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1: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日常生活中抬水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方都在使用饮水机,而与饮水机相匹配的桶装水,对于大的饮水桶,其容积一般为19升左右,当饮水桶盛满纯净水后,其重量达38斤左右,搬运及安放对非成年男士来说决非易事。特别是学校,尤其是小学生和女生,搬水是一个大问题,导致低年级学生和一些女生根本就无法搬动,在校园里经常看到学生在地上滚饮水机桶的现象。
3.经检索,如公告号为cn20244006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人提水器,其具体结构为:一对带有握持部的提手,提手由旋转轴旋转连接,旋转轴下安装有套瓶器。采用该双人提水器提水时,将带有握持部的一对提手由旋转轴2旋转至180度,再把套瓶器3套紧桶口,则可使力均匀地把水桶抬起。
4.又如公告号为cn2016862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人用大水桶提水器,其具体结构为:两卡口分别固定在固定杆上,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滑动环,在滑动环中穿插牵拉绳,在牵拉绳的一端连接有把手,另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滑动环,在滑动环中穿插牵拉绳,在牵拉绳的一端连接把手。提水时只需将卡口套在大桶水的口上,两人之间向外的拉力通过滑动环传递到固定杆上,通过固定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可将水桶口牢牢卡住,从而起到了两人共同提一桶水的目的。
5.还检索到公告号为cn2038196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饮水机桶双人提手,其具体结构为:包括中部通过锚钉连接的右连接杆和左连接杆,所述的右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右手柄,另一端固定设置与右手柄平行的右桶颈扣,所述的左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左手柄,另一端固定设置与左手柄平行的左桶颈扣,所述的锚钉与右桶颈扣、左桶颈扣之间的空间构成水桶桶口容置空间。提水时,只要将右桶颈扣左桶颈扣卡着水桶的径部,两人各提一个手柄,自然可以卡紧水桶,两人平行行走可抬走水桶。
6.另外,还检索到公告号为cn20385508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饮水桶双人提水器,其具体结构为:包括两个互相套接的本体,所述的本体均包括提手和套桶器,一个本体的套桶器两端设有中空的容纳部,另一个本体的套桶器两端设有套接部,容纳部前端设有向内凸出的挡口,套接部前端设有螺栓,螺栓一端旋入套接部内,另一端伸入容纳部内,容纳部内的螺栓端部直径l1大于挡口直径l2。提水时只需将该提水器套入饮水桶,通过收紧容纳部和套接部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套桶器配合卡在饮水桶的环状凸条下方,两个人各拉一个提手就可轻松提水。
7.从检索到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内容,可知其结构都能实现共同提水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由于没有对饮水桶的底部进行支撑,在搬运过程中,饮水桶容易出现晃动,如果卡紧部位出现松动,则会导致饮水桶掉在地上。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及使用方便的搬运装置,利用该搬运装置,可以实现饮水桶平稳搬运,消除安全隐患,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包括有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随所述连接件相互转动,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左抱箍及左支撑垫,其中所述左支撑垫设置于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左抱箍及左支撑垫相对应的右抱箍及右支撑垫,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连接件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左支撑垫和右支撑垫用于支撑持待搬运的饮水桶,并通过所述左抱箍和右抱箍用于夹持待搬运的饮水桶。
1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采用结构相同有金属管材弯制成具有搬运段和夹持段的l形结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和与连接螺栓相匹配的连接螺母组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中的搬运段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螺母相螺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其中所述左抱箍及左支撑垫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杆中的夹持段焊接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左抱箍位于夹持段的中上部;所述右抱箍及右支撑垫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连接杆中的夹持段焊接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右抱箍位于夹持段的中上部。
1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中的搬运段外侧分别设有防滑条纹。
1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其中所述左抱箍和右抱箍设置为结构相同的圆弧结构,所述左抱箍和右抱箍随相应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时,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左支撑垫和右支撑垫设置为结构相同的圆弧结构,所述左支撑垫和右支撑垫随相应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时,形成支撑空间。
1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其中在所述左抱箍及右抱箍的外部分别包覆有橡胶防滑层。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由于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相对的左抱箍及右抱箍,利用所述左抱箍和右抱箍与饮水桶的桶壁相接触,起到夹持作用;同时,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相对的左支撑垫及右支撑垫,利用所述左支撑垫和右支撑垫与饮水桶的桶底相接触,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饮水桶在搬运过程中出现晃动,达到平稳搬运的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利用设置的抱箍及支撑垫,实现对饮水桶达到夹持和支撑的目的,并通过呈交叉状态分布在饮水桶两侧的连接杆,方便双人抬动,从而达到便携省力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及使用方便,其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19.图中所示:1

第一连接杆、11

左抱箍、12

左支撑垫、2

第二连接杆、21

右抱箍、22

右支撑垫、3

连接螺栓、4

连接螺母、5

饮水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包括有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可随所述连接件相互转动,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上设有左抱箍11及左支撑垫12,其中所述左支撑垫12设置于第一连接杆1的底部,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左抱箍11及左支撑垫12相对应的右抱箍21及右支撑垫22,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在连接件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左支撑垫12和右支撑垫22用于支撑持待搬运的饮水桶5,并通过所述左抱箍11和右抱箍21用于夹持待搬运的饮水桶5;并在所述左抱箍11及右抱箍21的外部分别包覆有橡胶防滑层。
2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均采用结构相同有金属管材弯制成具有搬运段和夹持段的l形结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3和与连接螺栓3相匹配的连接螺母4组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中的搬运段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3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之间通过连接螺栓3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螺母4相螺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之间转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中的搬运段外侧分别设有防滑条纹。
2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其中所述左抱箍11及左支撑垫12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杆1中的夹持段焊接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左抱箍11位于夹持段的中上部;所述右抱箍21及右支撑垫22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连接杆2中的夹持段焊接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右抱箍21位于夹持段的中上部。
2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其中所述左抱箍11和右抱箍21设置为结构相同的圆弧结构,所述左抱箍11和右抱箍21随相应的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相互靠近时,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左支撑垫12和右支撑垫22设置为结构相同的圆弧结构,所述左支撑垫12和右支撑垫22随相应的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相互靠近时,形成支撑空间。
25.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搬运饮水桶的便携省力装置,使用前,先通过连接件将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打开,然后将饮水桶5的桶底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垫上,在转动另一个连接杆,使其底部的支撑垫也位于饮水桶5的桶底,通过左支撑垫12和右支撑垫22实现对饮水桶5的桶底进行支撑,在转动另一个连接杆过程中,通过左抱箍11和右抱箍21相互合拢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成夹持空间对饮水桶5的桶壁进行夹持,从
而达到固定的作用,最后两人各抬一个连接件,即可达到搬运饮水桶5,两人在行走过程中,不会产生饮水桶5晃动的问题,达到平稳搬运的目的
26.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利用设置的抱箍及支撑垫,实现对饮水桶5达到夹持和支撑的目的,并通过呈交叉状态分布在饮水桶5两侧的连接杆,方便双人抬动,从而达到便携省力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及使用方便,其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