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结构紧凑的滤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滤芯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得到更加纯净的饮用水,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在家中安装净水器,现有的净水器包括厨下式和台面式,目前无论是哪种净水器,其各个滤芯均是先与连接座连接,然后连接座再与水路板进行连接,所以整个净水器的体积较为庞大,也导致现有的净水器的体积难以进一步地减小,因此,如何减少净水器的体积成为了各厂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的滤芯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结构紧凑的滤芯安装结构,包括连接座和滤芯;
6.所述连接座固定设置,所述连接座的前端设有连接腔;
7.所述连接座的后端分别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为进水接头,且朝向左侧,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为出水接头,且朝向右侧,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腔连通;
8.所述滤芯包括滤芯本体与滤芯连接头,所述滤芯连接头设置于所述滤芯本体的顶部,所述滤芯连接头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滤芯连接头与所述连接腔扣合固定,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插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插接。
9.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
10.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和连杆部,所述连杆部设置于所述握持部的顶部左右两侧,且所述连杆部的后端向上弯曲;所述滤芯连接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凸轴,所述连杆部设有与所述凸轴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杆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凸轴转动连接;
11.所述连接腔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扣合孔,所述握持部用于受力转动以驱使所述连杆部的后端插入所述扣合孔内,从而将所述滤芯连接头固定于所述连接座。
12.优选地,所述连接腔的后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前表面上部设有第一斜面;当所述连杆部受力向下转动时,所述连杆部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抵,以将所述滤芯连接头从所述连接腔中顶出。
13.优选地,所述连接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导槽,所述连杆部的外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槽配合的导向块。
14.优选地,所述导向块为条状结构,所述导向块的上端向后倾斜设置;
15.所述导槽的后端向上倾斜延伸。
16.优选地,所述握持部的前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点。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应用于净水器,能够使各个滤芯之间通过短管即可实现连接,无需使用水路板,从而使净水器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19.2、安装方便可靠,不易松脱。
附图说明
20.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应用于净水器中多个连接座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26.附图中:1

连接座、11

连接腔、111

扣合孔、112

凸块、113

第一斜面、114

导槽、12

第一流道、121

进水接头、13

第二流道、131

出水接头、2

滤芯、21

滤芯本体、22

滤芯连接头、221

进水口、222

出水口、223

凸轴、23

把手、231

握持部、232

连杆部、233

通孔、234

导向块、235

防滑凸点、3

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8.本实施例的一种滤芯安装结构,如图1

5所示,包括连接座1和滤芯2;
29.所述连接座1固定设置,所述连接座1的前端设有连接腔11;
30.所述连接座1的后端分别设有第一流道12和第二流道13,所述第一流道12和所述第二流道13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流道12的一端为进水接头121,且朝向左侧,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腔11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3的一端为出水接头131,且朝向右侧,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腔11连通;
31.所述滤芯2包括滤芯本体21与滤芯连接头22,所述滤芯连接头22设置于所述滤芯本体21的顶部,所述滤芯连接头22设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所述滤芯连接头22与所述连接腔11扣合固定,且所述进水口221与所述第一流道12的另一端插接,所述出水口222与所述第二流道13的另一端插接。
32.传统的净水器通常将滤芯2安装于连接座1,然后连接座1再与水路板连接,通过水路板来连接各个滤芯2,从而导致净水器的整体体积较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连接座1上设置第一流道12和第二流道13,其中第一流道12的一端为进水端,且朝向左侧,第一流道12的另一端则与滤芯2的进水口221连接;而第二流道13的一端为出水端,且朝向右端,第二流道13的另一端则与滤芯2的出水口222连接,因此,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滤芯2安装结构应用到净水器时,由于净水器通常需要进行多重过滤,因此可在净水器中依次设置多个连接座1,由于相邻两个连接座1的出水接头131和进水接头121刚好相对,因此只需要通过一根短管3即可将相邻两个连接座1的出水接头131和进水接着连接起来,这样可以无需水路板也能够将
各个滤芯2连接起来,且由于采用短管3连接,因此也不会导致净水器中管路混乱的问题。将本实用新型的滤芯2安装结构应用到净水器中,由于无需使用水路板来连接各个滤芯2,因此能够显著地减少净水器的体积,使得净水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简单合理。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12和所述第二流道1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
34.这样设置,当在净水器中依次安装有多个连接座1时,各个连接座1的进水接头121和出水接头131刚好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能够使进水接头121与出水接头131之间的距离最短,能够减少用于连接相邻的出水接头131和进水接头121的短管3的长度,使得净水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35.进一步地,所述滤芯2还包括把手23,所述把手23包括握持部231和连杆部232,所述连杆部232设置于所述握持部231的顶部左右两侧,且所述连杆部232的后端向上弯曲;所述滤芯连接头2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凸轴223,所述连杆部232设有与所述凸轴223对应的通孔233,所述连杆部232通过所述通孔233与所述凸轴223转动连接;
36.所述连接腔11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扣合孔111,所述握持部231用于受力转动以驱使所述连杆部232的后端插入所述扣合孔111内,从而将所述滤芯连接头22固定于所述连接座1。
37.当需要将滤芯2安装于连接座1时,先将滤芯2的滤芯连接头22插入连接腔11内,然后再对把手23的握持部231向下施力,把手23的握持部231以通孔233的中心为轴向下转动,从而带动连杆部232向上转动,从而使连杆部232的后端向上插入扣合孔111内,从而将滤芯2固定于连接腔11中。
3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腔11的后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块112,所述凸块112的前表面上部设有第一斜面113;当所述连杆部232受力向下转动时,所述连杆部232与所述第一斜面113相抵,以将所述滤芯连接头22从所述连接腔11中顶出。
39.由于净水器中的操作空间通常较小,因此滤芯2存在难以取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连接腔11中设置凸块112,从而使得当用户向上拉动把手23的握持部231时,连杆部232在握持部231的带动下向下转动,并与第一斜面113相抵,通过连杆部232向第一斜面113施力,从而将滤芯连接头22从连接腔11中顶出,这样能够使得用户在更换滤芯2时更加方便。
4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腔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导槽114,所述连杆部232的外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槽114配合的导向块234。
41.这样设置可以对滤芯连接头22及把手23起到导向的作用,在将滤芯2装入连接腔11中时,滤芯连接头22能够沿正确的路径滑入连接腔11内,从而便于将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对准第一流道12和第二流道13,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4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234为条状结构,所述导向块234的上端向后倾斜设置;
43.所述导槽114的后端向上倾斜延伸。
44.在将滤芯2安装到连接腔11内之前,需要先将把手23的握持部231向上转动,以避免连杆部232的后端与连接腔11的顶部干涉,此时,导向块234会转动至接近水平的角度;当将滤芯2安装连接腔11内时,导向块234进入导槽114内,由于导槽114的后端倾斜向上延伸,因此导向块234会在导槽114的内壁导向下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把手23的连杆部232向上转动,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方便轻松,能够使连杆部232的后端更加容易地与扣合孔111对准,从而安装过程更加方便轻松。
45.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231的前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点235。
46.这样设置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滑效果,当向握持部231的前表面施力下压时,防滑凸点235可以避免手指与握持部231发生打滑,从而使用体验更佳。
4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