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2.天线是人们见闻世界的耳目,是人类与太空的联系,是文明社会的组成要素,随着移动通信事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移动电话越来越多的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和快捷,而用户之间通信必须先由天线发射到基站,再由基站传递给所需的用户,因此,移动通信必须有基站天线的配合方可完成,也见证了基站天线的重要性,基站天线按天线辐射的方向图来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定向天线一般用于移动用户密度较高的区域,例如市区、机场、商业中心等,而在移动用户密度较低的区域,例如市郊、农村等地区,由于用户分布比较稀疏,话务量不是很高,所设基站数目一般都比较少,密度比较底,这时就需要用到全向天线。
3.现有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几乎都是基于环天线理论,即电小环天线和alford环天线。前者是由于周长远小于波长,电流处处等幅同相,它的增益很低、带宽很窄、效率很差,常作为有源接收天线使用,印刷alford环天线具有良好的全向性能即较好的不圆度,但是两者的带宽非常窄,均无法调节带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前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护套,所述固定护套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挂耳,两组所述挂耳内壁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底壳上表螺纹连接有上罩壳,所述底壳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接线管,所述接线管外壁贯穿底壳下壁,所述底壳与接线管之间、底壳与上罩壳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底壳、上罩壳内侧防水的密封组件,所述底壳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介质板,所述介质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绝缘支撑柱、馈电柱,两组所述绝缘支撑柱设置在介质板下表面且分别位于馈电柱两侧,两组所述绝缘支撑柱远离介质板的一端与底壳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所述介质板通过两组绝缘支撑柱与底壳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所述介质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外壁设置有第一辐射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柱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螺纹孔、滑动孔,所述螺纹孔与滑动孔贯通,所述第二连接柱外壁设置有第二辐射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辐射组件、第二辐射组件之间带宽的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通过调节组件滑动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底壳与上罩壳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接线管外壁与底壳下壁之间。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辐射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偶极子,两组所述第一偶极子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内壁且均贯穿第一连接柱一侧壁,两组所述第一偶极子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柱的前侧及左侧,两组所述第一偶极子远离第一连接柱轴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短臂,两组所述第一短臂远离第一偶极子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振子,两组所述第一短臂均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一振子外壁且靠近下端。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二辐射组件包括两组第二偶极子,两组所述第二偶极子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柱内壁且均贯穿第二连接柱一侧壁,两组所述第二偶极子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柱的后侧及右侧,两组所述第二偶极子远离第二连接柱轴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短臂,两组所述第二短臂远离第二偶极子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振子,两组所述第二短臂均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二振子外壁且靠近下端。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销、调节螺丝,所述滑动销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远离介质板的端部,所述滑动销远离第一连接柱的一端外壁与第二连接柱内壁的滑动孔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螺丝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柱内壁的螺纹孔内侧,所述调节螺丝贯穿螺纹孔的端部伸入滑动孔,所述调节螺丝伸入滑动孔的端部与滑动销上端搭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滑动销外壁设置有防转凸台,所述滑动孔内侧壁设置有防转槽,所述防转凸台外壁与防转槽滑动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水平极化全向天线,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让该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使用时不会进水影响使用寿命,通过将第一辐射组件和第二辐射组件沿着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轴心呈四角分布,通过第一短臂和第二短臂使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轴向方向图为全向,通过第一振子、第二振子使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径向方向图也为全向,通过设置的调节螺丝拧紧或者防松,可调节第二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柱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第一短臂与第二短臂之间的垂直距离,即调节第一辐射组件与第二辐射组件之间的带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底壳、上罩壳内侧结构剖面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图3

a局部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第一连接柱仰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第二连接柱仰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滑动销结构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底壳;2、上罩壳;3、固定护套;4、挂耳;5、安装孔;6、接线管;7、第一密封圈;8、第
二密封圈;9、绝缘支撑柱;10、介质板;11、馈电柱;12、第一连接柱;13、滑动销;14、第二连接柱;15、第一偶极子;16、第二偶极子;17、第一短臂;18、第一振子;19、第二短臂;20、第二振子;21、调节螺丝;22、滑动孔;23、防转槽;24、螺纹孔;25、防转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照图1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包括底壳1,底壳1前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护套3,固定护套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挂耳4,两组挂耳4内壁均设置有安装孔5,底壳1上表螺纹连接有上罩壳2,底壳1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接线管6,接线管6外壁贯穿底壳1下壁,底壳1与接线管6之间、底壳1与上罩壳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底壳1、上罩壳2内侧防水的密封组件,底壳1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介质板10,介质板10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绝缘支撑柱9、馈电柱11,两组绝缘支撑柱9设置在介质板10下表面且分别位于馈电柱11两侧,两组绝缘支撑柱9远离介质板10的一端与底壳1内侧下壁固定连接,介质板10通过两组绝缘支撑柱9与底壳1内侧下壁固定连接,介质板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2,第一连接柱12外壁设置有第一辐射组件,第一连接柱12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4,第二连接柱14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螺纹孔24、滑动孔22,螺纹孔24与滑动孔22贯通,第二连接柱14外壁设置有第二辐射组件,第一连接柱12、第二连接柱14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辐射组件、第二辐射组件之间带宽的调节组件,第一连接柱12、第二连接柱14通过调节组件滑动连接,第一辐射组件、第二辐射组件与馈电柱11之间通过天线行业常见馈电网络电连接,因属于常见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做展开讨论。
29.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7设置在底壳1与上罩壳2之间,第二密封圈8设置在接线管6外壁与底壳1下壁之间,第一密封圈7可防止底壳1上罩壳2连接处进水,第二密封圈8可防止接线管6外壁与底壳1下壁连接处进水。
30.第一辐射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偶极子15,两组第一偶极子15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12内壁且均贯穿第一连接柱12一侧壁,两组第一偶极子15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柱12的前侧及左侧,两组第一偶极子15远离第一连接柱12轴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短臂17,两组第一短臂17远离第一偶极子15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振子18,两组第一短臂17均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一振子18外壁且靠近下端。
31.第二辐射组件包括两组第二偶极子16,两组第二偶极子16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柱14内壁且均贯穿第二连接柱14一侧壁,两组第二偶极子16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柱14的后侧及右侧,两组第二偶极子16远离第二连接柱14轴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短臂19,两组第二短臂19远离第二偶极子16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振子20,两组第二短臂19均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二振子20外壁且靠近下端,从第二连接柱14俯视方向或者从第一连接柱12仰视方向看,第一辐射组件及第二辐射组件呈四等分设置在第一连接柱14、第二连接柱12俯视投影形成的圆上,使第一辐射组件、第二辐射组件的方向图为全向。
32.调节组件包括滑动销13、调节螺丝21,滑动销13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12远离介
质板10的端部,滑动销13远离第一连接柱12的一端外壁与第二连接柱14内壁的滑动孔22滑动连接,调节螺丝21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柱14内壁的螺纹孔24内侧,调节螺丝21贯穿螺纹孔24的端部伸入滑动孔22,调节螺丝21伸入滑动孔22的端部与滑动销13上端搭接,通过调节调节螺丝21,可将第二连接柱14沿着滑动销13上滑或者下滑,进行调节第一短臂17、第二短臂19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实现调节第一辐射组件、第二辐射组件之间的带宽。
33.滑动销13外壁设置有防转凸台25,滑动孔22内侧壁设置有防转槽23,防转凸台25外壁与防转槽23滑动连接,通过防转凸台25、防转槽23,可以避免在调节组件工作时第二连接柱14发生转动。
34.工作原理:第一辐射组件、第二辐射组件与馈电柱11之间通过天线行业常见馈电网络电连接,因属于常见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做展开讨论,第一密封圈7可防止底壳1上罩壳2连接处进水,第二密封圈8可防止接线管6外壁与底壳1下壁连接处进水,从第二连接柱14俯视方向或者从第一连接柱12仰视方向看,第一辐射组件及第二辐射组件呈四等分设置在第一连接柱14、第二连接柱12俯视投影形成的圆上,使第一辐射组件、第二辐射组件的方向图为全向,通过调节调节螺丝21,可将第二连接柱14沿着滑动销13上滑或者下滑,进行调节第一短臂17、第二短臂19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实现调节第一辐射组件、第二辐射组件之间的带宽,通过防转凸台25、防转槽23,可以避免在调节组件工作时第二连接柱14发生转动。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