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8: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挖孔的显示模组仍是显示消费市场的主流,由于光学模组的尺寸支撑部件结构及背光单元结构的限制,显示模组的挖孔尺寸较难缩小,影响显示模组整体的观看效果。
3.因此,亟需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缓解目前显示模组的挖孔尺寸较难缩小,影响显示模组整体的观看效果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6.背光单元,开设有背光孔;
7.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背光单元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的第一部分及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背光孔内;
8.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单元的厚度。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靠近所述背光孔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单元远离所述背光孔的第二侧壁平行,所述第二单元靠近所述背光孔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单元远离所述背光孔的第四侧壁平行,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平齐,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部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导光部件及位于所述导光部件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反射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与所述导光部件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单元的厚度。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部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膜层,所述导光部件在所述光学膜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学膜层内,所述光学膜层向所述第二单元延伸,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俯视方向上,所述光学膜层与所述第二单元有重叠部分。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弹性连接单元,所述弹性连接单元围绕所述背光孔设置,所述弹性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光学膜层接触设置,所述弹性连接单元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背光孔内以及向所述第一单元延伸。
13.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弹性连接单元的所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端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弹性连接单元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在所述弹性连接单元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弹性连接单元内。
15.在一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元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单元的厚度为第二厚度;在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为第三厚度;其中,所述第三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孔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背光孔连通。
1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模组及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背光孔内。
18.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位于背光孔内的支撑部件设置为远离背光孔朝向的台阶状,减薄支撑部件在背光孔的壁厚,减小背光孔的尺寸,改善显示模组整体的观看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四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五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六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七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八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1.近些年,挖孔的显示模组仍是显示消费市场的主流,由于光学模组的尺寸支撑部件结构及背光单元结构的限制,显示模组的挖孔尺寸较难缩小,影响显示模组整体的观看
效果。
32.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33.背光单元300,开设有背光孔301;
34.支撑部件400,所述支撑部件400位于所述背光单元30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00一侧,所述支撑部件400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200平行的第一部分401及与所述显示面板200垂直的第二部分402,所述第二部分402位于所述背光孔301内;
35.其中,所述第二部分402包括第一单元410及第二单元420,所述第一单元410位于所述第二单元420与所述第一部分401之间,所述第一单元410与所述第一部分401连接,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出光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单元420的厚度。
3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位于背光孔内的支撑部件设置为远离背光孔朝向的台阶状,减薄支撑部件在背光孔的壁厚,减小背光孔的尺寸,改善显示模组整体的观看效果。
37.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8.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及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外围的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背光孔301对应,由于现有的显示模组100中,背光孔301中的支撑组件向背光孔301或向导光部件310突出,光学模组的位置也就随之进行偏移避让,以获取足够的进光量,所以现有的背光孔301很难缩小,使得对应背光孔301的第一非显示区的面积很难缩小。
39.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单元300,开设有背光孔301;支撑部件400,所述支撑部件400位于所述背光单元30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00一侧,所述支撑部件400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200平行的第一部分401及与所述显示面板200垂直的第二部分402,所述第二部分402位于所述背光孔301内;其中,所述第二部分402包括第一单元410及第二单元420,所述第一单元410位于所述第二单元420与所述第一部分401之间,所述第一单元410与所述第一部分401连接,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出光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单元420的厚度,具体请参阅图1。
40.将位于背光孔301内的支撑部件400设置为远离背光孔301朝向的台阶状,减薄支撑部件400在背光孔301的壁厚,减小背光孔301的尺寸,从而减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面积,用户在观看所述显示装置时,可以减少所述背光孔301对整体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破坏,具体请参阅图1。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单元420的平均厚度即可实现减薄支撑部件400在背光孔301的壁厚的效果,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厚度可以变化,可以逐渐增厚,从而给其他膜层更多的安置空间,降低公差要求,易于制作,然而,更规整的组件,可以提高其他膜层的规整度,有利于膜层设计设置,具体请参阅图1。
42.所述第一单元410靠近所述背光孔301的第一侧壁411与所述第一单元410远离所述背光孔301的第二侧壁412平行,所述第二单元420靠近所述背光孔301的第三侧壁421与所述第二单元420远离所述背光孔301的第四侧壁422平行,所述第一侧壁411与所述第三侧壁421平齐,所述第二侧壁412与所述显示面板200垂直,所述第四侧壁422与所述显示面板
200垂直,具体请参阅图1、图2。
43.形成直角台阶可以有利于膜层的规整,在靠近所述背光孔301的膜层进行设计安置时,直角的膜层边缘相互贴合,相互匹配密封效果好,可以减少所述背光孔301边缘的漏光,具体请参阅图2。
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410靠近所述背光孔301的第一侧壁411与所述第二单元420靠近所述背光孔301的第三侧壁421平齐,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厚度(指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出光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单元420的厚度(指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出光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单元410远离所述背光孔301的第二侧壁412与所述第二单元420远离所述背光孔301的第四侧壁422平齐,所述第一单元410与所述第二单元420远离所述背光孔301的侧壁为同一坡,具体请参阅图8,其他膜层在所述第一单元410与所述第二单元420远离所述背光孔301的侧壁可以充分搭接,从而减少所述背光孔301边缘的漏光。
45.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单元300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部件400靠近所述显示面板200一侧的导光部件310及位于所述导光部件310与所述第一部分401之间的反射层32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200的方向上,所述反射层320的厚度与所述导光部件310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厚度,具体请参阅图3。由于在所述导光部件310上需要有其他光学膜层330,所以需要将所述反射层320的厚度与所述导光部件310的厚度之和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厚度,在形成位于所述导光部件310上的其他光学膜层330时,可以避免与所述第一单元410向挤压,避免其他光学膜层330发生褶皱,避免其他光学膜层330的性能下降。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320的厚度与所述导光部件310的厚度之和为n1,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厚度为n2,所述n1与n2之间的差值为0.1mm至0.2mm。
47.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单元300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部件310靠近所述显示面板200一侧的光学膜层330,所述导光部件310在所述光学膜层33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学膜层330内,所述光学膜层330向所述第二单元420延伸,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光学膜层330与所述第二单元420有重叠部分,具体请参阅图3。所述光学膜层330对所述导光部件310的边缘进行了覆盖,所述光学膜层330与所述支撑部件400有搭接,所述光学膜层330、所述支撑部件400的所述第二单元420对所述导光部件310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可有效地对所述导光部件310的漏光进行遮挡,减少漏光射出,减少所述背光孔301附近的异常显示,提高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48.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层330包括位于所述导光部件310上的第一扩散膜、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上的第一增亮膜、位于所述第一增亮膜上的第二增亮膜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增亮膜上的第二扩散膜,所述第一扩散膜及所述第二扩散膜可以将光线更加均匀分布,有利于均光,避免某区域光线异常亮或异常暗,所述第一增亮膜可以为bef(brightness enhance film,超微距多晶体结构增亮膜)膜,所述第二增亮膜可以为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反射式偏光增亮膜)膜。
49.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部件310包括靠近所述反射层320一侧的灯板及位于所述灯板上的导光单元,所述灯板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反射层320的反射以及所述导光单元的均匀化,以均匀化高亮度的状态从所述显示模组100射出,有利于提高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
亮度,提高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对比度。
50.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单元42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之间的弹性连接单元500,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围绕所述背光孔301设置,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的第一端与所述光学膜层330接触设置,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背光孔301内以及向所述第一单元410延伸,具体请参阅图1。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可以作为密封所述背光孔301的构件,环绕所述背光孔301设置,既可以避免所述导光部件310的漏光摄入所述背光孔301内,影响光信息的采集;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可以吸收来自外界的光线,减少其反射,则可以减少在所述背光孔301内反射的外界光线对光信息的采集的负面影响。
51.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可以为硅胶、橡胶、树脂等材料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2.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还包括遮光材料,例如碳粉等,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可以对所述第二单元420有一定的遮挡效果,用户在外界观看所述显示模组100时,减弱所述支撑部件400的显现,提升对所述显示模组100整体的良好观感。
53.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背光孔301内的所述弹性连接部件可能会占据所述背光孔301内的一定空间,影响其他元器件在所述背光孔301内的设置空间,在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的所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端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出光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具体请参阅图4。将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00的所述弹性连接部件的尺寸减小,既保证了所述弹性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单元420的接触面积不变,又减小了所述弹性连接部件占据所述背光孔301内的空间,增大了所述背光孔301内的可用空间,方便其他元器件的设置。
54.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卡扣或涂胶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单元420固定连接。
55.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0在靠近所述背光模组一侧可能会有凹凸不平的段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200进行贴合时,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可能不足以弥补段差,段差会导致背光模组的漏光或者所述显示面板200电路异常,所述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之间的缓冲单元600,所述缓冲单元600在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弹性连接单元500内,具体请参阅图5。所述背光孔301的设置,可能会对所述显示面板200有更强烈的挤压冲击,所述缓冲单元600既可以减少对所述显示面板200的挤压应力,又可以加强对所述背光孔301的密封,减少所述背光孔301的漏光,提升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品质。
56.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单元600可以为泡棉或硅胶材料,泡棉在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还有一定的散热作用,所述背光孔301内设置的元器件会有大量热量产生,所述泡棉可以对所述背光孔301的热量及时散热,避免热量对背光孔301内的元器件的损坏。
57.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出光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元410的厚度为第一厚度h1,所述第二单元420的厚度为第二厚度;在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出光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401的厚度为第三厚度h3;其中,所述第三厚度h3大于所述第一厚度h1,具体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部分401起主要支撑作用,将所述第一部分401设置得较厚,在保证足够支撑强度的情况下,减薄支撑部件400在背光孔301的壁厚,减小背光孔301的尺
寸,改善显示模组100整体的观看效果。
5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401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孔301一侧的凹槽403,所述凹槽403与所述背光孔301连通,具体请参阅图7。所述背光孔301内急所述背光孔301周围设置有元器件,利用所述凹槽403,所述元器件可以进一步向所述背光孔301内设置,既可以节省所述显示模组100的空间,减小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厚度,又可以提高所述元器件的光采集能力。
59.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缓冲层、位于所述缓冲层上的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栅极层、位于所述栅极层上的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源漏极层及位于所述源漏极层上的第三绝缘层。
60.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0为液晶显示面板200,所述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背光单元300及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一侧液晶层、位于所述液晶层两侧的上下偏光板及位于所述液晶层上的彩膜基板。
6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位于背光孔内的支撑部件设置为远离背光孔朝向的台阶状,减薄支撑部件在背光孔的壁厚,减小背光孔的尺寸,改善显示模组整体的观看效果。
62.请参阅图9、图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模组100及光学模组20,所述光学模组2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背光孔301内。
63.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的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及图1至图8,在此不再赘述。
64.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模组20可以为摄像头、光学指纹、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中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由于所述凹槽403的设置,所述光学模组20可以更深入所述背光孔301内,达到更好的光采集效果。
6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开设有背光孔的背光单元及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包括与该显示面板平行的第一部分及与该显示面板垂直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位于该背光孔内,该第二部分包括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该第一单元位于该第二单元与该第一部分之间,该第一单元与该第一部分连接,在垂直于该显示模组的出光的方向上,该第一单元的厚度大于该第二单元的厚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位于背光孔内的支撑部件设置为远离背光孔朝向的台阶状,减薄支撑部件在背光孔的壁厚,减小背光孔的尺寸,改善显示模组整体的观看效果。
67.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