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对流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6: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传染病救治及转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对流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2.呼吸道传染病是由致病的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致使周围吸入或接触到这些病原体的健康人被感染而患病,从而引起传染病的播散流行,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目前人们研制了正压生物防护服和正压生物防护头罩用于保护接触烈性传染病员的救治人员、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但是如何防止烈性传染病感染人员不向环境中释放烈性病原对于传染病员的安全转移非常重要。
3.专利zl201110082388.0公开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描述了一种具有拱形气囊式舱盖和气囊式舱底通过防水拉链构成的密闭舱体,其在担架的功能上集成了负压及通风等功能,转移或转运但是在治疗和转运过程由于身体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医护人员很难进行突发状况的救治和防控;
4.并且在转运过程中常用到负压救护车,在车上配备有负压净化系统和进出风口,在救护舱内形成相对的负压状态,使舱内空气形成相对稳定的气流,不会任意向外扩散,以减少在运送和转运过程中医患人员交叉染源,但是需要舱内空气气统一通过排风口,经高效杀菌净化后排出车外;而负压救护车救护舱内空间一般都达到6-8m3,空间很大,导致相对气压只能到-30pa左右,相对效率很低,通过大量的烟雾试验,在救护舱内相对负压在-30pa左右时,负压净化系统排风口周边都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气流;很难保证病人口中呼出的空气及时全部被抽入负压净化系统排风口。特别在病人打喷嚏或头部摆动的情况下,救护舱内空气很容易被污染,从而可能会造成医患人员交叉感染,而且救护舱内会有人员走动,舱内气流更加不稳定,更增加了传染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流转运系统,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对流转运系统,包括:
8.对流头罩,所述对流头罩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底罩和扣罩;
9.气体收集装置,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运担架的底部,与所述底罩通过导气管连接。
10.经由上述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轻了负压运输患者的危险和痛苦,采用对流头罩只通过对患者颈部以上局部进行相对封闭,而全身封闭,新鲜空气通过对流罩与患者之间的间隙和进气口进入对流罩内,由气体收集装置将患者呼出的气体与新鲜空气混合后收集,将细菌、病毒收集到指定的密封容器中;既保证隔离患者无心理障碍,也保护正常工作人员不受影响。
11.进一步的,所述扣罩与所述底罩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且所述扣罩与所述底罩的连接处设有气囊式缓压垫;所述底罩连接有用于回收病人排出气体的导气管,所述扣罩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连接抢救设备的接口和多个有助于头罩内空气流动的单向进气阀,所述单向进气阀的进气口处具有可自动打开单向进气的薄膜。
1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囊可自动调节形状,将患者相对密封在对流头罩中,头罩内当空气产生的对流气压不平衡时,单向进气阀的薄膜可自动打开进行进气,
13.进一步的,所述扣罩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对病人头部护理的操作及进气口,所述操作及进气口与所述扣罩通过法兰盘连接固定,所述操作及进气口具有两层防护乳胶膜,所述第一层防护乳胶膜的中心处设有便于手臂进入的十字开口,所述第二层防护乳胶膜的中心具有用于在手臂深入后套紧手臂的乳胶防护套筒。
1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层防护乳胶膜的十字开口,方便进气,医护人员在操作时通过十字开口使手臂进入,十字开口与手臂形成密封状态,在撤回手臂后自动复原,保持进气形态;乳胶防护套设计为小于基本手腕的圆形套筒,达到密闭操作灵活和防护目的,在不使用时,因重量可使乳胶套下垂,起到单向进气作用。
15.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缸、第二进气缸和集气瓶,所述第二进气缸与所述第一进气缸并列设置并且尾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缸、第二进气缸的首端进气口同时与所述导气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缸、第二进气缸的首端进气口处均设有单向阀,且所述第二进气缸内设有往复式吸气压缩装置;
16.所述集气瓶通过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缸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缸连通处设有单向进气阀;
17.所述第一进气缸通过第二导气管与所述第一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缸连通处设有所述单向进气阀。
18.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头罩内病人呼出的气体集中回收,不会污染环境,采用往复式吸气压缩装置实现两个气缸往复吸入、压缩气体,并通过管路输送到空气瓶中,采用双缸设计收集气体使气体回收连续进行。
19.进一步的,所述往复式吸气压缩装置包括:
20.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缸内;
21.电推杆,所述电推杆包括电机和推动杆,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进气缸的尾端外部,所述推动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缸内,其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进气缸的内壁与电机驱动连接。
2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推杆带动活塞在第二进气缸内往复运动,改变两个进气缸内的压强,实现第一进气缸的吸气、第二进气缸的压缩,或第二进气缸的吸气、第一进气缸的压缩,双进气缸的设计收集气体,实现气体回收的连续进行。
23.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与所述第二进气缸的内壁的连通处设有密封圈。
2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推动杆与第二进气缸连通处密封性,防止气体泄漏。
25.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瓶的瓶口处设有用于检测气压的压力表和阀门。
26.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观测集气瓶内的气压,及时停止气体的收集防止回流,并可以将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及时更换。
2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28.1、本发明对流头罩只通过对患者颈部以上局部进行相对封闭而全身封闭,不会影响对患者实施的各种抢救措施,也保护正常工作人员安全,并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因全身封闭及似透明棺材,会使患者感到恐惧。
29.2、将患者呼出的气体与新鲜空气混合后由气体收集系统收集,将细菌、病毒通过管道收集到密封集气瓶中,减轻因转运患者时负压对身体的伤害和痛苦。
30.3、本发明针对具有空气传播的病毒、细菌等危害身体健康的空气进行阻断,封闭传播途径,保护正常人体不被感染,解决呼吸道传染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影响途中治疗等不利因素,在病人因呼吸道疾病导致突发意外时,患者除头部以外,其它部位均暴露在抢救设备范围内,对患者实施除颤、心电图、输液等抢救措施及时准确,且对医护人员不会造成伤害。
31.4、头罩的操作及进气口的结构设计,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头部医护,并能达到密闭操作灵活和防护目的,且不会影响单向进气。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对流头罩开启状态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对流头罩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第二层防护乳胶膜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第二进气缸压缩收集气体的流程图。
38.图6为本发明第一进气缸压缩收集气体的流程图。
39.其中:
40.1-底罩;2-扣罩;3-气囊式缓压垫;4-导气管;5-接口;6-单向进气阀;7-操作及进气口;8-第二层防护乳胶膜;9-第一进气缸;10-第二进气缸;11-集气瓶;12-单向阀;13-第一导气管;14-第二导气管;15-活塞;16-电机;17-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流转运系统,应对流行传染病的防控治过程中,对医学观察人员、疑似患者及确诊者的运送和转运,应用在转运医疗车上,车内还配备有多台急救设备100和转运担架200,包括:对流头罩和气体收集装置300,对流头罩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底罩1和扣罩2;底罩1固定在转运担架上;气体收集装置300安装在转运担架200的底部,
与底罩1通过导气4管连接。
43.扣罩2与底罩1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且扣罩2与底罩1的连接处设有气囊式缓压垫3,主要作用创造相对封闭的空间,产生对流空气,确保患者的舒适性和对流的方向性;底罩1连接有用于回收病人排出气体的导气管4,扣罩2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连接抢救设备的接口5和多个有助于头罩内空气流动的单向进气阀6,单向进气阀6的进气口处具有可自动打开单向进气的薄膜。
44.在转运医疗车上设置呼吸机、除颤仪、吸引器等急救设备,为抢救传染病患者预留呼吸机、吸引器管路入口,呼吸机管路可通过接口5将部分管路放置在对流头罩内部,吸引材料也可分为内外衔接,将外部与内部之间的交叉感染降到最低,患者用过的材料封闭在头罩内;
45.扣罩2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对病人头部护理的操作及进气口7,操作及进气口7与扣罩2通过法兰盘连接固定,操作及进气口7具有两层防护乳胶膜,第一层防护乳胶膜的中心处设有便于手臂进入的十字开口,第二层防护乳胶膜8的中心具有用于在手臂深入后套紧手臂的乳胶防护套筒;医护人员在操作时通过十字开口使手臂进入,十字开口与手臂形成密封状态,在撤回手臂后自动复原,保持进气形态;乳胶防护套设计为小于基本手腕的圆形套筒,达到密闭操作灵活和防护目的,在不使用时,因重量可使乳胶套下垂,起到单向进气作用。
46.气体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缸9、第二进气缸10和集气瓶11,第二进气缸10与第一进气缸9并列设置并且尾端相互连通,第一进气缸9、第二进气缸10的首端进气口同时与导气管4的出口连通,第一进气缸9、第二进气缸10的首端进气口处均设有单向阀12,且第二进气缸内设有往复式吸气压缩装置;集气瓶11通过第一导气管13与第二进气缸10连通,第一导气管13与第二进气缸10连通处设有单向进气阀6;第一进气缸9通过第二导气管14与第一导气管13连通,第二导气管14与第一进气缸9连通处设有单向进气阀6。
47.往复式吸气压缩装置包括活塞15和电推杆,活塞15设置在第二进气缸10内;电推杆包括电机16和推动杆17,电机16安装在第二进气缸10的尾端外部,推动杆17水平设置在第二进气缸10内,其一端与活塞15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进气缸10的内壁与电机16驱动连接,推力设计100kg-200kg,并且推动杆17与第二进气缸10连通处通过密封圈密封防止气体泄漏。
48.集气瓶11的瓶口处设有用于检测气压的压力表和阀门,集气瓶为30mp碳纤维气瓶,可以实时监测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并方便控制气体的收集启停,防止收集满后从集气瓶内逆流。
49.工作原理为:当推动杆带动活塞在第二进气缸内向单向阀处移动时,第二进气缸内气体压缩压强增大,第一进气缸内气压小于第二进气缸,第一进气缸内的单向阀打开,由于压差在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流入到第二进气缸内,并且在吸力的作用下,第二导气管的单向进气阀也不会打开,通过活塞压缩进入的气体将第一导气管的单向进气阀顶开,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进入到集气瓶内;
50.当推动杆带动活塞在第二进气缸内向尾端移动时,第一进气缸内气体压缩压强增大,第二进气缸内气压小于第一进气缸,第二进气缸内的单向阀打开,在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流入到第一进气缸内,并且在吸力的作用下第一导气管的单向进气阀也不会打开,通过活
塞压缩进入的气体将第二导气管的单向进气阀顶开,气体通过第二导气管进入到集气瓶内。
51.本气体收集装置可消毒反复使用,集气瓶收集气体后,在高压时温度可上升到70度左右,有效减少细菌及病毒成活率,对收集后的气体可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人身、环境造成的危害;活塞可设计为大口径,增加空气流量,减少空气阻力,使进气通畅,双缸设计收集气体使气体回收连续进行,推动杆往复调整为慢速,减少噪音。
52.本系统也可独立使用,也可配套其他无害化气体处理系统共同使用,达到安全,小型合理的目的;
53.本发明对流转运系统使把医疗舱较大的换气空间缩小至头罩所包容的较小的相对封闭的换气空间内,换气效率大大提高,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54.解决在抢救患者时部分急救设备不能使用,对流装置减少负压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出现,对于患者输液的情况也提供了良好保障(负压状态下,人体血压高于环境压力输液困哪,且有出血危险),对流罩使用方便,成本底;可作为一次性使用(材料可以为食品级聚丙烯),气体收集装置可消毒反复使用,集气瓶收集气体后,在高压时温度可上升到70度,有效减少细菌及病毒成活率,减少对人身、环境造成的危害,该对流转运系统在有效缓解患者恐惧、痛苦的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充裕的抢救空间,便于处理突发情况,由于对流转运系统采用对流空气,新鲜空气永远处于入口,混合气体永远处于出口,且由出口集中收集,不会造成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5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5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