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ECU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ecu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ecu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ecu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ecu即电控单元,在汽车领域的使用十分广泛。ecu包含外壳和内部元件,其内部元件主要由电路板及线圈构成。电子控制单元(下称ecu)作为发动机控制管理系统的关键部件,用于检测并控制发动机系统的正常工作,计算驾驶员所要求的扭矩并且同时保证最优的燃油经济性,达到国家尾气排放标准。
3.传统的ecu外壳分上盖和下盖,ecu壳体安装到汽车内的安装部时工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下,并且需要螺丝固定壳体增加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cu壳体结构,其具有安装方便,安装成本低,结构牢固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ecu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与ecu控制电路板,所述ecu 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盖合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上壳体包括三个上侧板与一个第一端口板,所述下壳体包括三个下侧板与一个第二端口板,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若干组安装组件,若干安装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下侧板上,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两根插接柱、卡块、限位块,所述插接柱沿所述下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两个所述插接柱正对的一面沿插接柱的高度方向均开设有固定通槽,所述卡块设置于两根所述插接柱之间,所述卡块朝向下壳体底部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限位块位于两根所述插接柱之间,且所述限位块在卡块的上方,所述上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用于避让所述安装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ecu壳体插接到安装的位置时,外部的安装部可以通过固定通槽向壳体顶部方向滑动,卡块上设置有的第一引导斜面可以引导外部的安装部滑动至卡块和限位块之间,完成安装固定,此过程操作简单,且不需要额外的零件来完成安装,节省了安装成本。
8.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通槽的槽口处沿插接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卡条,且所述卡条位于通槽远离下壳体侧面的一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的卡条能和下壳体的侧面形成一个夹持面,在不需要额外操作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ecu壳体安装的稳定性。
10.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卡块的一面均设置有固定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的固定块可以插入外部安装部上的凹槽内,减少盒体在外部安装部内的晃动。
12.进一步设置:所述下侧板上开设有两个插接通槽,两个所述插接通槽分别位于下侧板两侧,所述插接通槽沿下壳体的高度方向开设,所述插接通槽的槽底设置有安装块,所
述安装块朝向上壳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上侧板与所述插接通槽正对位置设置有与插接通槽形状匹配的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块形状相适配的扣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与下壳体盖合时,插接通槽可以对插接凸部有一个定位的作用,上壳体可以准确的盖合到下壳体上,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设置有的第二引导斜面可以引导扣孔和安装块顺利扣合在一起,完成盖合固定。
14.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端口板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端口板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ecu控制电路板端口伸出。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拼接成开口,开口用于供 ecu控制电路板端口伸出,伸出的ecu控制电路板端口可以和外部接通,实现ecu控制电路板对车辆的控制。
16.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ecu控制电路板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热量无法及时从壳体内排出会影响ecu控制电路板的工作效率,设置有的散热孔可以加强散热效率,及时将壳体内的热量排出。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ecu壳体到车内时操作简单,且不需要额外的零件来完成安装,节省了安装成本,上壳体和下壳体盖合结构稳定,盖合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a处的放大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视图。
22.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第一端口板;4、第二端口板;21、安装组件;22、插接柱;23、卡块;24、限位块;221、固定通槽;231、第一引导斜面;11、安装缺口;222、卡条;241、固定块;25、插接通槽;26、安装块;261、第二引导斜面;121、扣孔;31、第一缺口;41、第二缺口;5、开口;6、散热孔;12、上侧板;27、下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参见图1、图2,一种ecu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与ecu控制电路板,ecu控制电路板安装在下壳体2内,上壳体1盖合在下壳体2上,上壳体1包括三个上侧板12与一个第一端口板3,下壳体2包括三个下侧板 27与一个第二端口板4,下壳体2上设置有若干组安装组件21,若干安装组件21分别设置于下侧板27上,安装组件21包括两根插接柱22、卡块23、限位块24,插接柱22沿下壳体2的高度方向设置,两个插接柱22正对的一面沿插接柱22的高度方向均开设有固定通槽221,卡块23设置于两根插接柱22之间,卡块23朝向下壳体2底部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引导斜面231,限位块24位于两根插接柱22之间,且限位块24在卡块23的上方,上壳体1 的侧面开设有安装缺口11,安装缺口11用于避让安装组件21,将ecu壳体插接到安装的位置时,外部安装部对应有三块安装板,安装板上对应的安装组件21沿固定通槽221滑动,安装组件21上的定位块通过第一引导斜面231 卡入到卡块23与限位块24之间,完成插接安装。
27.参见图2,固定通槽221内沿插接柱22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卡条222,且卡条222位于通槽远离下壳体2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的卡条222能和下壳体 2的侧面形成一个夹持面,在不需要额外操作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ecu壳体安装的稳定性,限位块24靠近卡块23的一面均设置有固定块241,设置有的固定块241可以插入外部安装部上的凹槽内,减少盒体在外部安装部内的晃动。
28.参见图1,下壳体2侧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接通槽25,插接通槽25沿下壳体2的高度方向开设,插接通槽25的槽底设置有安装块26,安装块26朝向上壳体1的一面开设有第二引导斜面261,上壳体1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插接通槽25配合的插接凸部,插接凸部上开设有与安装块26形状相适配的扣孔121,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盖合时,插接通槽25可以对插接凸部有一个定位的作用,上壳体1可以准确的盖合到下壳体2上,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设置有的第二引导斜面261可以引导扣孔121和安装块26顺利扣合在一起,完成盖合固定。
29.参见图3,第一端口板3开设有第一缺口31,第二端口板4开设有第二缺口41,第一缺口31与第二缺口41拼接成开口5,开口5用于供ecu控制电路板端口伸出。
30.参见图1,上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散热孔6,ecu控制电路板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热量无法及时从壳体内排出会影响ecu控制电路板的工作效率,设置有的散热孔6可以加强散热效率,及时将壳体内的热量排出。
31.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盖合,上壳体1盖合到下壳体2上时,插接凸部插入到插接通槽25,插接通槽25可以对插接凸部有一个定位的作用,上壳体1可以准确的盖合到下壳体2上,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设置有的第二引导斜面261引导扣孔121和安装块26顺利扣合在一起,完成盖合固定,之后将ecu壳体插接到外部安装的位置时,外部安装部对应有三块安装板,安装板上对应的安装部沿固定通槽221滑动,卡块23 上设置有的第一引导斜面231引导外部的安装部滑动至卡块23和限位块24 之间,外部安装部的定位块和卡块23、限位块24抵触,进一步,设置在限位块24上的固定块241插入外部安装部的凹槽内,减少壳体的滑动,完成安装固定。
32.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