第一立杆的外侧;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通过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滑动连接。
11.优选的,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第一吊钩设置在第二吊装杆上,第二吊钩设置在第一吊装杆上,电机通过连接绳索绕过第一吊钩并与第二吊钩连接。
12.优选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均采用φ48.3mm
×
3600mm的立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均采用φ60mm
×
100mm的套管。
13.优选的,底座内杆的数量不少于八根,底座内杆采用φ12mm的钢筋,底座内杆均匀的布置在底座内杆的内部。
14.与最接近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设有防护结构的垂直传料装置通过在上层楼的传料口处设置防护构件,转动安装在立杆组件的顶部,传料时将防护构件打开,在不传料时将传料口封闭,操作简单,施工安全得到了保障。
16.2、本实用新型设有防护结构的垂直传料装置通过设置底座组件、立杆组件和动力组件,能够快速便捷传料到上层楼的楼板上,节省大量人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有防护结构的垂直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0023]1‑
底座组件,11

底座外杆,12

底座内杆,13

第一连接杆,14

第一吊装杆,2

立杆组件,21

立杆,211

第一立杆,212

第二立杆,213

第二连接杆,214

第三连接杆,22

横杆,23

支撑杆,24

第二吊装杆,3

防护构件,4

动力组件,41

电机,42

第一吊钩,43

第二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
实施例1
[0026]
如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防护结构的垂直传料装置,包括:底座组件1、立杆组件2、防护构件3和动力组件4。立杆组件2竖直设置在两楼层间,一端固定在下层楼的楼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层楼的楼板上。底座组件1滑动安装在立杆组件2上,防护构件3设置在上层楼的传料口处,防护构件3转动安装在立杆组件2的顶部。动力组件4通过连接绳索绕过立杆组件2的顶部并与底座组件1连接。通过设置底座组件1、立杆组件2和动力组件4,能够快速便捷传料到上层楼的楼板上,节省大量人力,在传料时将防护构件3打开,在不传料时将传料口封闭,操作简单,施工安全得到了保障。
[0027]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防护构件3的一端连接有圆管,圆管与立杆组件2顶部旋转连接。优选的,防护构件3采用2mm厚的钢板,防护构件3的每个边的长度均比传料口大5

10厘米。
[0028]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外杆11、底座内杆12、第一连接杆13和第一吊装杆14。底座外杆11为矩形结构,底座内杆12设置在矩形结构的内部,第一连接杆13和第一吊装杆14均设置在矩形结构的其中一个长边上,且第一连接杆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13分别设置在长边的两侧,第一吊装杆14设置在长边中部。第一连接杆13滑动安装在立杆组件2上,动力组件4通过连接绳索绕过立杆组件2的顶部并与第一吊装杆14连接。优选的,底座内杆12的数量不少于八根,底座内杆12采用φ12mm的钢筋,底座内杆12均匀的布置在底座内杆12的内部。第一吊装杆14采用φ16mm的钢筋。
[0029]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立杆组件2包括:立杆21、横杆22、支撑杆23和第二吊装杆24。立杆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杆21的一端均固定在下层楼的楼板上,另一端均固定在上层楼的楼板上,两个立杆21顶部通过横杆22固定连接。支撑杆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23均倾斜设置,两个支撑杆2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立杆21上,另一端均固定在横杆22上。第二吊装杆24固定设置在横杆22的中部。第一连接杆13滑动安装在立杆21上,动力组件4通过连接绳索绕过第二吊装杆24并与第一吊装杆14连接。
[0030]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立杆21包括:第一立杆211和第二立杆212。第一立杆211和第二立杆212滑动连接。第二立杆212的一端固定在下层楼的楼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层楼的楼板上,第二立杆212与横杆22固定连接,第二立杆212与支撑杆23固定连接。第一立杆211与第一连接杆13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立杆211和第二立杆212均采用φ48.3mm
×
3600mm的立杆。
[0031]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杆21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杆213,第二立杆212的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杆214。第二连接杆213套设在第二立杆212的外侧,第三连接杆214套设在第一立杆211的外侧。第一立杆211和第二立杆212通过第二连接杆213和第三连接杆214滑动连接。优选的,第二连接杆213和第三连接杆214均采用φ60mm
×
100mm的套管。
[0032]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4包括:电机41、第一吊钩42和第二吊钩43。第一吊钩42设置在第二吊装杆24上,第二吊钩43设置在第一吊装杆14上,电机41通过连接绳索绕过第一吊钩42并与第二吊钩43连接。
[003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