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2: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控制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不同身高驾乘人员对不同座椅高度的需求,提升座椅减震功能,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座椅上通常会使用到汽车空气悬浮座椅的空气悬挂减震功能,即通过空气调节阀控制空气流量,使空气悬浮座椅停留在驾驶员需要的高度位置,增加驾驶员舒适度。
3.在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使用过程中需要连接布置进气管、出气管等管路以实现其座椅高度控制的目的,不管在座椅运动过程还是在整车遇不好路况时,均需要对管路进行良好布置,现有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在使用过程中仅是单一的控制阀,其各种气管的布置凌乱,严重时不仅在座椅运动过程中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而且在路况复杂时易脱落。
4.基于上述问题,如何设计一种合理布置气管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是目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本方案中通过在圆筒结构上设置与其一体注塑成型的管夹结构,进而可实现各管路的夹紧固定,一方面可以整齐的布置各管路,进而避免凌乱的管路在座椅运动过程中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使得汽车在路况复杂时管路不易脱落。
7.2.技术方案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包括其上设置有与连接管连通的空气气囊连接口、与进气管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气口的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气源连接,所述圆筒结构内设有可与其产生相对位移的拉杆,且通过该相对位移使得空气气囊连接口与进气口或排气口之间产生气体流动,从而实现座椅空气悬浮气囊的放气或充气;其还包括与圆筒结构一体注塑成型的进气管支架、出气管支架,其中,所述进气管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气管的进气管管夹,所述出气管支架上设有分别用于固定连接管、排气管的连接管管夹、排气管管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气管管夹为呈半圆弧的卡槽结构,且在该卡槽结构的开口部设有呈八字型的导向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管管夹设置在出气管支架的正面,所述连接管管夹包括两个以上的且呈倒l型的夹舌,该夹舌中至少有一个夹舌与其余夹舌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夹舌开口的端部设有向上倾斜延伸且供连接管卡入的导向斜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气管管夹为设置在出气管支架背面且其截面呈u型结构的管夹通道,所述管夹通道两侧壁的开口处均设有多个限位凸起,且两侧壁的限位凸起正对布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圆筒结构上设有与气源通过备用进气管连通的备用进气口,所述进气管支架上设有与进气管管夹结构相同的备用进气管管夹,上述备用进气管卡接在备用进气管管夹上且在备用进气管上设有开关阀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圆筒结构包括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的衔接处设置有中部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圆筒的顶部设有顶部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圆筒的底部设有底部密封结构,上述拉杆的一端活动穿过底部密封结构,其另一端依次活动穿过中部密封结构、顶部密封结构且其端部伸出于第二圆筒;
15.所述顶部密封结构与中部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腔体,所述中部密封结构与底部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与空气气囊连接口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底部密封结构与第一圆筒底部设置的端盖之间形成与排气口连通的第三腔体。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部密封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固定座、第二限位固定座和位于第一限位固定座、第二限位固定座之间的第一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固定座的圆筒侧面与第二圆筒的内侧壁配合且其一端面抵在沿第二圆筒内侧壁长度方向上布置的限位筋上,其另一端面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密封圈一端面上限位圈配合的第三限位槽;
17.所述第一限位固定座的圆筒主体的中部且围绕其一周设有限位挡圈,在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固定座的一端与第一圆筒的内侧壁配合,其另一端面抵在第一密封圈上且该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另一端面上限位圈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挡圈上远离第一密封圈的端面抵在第一圆筒内侧壁的一阶梯面上;上述第二圆筒的尾部插入限位挡圈与第一限位固定座侧壁组成的卡接槽内。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部密封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固定座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限位固定座的圆筒侧壁上且沿其周向等间距的设置有多个第四限位槽,其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上限位圈配合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两端面上均设有限位圈,在配合时,所述第四限位槽与第一圆筒侧壁上的限位部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一端面上的限位圈与第二限位固定座上的第三限位槽配合,其另一端面抵在第一圆筒底部的阶梯面上且其上的限位圈与第一圆筒底部阶梯面上的第一限位槽配合。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其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与圆筒结构一体注塑成型的且平行与圆筒结构的第一导筒、第二导筒,其中,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座椅拉索的导向滑槽,其另一端依次滑动穿过第二导筒、第一导筒且在其底部设有限位导槽,上述圆筒结构的底部设有与限位导槽配合的底部限位柱。
20.3.有益效果
21.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其中通过在圆筒结构上设置与其一体注塑成型的管夹结构,进而可实现各管路的夹紧固定,一方面可以整齐的布置各管路,进而避免凌乱的管路在座椅运动过程中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使得汽车在路况复杂时管路不易脱落。
2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其中,通过合理的设计中部密封结构以及底部密封结构,一方面使得密封圈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而且通过相应的限位固定座实现密封圈的限位固定,进而提高了各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空气悬浮座椅的使用效果。
24.(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8.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的剖视图;
30.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31.图7为图5中d处的放大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限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35.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36.01、圆筒结构;11、第一圆筒;111、第一限位槽;12、第二圆筒;121、限位筋;011、空气气囊连接口;0121、进气口;0122、备用进气口;013、排气口;014、进气管支架;0141、进气管管夹;0142、备用进气管管夹;015、出气管支架;0151、连接管管夹;0152、排气管管夹;0153、限位凸起;016、底部限位柱;
37.02、拉杆;
38.03、导向机构;031、第一导筒;032、第二导筒;033、导向杆;
39.041、第二限位固定座;411、第三限位槽;412、第四限位槽;042、第一密封圈;421、限位圈;043、第一限位固定座;431、限位挡圈;432、第二限位槽;433、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41.实施例1
4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带管夹的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包括其上设置有与连接管连通的空气气囊连接口011、与进气管连通的进气口0121和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气口013的圆筒结构01,进气口0121通过进气管与气源连接,圆筒结构01内设有可与其产生相对位移的拉杆02,且通过该相对位移使得空气气囊连接口011与进气口0121或排气口013之间产生气体流动,从而实现座椅空气悬浮气囊的放气或充气,进而实现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
43.该汽车座椅高度控制阀,其还包括与圆筒结构01一体注塑成型的进气管支架014、出气管支架015,其中,进气管支架014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气管的进气管管夹0141,出气管支
架015上设有分别用于固定连接管、排气管的连接管管夹0151、排气管管夹0152。
44.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圆筒结构01上设置与其一体注塑成型的管夹结构,进而可实现各管路的夹紧固定,一方面可以整齐的布置各管路,进而避免凌乱的管路在座椅运动过程中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使得汽车在路况复杂时管路不易脱落。
4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进气管管夹0141为呈半圆弧的卡槽结构,且在该卡槽结构的开口部设有呈八字型的导向口,通过此导向口的设置以便于进气管的卡入。
46.在连接管管夹0151设置在出气管支架015的正面,连接管管夹0151包括两个以上的且呈倒l型的夹舌,该夹舌中至少有一个夹舌与其余夹舌的开口方向相反,夹舌开口的端部设有向上倾斜延伸且供连接管卡入的导向斜面。在排气管管夹0152为设置在出气管支架015背面且其截面呈u型结构的管夹通道,管夹通道两侧壁的开口处均设有多个限位凸起0153,且两侧壁的限位凸起0153正对布置,通过限位凸起0153的设置可有效避免排气管从管夹通道中脱落,提高了排气管夹紧的稳定性。
47.本实施例中在圆筒结构01上设有与气源通过备用进气管连通的备用进气口0122,进气管支架014上设有与进气管管夹0141结构相同的备用进气管管夹0142,上述备用进气管卡接在备用进气管管夹0142上且在备用进气管上设有开关阀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圆筒结构01上设置备用进气口0122,使得在进气口0121处发生通气故障的时候,可通过打开开关阀门实现气源与备用进气口0122的连通,进而保证了该高度控制阀的正常工作,提高了该高度控制阀的使用率。
48.本实施例的圆筒结构01包括第一圆筒11和第二圆筒12,第一圆筒11与第二圆筒12的衔接处设置有中部密封结构,第二圆筒12的顶部设有顶部密封结构,第一圆筒11的底部设有底部密封结构,上述拉杆02的一端活动穿过底部密封结构,其另一端依次活动穿过中部密封结构、顶部密封结构且其端部伸出于第二圆筒12;顶部密封结构与中部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与进气口0121连通的第一腔体,中部密封结构与底部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与空气气囊连接口011连通的第二腔体;底部密封结构与第一圆筒11底部设置的端盖之间形成与排气口013连通的第三腔体。
49.其中该中部密封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固定座043、第二限位固定座041和位于第一限位固定座043、第二限位固定座041之间的第一密封圈042,其中,第二限位固定座041的圆筒侧面与第二圆筒12的内侧壁配合且其一端面抵在沿第二圆筒12内侧壁长度方向上布置的限位筋121上,其另一端面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密封圈042一端面上限位圈421配合的第三限位槽411;第一限位固定座043的圆筒主体的中部且围绕其一周设有限位挡圈431,在配合时,第一限位固定座043的一端与第一圆筒11的内侧壁配合,其另一端面抵在第一密封圈042上且该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042另一端面上限位圈421配合的第二限位槽432,限位挡圈431上远离第一密封圈042的端面抵在第一圆筒11内侧壁的一阶梯面上;上述第二圆筒12的尾部插入限位挡圈431与第一限位固定座043侧壁组成的卡接槽433内。
50.该底部密封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固定座041和第一密封圈042,第二限位固定座041的圆筒侧壁上且沿其周向等间距的设置有多个第四限位槽412,其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042上限位圈421配合的第三限位槽411,第一密封圈042的两端面上均设有限位圈421,在配合时,第四限位槽412与第一圆筒11侧壁上的限位部配合,第一密封圈042一端面上的限
位圈421与第二限位固定座041上的第三限位槽411配合,其另一端面抵在第一圆筒11底部的阶梯面上且其上的限位圈421与第一圆筒11底部阶梯面上的第一限位槽111配合。
51.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合理的设计中部密封结构以及底部密封结构,一方面使得密封圈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而且通过相应的限位固定座实现密封圈的限位固定,进而提高了各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空气悬浮座椅的使用效果。
52.该高度控制阀其还包括导向机构03,导向机构03包括导向杆033、与圆筒结构01一体注塑成型的且平行与圆筒结构01的第一导筒031、第二导筒032,其中,导向杆033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座椅拉索的导向滑槽,其另一端依次滑动穿过第二导筒032、第一导筒031且在其底部设有限位导槽,上述圆筒结构01的底部设有与限位导槽配合的底部限位柱016。
53.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座椅拉索可控制该高度控制阀中的拉杆02在圆筒结构01中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使得驾驶员通过拉索实现对座椅高度的调节。
54.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