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放线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2.放线装置是一种将卷盘状的线材进行自动放卷,形成线形的线材。线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单个放线装置实现单盘线材的放线,直接利用伺服电机驱动放卷支撑轴旋转,然后在放卷支撑轴周边设置若干张力控制与导线结构,实现线材的自动释放。若要同时实现若干个单盘线材的同时放线时,则需要将上述放线装置放在一起,其导致整体体积非常大,且单盘承载的物料重量有限,在多股线材下线中需要经常的更换线盘,导致人工劳动强度过大。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可实现高达30卷之多的线盘进行同时放线,且可承受单盘线盘重达 30kg,为实现更多股数线材的合束下线奠定了前提基础。
5.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其包括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若干放卷驱动组件与张力控制组件、以及将线材并排导向输出的导线分线组件;所述放卷驱动组件交错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且分为两层设置,上下两层的所述放卷驱动组件交错分布,所述张力控制组件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最上层的左右两侧。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框架本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
7.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一侧的所述放卷驱动组件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所述放卷驱动组件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放卷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受所述电机驱动进行旋转运动的放线支撑轴、设置在所述放线支撑轴上的且限定线盘轴向位置的轴向限位阻挡件。
9.进一步的,所述放线支撑轴可旋转的设置在一对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放线支撑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电机的旋转端,实现旋转驱动。
10.进一步的,所述张力控制组件的数量与所述放卷驱动组件数量一致;所述张力控制组件等分为两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侧。
11.进一步的,所述张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架、一端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摆动板、设置在所述摆动板另一端的张力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且
驱动所述摆动板摆动的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且位于所述张力导线轮进线侧与出现侧的一对导向杆、将线材导向至所述导线分线组件方向的若干导线轮。
12.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分线组件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后两端。
13.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分线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一组导线轮与第二组导线轮、位于所述第一组导线轮进线侧对相邻两股细线进线隔离的若干隔线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组导线轮出线侧的与所述第二组导线轮一一对应设置的若干导线管。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导线轮整体设置在一个固定支撑轴上,所述固定支撑轴的两端上下位置可调的设置在一个高度调节机构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高达30卷之多的线盘进行同时放线,且可承受单盘线盘重达30kg,为实现更多股数线材的合束下线奠定了前提基础。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线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卷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张力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线分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数字表示:
22.100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
23.1第一支撑架,11框架本体,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第三支撑板;
24.2放卷驱动组件,21电机,22放线支撑轴,23轴向限位阻挡件,24轴承座;
25.3张力控制组件,31第三支撑架,32摆动板,33张力导线轮,34气缸, 35导向杆,36导线轮;
26.4导线分线组件,41第二支撑架,42第一组导线轮,43第二组导线轮, 44隔线杆,45导线管,46高度调节机构,47固定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
28.请参照图1

图5,本实施例为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100,其包括第一支撑架1、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上的若干放卷驱动组件2与张力控制组件3、以及将线材并排导向输出的导线分线组件4。
29.第一支撑架1包括框架本体1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框架本体11上的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以及第三支撑板14。
30.放卷驱动组件2设置有若干个且分布在第一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且左右两侧的放卷驱动组件2交错设置。位于第一支撑架1同一侧的放卷驱动组件2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3与第三支撑板14上,且第二支撑板13 与第三支撑板14上的放卷驱动组件2在上
下方向上交错设置。放卷驱动组件 2包括电机21、受电机21驱动进行旋转运动的放线支撑轴22、设置在放线支撑轴22上的且限定线盘轴向位置的轴向限位阻挡件23。放线支撑轴22可旋转的设置在一对轴承座24上,轴承座24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3或第三支撑板14上,放线支撑轴22通过传动带连接电机21的旋转端,实现旋转驱动。本实施例中,放卷驱动组件2设置有30个,第二支撑板13与第三支撑板14上均设置有5个放卷驱动组件2。
31.张力控制组件3的数量与放卷驱动组件2数量一致,一个放卷驱动组件2 配套设置一个张力控制组件3。本实施例中,张力控制组件3设置有30个且等分为两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2的左右两侧。张力控制组件3包括第三支撑架31、一端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三支撑架31上的摆动板32、设置在摆动板32 另一端的张力导线轮33、设置在第三支撑架31上的且驱动摆动板32摆动的气缸34、设置在第三支撑架31上的且位于张力导线轮33进线侧与出现侧的一对导向杆35、将线材导向至导线分线组件4方向的若干导线轮36。
32.导线分线组件4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的前后两端,使得放线单元的两端都可为放线输出端。导线分线组件4包括第二支撑架41、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1上的第一组导线轮42与第二组导线轮43、位于第一组导线轮42进线侧对相邻两股细线进线隔离的若干隔线杆44、以及位于第二组导线轮43出线侧的与第二组导线轮43一一对应设置的若干导线管45。第一组导线轮42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二组导线轮43的设置高度。第二组导线轮 43整体设置在一固定支撑轴47上,固定支撑轴47的两端上下位置可调的设置在一高度调节机构46上。高度调节机构46可为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1上的一个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末端拧入固定支撑轴47上的螺纹孔中与固定支撑轴47实现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杆,则可实现固定支撑轴47的上下高度位置调节。
33.本实施例中,放卷驱动组件2与张力控制组件3均设置成一个模组,可根据需求灵活的增减其数量,安装方便,且放卷驱动组件2中的放线支撑轴 22直接设置在一对轴承座24上,大大提高了承载能力,本放线单元中每个放卷驱动组件2能够称重30kg的线盘,整体能够实现30盘细线的同时放线,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实现更过规格股数的合股线材的成卷操作。
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