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20 02: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送风机(blower),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送风机的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2.送风机通过产生空气的流动,使空气在室内空间循环或形成朝用户流动的气流。当送风机设置有过滤器时,送风机可以通过净化室内的被污染的空气来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
3.为了调节从送风机吐出的空气的风向,有必要使送风机的主体旋转,并且送风机可以设置有支撑主体的旋转的轴承。
4.然而,现有的送风机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在将用于改善送风机的送风性能和过滤性能的结构物追加配置在主体内的情况下,没有能够支撑所增加的荷重的耐久性高的轴承结构。
5.另外,现有的送风机还存在如下的问题点,为了避免与旋转盘发生干扰,用于使主体旋转的马达的配置位置受限。
6.韩国授权专利10

1814574公开了一种支撑送风机的旋转的轴承结构和配置于底座而提供旋转力的马达,但是由于轴承配置于主体的中心部,因此存在无法均匀支撑朝径向外侧分散的主体的荷重的问题点。另外,浪费形成为环形状的轴承的内侧空间,并且为了避免与轴承及旋转盘发生干扰只能采用将马达设置于底座的结构,因此存在使空间效率下降的问题点。不仅如此,由于未在风扇中不旋转的结构物和旋转的结构物之间确保充分的隔开间隔,从而存在因旋转而在结构物之间产生的摩擦导致的轴承和主体的寿命变短的问题点。
7.韩国授权专利10

1370267公开了一种支撑轴以使其在套筒内顺畅地旋转的轴承结构,但是仅支撑轴的旋转,并没有记载关于支撑主体的整个荷重的结构。
8.现有技术文献
9.专利文献
10.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10

1814574
11.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专利10

1370267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地支撑旋转驱动的送风机。
13.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提高了耐久性的支撑结构的送风机。
14.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旋转引起的摩擦阻力最小的送风机。
15.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支撑旋转驱动的结构紧凑的送风机。
16.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旋转所需的动力最小的送风机。
17.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结构物因旋转而脱离的送风机。
18.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电线因旋转而扭绞的送风机。
19.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统合管理电气部件的送风机。
20.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
2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包括:底座;壳体,配置在所述底座的上侧,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吐出口;以及风扇,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22.所述送风机包括:旋转盘,与所述壳体连接,可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底座的上侧;马达,产生使所述旋转盘旋转的动力;以及轴承,配置在所述旋转盘和所述底座之间,固定于所述旋转盘,可移动地被支撑在所述底座;由此,不需要用于收纳轴承的额外的罩体,轴承直接被支撑在底座,从而旋转盘能够稳定地旋转。
23.所述马达可以被所述旋转盘支撑,其配置位置可以不限定在特定区域。
24.所述马达可以固定在所述旋转盘的上侧以与所述旋转盘一起旋转,由此可以提高形成在旋转盘下侧的空间的利用率。
25.所述马达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在所述旋转盘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开口的马达插入槽,由此能够防止在旋转中发生马达脱离的现象。
26.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轨道,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侧,并且沿所述旋转盘的旋转方向延伸。
27.所述轴承可以配置在所述轨道的上侧,并且可以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由此通过轨道可以引导轴承的旋转路径。
28.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第一齿轮,与所述马达连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旋转盘;和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且固定于所述底座。
29.所述第一齿轮可以沿所述第二齿轮的周缘移动。
30.所述轴承可以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齿轮相比距所述旋转盘的旋转中心更远,由此能够通过使齿轮啮合的位置靠近旋转中心,来最小化通过齿轮传递的动力传递路径。
31.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轨道可以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并排,由此能够减小驱动单元的高度。
32.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轴轴承,所述轴轴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旋转盘一起旋转,由此能够防止旋转盘的磨损。
33.所述轴轴承可以配置为包围所述轴座,由此能够通过基于轴座和轴轴承的双重支撑来防止旋转盘的晃动。
34.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轴主体,所述轴主体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底座。
35.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轴座,所述轴座从所述旋转盘的旋转中心向所述底座凸出。
36.所述轴主体可以插入到所述轴座并固定于所述旋转盘。
37.所述旋转盘可以包括:柱柄,在所述柱柄的内侧形成有空间;和环状件,形成有供所述轴主体贯通的轴插入口,在所述柱柄的上侧覆盖所述空间。
38.所述轴主体可以贯通所述轴插入口并且所述轴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空间内部,由此能够防止发生轴主体从旋转中心脱离的现象。
39.所述轴主体可以贯通所述轴座。
40.所述轴座可以包括:朝径向内侧的凸出的凸部;和在所述凸部沿上下方向开口的
主体紧固孔;由此可以改善轴座和轴主体的形合性。
41.所述轨道可以从所述底座的顶面向上侧凸出,在所述旋转盘和所述底座之间可以形成有缝隙,由此可以保持旋转盘和底座之间的间隔。
42.所述旋转盘可以包括:第一安置部,供所述马达安置;第二安置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安置部的外侧,供所述壳体安置;以及台阶部,连接所述第一安置部和所述第二安置部;由此壳体能够稳定地固定于旋转盘。
43.所述轴承可以包括:轮,可旋转地被支撑在所述底座;和支撑轴,贯通所述轮,固定于所述旋转盘。
44.所述马达可以从所述旋转盘的旋转中心向外侧隔开配置。
45.所述复数个轴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配置于以所述旋转盘的旋转中心为基准与所述马达相对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发生重心集中于特定部位的现象。
46.在所述旋转盘旋转时,所述轴承可以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旋转的同时沿所述旋转盘的旋转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通过基于两个旋转轴的旋转动作来最小化摩擦引起的轴承的磨损。
47.所述支撑轴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
48.所述轴承的底面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底座接触,而剩余的部分可以从所述底座向上侧隔开,由此能够最小化因旋转而引起的轴承的磨损。
49.所述支撑轴可以沿所述旋转盘的径向延伸。
50.所述轴承可以在其周面与所述底座接触的状态下沿所述旋转盘的旋转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通过滚动动作来最小化因摩擦而引起的轴承的磨损。
51.关于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包含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
52.根据本发明的送风机,具有如下效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效果。
53.第一、由于配置于旋转盘的轴承被支撑在底座而旋转,因此具有送风机的旋转被底座和轴承稳定地支撑的优点。
54.第二、由于通过复数个轴承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使主体的荷重均匀地分散到复数个轴承,因此还具有能够提高轴承的寿命的优点。
55.第三、由于通过轴承来保持旋转盘和底座之间的上下间隔,因此还具有能够消除在旋转盘和底座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的优点。
56.第四、由于将轴承的径向内侧的空的空间用作配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空间,因此还具有能够使旋转支撑结构紧凑的优点。
57.第五、由于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配置于轴承的内侧,使动力的传递路径变短,因此具有使旋转所需的动力变小的优点。
58.第六、还具有能够通过引导轴承的旋转路径的轨道结构来防止轴承在旋转中脱离的优点。
59.第七、由于使电线从旋转轴的中心部贯穿,因此还具有能够防止发生电线因旋转而扭绞的现象的优点。
60.第八,由于将基板和马达一起配置在旋转盘的上侧,因此还具有能够统合管理经由电线连接的电气部件的优点。
61.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
书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6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立体图。
63.图2是沿图1所示的送风机的p

p’线的纵向截面透视图。
64.图3是沿图1所示的送风机的q

q’线的纵向截面透视图。
6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上方透视图。
66.图5是沿图1所示的送风机的r

r’线的横向截面透视图。
6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流变换器的动作示例图。
6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流变换器的结构图。
69.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下部的纵向截面透视图。
70.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下部结构图。
71.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72.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73.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
74.图13是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分解并从下侧观察到的形态的图。
75.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旋转盘的仰视图。
76.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纵向截面透视图。
77.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78.图1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
79.图18是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分解并从下侧观察到的形态的图。
80.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旋转盘的仰视图。
81.图2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纵向截面透视图。
82.图2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83.图22是图21所示的结构的上方透视图。
84.图2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纵向截面透视图。
85.图24是图21所示的结构的纵向截面透视图。
86.图2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一部分的内部结构图。
87.附图标记说明
88.100:吸入模块
ꢀꢀꢀꢀꢀꢀꢀꢀꢀꢀꢀꢀꢀꢀꢀꢀꢀ
120:下部壳体
89.130:过滤器
ꢀꢀꢀꢀꢀꢀꢀꢀꢀꢀꢀꢀꢀꢀꢀꢀꢀꢀꢀ
140:吸入栅格
90.160:基板罩体
ꢀꢀꢀꢀꢀꢀꢀꢀꢀꢀꢀꢀꢀꢀꢀꢀꢀ
200:送风模块
91.210:塔底座
ꢀꢀꢀꢀꢀꢀꢀꢀꢀꢀꢀꢀꢀꢀꢀꢀꢀꢀꢀ
220:第一塔
92.230:第二塔
ꢀꢀꢀꢀꢀꢀꢀꢀꢀꢀꢀꢀꢀꢀꢀꢀꢀꢀꢀ
240:加热器
93.300:风扇组件
ꢀꢀꢀꢀꢀꢀꢀꢀꢀꢀꢀꢀꢀꢀꢀꢀꢀ
310:风扇马达
94.320:风扇
ꢀꢀꢀꢀꢀꢀꢀꢀꢀꢀꢀꢀꢀꢀꢀꢀꢀꢀꢀꢀꢀ
400:气流变换器
95.500:驱动单元
ꢀꢀꢀꢀꢀꢀꢀꢀꢀꢀꢀꢀꢀꢀꢀꢀꢀ
510:底座
96.520:旋转盘
ꢀꢀꢀꢀꢀꢀꢀꢀꢀꢀꢀꢀꢀꢀꢀꢀꢀꢀꢀ
530:马达
97.540:第一齿轮
ꢀꢀꢀꢀꢀꢀꢀꢀꢀꢀꢀꢀꢀꢀꢀꢀꢀ
550:第二齿轮
98.560:轴轴承
ꢀꢀꢀꢀꢀꢀꢀꢀꢀꢀꢀꢀꢀꢀꢀꢀꢀꢀꢀ
570:轴主体
99.600:驱动单元
ꢀꢀꢀꢀꢀꢀꢀꢀꢀꢀꢀꢀꢀꢀꢀꢀꢀ
700: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100.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用于实现其的方法可以通过参照附图及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更加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多种形态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完整地公开本发明,从而向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提示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
101.下面,参照用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说明送风机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102.首先,参照图1说明送风机1的整体结构。图1示出了送风机1的整体外形。
103.从吸入空气并使吸入的空气循环的观点来看,送风机1也可以被称为空调机、空气净化风扇、空气净化器等其他名称。
104.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1可以包括吸入空气的吸入模块100和吐出所吸入的空气的送风模块200。
105.送风机1可以是随着接近上部其直径变小的柱体形状,送风机1可以整体上呈圆锥或圆锥台(truncated cone)形状。在随着接近上侧其截面变窄的情况下,具有重量中心变低且减小因受到外部冲力而翻倒的危险的优点。但是,也可以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不采用随着接近上侧其截面变窄的形态。
106.吸入模块100可以形成为随着接近上端其直径逐渐变小,送风模块200也可以形成为随着接近上端其直径逐渐变小。
107.吸入模块100可以包括驱动单元500、配置于驱动单元500的上侧的下部壳体120、配置于下部壳体120的内侧的过滤器130。
108.驱动单元500可以安置在地面上,并且可以支撑送风机1的荷重。下部壳体120和过滤器130可以安置在驱动单元500的上侧。
109.下部壳体120的外形可以是圆筒形状,在下部壳体12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配置过滤器130的空间。下部壳体120可以形成有朝下部壳体120的内侧开口的吸入孔121。吸入孔121可以沿着下部壳体120的周缘形成有复数个。
110.过滤器130的外形可以是圆筒形状,其可以滤除通过吸入口121流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质。
111.送风模块200可以以上下延伸的两个柱体形态分离而配置。送风模块200可以包括配置为彼此隔开的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送风模块200可以包括使第一塔220、第二塔230与吸入模块100连接的塔底座210。塔底座210可以配置在吸入模块100的上侧,并且配置在第一塔220及第二塔230的下侧。
112.塔底座210的外形可以是圆筒形状,并且可以配置在吸入模块100的上侧而与吸入模块100形成连续的外周面。
113.塔底座210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为向下侧凹入,并且可以形成沿着前后方延伸的塔底座上表面211。第一塔220可以从塔底座上表面211的一侧211a向上侧延伸,第二塔230可以从塔底座上表面211的另一侧211b向上侧延伸。
114.塔底座210可以分配从吸入模块100的内部供应的过滤空气,并将所述分配的空气分别提供给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
115.塔底座210、第一塔220以及第二塔230可以分别制造为单独的部件,也可以制造为一体。塔底座210和第一塔220可以形成送风机1的连续的外周面,塔底座210和第二塔230可以形成送风机1的连续的外周面。
116.与本实施例不同地,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可以在没有塔底座210的情况下直接组装于吸入模块100,也可以与吸入模块100制作成一体。
117.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可以配置为彼此隔开,在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之间可以形成有吹送间隙s。
118.可以理解为吹送间隙s是前方、后方以及上方开口的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之间的空间。
119.由第一塔220、第二塔230以及吹送间隙s构成的送风模块200的外形可以是圆锥台形状。
120.在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分别形成的吐出口222、232可以朝吹送间隙s吐出空气。在需要区分吐出口222、232的情况下,将形成于第一塔220的吐出口称作第一吐出口222,将形成于第二塔230的吐出口称作第二吐出口232。
121.以吹送间隙s为基准,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可以配置为对称。通过对称配置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使空气的流动在吹送间隙s内均匀地分配,更加有利于水平气流及上升气流的控制。
122.第一塔220可以包括形成第一塔220的外形的第一塔壳体221,第二塔230可以包括形成第二塔230的外形的第二塔壳体231。第一塔壳体221和第二塔壳体231可以称作,配置在下部壳体120的上侧并分别形成有吐出空气的吐出口222、232的上部壳体。下部壳体120和上部壳体221、231可以属于“壳体”,并且可以是所述壳体的下位概念。
123.第一吐出口222可以在第一塔220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二吐出口232可以在第二塔230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
124.从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沿前后方向形成。
125.作为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之间的间隔的吹送间隙s的宽度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同。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吹送间隙s的上端宽度大于或小于下端宽度。
126.通过使吹送间隙s形成为其宽度沿上下方向恒定,能够使向吹送间隙s的前方流动的空气沿上下方向均匀地分布。
127.在上侧的宽度和下侧的宽度不同的情况下,较宽侧的流动速度会更低,并且以上下方向为基准可能会发生速度的偏差。在相对于上下方向发生空气的流速偏差的情况下,净化空气的供给量可能会根据空气吐出的上下方向位置而不同。
128.从第一吐出口222和第二吐出口232分别吐出的空气可以在吹送间隙s合流后向用户供给。
129.从第一吐出口222吐出的空气和从第二吐出口232吐出的空气可以在吹送间隙s合流后供应给用户,而不是分别单独地向用户流动。
130.吹送间隙s可以用作使吐出空气合流并混合(mix)的空间。在吐出到吹送间隙s的吐出空气的作用下,在送风机1周围的空气形成间接气流,从而使送风机1周围的空气也能
够朝向吹送间隙s流动。
131.通过使第一吐出口222的吐出空气和第二吐出口232的吐出空气在吹送间隙s合流,能够提高吐出空气的直线前进性。通过使第一吐出口222的吐出空气和第二吐出口232的吐出空气在吹送间隙s合流,可以引导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周边的空气也在间接气流的作用下沿着送风模块200的外周面向前方流动。
132.第一塔壳体221可以包括:第一塔上端221a,形成第一塔220的上侧表面;第一塔前端221b,形成第一塔220的前方表面;第一塔后端221c,形成第一塔220的后方表面;第一外侧壁221d,形成第一塔220的外周面;以及第一内侧壁221e,形成第一塔20的内侧面。
133.第二塔壳体231可以包括:第二塔上端231a,形成第二塔230的上侧表面;第二塔前端231b,形成第二塔230的前方表面;第二塔后端231c,形成第二塔230的后方表面;第二外侧壁231d,形成第二塔230的外周面;以及第二内侧壁231e,形成第二塔230的内侧面。
134.第一外侧壁221d和第二外侧壁231d可以形成为朝径向外侧凸出,从而分别形成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的外周面。
135.第一内侧壁221e和第二内侧壁231e可以朝径向内侧凸出形成,从而分别形成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的内周面。
136.第一吐出口222可以在第一内侧壁221e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朝径向内侧开口。第二吐出口232可以在第二内侧壁231e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并且可以朝径向内侧开口。
137.第一吐出口222可以形成于比第一塔前端221b更靠近第一塔后端221c的位置。第二吐出口232可以形成于比第二塔前端231b更靠近第二塔后端231c的位置。
138.供后述的第一气流变换器401贯穿的第一板体狭缝223可以在第一内侧壁221e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供后述的第二气流变换器402贯穿的第二板体狭缝233可以在第二内侧壁231e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板体狭缝223和第二板体狭缝233可以形成为朝径向内侧开口。
139.第一板体狭缝223可以形成于比第一塔后端221c更靠近第一塔前端221b的位置。第二板体狭缝233可以形成于比第二塔后端231c更靠近第二塔前端231b的位置。第一板体狭缝223和第二板体狭缝233可以形成为彼此面对。
140.下面,参照图2和图3对送风机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沿图1所示的p

p’线剖开送风机1的截面透视图,图3是沿图1所示的q

q’线剖开送风机1的截面透视图。
141.参照图2,在驱动单元500的上侧可以配置有控制风扇组件300及加热器240的运转的基板组件150。在驱动单元500的上侧可以形成有配置基板组件150的控制空间150s。
142.过滤器130可以配置在控制空间150s的上侧。过滤器130的外形可以是圆筒形状,在过滤器130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缸筒形状的过滤器孔131。
143.通过吸入孔121流入的空气可以经由过滤器130并向过滤器孔131流动。
144.在过滤器130的上侧可以配置有吸入格栅140,经由过滤器130向上侧流动的空气通过所述吸入格栅140。吸入格栅140可以配置在风扇组件300和过滤器130之间。在去除下部壳体120并从送风机1分离过滤器130时,吸入格栅140可以防止用户的手进入到风扇组件300。
145.风扇组件300可以配置在过滤器130的上侧,并产生对送风机1外部的空气的吸力。
146.在风扇组件300的驱动的作用下,送风机1外部的空气可以依次地通过吸入孔121和过滤器孔131并向第一塔220及第二塔230流动。
147.在过滤器130和送风模块200之间可以形成有配置风扇组件300的施压空间300s。
148.在第一塔22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供通过了施压空间300s的空气向上侧流动的第一分配空间220s,在第二塔23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供通过了施压空间300s的空气向上侧流动的第二分配空间230s。塔底座210可以将通过了施压空间300s的空气向第一分配空间220s和第二分配空间230s分配。塔底座210可以是连接第一塔220、第二塔230和风扇组件300的通道(channel)。
149.第一分配空间220s可以形成在第一外侧壁221d和第一内侧壁221e之间。第二分配空间230s可以形成在第二外侧壁231d和第二内侧壁231e之间。
150.第一塔220可以包括引导第一分配空间220s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第一流动引导件224。第一流动引导件224可以上下彼此隔开配置有复数个。
151.第一流动引导件224可以形成为从第一塔后端221c朝第一塔前端221b凸出。第一流动引导件224可以与第一塔前端221b在前后方向上隔开。第一流动引导件224可以延伸为随着接近前方而向下侧倾斜。在复数个第一流动引导件224中,越配置在上侧的第一流动引导件224,其向下侧倾斜的角度越小。
152.第二塔230可以包括引导第二分配空间230s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第二流动引导件234。第二流动引导件234可以上下彼此隔开配置有复数个。
153.第二流动引导件234可以从第二塔后端231c形成为向第二塔前端231b凸出。第二流动引导件234可以与第二塔前端231b在前后方向上隔开。第二流动引导件234可以延伸为随着接近前方而向下侧倾斜。在复数个第二流动引导件234中,越配置在上侧的第二流动引导件234,其向下侧倾斜的角度越小。
154.第一流动引导件224可以引导从风扇组件300吐出的空气向第一吐出口222流动。第二流动引导件234可以引导从风扇组件300吐出的空气向第二吐出口232流动。
155.参照图3,风扇组件300可以包括:风扇马达310,用于产生动力;马达壳体330,容纳风扇马达310;风扇320,通过从风扇马达310接收动力来旋转;扩散器(diffuser)340,引导被风扇320施压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156.风扇马达310可以配置在风扇320的上侧,并且可以通过从风扇马达310向下侧延伸的马达轴311与风扇320连接。
157.马达壳体330可以包括:第一马达壳体331,覆盖风扇马达310的上部;和第二马达壳体332,覆盖风扇马达310的下部。
158.第一吐出口222可以从塔底座上表面211的一侧211a向上侧延伸。第一吐出口下端222d可以形成于塔底座上表面211的一侧211a。
159.第一吐出口222可以在第一塔上端221a的下侧隔开地形成。第一吐出口上端222c可以在第一塔上端221a的下侧隔开地形成。
160.第一吐出口222可以延伸为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第一吐出口222可以形成为随着接近上侧而向前方倾斜。第一吐出口222可以延伸为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轴z向后方倾斜。
161.第一吐出口前端222a和第一吐出口后端222b可以延伸为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并且
可以彼此平行延伸。第一吐出口前端222a和第一吐出口后端222b可以延伸为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轴z向后方倾斜。
162.第一塔220可以包括第一吐出引导件225,所述第一吐出引导件225将第一分配空间220s内的空气引向第一吐出口222。
163.第一塔220可以以吹送间隙s为基准与第二塔230对称,并可以具有与第二塔230相同的形状及结构。对于上述的第一塔220的说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塔230。
164.送风机1可以包括配置在上部壳体内的加热器240。加热器240可以与第一吐出口222和第二吐出口232分别对应地配置有复数个。加热器240可以包括配置于第一塔220的第一加热器241和配置于第二塔230的第二加热器242。第一加热器241可以与第一吐出口222对应地上下倾斜地配置,第二加热器242可以与第二吐出口232对应地上下倾斜地配置。
165.加热器240可以通过基于开关式电源(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smps)方式的供电装置来接收电力。加热器240可以从外部电源20接收电力并对通过吐出口222、232吐出到吹送间隙s的空气进行加热。
166.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用于诱发附壁(coanda effect)效应的送风机1的空气吐出结构进行说明。图4示出了从上侧向正下方透视送风机1的形态,图5示出了沿图1所示的r

r’线剖开送风机1并向上方透视的形态。
167.参照图4,第一内侧壁221e和第二内侧壁231e之间的间隔d0、d1、d2可以随着接近吹送间隙s的中心而变小。
168.第一内侧壁221e和第二内侧壁231e可以朝向径向内侧凸出形成,并且可以在第一内侧壁221e和第二内侧壁231e的顶点之间形成有最短距离d0。所述最短距离d0可以形成于吹送间隙s的中心。
169.第一吐出口222可以形成于比形成有最短距离d0的位置更后方的位置。第二吐出口232可以形成于比形成有最短距离d0的位置更后方的位置。
170.第一塔前端221b和第二塔前端231b可以隔开第一间隔d1。第一塔后端221c和第二塔后端231c可以隔开第二间隔d2。
171.第一间隔d1和第二间隔d2可以相同。第一间隔d1可以大于最短距离d0,第二间隔d2可以大于最短距离d0。
172.第一内侧壁221e和第二内侧壁231e之间的间隔可以从后端221c、231c到形成有所述最短距离d0的位置为止变小,并可以从形成有所述最短距离d0的位置到前端221b、231b为止变大。
173.第一塔前端221b和第二塔前端231b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轴x倾斜。
174.在第一塔前端221b和第二塔前端231b的各自的切线可以相对于前后方轴x具有规定的倾斜角a。
175.通过吹送间隙s向前方吐出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可以相对于前后方轴x具有所述倾斜角a而流动。
176.在上述的结构的作用下,能够增大通过吹送间隙s向前方吐出的空气的扩散角。
177.在空气通过吹送间隙s向前方吐出时,后述的第一气流变换器401可以处于引入到第一板体狭缝223内的状态。
178.在空气通过吹送间隙s向前方吐出时,后述的第二气流变换器402可以处于引入到
第二板体狭缝233内的状态。
179.参照图5,向吹送间隙s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受到第一吐出引导件225和第二吐出引导件235的引导。
180.第一吐出引导件225可以包括与第一内侧壁221e连接的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和与第一外侧壁221d连接的第一外部引导件225b。
181.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可以与第一内侧壁221e制造成一体,但是也可以制造成单独的部件。
182.第一外部引导件225b可以与成第一外侧壁221d制造为成一体,但是也可以制造成单独的部件。
183.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可以从第一内侧壁221e向第一分配空间220s凸出形成。
184.第一外部引导件225b可以从第一外侧壁221d向第一分配空间220s凸出形成。第一外部引导件225b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的外侧隔开,在与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之间可以形成有第一吐出口222。
185.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的曲率半径可以小于第一外部引导件225b的曲率半径。
186.第一分配空间220s的空气可以流动到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和第一外部引导件225b之间,并通过第一吐出口222流向吹送间隙s。
187.第二吐出引导件235可以包括与第二内侧壁231e连接的第二内部引导件235a,和与第二外侧壁231d连接的第二外部引导件235b。
188.第二内部引导件235a可以与第二内侧壁231e制造成一体地,但是也可以制造成单独的部件。
189.第二外部引导件235b可以与第二外侧壁231d制造成一体地,但是也可以制造成单独的部件。
190.第二内部引导件235a可以形成为从第二内侧壁231e向第二分配空间230s凸出。
191.第二外部引导件235b可以形成为从第二外侧壁231d向第二分配空间230s凸出。第二外部引导件235b可以形成为从第二内部引导件235a的外侧隔开,并且可以在与第二内部引导件235a之间形成第二吐出口232。
192.第二内部引导件235a的曲率半径可以小于第二外部引导件235b的曲率半径。
193.第二分配空间230s的空气可以流动到第二内部引导件235a和第二外部引导件235b之间,并通过第二吐出口232流向吹送间隙s。
194.第一吐出口222的宽度w1、w2、w3可以形成为,随着从第一吐出引导件225的入口接近出口而逐渐变小后再逐渐变大。
195.第一吐出引导件225的入口宽度w1可以大于第一吐出引导件225的出口宽度w3。
196.所述入口宽度w1可以被定义为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的外侧末端和第一外部引导件225b的外侧末端之间的间隔。所述出口宽度w3可以被定义为从作为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的内侧末端的第一吐出口前端222a到作为第一外部引导件225b的内侧末端的第一吐出口后端222b之间的间隔。
197.所述入口宽度w1和所述出口宽度w3可以大于第一吐出口222的最短宽度w2。
198.所述最短宽度w2可以被定义为第一吐出口后端222b和第一内部引导件225a之间的最短距离。
199.第一吐出口222的宽度可以从第一吐出引导件225的入口到形成有最短宽度w2的位置为止逐渐变小,并且从形成有所述最短宽度w2的位置到第一吐出引导件225的出口为止逐渐变大。
200.与第一吐出引导件225相同地,第二吐出引导件235也可以形成有第二吐出口前端232a和第二吐出口后端232b,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一吐出引导件225相同的宽度的分布。
201.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基于气流变换器400的风向转换进行说明。图6示出了气流变换器400向吹送间隙s凸出并使送风机1形成上升气流的形态,图7是用于说明气流变换器400的工作原理的图。
202.参照图6,气流变换器400可以向吹送间隙s凸出,并且可以将通过吹送间隙s朝前方吐出的空气的流向转换为上升风。
203.气流变换器400可以包括配置于第一塔壳体221的第一气流变换器401,和配置于第二塔壳体231的第二气流变换器402。
204.第一气流变换器401和第二气流变换器402可以分别从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向吹送间隙s凸出,并阻断吹送间隙s的前方。
205.当第一气流变换器401和第二气流变换器402凸出并阻断吹送间隙s的前方时,通过第一吐出口222和第二吐出口232吐出的空气可以被气流变换器400阻挡而向上方z流动。
206.当第一气流变换器401和第二气流变换器402分别引入到第一塔220和第二塔230而开放吹送间隙s的前方时,通过第一吐出口222和第二吐出口232吐出的空气可以经由吹送间隙s向前方x流动。
207.参照图7,气流变换器401、402可以包括:板体410,向吹送间隙s凸出;马达420,向板体410提供驱动力;板体引导件430,引导板体410的移动方向;盖440,支撑马达420和板体引导件430。
208.以下,以第一气流变换器401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以下说明的对于第一气流变换器401的说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气流变换器402。
209.如图4和图5所示,板体410可以引入到第一板体狭缝223内。当马达420驱动时,板体410可以通过第一板体狭缝223向吹送间隙s凸出。板体410可以具有其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arc)的拱形(arch)形状。当马达420驱动时,板体410可以沿着圆周方向移动并向吹送间隙s凸出。
210.马达420可以与小齿轮(pinion gear)421连接并使小齿轮421旋转。马达420可以使小齿轮42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使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211.板体引导件430可以是上下延伸的板形状。板体引导件430可以包括:引导狭缝450,上下倾斜地延伸;齿条431,向小齿轮421凸出形成。
212.齿条431可以与小齿轮421咬合。当马达420驱动而使小齿轮421旋转时,与小齿轮421咬合的齿条431可以上下移动。
213.在板体410向板体引导件430凸出形成的引导凸起411可以插入到引导狭缝450。
214.当随着齿条431的上下移动而板体引导件430上下移动时,引导凸起411可以在引导狭缝450的作用下受力并移动。随着板体引导件430的上下移动,引导凸起411可以在引导狭缝450内斜线移动。
215.当齿条431向上侧移动时,引导凸起411可以沿引导狭缝450移动并位于引导狭缝
450的最下端。当引导凸起411位于引导狭缝450的最下端时,如图4和图5所示,板体410可以完全地隐藏在第一塔220内。当齿条431向上侧移动时,引导狭缝450也向上侧移动,因此,引导凸起411可以沿引导狭缝450在同一水平面上沿着圆周方向移动。
216.当齿条431向下侧移动时,引导凸起411可以沿着引导狭缝450移动并位于引导狭缝450的上端。当引导凸起411位于引导狭缝450的上端时,如图6所示,板体410可以从第一塔220向吹送间隙s凸出。当齿条431向下侧移动时,引导狭缝450也向下侧移动,因此,引导凸起411可以沿引导狭缝450在同一水平面上沿着圆周方向移动。
217.盖440可以包括:第一盖441,配置于板体引导件430的外侧;第二盖442,配置于板体引导件430的内侧,紧贴在第一内侧壁221e;马达支撑板443,从第一盖441向上侧延伸并与马达420连接;以及止动件444,限制板体引导件430的上下移动。
218.第一盖441可以覆盖板体引导件430的外侧,第二盖442可以覆盖板体引导件430的内侧。第一盖441可以将配置有板体引导件430的空间从第一分配空间220s分离。第二盖442可以防止板体引导件430与第一内侧壁221e接触。
219.马达支撑板443可以从第一盖441向上侧延伸,并支撑马达420的荷重。
220.止动件444可以从第一盖441向板体引导件430凸出形成。在板体引导件430的一面可以形成有随着上下移动而卡止到止动件444的卡止凸起(未图示)。当板体引导件430上下移动时,通过使所述卡止凸起(未图示)卡止到止动件444,能够限制板体引导件430的上下移动。
221.下面,参照图8和图9,对吸入模块10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将送风机1的纵向剖视图中的吸入模块100的内部放大并示出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过滤器130的支撑结构的图。
222.风扇组件300可以包括容纳风扇320的风扇罩体350。
223.风扇罩体350可以包括钟形口(bell mouth)141,所述钟形口141将通过了过滤器130的空气引向风扇320。
224.钟形口141可以配置在过滤器130的上侧,吸入栅格140可以配置在过滤器130和钟形口141之间。
225.钟形口141可以是具有规定的内径bd的环形状,其内侧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可以理解为内径bd是钟形口141的内周面141a的直径,在钟形口141的内侧可以形成有朝向风扇320的空气流动通路。
226.连接于马达轴311的风扇320通过旋转来产生针对过滤器孔131的空气的吸入力,过滤器孔131的空气可以经由吸入栅格140和钟形口141流向风扇罩体350内。
227.过滤器130可以是形成有过滤器孔131的圆筒形状,经由吸入孔121流入到下部壳体120内的空气可以在通过过滤器130的外周面130a和内周面130b后向过滤器孔131内流动。当流入的空气从过滤器130的外周面130a向内周面130b流动时,可以以被配置在外周面130a和内周面130b之间的预过滤器、或hepa过滤器、或除臭过滤器滤除所包含的异物的状态向过滤器孔131内流动。
228.过滤器130可以被限制过滤器130朝径向外侧移动的过滤器框架132支撑。过滤器框架132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与过滤器130的外周面130a接触。过滤器框架132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有复数个,可以配置有三个。过滤器130可以经由不配置过滤器框架132
的区域出入。下部壳体120可以配置为可装卸于驱动单元500,用户可以在分离下部壳体120之后抽出过滤器130,并对其进行清洁。
229.过滤器框架132可以与配置在过滤器130的下侧的基板罩体160连接。基板罩体160可以与过滤器130的底面接触,并支撑过滤器130。基板罩体160可以包括罩体外壁161,所述罩体外壁161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被驱动单元500、600、700支撑。
230.罩体外壁161可以包括:罩体外壁顶面161a,其沿圆周方向延伸;框架连接部161b,从罩体外壁顶面161a向上侧凸出;以及框架紧固孔161c,形成于框架连接部161b。
231.过滤器框架132可以通过贯通框架紧固孔161c的规定的紧固构件(未图示)而与罩体外壁161相连接并固定于基板罩体160。
232.在基板罩体160的下侧配置有使送风机1旋转的驱动单元500、600、700。驱动单元500、600、700可以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座510、610、760;和可旋转地配置在底座510、610、760的上侧的旋转盘520、620。
233.基板罩体160可以配置在旋转盘520、620的上侧,旋转盘520、620可以支撑包括基板罩体160在内的配置在基板罩体160的上侧的旋转的结构物100、200全部的荷重并旋转。
234.下面,参照图10,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00的外部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在底座510和旋转盘520组装的状态下的驱动单元500的立体图。
235.驱动单元500包括:底座510;旋转盘520,与下部壳体120连接,可旋转地配置在底座510的上侧;以及马达530,产生使旋转盘520旋转的动力。
236.底座510可以与地面接触,并且固定配置在地面上,底座510可以是碗(bowl)形状。
237.旋转盘520可旋转地配置在底座510的上侧,并且被底座510支撑。在旋转盘520旋转时,底座510可以支撑因包括旋转盘520在内的配置在底座510的上侧的所有的结构物而产生的法向应力(normal stress)和剪切应力(shear stress)。
238.旋转盘520可以配置为覆盖底座510的上部,旋转盘520可以包括:供基板罩体160安置的第一安置部521;和供下部壳体120安置的第二安置部522。
239.第一安置部521和第二安置部522可以形成为一体,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一安置部521和第二安置部522之间的第一台阶部520d而彼此划分。第一安置部521可以形成为比第二安置部522更向上方凸出,第一台阶部520d可以具有上下方向的高度且沿圆周方向延伸。
240.第一安置部521可以包括:中心部520a,形成有轴贯通口520s1;第一轮缘520b,形成为包围中心部520a;第二轮缘520c,形成为包围第一轮缘520b;以及第一台阶部520d,从第二轮缘520c向下侧凸出。
241.中心部520a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盘形状,在中心部520a可以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轴贯通口520s1。轴贯通口520s1可以是供后述的轴主体570(参照图11)插入的空间。在轴贯通口520s1可以形成有形成为彼此面对的一对凸部(crest)520a1。凸部520a1可以是中心部520a的一部分凸出到轴贯通口520s1而形成的区域,轴贯通口520s1可以形成有通过凸部520a1朝径向内侧凸出的部位。
242.第一轮缘(rim)520b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状,并且可以沿中心部520a的外周与中心部520a连接。第一轮缘520b的顶面可以形成为比中心部520a的顶面更靠下侧弯折。
243.第二轮缘520c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状,并且可以沿第一轮缘520b的外周与第一轮缘520b连接。第二轮缘520c的顶面可以形成为比第一轮缘520b的顶面更靠上侧弯折。由
此,可以理解为第一轮缘520b是在中心部520a和第二轮缘520c之间向下侧凹陷的区域。
244.第一台阶部520d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筒形状,而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环形状。第一台阶部520d可以形成为沿第二轮缘520c的外周向下侧凸出,并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一安置部521可以通过第一台阶部520d而与第二安置部522上下隔开。
245.第二安置部522可以包括:第三轮缘520e,与第一台阶部520d连接;第二台阶部520f,从第三轮缘520e向下侧凸出;弯折部520g,与第二台阶部520f连接;以及边缘520h,与弯折部520g连接。
246.第三轮缘520e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状,并且可以沿第一台阶部520d的外周与第一台阶部520d连接。第三轮缘520e可以从第一台阶部520d的下端部朝径向外侧凸出,并且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三轮缘520e可以位于比第二轮缘520c更靠下侧的位置。
247.第二台阶部520f可以从第三轮缘520e的外周向下侧凸出形成,并且沿圆周方向延伸。通过第二台阶部520f,第三轮缘520e可以与弯折部520g上下隔开。
248.第一台阶部520d和第二台阶部520f可以命名为在旋转盘520的顶面形成为弯折的“台阶部”。
249.弯折部520g可以从第二台阶部520f的外周朝径向外侧凸出而形成,并且沿圆周方向延伸。在弯折部520g朝径向外侧凸出的过程中,弯折部520g凸出为向下侧弯折至少一次。弯折部520g可以被规定为是第二台阶部520f和边缘520h之间的区域。
250.边缘520h可以形成旋转盘520的最外侧。边缘520h可以形成为从弯折部520g的外周朝径向外侧凸出,并且沿圆周方向延伸。边缘520h的底面与底座510的顶面接触,并且可以被底座510支撑。
251.在旋转盘520可以形成有从旋转盘520的顶面向上方凸出形成的上凸柱529。上凸柱529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并且从第二轮缘520c的顶面向上方凸出。上凸柱529可以与基板罩体160连接并且将基板罩体160固定于旋转盘520。基板罩体160可以通过贯穿上凸柱529的规定的紧固构件(未图示)而固定于旋转盘520,并且可以通过旋转盘520的旋转而与旋转盘520一体地旋转。
252.马达530可以配置在旋转盘520的上侧。在旋转盘520可以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马达插入槽520s2,马达530可以以马达530的下部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马达插入槽520s2的状态被旋转盘520支撑。马达插入槽520s2可以形成于第二轮缘520c,并且可以形成在复数个上凸柱529之间。马达530可以以至少一部分插入到马达插入槽520s2的状态,而通过旋转盘520的旋转与旋转盘520一体地旋转。随着马达530配置在旋转盘520的上侧而一起旋转,可以减小驱动单元500的上下高度,从而能够将驱动单元500制造为更紧凑。
253.马达530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筒形状。马达530可以包括电线连接部531,所述电线连接部531形成为向马达530的外侧凸出并与电线590电连接。当马达530通过旋转盘520的旋转而一体地旋转时,复数个上凸柱529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是止动件凸柱529a,以防止发生电线连接部531脱离的现象。止动件凸柱529a可以与上凸柱529相同,可以是指位于靠近电线连接部531的位置的上凸柱529。止动件凸柱529a可以位于电线连接部531的旋转半径内,电线连接部531可以在旋转时与止动件凸柱529a形成卡位。
254.在旋转盘520可以形成有壳体紧固孔520e2,所述壳体紧固孔520e2供与下部壳体120连接的规定的紧固构件(未图示)贯穿。壳体紧固孔520e2可以在第三轮缘520e形成为上
下开口,并且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壳体紧固孔520e2可以形成于后述的下凸柱528(参照图13),并且可以通过使规定的紧固构件(未图示)贯穿壳体紧固孔520e2来连接下部壳体120和旋转盘520。下部壳体120可以与旋转盘520连接,并通过旋转盘520的旋转而与旋转盘520一体地旋转。
255.第一台阶部520d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朝径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第一台阶部520d可以朝径向内侧弯折而形成谷(valley)520d1。谷520d1可以在第一台阶部520d和第三轮缘520e之间形成呈上下开口的槽520e1。在下部壳体120可以形成有用于与旋转盘520连接的凸起(未图示),所述凸起(未图示)可以插入到槽520e1中,以将下部壳体120固定于旋转盘520。但是,下部壳体120也可以利用壳体紧固孔520e2而与旋转盘520连接,而不形成谷520d1和槽520e1。
256.由于第一台阶部520d和第二台阶部520f使沿径向延伸的旋转盘520具有高度差,因此提供能够使后述的轴承580(参照图13)配置在旋转盘520内侧的空间。
257.下面,参照图11,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5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示出了将驱动单元500分解成底座510和旋转盘520并从上侧向下方观察到的形态。
258.底座510可以包括:柱柄(stem)511,在所述柱柄511的内侧形成有空间,所述柱柄511与地面接触;以及环状件512,配置在柱柄511的上侧,覆盖柱柄511的内侧空间。
259.柱柄511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碗(bowl)形状,在柱柄511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空间。
260.环状件512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盘形状,并且可以安置于柱柄511的顶面。
261.环状件512可以包括:安置于柱柄511的第一支撑部512a;与第一支撑部512a连接的第二支撑部512b;与第二支撑部512b连接的第三支撑部512d;以及从第三支撑部512d向上方凸出的安装部512e。支撑部512a、512b、512d和安装部512e可以形成为一体。
262.第一支撑部512a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状,其可以形成环状件512的边缘。第一支撑部512a的底面与柱柄511的顶面接触,从而环状件512可以被柱柄511支撑。
263.第二支撑部512b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状,其可以形成为从第一支撑部512a的内周朝径向内侧凸出,并且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部512a和第二支撑部512b可以被后述的轨道513划分。
264.第三支撑部512d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状,其可以形成为从第二支撑部512b的内周朝径向内侧凸出,并且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三支撑部512d可以规定为是后述的边界壁514的内侧区域。
265.安装部512e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柱形状,其可以形成为从第三支撑部512d的顶面向上方凸出。轴主体570可以贯通安装部512e的中心部,轴主体570可以可旋转地配置于安装部512e的中心部。
266.底座510可以形成有向底座510的上侧凸出的轨道513。轨道513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而形成圆形的闭合环路。
267.轨道513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状,通过轨道513可以引导后述的轴承580、680(参照图13、18)的移动路径。另外,由于轴承580、680的旋转被轨道513支撑,因此可以防止轴承580、680的脱离。
268.底座510可以包括边界壁514,所述边界壁514形成为从底座510的顶面向上方凸出。
269.边界壁514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缸筒形状,所述边界壁514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而在内侧形成有空间514s。边界壁514可以形成为从环状件512的顶面向上方凸出,并且可以以边界壁514为基准划分第二支撑部512b和第三支撑部512d。边界壁514可以形成于比轨道513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比后述的旋转轴罩体515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270.驱动单元500可以包括:与马达530连接的第一齿轮540;和与第一齿轮540啮合的第二齿轮550。
271.马达530可以配置在旋转盘520的上侧,第一齿轮540可以配置在旋转盘520的下侧。第一齿轮540可以是正齿轮,可以是小齿轮。
272.第二齿轮550可以配置为安置于底座510,并且可以配置于比第一齿轮540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齿轮540可以在第二齿轮550的径向外侧与第二齿轮550啮合并旋转。第二齿轮550可以是齿圈,并且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
273.第二齿轮550可以与边界壁514连接。第二齿轮550可以与边界壁514的外周面接触,并且可以附着并固定在边界壁514的外周面。由此,若在第二齿轮550固定的状态下,第一齿轮540与所述第二齿轮550啮合而旋转,则第一齿轮540和与第一齿轮540连接的马达530可以与旋转盘520一起旋转。
274.第二齿轮550可以配置在轨道513和轴主体570之间。第二齿轮550可以配置在轨道513和边界壁514之间。通过这种配置结构,可以将边界壁514内侧的空间514s紧凑地用作配置及支撑轴主体570的空间。
275.底座510可以包括向旋转盘520凸出的旋转轴罩体515。
276.旋转轴罩体515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缸筒形状,在其内侧可以提供有供轴主体570插入的空间。旋转轴罩体515可以形成为从安装部512e的顶面向上方凸出,并且面向边界壁514的内周面。
277.在旋转轴罩体515的内侧可以配置有后述的轴轴承560(参照图13)。旋转轴罩体515可以支撑轴轴承560,并防止轴轴承560和轴主体570的脱离。
278.下面,参照图12,对轴主体570的详细结构和轨道513、第二齿轮550以及轴主体57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12示出了从上侧向正下方观察到的图11所示的底座510的形态。
279.在旋转轴罩体515的内侧形成有轴插入口510s1,所述轴插入口510s1供轴主体570贯通,且供后述的轴座526插入。轴插入口510s1可以是指上下开口的空间,可以是指旋转轴罩体515内侧的圆筒形空间。
280.轴主体570可以向上方贯穿轴插入口510s1。轴主体570可以配置为其下部配置于底座510的内侧,其上部贯穿轴插入口510s1。
281.轴主体570可以包括:弯曲延伸的第一主体571;与第一主体571隔开配置的第二主体572;与第一主体571及第二主体572隔开配置的第三主体573。第一主体571、第二主体572以及第三主体573可以在轴插入口510s1内彼此隔开配置。
282.以图12为基准,第一主体571可以配置于比第二主体572、第三主体573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并且其延伸长度大于第二主体572和第三主体573。第二主体572和第三主体573可以配置为与第一主体57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第二主体572和第三主体573可以配置为左右彼此面对。第二主体572可以配置于左侧,第三主体573可以配置于右侧,但是第二主体
572和第三主体573的形状可以相同。
283.第二主体572可以与第三主体573彼此连接而具有与第一主体571相同的形状。轴主体570可以包括相同形状的两个第一主体571,所述两个第一主体571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配置为彼此面对。
284.第一主体571可以沿左右方向弯曲延伸,并且可以沿延伸方向弯曲两次。第一主体571可以包括:左侧端部571a,其向后方倾斜延伸;右侧端部571c,其向后方倾斜延伸;以及芯部571b,从左侧端部571a和右侧端部571c各自向前方倾斜弯曲延伸。
285.第二主体572可以沿左右方向弯曲延伸,并且可以沿延伸方向弯曲一次。第二主体572可以包括向前方倾斜延伸的一侧端部572a;和从一侧端部572a弯曲延伸的另一侧端部572b。
286.第三主体573可以沿左右方向弯曲延伸,可以沿延伸方向弯曲一次。第三主体573可以包括:向前方倾斜延伸的一侧端部573a;和从一侧端部573a弯曲延伸的另一侧端部573b。第二主体572和第三主体573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结构。
287.在第一主体571和第二主体572之间、第一主体571和第三主体573之间可以形成有供后述的电线590(参照图15)贯通的电线贯通部570s。电线590可以通过后述的卷筒(reel)574(参照图15)插入到轴主体570内。电线590可以贯通电线贯通部570s并向上方延伸,并与马达530电连接。电线贯通部570s可以被规定为包括旋转盘520的旋转中心o的轴主体570的内侧空间。通过电线590沿旋转中心o向上方延伸而与马达530连接,即便旋转盘520旋转,电线590也不会扭绞,并能够顺畅地保持马达530和电线590的电连接。
288.在底座510的上侧可以随着从旋转中心o朝径向外侧依次配置有旋转轴罩体515、边界壁514、第二齿轮550、轨道513。由于引导后述的轴承580(参照图13)沿圆周方向移动的路径的轨道513配置在第二齿轮550的外侧,因此不仅可以在轴承580移动的途中不与第二齿轮550发生干扰,而且由于第二齿轮550在与轴承580确保充分的隔开间隔的状态下在轨道513的内侧与第一齿轮540啮合,因此能够顺畅地保持第一齿轮540和第二齿轮550的啮合,并且由于减小了第一齿轮540和第二齿轮55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从而能够使动力损失最小。
289.轨道513、第二齿轮550以及轴主体570可以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具体而言,上述结构513、550、570可以配置为上下贯通与上下轴垂直且包括底座510的顶面的规定的水平面。换言之,可以表述为轨道513、第二齿轮550以及轴主体570配置为上下贯通包括环状件512的顶面的水平面。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可以将轨道513和边界壁514之间的空间用作第二齿轮550的配置空间,将边界壁514的内侧空间用作轴主体570的配置空间,从而可以在单一的水平面上将轨道513、第二齿轮550以及轴主体570均配置。由此,可以减小驱动单元500在上下方向上占用的高度,从而可以减小下部壳体120从地面向上侧隔开的高度,结果,由于可以使形成于下部壳体120的吸入孔121的位置变低,因此具有能够通过送风机1有效地吸入堆积在地面的灰尘的优点。
290.下面,参照图13,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旋转盘52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3示出了将驱动单元500分解为底座510和旋转盘520并从下侧向上方观察到的形态。
291.柱柄511可以包括:下盘511a,其与地面接触;柱柄外壁511b,从下盘511a的边缘向上侧倾斜延伸;以及柱柄安置部511c,从柱柄外壁511b的上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
292.下盘511a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盘形状,并且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孔511s,用于固定底座510内的部件的紧固构件(未图示)可引入到所述复数个孔511s。
293.柱柄外壁511b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朝径向外侧倾斜。
294.柱柄安置部511c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与配置于其上侧的旋转盘520的边缘520h面对。当旋转盘520安置于底座510时,边缘520h可以安置在柱柄安置部511c的顶面而被支撑。
295.旋转盘520可以包括:第一周壁523,其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二周壁524,在第一周壁523的径向内侧沿圆周方向延伸;以及第三周壁525,在第二周壁524的径向内侧沿圆周方向延伸。
296.第一周壁523、第二周壁524以及第三周壁525可以是同心圆,并且越位于径向外侧它们的直径越大。
297.第一周壁523、第二周壁524以及第三周壁525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被切开,在周壁523、524、525的切开的区域可以配置有第一齿轮540。
298.第一齿轮540可以通过驱动马达轴532而与马达530连接,驱动马达轴532和第一齿轮540可以配置于马达插入槽520s2的下侧。
299.旋转盘520可以包括轴座526,所述轴座526从中心部520a向下侧凸出,并且提供使轴主体570插入的空间。轴座526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缸筒形状,在轴座526的内侧可以形成有轴贯通口520s1。
300.轴座526可以包括:座外壁526a,其形成轴座526的外形;凸部526b,从座外壁526a朝径向内侧凸出;以及主体紧固构件526c,沿上下方向插入到凸部526b。
301.主体紧固构件526c可以插入到在凸部526b呈上下方向开口的主体紧固孔(未图示)。
302.轴主体570可以向轴座526的内侧插入并固定,凸部526b的曲率可以形成为与轴主体570的第一主体571、第二主体572以及第三主体573分别形合。在轴主体570插入到轴座526的内侧的状态下,可以通过使主体紧固构件526c贯通轴主体570的紧固板576(参照图15)和凸部526b,以将轴主体570固定于旋转盘520。此时,轴主体570可以与旋转盘520一起一体地旋转,并且不仅可以简化旋转轴的结构,而且还能够最小化旋转轴和底座510之间的干扰。
303.驱动单元500可以包括配置为包围轴主体570轴轴承560。
304.轴轴承560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缸筒形状,在轴轴承560的内侧可以贯通有轴主体570。
305.轴轴承560可以包括:配置为可与轴座526一体地旋转的第一层561;和配置为包围第一层561的第二层562。
306.第一层561可以配置于比第二层562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层561的外周面可以与第二层562的内周面接触。
307.第二层562可以配置于比旋转轴罩体515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二层562的外周面可以与旋转轴罩体515的内周面接触。
308.第一层561可以可旋转地与第二层562连接,若旋转盘520旋转,则可以与轴座526一起旋转。相反,第二层562可以配置为固定于旋转轴罩体515,即便旋转盘520旋转也不会
旋转。第一层561可以支撑轴座526的旋转,第二层562可以支撑第一层561的旋转。在此,可以在第一层561和第二层562之间注入润滑油。
309.轴轴承560可以在旋转盘520配置为包围轴座526的座外壁526a,也可以在底座510配置为固定于轴罩体515的内侧。
310.旋转盘520可以包括从第二安置部522向下侧凸出的下凸柱528。下凸柱528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有复数个,在下凸柱528可以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壳体紧固孔520e2。
311.旋转盘520可以包括沿径向延伸的复数个筋527。复数个筋527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
312.筋527可以包括:从边缘520h向第一周壁523延伸的第一筋527a;从第一周壁523向第二周壁524延伸的第二筋527b;以及从第二周壁524向第三周壁525延伸的第三筋527c。
313.筋527可以包括:第一边界筋527d,配置于周壁523、524、525的切开的部位,沿径向延伸;和第二边界筋527e,配置于周壁523、524、525的切开的部位,配置为与第一边界筋527d在圆周方向上隔开。
314.可以理解为第一边界筋527d是第二筋527b和第三筋527c彼此连接而形成连续的面的单个筋527d。第一边界筋527d可以沿径向延伸,所述第一边界筋527d可以配置为与第一齿轮540的一侧相邻。
315.可以理解为第二边界筋527e是第二筋527b和第三筋527c彼此连接而形成连续的面的单个筋527e,所述第二边界筋527e可以配置为与第一边界筋527d在圆周方向上隔开并且与第一齿轮540的另一侧相邻。
316.第一齿轮540可以配置在第一边界筋527d和第二边界筋527e之间,并且可以在第一边界筋527d和第二边界筋527e之间旋转。
317.筋527可以包括,从第三周壁525的内侧沿径向延伸的第四筋527f。第四筋527f可以形成在第四周壁521a和第五周壁521b之间,所述第四周壁521a从第一安置部521的底面向下侧凸出,所述第五周壁521b从第一安置部521向下侧凸出并且与第四周壁521a的内侧隔开。第四周壁521a和第五周壁521b可以是环形状,第四筋527f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
318.旋转盘520可以包括复数个轴承580,所述复数个轴承580沿旋转盘520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配置,并且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底座510。轴承580可以使用滚子(roller)。
319.轴承580可以配置在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的复数个筋527之间,可以配置在复数个第一筋527a之间。
320.轴承580可以配置在沿径向隔开配置的边缘520h和第一周壁523之间。
321.轴承580可以包括:从旋转盘520向下侧凸出形成的支撑凸起581;与支撑凸起581连接的支撑轴582;以及供支撑轴582贯通的轮(wheel)583。
322.支撑凸起581可以形成有能够使支撑轴582插入的插入孔(未图示),支撑轴582可以向上方插入到支撑凸起581。
323.支撑轴582可以对轮583进行支撑,支撑轴582可以使用螺丝或销。支撑轴582可以插入并固定于支撑凸起581,并且可以对轮583进行支撑以防止从下方脱离。
324.轮583可以可旋转地配置在支撑凸起581和支撑轴582之间。轮583可以使用滚珠轴
承或滚子,轮583可以以支撑轴582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325.当旋转盘520旋转时,轮583可以以支撑轴582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可以以旋转中心o为基准沿圆周方向移动。换言之,也可以表述为轮583以支撑轴582为旋转轴进行自转,以旋转中心o为基准进行公转。
326.轴主体570可以提供沿上下方向延伸并经过旋转中心o的公转轴p,支撑轴582可以提供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自转轴q。公转轴p和自转轴q可以平行。当旋转盘520旋转时,轴承580可以以自转轴q为中心旋转的同时以公转轴p为中心沿圆周方向移动。
327.下面,参照图14,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轴承580的详细结构及配置位置进行说明。图14示出了从下侧向正上方观察旋转盘520的形态。
328.在第一边界筋527d和第二边界筋527e之间可以形成有用于配置第一齿轮540的切开部520s3。可以理解为切开部520s3是周壁523、524、525的一部分被切开的部位。
329.第一齿轮540可以可旋转地配置在切开部520s3内,在切开部520s3可以形成有从边缘520h向第一齿轮540延伸的加强筋527a1、527a2、527a3。加强筋527a1、527a2、527a3可以具有与第一筋527a相同的形状。在切开部520s3可以形成有凸柱支撑部529b,所述凸柱支撑部529b与止动件凸柱529a连接并且向下侧延伸。
330.轴承580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有复数个,可以隔开配置有五个。但是,轴承580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提到的数量,只要复数个隔开配置即可。
331.复数个轴承580可以包括:第一轴承580a,以旋转中心o为基准配置为与驱动马达轴532相对;第二轴承580b,配置在驱动马达轴532和第一轴承580a之间;以及第三轴承580c,配置在第一轴承580a和第二轴承580b之间。但是,第一轴承580a、第二轴承580b以及第三轴承580c是根据复数个轴承580的配置位置而区分的,各个轴承580a、580b、580c的结构可以相同。
332.第一轴承580a可以以旋转中心o为基准配置为与驱动马达轴532相对。第一轴承580a的支撑轴582、驱动马达轴532以及旋转中心o可以位于中心线cl(center line)上。但是,第一轴承580a只要以旋转中心o为基准配置于与驱动马达轴532相反的位置即可,并非必须配置在中心线cl上。
333.根据上述第一轴承580a的配置,可以通过第一轴承580a而稳定地支撑旋转盘520中距传递动力的驱动马达轴532最远的支撑薄弱的区域。
334.以旋转中心o为中心,第二轴承580b和第一齿轮540之间的隔开角度θ可以是锐角。以旋转中心o为中心,驱动马达轴532和支撑轴582之间的隔开角度θ可以是锐角。第二轴承580b可以包括:与第一边界筋527d相邻配置的一侧轴承580b1;和与第二边界筋527e相邻配置的另一侧轴承580b2,一侧轴承580b1和另一侧轴承580b2可以配置为以驱动马达轴532为基准对称。
335.根据上述第二轴承580b的配置,可以加强未形成周壁523、524、525的切开部520s3的薄弱的刚性。另外,通过将第二轴承580b配置为与切开部520s3相邻,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随着配置于切开部520s3的第一齿轮540与第二齿轮550啮合并旋转而产生的振动。
336.第三轴承580c可以包括:与第一轴承580a的一侧隔开配置的一侧轴承580c1;和与第一轴承580a的另一侧隔开配置的另一侧轴承580c2。一侧轴承580c1和另一侧轴承580c2可以以驱动马达轴532为基准配置为对称。
337.第一齿轮540可以在比轴承580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与第二齿轮550啮合并旋转。这可以表示从旋转中心o到驱动马达轴532的第一距离r1小于从旋转中心o到支撑轴582的第二距离r2。
338.根据上述结构,具有如下的优点,不仅能够通过减小从第一齿轮540的旋转轴532到旋转中心o的动力传递路径,来提高所需的动能效率,而且能够通过将轴承580配置于第一齿轮540的外侧而有效地降低因第一齿轮540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另外,通过使轴承580配置为最大限度地靠近边缘520h,将在旋转盘520的上侧旋转的沉重的结构物的荷重均匀地分散到径向外侧,从而能够有效地支撑送风机1的荷重。
339.旋转盘520可以包括与基板罩体160连接的上安装部520i。上安装部520i可以包括:安装部主体520i1,形成为从旋转盘520的底面向下侧凸出,在筋527之间延伸;安装部孔520i2,在安装部主体520i1形成为上下开口。旋转盘520可以通过贯通安装部孔520i2的规定的紧固构件(未图示)而与基板罩体160连接。
340.下面,参照图15,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510的内部结构、底座510、旋转盘520、基板罩体160以及下部壳体120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图15是将送风机1的纵向剖视图中的驱动单元500部分放大并示出的图。
341.在基板罩体16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基板152、153的控制空间150s。基板152、153可以分为:控制驱动单元500、气流变换器400以及风扇组件300的驱动的第一基板152;和控制加热器240的驱动的第二基板153(参照图20)。
342.马达5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于基板罩体160的控制空间150s内。马达530可以在基板罩体160内旋转。
343.通过基板152、153和马达530一起配置于基板罩体160的控制空间150s,能够对电气部件进行统合管理。
344.基板罩体160可以包括从罩体外壁161朝径向外侧凸出的第一磁性构件169,下部壳体120可以包括具有与第一磁性构件169相反的磁性的第二磁性构件129。下部壳体120可以通过第一磁性构件169和第二磁性构件129的磁力而装拆于基板罩体160。
345.罩体外壁161可以包括;从罩体外壁161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紧固部161d;和从紧固部161d的外侧端部向下侧延伸的支撑部161e。紧固部161d可以安置于第三轮缘520e,并利用贯通壳体紧固孔520e2的紧固构件(未图示)而固定于旋转盘520。此时,支撑部161e可以安置于边缘520h,并且被边缘520h支撑。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可以利用贯通壳体紧固孔520e2的紧固构件(未图示)直接连接于下部壳体120而不是基板罩体160,由此将下部壳体120直接固定于旋转盘520。
346.在底座51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供轴主体570插入的空间510s2,所述空间510s2可以形成在柱柄511的内侧。
347.轴主体57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571,配置在旋转轴罩体515内;卷筒574,与第一主体571连接,配置在第一主体571的下侧,容纳于底座510的内部;以及紧固板576,沿径向凸出,与轴座526连接。
348.卷筒574可以配置在旋转轴罩体515的下侧,卷筒574可以是在内部形成有电线贯通部570s的圆筒形状。紧固板576可以从卷筒574的上部朝径向内侧延伸,主体紧固构件526c可以通过贯通紧固板576和凸部526b使轴主体570固定于旋转盘520。
349.从外部电源(未图示)接收电力的电线590可以沿卷筒574的外周面缠绕规定次数,并经由形成于卷筒574的内部的电线贯通部570s向上侧延伸而与马达530电连接。通过卷筒574和电线贯通部570s的结构,能够防止发生旋转盘520的旋转引起的电线590扭绞的现象,并且能够顺畅地保持电线590和马达530的电连接。
350.在底座510的内侧可以配置有支撑电线590的缠绕的卷筒轴承575。
351.在底座510和旋转盘520之间可以形成有上下隔开的缝隙g1。可以理解为缝隙g1是沿旋转盘520的底面延伸的第一线l1和沿底座510的顶面延伸的第二线l2之间的隔开空间。
352.在底座510和轴承580之间可以形成有上下隔开的缝隙g2。可以理解为缝隙g2是沿底座510的顶面延伸的第二线l2和沿轴承580的底面延伸的第三线l3之间的隔开空间。轴承580的一部分可以与底座510接触,而剩余的部分可以与底座510的上侧隔开而形成缝隙g2。
353.所述缝隙g1、g2可以通过轴承580被底座510支撑而形成。轴承580可以安置在从底座510向上侧凸出的轨道513的上侧,并且可以沿在旋转盘520的旋转方向延伸的轨道513而在圆周方向上移动。旋转盘520的底面可以与底座510的顶面隔开而不接触,旋转盘520可以通过安置于轨道513的轴承580而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底座510。
354.随着轴承580以安置于向上方凸出的轨道513的状态旋转,旋转盘520和轴承580可以与底座510保持所述缝隙g1、g2的同时进行旋转,由此,能够防止在底座510产生的摩擦引起的驱动单元500的磨损。
355.轴承580的支撑轴582可以配置在轨道513的径向外侧。轴承580可以在轨道513的径向外侧沿圆周方向移动,轴承580的内侧部可以被轨道513支撑。随着轴承580配置在轨道513的外侧,送风机1的荷重可以在径向上均匀地分散。
356.下面,参照图10至图15,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00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357.若马达530利用通过电线590接收到的电力使驱动马达轴532旋转,则与驱动马达轴532连接的第一齿轮540旋转。第二齿轮550可以是固定于边界壁514的状态,第一齿轮540沿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齿轮550的外周旋转。随着第一齿轮540旋转,旋转盘520以轴主体570为旋转轴并沿圆周方向旋转。在旋转盘520进行旋转的期间,旋转盘520的旋转被至少一部分与轴座526一起旋转的轴轴承560支撑。当旋转盘520旋转时,轴承580以自转轴q为旋转轴旋转的同时以公转轴p为中心沿圆周方向移动。轴承580可以以安置于从底座510向上方凸出的轨道513的状态沿圆周方向移动,并且可以被轨道513支撑。
358.通过上述支撑结构,沿圆周方向彼此隔开并且被底座510直接支撑的复数个轴承580,将送风机1主体的沉重的荷重均匀地分散到配置于地面的底座510,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撑送风机1的旋转。
359.另外,由于轴承580以自转轴q为旋转轴旋转的同时支撑送风机1主体的荷重,由此防止在轴承580和底座510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引起的磨损,进而能够延长轴承580的寿命。
360.下面,参照图16,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底座6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示出了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600分解为底座610和旋转盘620并从上侧观察到的形态。
361.底座610可以包括:柱柄611,在所述柱柄611的内侧形成有空间,与地面接触;和环状件612,配置于柱柄611的上侧,覆盖柱柄611的内侧空间。柱柄611和环状件612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柱柄511和环状件512分别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362.底座610可以形成有向底座610的上侧凸出的轨道613。轨道613可以包括:第一轨
道613a,形成为从环状件612的顶面向上方凸出;和第二轨道613b,形成在第一轨道613a的径向内侧,形成为面向第一轨道613a。
363.第一轨道613a和第二轨道613b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状,第一轨道613a和第二轨道613b可以是同心圆。后述的轴承680(参照图18)可以在第一轨道613a和第二轨道613b之间沿圆周方向滚动(rolling),通过第一轨道613a和第二轨道613b可以防止轴承680沿径向的脱离。
364.底座610可以包括形成为从底座610的顶面向上方凸出的边界壁614。
365.边界壁614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缸筒形状,并且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而在内侧形成有空间614s。边界壁614可以形成为从环状件612的顶面向上方凸出,形成于比轨道613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比后述的旋转轴罩体615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366.驱动单元600可以包括:第一齿轮640,与马达630连接;和第二齿轮650,与第一齿轮640啮合。
367.马达630可以配置于旋转盘620的上侧,第一齿轮640可以配置于旋转盘620的下侧。第一齿轮640可以是正齿轮,可以是小齿轮。
368.第二齿轮650可以配置为安置于底座610,并且配置于比第一齿轮640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齿轮640可以在第二齿轮650的径向外侧与第二齿轮650啮合并旋转。第二齿轮650可以是齿圈,并且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
369.第二齿轮650可以与边界壁614连接。第二齿轮650可以与边界壁614的外周面接触,并且可以附着并固定于边界壁614的外周面。因此,若第一齿轮640与固定状态第二齿轮650啮合并旋转,则第一齿轮640和与第一齿轮640连接的马达630与旋转盘620一起旋转。
370.第二齿轮650可以配置在轨道613和轴主体670之间。另外,第二齿轮650可以配置在轨道613和边界壁614之间。通过这种配置结构,可以将形成于边界壁614内侧的空间614s紧凑地用作配置轴主体670的支撑结构的空间。
371.底座610可以包括向旋转盘620凸出的旋转轴罩体615。
372.旋转轴罩体615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缸筒形状,并且在其内侧可以提供有能够使轴主体670插入的空间。旋转轴罩体615可以形成为面向边界壁614的内周面。
373.驱动单元600可以包括轴轴承660,所述轴轴承660配置为包围插入到轴贯通口620s1的轴主体670。
374.轴轴承660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缸筒形状,在轴轴承660的内侧可以贯通有轴主体670。
375.轴轴承660可以包括:第一层661,配置为可以与后述的轴座626(参照图18)一体地旋转;和第二层662,配置为包围第一层661。
376.第一层661可以配置于比第二层662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层661的外周面可以与第二层662的内周面接触。
377.第二层662可以配置于比旋转轴罩体615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二层662的外周面可以与旋转轴罩体615的内周面接触。
378.第一层661可以可旋转地与第二层662连接,若旋转盘620旋转,则第一层661可以与轴座626一起旋转。相反,第二层662可以配置为固定于旋转轴罩体615,即便旋转盘620旋转所述第二层662也不会旋转。第一层661可以支撑轴座626的旋转,第二层662可以支撑第
一层661的旋转。在此,可以向第一层661和第二层662之间注入润滑油。
379.下面,参照图17,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轴主体670的详细结构、轨道613、第二齿轮650以及轴主体67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17是示出了从上侧向正下方观察图16所示的底座610的形态。
380.在第一层661的内侧形成有轴插入口610s1,轴主体670贯通所述轴插入口610s1,所述轴插入口610s1供后述的轴座626插入。轴插入口610s1可以是指上下开口的空间,可以是指第一层661内侧的圆筒形空间。
381.轴主体670可以向上方贯通轴插入口610s1。轴主体670可以配置为其下部配置于底座610的内侧,而上部贯通轴插入口610s1。
382.轴主体670可以包括:弯曲延伸的第一主体671;与第一主体671隔开配置的第二主体672;以及与第一主体671、第二主体672隔开配置的第三主体673。第一主体671、第二主体672以及第三主体673可以配置为在轴插入口610s1内彼此隔开。由于轴主体670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轴主体570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383.在第一主体671和第二主体672之间及第一主体671和第三主体673之间可以形成有供后述的电线690(参照图20)贯通的电线贯通部670s。电线690可以贯通电线贯通部670s向上方延伸,并与马达630电连接。电线贯通部670s可以被规定为包括旋转盘620的旋转中心o的轴主体670的内侧空间。通过电线690沿旋转中心o向上方延伸而与马达630连接,即便在旋转盘620旋转的情况下电线690也不会扭绞,并且能够顺畅地保持马达630和电线690的电连接。
384.在底座610的上侧,随着从旋转中心o靠近径向外侧,依次配置有轴轴承660、旋转轴罩体615、边界壁614、第二齿轮650以及轨道613。
385.轨道613、第二齿轮650以及轴主体670可以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具体而言,上述结构613、650、670可以配置为贯通垂直于上下轴且包括底座610的顶面的规定的水平面。换言之,可以表述为轨道613、第二齿轮650以及轴主体670配置为上下贯通包括环状件612的顶面的水平面。由于关于其的说明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386.下面,参照图18,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旋转盘62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8示出了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600分解为底座610和旋转盘620并从下侧向上方观察到的形态。
387.柱柄611可以包括:下盘611a,与地面接触;柱柄外壁611b,从下盘611a的边缘向上侧倾斜延伸;柱柄安置部611c,从柱柄外壁611b的上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
388.下盘611a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盘形状,并且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孔611s,所述复数个孔611s能够使用于固定底座610内的部件的紧固构件(未图示)引入,所述复数个孔611s形成为沿圆周方向隔开。
389.柱柄外壁611b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朝径向外侧倾斜。
390.柱柄安置部611c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形成为与配置于上侧的旋转盘620的边缘620h面对。当旋转盘620安置于底座610时,边缘620h可以安置于柱柄安置部611c的顶面并被支撑。
391.旋转盘620可以包括: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周壁623;在第一周壁623的径向内侧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周壁624;以及从第二周壁624的径向内侧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三周
壁625。
392.第一周壁623、第二周壁624以及第三周壁625可以是同心圆,并且越位于径向外侧直径可以越大。
393.第一周壁623、第二周壁624以及第三周壁62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切开形成,在周壁623、624、625的切开的区域可以配置有第一齿轮640。
394.第一齿轮640可以通过马达轴632与马达630连接,马达轴632和第一齿轮640可以配置在马达插入槽620s2的下侧。
395.旋转盘620可以包括轴座626,所述轴座626提供使轴主体670插入的空间。轴座626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缸筒形状,在轴座626的内侧可以形成有轴贯通口620s1。
396.轴座626可以包括:座外壁626a,其形成轴座626的外形;凸部626b,从座外壁626a朝径向内侧凸出;以及主体紧固孔626c,形成为在凸部626b沿上下方向开口。
397.轴主体670可以向轴座626的内侧插入而固定,凸部626b的曲率半径可以形成为与轴主体670的第一主体671、第二主体672以及第三主体673分别形合。在轴主体670插入到轴座626的内侧的状态下,可以通过使规定的紧固构件(未图示)贯通于主体紧固孔626c,将轴主体670固定于旋转盘620。此时,轴主体670可以与旋转盘620一体地旋转,并且不仅能够简化旋转轴的结构,而且还能够最小化旋转轴和底座610之间的干扰。
398.旋转盘620可以包括形成为向下侧凸出的下凸柱628。下凸柱628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下凸柱628可以与壳体100连接。
399.旋转盘620可以包括沿径向延伸的复数个筋627。复数个筋627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
400.筋627可以包括:从边缘620h向第一周壁623延伸的第一筋627a;从第一周壁623向第二周壁624延伸的第二筋627b;以及从第二周壁624向第三周壁625延伸的第三筋627c。各个筋627a、627b、627c可以配置在沿径向延伸的同一条直线上。
401.筋627可以包括:第一边界筋627d,配置于周壁623、624、625的切开的部位,沿径向延伸;和第二边界筋627e,配置在周壁623、624、625的切开的部位,配置为与第一边界筋627d沿圆周方向隔开。
402.可以理解为第一边界筋627d是第一筋627a、第二筋627b以及第三筋627c彼此连接而形成连续的面的单个筋627d。第一边界筋627d可以沿径向延伸,并且配置为与第一齿轮640的一侧相邻。
403.可以理解为第二边界筋627e是第一筋627a、第二筋627b以及第三筋627c彼此连接而形成连续的面的单个筋627e,其可以配置为与第一边界筋627d沿圆周方向隔开并且与第一齿轮640的另一侧相邻。
404.第一齿轮640可以配置在第一边界筋627d和第二边界筋627e之间,并且可以在第一边界筋627d和第二边界筋627e之间旋转。
405.旋转盘620包括复数个轴承680,所述复数个轴承680沿旋转盘620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配置,并且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底座610。轴承680可以使用滚子(roller)。
406.轴承680可以配置在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的复数个筋627之间,轴承680可以配置在复数个第二筋627b之间。
407.轴承680可以配置在沿径向隔开配置的周壁623、624、625之间,轴承680可以配置
在第一周壁623和第二周壁624之间。
408.轴承680可以在旋转盘620旋转时以后述的支撑轴683(参照图19)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并且可以以旋转中心o为基准沿圆周方向移动。换言之,也可以表述为轴承680以支撑轴683为旋转轴进行自转,并且以旋转中心o为基准进行公转。
409.轴主体670可以提供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穿过旋转中心o的公转轴p’,支撑轴683可以提供沿径向延伸的自转轴q’。公转轴p’和自转轴q’可以垂直。在旋转盘620旋转时轴承680可以以自转轴q’为中心旋转的同时以公转轴p’为中心沿圆周方向移动。
410.旋转盘620可以包括形成为向下侧凸出的凸起容纳部620i。凸起容纳部620i可以形成供从下部壳体120凸出的凸起(未图示)插入的槽520e1的下侧边界,并且可以配置在复数个筋627之间。凸起容纳部620i可以通过固定下部壳体120的所述凸起,将下部壳体120固定于旋转盘620,但是也可以不形成凸起容纳部620i而仅利用下凸起628使下部壳体120固定。
411.下面,参照图19,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轴承680的详细结构和配置位置进行说明。图19示出了从下侧向正上方观察到的旋转盘620的形态。
412.在第一边界筋627d和第二边界筋627e之间可以形成有用于配置第一齿轮640的切开部620s3。可以理解为切开部620s3是周壁623、624、625的一部分被切开的部位。
413.第一齿轮640可以可旋转地配置在切开部620s3内,在切开部620s3可以形成有从边缘620h向第一齿轮640延伸的加强筋627a1。在切开部620s3可以形成有凸柱支撑部629b,所述凸柱支撑部629b与止动件凸柱529a连接并且向下侧延伸。
414.在轴座626可以形成有从座外壁626a朝径向外侧凸出的座凸起626d。座凸起626d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
415.轴承68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凸起681a,与第一周壁623连接;第二支撑凸起681b,与第二周壁624连接;轮683,配置在第一支撑凸起681a和第二支撑凸起681b之间;以及支撑轴682,从第一支撑凸起681a向第二支撑凸起681b延伸,贯通轮683,延伸为与底座610面对。
416.第一支撑凸起681a可以配置为固定于第一周壁623,第二支撑凸起681b可以配置为固定于第二周壁624。
417.支撑轴682可以与第一支撑凸起681a、第二支撑凸起681b连接,并且支撑轮683的旋转。
418.轮683的可以被支撑轴682支撑其旋转,轮683可以以径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轮683可以可旋转地与支撑轴682连接。
419.轴承680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有复数个,轴承680可以隔开配置有六个。
420.复数个轴承680可以区分为配置在复数个筋627之间的第一轴承680a、与边界筋627d、627e相邻配置的第二轴承680b、与凸起容纳部620i相邻配置的第三轴承680c。但是,第一轴承680a、第二轴承680b以及第三轴承680c是基于复数个轴承680的配置位置而区分的,从而各个轴承680a、680b、680c的结构可以相同。
421.第二轴承680b可以包括与第一边界筋627d相邻配置的一侧轴承680b1;与第二边界筋627e相邻配置的另一侧轴承680b2。在此,相邻配置可以是指第二轴承680b配置在位于最接近边界筋627d、627e的位置的筋627与边界筋627d、627e之间。一侧轴承680b1可以配置在与第一边界筋627d相邻的筋627和第一边界筋627d之间,而另一侧轴承680b2可以配置在
与第二边界筋627e相邻的筋627和第二边界筋627e之间。通过上述第二轴承680b的配置,可以加强未形成有周壁623、624、625的切开部620s3的薄弱的刚性。另外,通过将第二轴承680b配置为与切开部620s3相邻,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因配置于切开部620s3的第一齿轮640与第二齿轮650啮合并旋转而产生的振动。
422.第三轴承680c可以包括与凸起容纳部620i的一侧隔开配置的一侧轴承680c1,和与凸起容纳部620i的另一侧隔开配置的另一侧轴承680c2。第三轴承680c可以与凸起容纳部620i相邻配置,在此,相邻配置可以是指第三轴承680c配置在与凸起容纳部620i最接近的两个筋627之间。通过上述第三轴承680c的配置,可以加强形成有凸起容纳部620i的附近区域的薄弱的刚性。
423.第一轴承680a可以是第二轴承680b和第三轴承680c之外的所有轴承。
424.第一齿轮640可以在比轴承680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与第二齿轮650啮合并旋转。这可以表示从旋转中心o到马达轴632的第三距离r3小于从旋转中心o到轴承680的支撑轴683的第四距离r4。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如下的效果,能够通过最小化从第一齿轮640的旋转轴632到旋转中心o的动力传递路径来提高所需的动能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通过将轴承680配置在第一齿轮640的外侧来减小因第一齿轮640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另外,通过将轴承680配置为最大限度地接近边缘620h,能够将在旋转盘620的上侧旋转的沉重的结构物的荷重,沿径向外侧均匀地分散,由此能够有效地支撑送风机1。
425.下面,参照图20,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底座610的内部结构和底座610、旋转盘620、基板罩体160、下部壳体120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图20是将送风机1的纵向剖视图中的驱动单元600部分放大并示出的图。
426.在基板罩体16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基板152、153的控制空间150s。基板152、153可以区分为:控制驱动单元600、气流变换器400以及风扇组件300的驱动的第一基板152;和控制加热器240的驱动的第二基板153。
427.马达6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在基板罩体160的控制空间150s内。马达630可以在基板罩体160内旋转。
428.由于旋转盘620、基板罩体160以及下部壳体120彼此之间的连接结构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从而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429.在底座61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供轴主体670插入的空间610s2,所述空间610s2可以形成在柱柄611的内侧。
430.轴主体67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671,配置在旋转轴罩体615内;和卷筒674,与第一主体671连接,配置在第一主体671的下侧,容纳于底座610的内部。
431.卷筒674可以配置在旋转轴罩体615的下侧,并且可以是在内部形成有电线贯通部670s的圆筒形状。在卷筒674可以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紧固凸柱675,紧固凸柱675可以通过插入到轴座626的凸部626b而将轴主体670固定于旋转盘620。
432.从外部电源(未图示)接收电力的电线690可以沿卷筒674的外周面缠绕规定次数,并且可以经由形成于卷筒674的内部的电线贯通部670s向上侧延伸而与马达630电连接。通过卷筒674和电线贯通部670s结构,可以防止发生旋转盘620的旋转引起的电线690扭绞的现象,并且能够顺畅地保持电线690和马达630的电连接。
433.旋转盘620可以通过向旋转盘620的上侧凸出的上凸柱629而与基板罩体160连接。
434.在底座610和旋转盘620之间可以形成有上下隔开的缝隙g。可以理解为缝隙g是沿旋转盘620的底面延伸的第一线l1和沿底座610的顶面延伸的第二线l2之间的隔开空间。
435.所述缝隙g可以通过将轴承680配置为从旋转盘620向底座610凸出而形成。具体而言,轴承680可以配置为比旋转盘620的底面更向下侧凸出,并且可以从旋转盘620的底面向底座610凸出相当于所述缝隙g的间隔。旋转盘620的底面可以与底座610的顶面隔开而不接触,仅通过轴承680将旋转盘620可旋转地支撑在底座610。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在旋转盘620旋转的过程中,旋转盘620可以以与底座610保持所述缝隙g的状态旋转,由此能够防止在旋转盘620和底座610之间产生的摩擦引起的驱动单元600的磨损。
436.下面,参照图16至图20,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600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437.若马达630利用通过电线690接收到的电力使马达轴632旋转,则与马达轴632连接的第一齿轮640旋转。第二齿轮650可以是固定于边界壁614的状态,第一齿轮640沿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齿轮650的外周旋转。随着第一齿轮640旋转,旋转盘620以轴主体670为旋转轴沿圆周方向旋转。在旋转盘620旋转的期间,旋转盘620的旋转被至少一部分与轴座626一起旋转的轴轴承660支撑。当旋转盘620旋转时,轴承680在底座610的顶面滚动(rolling)。轴承680可以在一对轨道613之间滚动,并且可以通过底座610来支撑荷重。当旋转盘620旋转时,轴承680以自转轴q’为旋转轴旋转的同时以公转轴p’为中心沿圆周方向移动。
438.通过上述支撑结构,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而被底座610直接支撑的复数个轴承680,将送风机1主体的沉重的荷重,均匀地分散到配置在地面上的底座610,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撑送风机1的旋转。
439.另外,由于轴承680在底座610的顶面滚动(rolling)并支撑送风机1主体的荷重,因此能够防止在轴承680和底座610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引起的磨损。
440.以上说明到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轴承580和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轴承680的结构及运转动作彼此不同。但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00和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600中除了轴承580、680之外的其他结构可以相同,但是并非必须限定于此。
441.下面,参照图21至图25,对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700进行说明。
442.参照图21和图22,驱动单元700可以配置在下部壳体120的下侧,并且支撑送风机1的荷重。驱动单元700可以使送风机1主体旋转。
443.驱动单元700可以包括:底座760;马达710,配置在底座760的上侧,提供动力;轴承730,配置在底座760的上侧,被底座760支撑。
444.底座760可以固定在地面上不移动。马达710可以配置在底座760的上侧。
445.在底座760可以形成有向底座760的上侧凸出的轴承设置部731。轴承设置部731可以是中空的圆筒形状。
446.轴承730可以是环形状,并且可以安置在轴承设置部731的上侧。轴承730可以在轴承设置部731的上侧旋转。
447.在轴承设置部731的内侧可以配置有旋转轴设置部713。旋转轴设置部713可以从底座760向上侧凸出。旋转轴设置部713可以配置于底座760的中心部,并且可以与底座760形成为一体。
448.上下延伸的旋转轴711可以可旋转地配置于旋转轴设置部713。旋转轴711可以以插入到旋转轴设置部713的状态旋转。旋转轴设置部713可以将集中于旋转轴711的送风机1的荷重分散到底座760。
449.与旋转轴711连接的轴结合构件712可以可旋转地配置在旋转轴设置部713的上侧。轴结合构件712可以与旋转轴711一起以上下轴为基准旋转。
450.从马达710传递出的动力可以使旋转轴711和轴结合构件712旋转。送风机1可以通过旋转轴711和轴结合构件712的旋转而旋转,旋转轴设置部713和轴承730可以支撑送风机1的荷重。
451.与马达710连接的驱动马达轴715可以沿径向延伸并且水平配置。利用马达710的驱动而旋转的驱动马达轴715可以向后述的动力传递构件740传递动力。
452.马达710可以固定于底座760。
453.参照图23至图25,下部壳体120可以通过驱动单元700来旋转。
454.下部壳体120可以包括:形成有吸入孔121的外壳体123;和配置在外壳体123的内侧的内壳体124。外壳体123和内壳体124可以形成为一体。
455.外壳体123可以是圆筒形状,并且其截面积可以随着接近上侧而变窄。外壳体123可以形成下部壳体120的外形。
456.内壳体124可以是在其内侧形成有空间的圆筒形状。在内壳体124的上侧可以配置有基板罩体160。内壳体124可以执行与本发明一实施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旋转盘520、620相同的功能。内壳体124可以支撑除了驱动单元700之外的送风机1的整个荷重。内壳体124可以使配置在驱动单元700的上侧的送风机1的所有的结构物旋转。
457.内壳体124可以包括:上侧壁124a,旋转轴711组装于该上侧壁124a;和侧壁124b,从上侧壁124a向下侧凸出。
458.上侧壁124a可以是圆盘形状。在上侧壁124a的上侧可以安置有基板罩体160。旋转轴711可以直接插入到上侧壁124a并与上侧壁124a一起旋转。轴结合构件712可以与上侧壁124a连接并且使上侧壁124a旋转。
459.侧壁124b可以沿下部壳体120的周向延伸,并且可以是在内侧形成有空间的圆筒形状。侧壁124b可以与外壳体123连接,并向外壳体123传递旋转动力。
460.向内壳体124传递由马达710产生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构件740可以包括:利用驱动马达轴715与马达710连接的驱动齿轮741;和与驱动齿轮741啮合的齿条742。
461.驱动齿轮741可以利用驱动马达轴715与马达710直接连接,并向齿条742传递由马达710产生的动力。
462.齿条742可以从内壳体124的侧壁124b朝径向内侧凸出。齿条742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形成有向下侧凸出的齿(gear tooth)。齿条742可以形成为环形状或弧形状。
463.齿条742可以与驱动齿轮741啮合而沿圆周方向移动。下部壳体120和配置于内壳体124的上侧的结构物可以通过齿条742沿圆周方向移动而一起旋转。
464.轴承730可以配置在内壳体124的下侧。轴承730可以随着内壳体124的旋转而一起旋转。轴承730可以支撑内壳体124,轴承730可以使用推力轴承。
465.下面,参照图21至图25,对提供针对送风机1的旋转驱动的识别标记的发光组件
750进行说明。
466.发光组件750可以包括:发光部件751,通过接收电源来发光;电路基板752,发光部件751设置于该电路基板752;以及透光构件753,将由发光部件751产生的光引导至送风机1外部。
467.电路基板752可以配置在底座760的上侧,并且可以形成为环形状或弧形状。电路基板752可以配置在驱动齿轮741的下侧。电路基板752可以配置在底座760和下部壳体120之间。
468.在底座760可以形成有从底座760向上侧凸出的基板支撑筋752a。基板支撑筋752a可以沿圆周方向彼此隔开形成有复数个。基板支撑筋752a可以支撑电路基板752。
469.发光部件751可以设置于电路基板752的底面,并向电路基板752的下侧照射光。发光部件751可以沿圆周方向彼此隔开配置有复数个。发光部件751可以使用led灯。
470.透光构件753可以配置在下部壳体120的下侧,并且可以配置在底座760的上侧。透光构件753可以配置在下部壳体120和底座760之间。
471.透光构件753可以形成为环形状或弧形状。透光构件753可以配置在发光部件751的下侧。
472.透光构件753可以包括:第一面753a,从发光部件751照射的光射入该第一面753a;以及第二面753b,通过第一面753a射入并在透光构件753内行进的光经由所述第二面753b向送风机1的外部射出。
473.从第一面753a射入的光可以在透光构件753内折射并向第二面753b行进。透光构件753的纵向截面形状可以朝径向外侧弯折。
474.第二面753b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与底座760的外周面761形成连续的面。
475.若送风机1通过被施加马达710的动力而旋转,则电源可以施加到与送风机1旋转的范围对应的发光部件751。复数个发光部件751可以随着送风机1的旋转而同时或依次点亮。
476.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特定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中主张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实施,这样的变形实施不应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而单独地加以理解。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