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悬吊式建筑墙面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面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吊式建筑墙面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维护行业当中,为了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护,并提升建筑的美观性,经常会在建筑外墙上进行粉刷和涂漆处理,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增加,早期的涂料可能会老化,产生干裂、脱落的情况,为了继续保护建筑外墙,并恢复建筑美观,需要重新进行粉刷和涂漆,但是在重新粉刷和涂漆之前需要将原有的涂料从墙体上去除,以免影响粉刷和涂漆的效果。
3.相关技术中,将墙面上原有涂料层剥离去除的工作由人工来完成,工作人员通过乘坐施工吊篮靠近建筑的墙面,并通过手持工具手动进行旧漆层的剥离工作。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采用人工的方式去除墙面旧漆层,不仅效率低、耗费人力,而且还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无须工作人员通过乘坐施工吊篮来对墙面进行清理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吊式建筑墙面打磨装置,通过吊起悬挂端,使悬挂架悬空,通过悬挂架自身重心的偏斜,使悬挂架在悬空的过程中将攀附小车抵紧在建筑的外墙上,同时通过攀附小车上的打磨电机带动刮盘回转,实现对墙体的打磨,无需工作人员通过乘坐施工吊篮靠近墙面进行清理,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对工作人员造成人身安全的可能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悬吊式建筑墙面打磨装置,包括悬挂端、悬挂架、攀附小车和打磨机构;所述悬挂端的上侧固设有若干升降缆,所述悬挂架铰接在悬挂架的下侧;所述悬挂架为l型且较长的一端与悬挂端铰接,攀附小车铰接在悬挂架较短的一端;所述攀附小车远离悬挂架的一端设有若干滑轮,且所述打磨机构设置在攀附小车上;所述打磨机构包括设置在攀附小车上的打磨电机,所述打磨电机的电机轴朝向建筑外墙的一侧,所述打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由刮盘,所述刮盘上设有打磨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打磨结构包括若干根打磨柱,若干根所述打磨柱均布在刮盘朝向建筑外墙的侧壁上。
8.进一步的,所述打磨结构包括若干固设在刮盘上的刮刀,若干个所述刮刀以刮盘轴线为轴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在刮盘上。
9.进一步的,所述打磨电机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打磨电机对称的分布在攀附小车上,且两个所述打磨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
10.进一步的,所述悬挂架靠近长端的下侧铰接有配重框,所述配重框内放置有配重块。
11.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框呈筒状且顶端设有提拉端,所述提拉端与悬挂架铰接,所述
配重块轮廓与配重框内腔轮廓相适配,所述配重块顶部固设有手柄,所述配重块底部设有与手柄匹配的拼接槽。
12.进一步的,所述攀附小车的滑轮周向侧壁上包覆有摩擦垫。
13.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悬挂架与悬挂端的铰接,在实际工作时,通过升降缆连接悬挂端,从而使悬挂架处于悬空状态,在悬空状态下,物体的重心会向悬吊线的延长线方向靠拢,悬挂架为长边与悬挂端铰接,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只需要调整悬吊线与外墙之间的间距,即可使悬挂架短边上的攀附小车被抵紧在建筑外墙上,通过升降缆的缓慢拉动来驱动攀附小车在外墙上的移动,实现了对建筑外墙的打磨,无需工作人员攀高进行施工,提升效率并提升安全性;
15.2.通过对称的设置两个打磨电机,在装置工作时,使墙体对刮盘的反作用力对称,降低在对墙面进行打磨时,攀附小车在墙壁上发生偏斜和位移进而影响施工的可能性;
16.3.通过设置配重框和配重块,进一步调整悬挂架的重心位置,以调整打磨机构与建筑外墙的抵紧力,进而调节打磨力度;
17.4.通过将配重框设置成筒状,减少配重块掉出造成坠物危险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在配重块上设置手柄和拼接槽,当配重块沿竖直方向码放在配重框内时,使手柄收纳在上方配重块的拼接槽内,节约空间并提升配重块码放的稳定性;
18.5.通过设置摩擦垫,提升滑轮与建筑外墙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提升摩擦力,减少了攀附小车受到外力而在外墙上横向移动的情况,提升装置打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一中用于体现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另一个方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一用于体现配重框及内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一用于体现配重块结构的示意图。
24.图6为实施例二用于体现刮盘上刮刀位置结构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悬挂端;11、升降缆;2、悬挂架;3、攀附小车;31、滑轮;4、打磨机构;41、打磨电机;42、刮盘;421、打磨柱;422、刮刀;5、配重框;51、配重块;511、拼接槽;512、手柄;52、提拉端。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8.实施例一
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吊式建筑墙面打磨装置,请参阅图1,一种悬吊式建筑墙面打磨装置包括悬挂端1、悬挂架2、攀附小车3和打磨机构4。悬挂端1为扳状,实际使用时水平设置,悬挂端1顶端固设有若干升降缆11,通过卷扬机来实现若干跟升降缆11的同步收卷和放
出。悬挂架2为l型,悬挂架2l型的长端端部与悬挂端1下侧铰接,悬挂架2l型的短端相对于长边向建筑外墙方向弯折,攀附小车3铰接在悬挂架2短边的端部。当悬挂架2悬空时,在重力的影响下,重心位置向升降缆11的延长线方向靠拢,从而使悬挂架2l型短端将攀附小车3抵紧在建筑的外墙上。打磨机构4设置在攀附小车3上,当攀附小车3抵紧在建筑外墙上时,对建筑的外墙进行打磨,由于装置无需工作人员通过施工吊篮前往高处进行作业,并且通过机械代替人工进行外墙打磨,因此减少了施工安全隐患,并提升了打磨效率。
30.请参阅图2至图3,悬挂端1为矩形板,升降缆11与悬挂端1的固定点位于悬挂架2的四个边角位置,悬挂架2与悬挂端1的铰接点位于悬挂端1下侧的中央位置。
31.悬挂架2可以采用树脂材料注塑成型,使其具有良好强度的同时,也具有适中的重量,从而在便于起吊的同时对攀附小车3提供足够的抵紧力。
32.请参阅图4至图5,悬挂架2长端的底部铰接有配重框5,配重框5呈筒状,顶壁开口端两侧设有提拉端52,提拉端52与悬挂架2底端铰接。配重框5内放置有配重块51,配重块51与配重框5的内径相适配,配重块51的顶部设有手柄512,底部设有与手柄512相适配的拼接槽511,从而便于多个配重块51沿纵向码放的放置在配重框5内。配重框5将配重块51包覆在内侧,且配重块51稳定的码放,减少了配重块51掉出,造成坠物事故的可能性,同时配重块51的纵向码放能够减少悬挂架2整体的重心向平行于建筑外墙的某一水平方向偏斜的情况,降低了装置侧翻的风险。
33.请参阅图2至图3,攀附小车3包括车板和滑轮31,车板与悬挂架2端部铰接,滑轮31设置在车板远离悬挂架2的一侧,且滑轮31设置为仅能沿着竖直方向滑动,滑轮31的周向侧壁上包覆有摩擦垫,从而提升滑轮31与建筑外墙之间的摩擦系数,以提升摩擦力,减少小车受到外力而在外墙上摆动的可能性。
34.打磨机构4包括两个打磨电机41,两个打磨电机41沿水平方向对称的设置在攀附小车3的车板上,打磨电机41的电机轴贯穿攀附小车3的车板伸向建筑外墙。打磨电机41的电机轴端部固设有刮盘42,刮盘42上设有打磨结构。打磨结构包括若干个垂直于刮盘42设置且均布在刮盘42上的打磨柱421,打磨柱421根据所打磨墙体上旧漆层的情况,可以选择打磨力度较轻的硬质橡胶材料作为打磨柱421的原料,也可以选择打磨力度较大的金属材料制作。
3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悬挂架2与悬挂端1的铰接,在实际工作时,通过升降缆11连接悬挂端1,从而使悬挂架2处于悬空状态,在悬空状态下,物体的重心会向悬吊线的延长线方向靠拢,悬挂架2为长边与悬挂端1铰接,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只需要调整悬吊线与外墙之间的间距,即可使悬挂架2短边上的攀附小车3被抵紧在建筑外墙上,通过升降缆11的缓慢拉动来驱动攀附小车3在外墙上的移动,实现了对建筑外墙的打磨,无需工作人员攀高进行施工,提升效率并提升安全性;
36.通过对称的设置两个打磨电机41,在装置工作时,使墙体对刮盘42的反作用力对称,降低在对墙面进行打磨时,攀附小车3在墙壁上发生偏斜和位移进而影响施工的可能性;
37.通过设置配重框5和配重块51,进一步调整悬挂架2的重心位置,以调整打磨机构4与建筑外墙的抵紧力,进而调节打磨力度;
38.通过将配重框5设置成筒状,减少配重块51掉出造成坠物危险的可能性,同时通过
在配重块51上设置手柄512和拼接槽511,当配重块51沿竖直方向码放在配重框5内时,使手柄512收纳在上方配重块51的拼接槽511内,节约空间并提升配重块51码放的稳定性;
39.通过设置摩擦垫,提升滑轮31与建筑外墙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提升摩擦力,减少了攀附小车3受到外力而在外墙上横向移动的情况,提升装置打磨的稳定性。
40.实施例二
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吊式建筑墙面打磨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
42.请参阅图6,打磨结构包括刮刀422,刮刀422沿刮盘42的轴心周向成圆周阵列分布,刮刀422为金属材质且与刮盘42垂直设置。
4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打磨柱421替换为刮刀422,应对对墙体表面旧漆层较薄的情况,避免打磨柱421尖端的高压强破坏外墙本体。
44.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4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