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8: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衣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产品越来越普及,如干衣机等已走入千家万户。通常,干衣机包括风道底座装置,干燥的热空气对衣物进行干燥形成冷湿空气,冷湿空气通过此风道底座装置流至换热组件处处进行冷凝成干冷空气,由此风道底座装置是干衣机的重要组件。
3.现有技术中干衣机的风道底座装置包括风道底座、风道上盖、风道蜗壳组成,通常风道蜗壳与风道底座需要通过热熔焊接连接,且风道底座上还设置有密封门体组件,同时密封门体组件主要由风道门体、密封条、门锁及门锁旋钮等多个零部件组成,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干衣机风道底座组件需要密封的接缝及开口较多,例如风道底座与风道上盖、风道底座与密封门体组件、风道底座与风道蜗壳等,从而加大漏气及失温的风险,进而影响了干衣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衣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衣机中风道底座装置密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干衣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
7.外筒;
8.风道底座装置,其与所述外筒相连通;且所述风道底座装置包括,
9.风道上盖,所述风道上盖上设置有风道开口;
10.风道底座,其设置于所述风道上盖的正下方且与所述风道上盖卡接密封,所述风道底座内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端正对于所述风道开口的下方;且所述风道底座的外周壁为封闭结构,未设置安装密封门体组件的开口;
11.前支撑,其一端与所述外筒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风道上盖相连通;
12.过滤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外筒与所述前支撑之间,且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过滤件、中层过滤件和外层过滤件。
13.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干衣机,其包括外筒、风道底座装置,风道底座装置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前支撑,通过此前支撑将外筒与风道底座装置连通,同时前支撑与外筒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过滤件、中层过滤件和外层过滤件;同时,风道底座装置包括风道上盖和风道底座,其中风道上盖上设置有风道开口,风道开口与前支撑相连通,且风道底座与风道上盖之间通过卡接密封在一起,且风道底座的外周壁为封闭结构,未设置安装密封门体组件的开口,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开口及接缝的数量。由此,通过在外筒与前支撑之间设置过滤组件,使得湿冷空气在进入风道底座装置之前先
进行过滤,且由于此过滤组件包括三层过滤件,因此绝大部分的毛屑均能够被过滤掉,只有少部分会在换热器组件处积攒,此部分的毛屑可以通过风道开口进行清理即可,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保证换热组件的清洁度,由此无需在风道底座上设置有开口,也无需在开口处设置密封门体组件,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开口及接缝的数量,提高了风道底座装置的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干衣机中风道底座装置密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上盖上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密封结合面;
15.所述风道底座上设置有第二空腔,其与所述第一空腔相对应设置,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第二空腔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密封结合面;
16.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结合面与所述第二密封结合面相卡接,使得所述风道上盖与所述风道底座紧密相接形成通风风道。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结合面上设置有卡接槽,且所述卡接槽内设置有密封件;
18.所述第二密封结合面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卡于所述卡接槽内。
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风道包括前风道和后风道,所述风道开口设置于所述前风道处;
20.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前风道处且与所述风道开口相对应设置,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后风道处。
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底座上设置有集水腔,所述集水腔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下方。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底座的后端设置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与所述集水腔之间设置有排水槽;所述集水腔朝向所述排水槽处呈向下倾斜设置,使得冷凝水自动由所述集水腔流至所述排水槽处。
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腔的上方设置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有所述换热器组件,且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有流水口,所述换热器组件处的冷凝水通过所述流水口流至所述集水腔内。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风道上盖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底座上还设置有相连通的蒸汽发生器水槽和溢水腔,所述溢水腔开口的水位低于所述蒸汽发生器水槽开口的水位,且所述溢水腔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
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上盖上设置有离子发生器,且所述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后风道处。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风道底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风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1;
29.图3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风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2;
30.图4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风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1;
31.图5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风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2;
32.图6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风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3;
33.图7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隔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前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以上各图中:
37.1、风道上盖;11、风道开口;12、第一密封结合面;13、第一空腔;14、第一分部;15、第二分部;16、第三分部;17、卡接槽;18、上蜗壳18;
38.2、风道底座;21、第二密封结合面;22、第二空腔;23、第四分部;24、第五分部;25、第六分部;26、卡接件;27、下蜗壳;
39.3、前支撑;4、过滤组件;41、内层过滤件;42、中层过滤件;43、外层过滤件;44、透气过滤棉;5、集水腔;6、辅助集水腔;
40.7、隔水板;71、流水口;8、定位柱;9、定位孔;10、蒸汽发生器水槽;101、溢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干衣机中风道底座装置密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4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机,其包括外筒、风道底座装置,风道底座装置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前支撑,通过此前支撑将外筒与风道底座装置连通,同时前支撑与外筒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过滤件、中层过滤件和外层过滤件;同时,风道底座装置包括风道上盖和风道底座,其中风道上盖上设置有风道开口,风道开口与前支撑相连通,且风道底座与风道上盖之间通过卡接密封在一起,且风道底座的外周壁为
封闭结构,未设置安装密封门体组件的开口,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开口及接缝的数量。由此,通过在外筒与前支撑之间设置过滤组件,使得湿冷空气在进入风道底座装置之前先进行过滤,且由于此过滤组件包括三层过滤件,因此绝大部分的毛屑均能够被过滤掉,只有少部分会在换热器组件处积攒,此部分的毛屑可以通过风道开口进行清理即可,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保证换热组件的清洁度,由此无需在风道底座上设置有开口,也无需在开口处设置密封门体组件,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开口及接缝的数量,提高了风道底座装置的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干衣机中风道底座装置密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47.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48.一种干衣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
49.外筒;
50.风道底座2装置,其与所述外筒相连通;且所述风道底座2装置包括,风道上盖1,所述风道上盖1上设置有风道开口11;
51.风道底座2,其设置于所述风道上盖1的正下方且与所述风道上盖1 卡接密封,所述风道底座2内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端正对于所述风道开口11的下方;且所述风道底座2的两侧壁为封闭结构,未设置安装密封门体组件的开口;
52.前支撑3,其一端与所述外筒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风道上盖1相连通;
53.过滤组件4,其设置于所述外筒与所述前支撑3之间,且所述过滤组件4 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过滤件41、中层过滤件42和外层过滤件43。
54.干衣机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外筒、风道底座2装置和前支撑3,其中外筒用于盛放湿衣服,风道底座2装置设置于外筒的底部,且通过前支撑3使得风道底座2装置与外筒相连通。
55.风道底座2装置包括风道上盖1和风道底座2。
56.风道上盖1上设置有风道开口11,通过设置此风道开口11使得外筒内的湿冷空气能够进入风道底座2装置内。风道上盖1上设置有第一空腔13,第一空腔13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密封结合面12,第一密封结合面12上设置有卡接槽 17,卡接槽17内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风道上盖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孔 9。
57.本实施例中,风道上盖1包括第一分部14、第二分部15和第三分部16。其中,第一分部14为近似矩形结构,且第一分部14处设置有第一空腔13,同时第一分部14设置有大部分第一密封结合面12,且在第一密封结合面12靠近第一空腔13的边缘处设置有卡接槽17,即卡接槽17位于第一空腔13的外边缘端;且第一分部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分部15,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分部16;第二分部15处设置有上蜗壳18,上蜗壳18与第一分部14为一体结构,且上蜗壳18与第一空腔13相连通。同时上蜗壳18的下端面设置有少部分第一密封结合面12,且此部分的第一密封结合面12上也设置有卡接槽17,此部分的卡接槽17环绕于上蜗壳18的底端面的一周,且此部分的卡接槽17与第一分部14 处的卡接槽17相连通,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卡接槽17,且卡接槽17内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的布满于整个卡接槽17内。进一步,第三分部16与第二分部 15相对且平行设置,即第三分部16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分部15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第二分部15与第三分部16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间隙。
58.风道底座2设置于风道上盖1的正下方且与风道上盖1卡接密封,风道底座2内设置
有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的一端正对于风道开口11的下方。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其中蒸发器设置于风道开口11的下方,其中湿冷空气通过蒸发器后冷凝出水变成干冷空气,冷凝水流至风道底座2上,且此干冷空气通过冷凝器进行加热变成干燥的热空气后再次进入外筒内对衣物进行烘干,依次不断循环对衣物进行烘干。
59.同时,风道底座2上设置有第二空腔22,第二空腔22与第一空腔13相对应设置,换热组件设置于第二空腔22内,且第二空腔22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密封结合面21,其中第一密封结合面12与第二密封结合面21相卡接,使得风道上盖1与风道底座2紧密相接形成通风风道。且风道底座2的外周壁为封闭结构,未设置安装密封门体组件的开口,即未设置密封门体组件,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开口及接缝处,降低了漏气的概率。
60.具体地说,风道底座2包括第四分部23、第五分部24和第六分部25。其中第四分部23为近似矩形结构,且第四分部23与第一分部14的结构相配合,第四分部23位于第一分部14的正下方。同时,第四分部23处设置有第二空腔 22,第二空腔22与第一空腔13通过上下相结合形成相连通的上述通风风道。本实施例中,通风风道包括前风道和后风道,即沿着风道底座2的宽度方向,通风风道被分为前风道和后风道;其中,蒸发器设置于前风道处且与风道开口 11相对应设置,即蒸发器位于风道开口11的下方,冷凝器设置于后风道处,从而使得湿冷空气能够更加充分的与蒸发器接触进行冷凝,且蒸发器位于风道开口11的下方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对蒸发器进行清理。
61.进一步,第四分部23处设置有大部分第二密封结合面21,且第二密封结合面21靠近第二空腔22的边缘处设置有卡接件26,即卡接件26位于第二空腔 22的边缘端,且卡接件26的结构与卡接槽17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卡接件26能够卡接于卡接槽17内,从而使得第四分部23与第一分部14之间紧密相接,同时由于卡接槽17内设置有密封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分部14与第四分部 23之间的密封性。且第四分部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分部24,其另一端设置有第六分部25;第五分部24处设置有下蜗壳,下蜗壳与第五分部24为一体结构,且下蜗壳与第二腔体相连通,同时下蜗壳的上端面设置有少部分第二密封结合面21,且此部分的第二密封结合面21上也设置有卡接件26,此部分的卡接件 26环绕于下蜗壳的上端面的一周,且此部分的卡接件26与第四分部23处的卡接件26相连通,从而形成一条完整封闭的卡接件26,且此卡接件26卡于卡接槽17内。进一步,第六分部25与第五分部24相对且平行设置,即第六分部25 的延伸方向与第五分部24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第六分部25处设置有定位柱8,定位柱8与定位孔9相配合,定位柱8插入定位孔9内。本实施例中,定位孔9和定位柱8与风道底座2及风道上盖1的密封结合面垂直,并有且只有一组,风道底座2和风道上盖1组装时,首先将预定位结构的定位柱8和定位孔9装在一起,起到整体定位作用,便于螺钉和卡扣等其他装配结构对准,从而便于风道底座2装置的生产组装。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9和定位柱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62.更具体地说,风道底座2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依次连接的第一封闭板、第二封闭板、第三封闭板、第四封闭板,通过底板、第一封闭板、第二封闭板、第三封闭板和第四封闭板围成第二空腔22。且第一封闭板、第二封闭板、第三封闭板、第四封闭板均未设置安装密封门体组件的开口,从而避免了在此开口处设置有密封门体组件。现有技术中设置开口及密封门体组件主要是用于对换热器组件进行清理,然而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多层过滤器组件,及风道开口11与换热器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换热器组件的清理,保证了换热器
组件的清洁度,从而无需设置开口及密封门体组件,减少了开口及接缝的数量,进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漏气和失温的风险。
63.进一步,风道底座2上设置有集水腔5,集水腔5位于换热器组件的下方。具体地说,集水腔5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第二容纳腔内;且集水腔5设置于换热组件的下方,同时,风道底座2的后端设置有排水泵,排水泵与集水腔5 之间设置有排水槽;集水腔5朝向所述排水槽处呈向下倾斜设置,即集水腔5 起始位置所在的水平面高于集水腔5末端所在的水平面,集水腔5末端与集水槽相连通,从而使得水流能够自动由集水腔5流至排水槽处,然后通过排水泵将冷凝水排出。进一步,第二封闭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容纳腔,此第三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辅助集水腔65,此辅助集水腔65与第二容纳腔室内的集水腔5相连通,由此辅助集水腔65内的水也能够通过排水槽排出。
64.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内的集水腔5处设置有隔水板7,隔水板7上方设置有上述换热器组件,且隔水板7上设置有流水口71,换热器组件处的冷凝水通过流水口71流至集水腔5内。具体地说,隔水板7包括第一隔挡部和第二隔挡部,第一隔挡部位于靠近前风道的一侧,且蒸发器设置于此第一隔挡部处,冷凝器设置于第二隔挡部处。其中,第一隔挡部处设置有流水口71,流水口71 与集水腔5相连通,通过此流水口71使得冷凝水能够流入至集水腔5内。本实施例中,流水口71处的水平面低于流水口71外周水平面的高度,即流水口71 处于集水腔5的最低点,从而使得冷凝水能够自动流至流水口71处,即能够使得蒸发器处的冷凝水能够自动朝向流水口71处流动;同时,第一隔挡部处设置有挡水凸缘,且此挡水凸缘环绕设置于流水口71的外周,且挡水凸缘与流水口 7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较大范围的挡住蒸发器处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四处流动。同时,第一隔挡部处设置有多条引水槽,多条引水槽均匀分布于第一隔挡部内,且引水槽的一端与挡水凸缘相接,其另一端延伸至流水口71 处,从而能够进一步引导冷凝水自动流动至流水口71处。
65.进一步,外筒与底座装置之间设置有前支撑3,其一端与外筒相连通,其另一端与风道上盖1相连通,即其一端与风道上盖1的风道开口11相连通。同时外筒与前支撑3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4,其中过滤组件4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过滤件41、中层过滤件42、外层过滤件43、透气过滤棉44。本实施例中,前支撑3上设置有插槽,过滤组件4设置于此插槽内。且外层过滤件43 为过滤网结构且搭配过透气过滤棉44使用,外层过滤网通过卡扣与透气过滤棉 44配合,该结构易拆装,且在使用中位置固定,不会窜动,需要清理时易清洗。外层过滤件43的过滤网布为100目,可过滤150微米的衣服毛屑。透气过滤棉 44材质为涤纶纤维和热熔纤维无纺布,不会带有毛屑,且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透气过滤棉44用于静电吸附烘衣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同时,内层过滤件41和外层过滤件43均为过滤网结构,且过滤网布为150目,主要过滤100微米的衣服毛屑,中层过滤件42 中间为手抠。其中,设定中层过滤件42为短期清理的部件,方便拆装;外层及过滤棉为长期清理的部件;中层过滤件42中间的弧面为外观面,中间的孔径为通气孔,毛屑可通过通气孔进入过滤器内部。
66.干衣机内筒中衣物在烘干时产生的毛屑,毛屑会随气流流动进入过滤组件 4进行过滤后,干净的气流流向换热器组件。即,当气流从外筒进入换热器组件时,衣服的毛屑会随气流流动,首先进入内层过滤件41,部分毛屑存在于内层过滤件41,剩余毛屑通过内层过滤件41随气流进入中层过滤件42,再通过透气过滤棉,最后通过外层过滤件43,绝大部分过
毛屑都会留在过滤网以及过滤棉上,只有少部分会在换热器组件处积攒,此部分的毛屑可以通过风道开口11 进行清理即可,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保证换热组件的清洁度,由此无需在风道底座2上设置有开口,即无需设置密封门体组件,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开口及接缝的数量,减少了漏气和失温的风险。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既能够保证换热器组件的清洁度,又能够有效的提高干衣机的密封效果。
67.进一步,为了实现具有蒸汽洗衣的功能,本实施例中风道底座2上安装有蒸汽发生器水槽10,蒸汽发生器是中高端干衣机的附加功能,将蒸汽发生器水槽10布置在风道底座2上,可以保证风道底座2的通用性:即使干衣机不需要蒸汽发生器功能,布置在风道底座2上的蒸汽发生器水槽10也不会影响风道底座2安装其他必要的零部件。
68.蒸汽发生器水槽10设置于风道底座2上,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水槽 10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处。同时,还设置有溢水腔101,此溢水腔101与辅助集水腔65相连通,进而溢水腔101与第二空腔22处的集水腔5相连通;且溢水腔101开口水位低于蒸汽发生器水槽10开口水位,当蒸汽发生器水槽10进水过多时,水通过溢水腔101进入风道底座2的集水腔5,并能够通过排水泵排走。同时,蒸汽发生器水槽10的封水筋布置在风道上盖1上,且与风道底座2上的蒸汽发生器水槽10位置相匹配;风道上盖1上相应位置设置蒸汽发生器水槽10 进水嘴及浮标安装定位结构,以满足蒸汽发生器功能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69.进一步,风道上盖1集成了离子发生器12使用功能,其中离子发生器12 布置在风道上盖1的左后方,位于冷凝器后方的风道区域内,即位于后风道区域内;风道上盖1设置了离子发生器12毛刷过孔,以及卡扣、定位筋及螺钉柱结构,以满足离子发生器12功能的安装和使用要求,该位置与冷凝器距离较近,因此产生的负离子作用效率较高,从而起到有效的杀菌作用。
70.综上所述,通过将风道底座2设置的外周设置为封闭结构,即风道底座2 由底板、第一封闭板、第二封闭板、第三封闭板和第四封闭板围成的封闭结构,且风道上盖1与风道底座2紧密相接,即通过风道上盖1上的第一密封结合面 12和第二密封结合面21紧密相接,使得风道底座2与风道上盖1之间密封连接在一起。前支撑3与外筒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4,且过滤组件4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过滤件41、中层过滤件42和外层过滤件43;同时,风道底座2 装置包括风道上盖1和风道底座2,其中风道上盖1上设置有风道开口11,换热器组件的一端设置在风道开口11的下方,由此,绝大部分过毛屑都会留在过滤网以及过滤棉上,只有少部分会在换热器组件处积攒,此部分的毛屑可以通过风道开口11进行清理即可,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保证换热组件的清洁度,由此无需在风道底座2上设置有开口,即无需设置密封门体组件,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开口及接缝的数量,减少了漏气和失温的风险。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既能够保证换热器组件的清洁度,又能够有效的提高干衣机的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干衣机中风道底座2装置密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