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动打饭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打饭机。


背景技术:

2.米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主食,其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在国内的快餐盒饭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向饭盒内装入米饭这个工序,主要是靠人工进行的,在装盒时,需要工作人员采用盛饭工具将一定量的米饭装入盒中。整个盒饭生产过程都需要人工参与,工作效率低,并且也造成了人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通过人工将米饭装入饭盒中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打饭机。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打饭机,包括打饭机构、餐盒分离机构、推送机构、输送机构和合上盖机构;所述打饭机构包括捣饭柜、捣饭装置、分饭道、上分隔组件和下分隔组件,所述分饭道与所述捣饭柜连通,所述上分隔组件和所述下分隔组件能将所述分饭道分隔出容饭腔室,所述捣饭装置用于搅拌盛放在所述捣饭柜内的饭并在所述上分隔组件打开后将打松的饭输送至所述容饭腔室;
5.所述推送机构用于将所述餐盒分离机构分离出的餐盒推动至所述分饭道下方以在所述下分隔组件打开后承接所述容饭腔室中的饭,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将盛有饭的餐盒输送至所述合上盖机构下方,所述合上盖机构用于将餐盖盖合在盛有饭的餐盒上。
6.可选地,所述捣饭装置包括搅拌棒、第一驱动件和发热装置,所述搅拌棒与所述捣饭柜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棒转动以搅拌所述捣饭柜内的饭;
7.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捣饭柜上,用于加热所述捣饭柜内的饭。
8.可选地,所述捣饭柜的侧壁内设置有隔热层。
9.可选地,所述上分隔组件包括上固定板、上抽插板、上传动组件和第一滑轨,所述上抽插板通过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上,所述上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抽插板沿水平方向直线移动以使所述上抽插板打开或封闭所述分饭道。
10.可选地,所述上传动组件包括上安装板、上摆臂和转动连接在所述上安装板上的上凸轮,所述上凸轮具有第一凸轮轨道,所述上摆臂包括第一连接段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呈钝角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第一连接点转动连接在所述上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轮轨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一端与所述上抽插板的上凸杆活动连接;
11.在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上凸轮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一端能沿所述第一凸轮轨道活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段绕所述第一连接点转动进而驱动所
述上抽插板移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一端通过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轨道活动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分饭道设置有两个,所述上分隔组件和所述下分隔组件也相应的设置为两个,一个所述上分隔组件和一个所述下分隔组件将同一个所述分饭道分隔出一个所述容饭腔室。
14.可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组件和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组件上的定位板,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在所述分饭道下方并位于所述推送机构的一侧,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餐盒的槽位。
15.可选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动件、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餐盒分离机构的下方以承接所述餐盒分离机构分离出来的餐盒;
16.所述推动件用于将所述承载板上的餐盒推动至所述定位板上。
17.可选地,所述自动打饭机还包括进饭柜、上漏斗和下漏斗,所述上漏斗的进口端与所述进饭柜连通,所述上漏斗的出口端与所述捣饭柜的进口端连通;所述下漏斗的进口端与所述捣饭柜的出口端连通,所述下漏斗的出口端与所述分饭道连通。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打饭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打饭机构、餐盒分离机构、推送机构、输送机构和合上盖机构,可以实现自动打饭和自动打包的工序,节省了人工成本,效率更高,通过设置上分隔组件和下分隔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盛在饭盒内的饭的量,根据饭盒的高度设置上分隔组件和下分隔组件之间的设置距离,使得落入到饭盒内的饭的高度能适应饭盒的高度,在上分隔组件打开时,饭能从捣饭装置落入容饭腔室,此时下分隔组件处于封闭状态从而能防止饭从容饭腔室落下,在容饭腔室容纳了一定量的饭后,上分隔组件封闭分饭道以防止饭继续从捣饭柜落入容饭腔室,此时下分隔组件打开从而使一定量的饭落入饭盒中。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打饭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打饭机构的结构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捣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分隔组件和下分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餐盒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餐盒分离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合上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图8所示的合上盖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9.1、打饭机构;11、捣饭装置;111、捣饭柜;112、搅拌棒;113、第一驱动件;
30.12、分饭道;121、容饭腔室;
31.13、上分隔组件;131、上固定板;132、上抽插板;1321、上抽插板的上凸杆;
32.133、上传动组件;1331、上安装板;1332、上摆臂;13321、第一连接段;13322、第二
连接段;1333、上凸轮;1334、第一凸轮轨道;
33.134、第一滑轨;135、限位块;
34.14、下分隔组件;
35.2、餐盒分离机构;21、驱动组件;211、第一电机;212、第一连杆;213、第二连杆;22、滑块板;23、安装基座;24、分离片;241、渐变端;25、套管;
36.3、推送机构;31、推动件;32、固定架;33、承载板;
37.4、输送机构;41、传送带组件;42、定位板;421、槽位;
38.5、合上盖机构;51、放置部;511、固定件;5111、餐盖取出口;512、储盖件;513、支撑件;52、调节部;521、第四驱动件;522、阻挡件;53、取盖机构;531、旋转气缸;532、推杆气缸;533、吸盘;
39.6、进饭柜;7、上漏斗;8、下漏斗;9、第二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1.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打饭机,包括打饭机构1、餐盒分离机构2、推送机构3、输送机构4和合上盖机构5;打饭机构1包括捣饭柜111、捣饭装置11、分饭道12、上分隔组件13和下分隔组件14,分饭道12与捣饭柜111、连通,上分隔组件13和下分隔组件14能将分饭道12分隔出容饭腔室121,捣饭装置11用于搅拌盛放在捣饭柜111内的饭并在上分隔组件13打开后将打松的饭输送至容饭腔室121;
42.推送机构3用于将餐盒分离机构2分离出的餐盒推动至分饭道12下方以在下分隔组件14打开后承接容饭腔室121中的饭,输送机构4用于将盛有饭的餐盒输送至合上盖机构5下方,合上盖机构5用于将餐盖盖合在盛有饭的餐盒上。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打饭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打饭机构1、餐盒分离机构2、推送机构3、输送机构4和合上盖机构5,可以实现自动打饭和自动打包的工序,节省了人工成本,效率更高,通过设置上分隔组件13和下分隔组件1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盛在饭盒内的饭的量,根据饭盒的高度设置上分隔组件13和下分隔组件14之间的设置距离,使得落入到饭盒内的饭的高度能适应饭盒的高度,在上分隔组件13打开时,饭能从捣饭装置11落入容饭腔室121,此时下分隔组件14处于封闭状态从而能防止饭从容饭腔室121落下,在容饭腔室121容纳了一定量的饭后,上分隔组件13封闭分饭道12以防止饭继续从捣饭柜111落入容饭腔室121,此时下分隔组件14打开从而使一定量的饭落入饭盒中。
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捣饭装置11包括搅拌棒112、第一驱动件113和发热装置(未示出),搅拌棒112与捣饭柜111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113用于驱动搅拌棒112转动以搅拌捣饭柜111内的饭,并且可以通过搅拌棒112的搅拌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使得在上分隔组件13打开时,落入容饭腔室121中由下分隔组件14承接;
45.发热装置设置在捣饭柜111上,用于加热捣饭柜111内的饭。通过设置发热装置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具体地,发热装置可以为发热片,其以云母板(片)为骨架和绝缘层,辅以镀锌板或不锈钢板作支持保护;或者,发热装置可以采用发热丝,其可以通过铁铬铝合金
或镍铬合金制成;或者,发热装置可以采用不锈钢厚膜加热板或不锈钢厚膜发热管,其发热精度高,并便于控制;或者,发热装置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此种方式发热稳定。
46.其中,第一驱动件113可以采用电机,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搅拌棒112转动,其中传动机构可以采用齿轮传动,当然,其也可以采用链条传动或者带传动。较优地,搅拌棒112设置为两个,可以提高搅拌的效果。
4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自动打饭机还包括进饭柜6、上漏斗7和下漏斗8,上漏斗7的进口端与进饭柜6连通,上漏斗7的出口端与捣饭柜111的进口端连通;下漏斗8的进口端与捣饭柜111的出口端连通,下漏斗8的出口端与分饭道12连通。通过设置进饭柜6、上漏斗7和下漏斗8可以方便饭的流通,上漏斗7和下漏斗8可以使得饭的下落能更加稳定。在一实施例中,捣饭柜111的侧壁内和进饭柜内均设置有隔热层(未示出)。通过设置隔热层可以提高保温效果,其中,隔热层可以采用棉花等隔热材料。
48.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进饭柜6或者捣饭柜11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并反馈给控制系统,当温度没有到达设定温度时,控制系统不控制上分隔组件13和下分隔组件14打开分饭道12,防止盛到饭盒中的饭温度太低,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上分隔组件13和下分隔组件14才能工作。
4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上分隔组件13包括上固定板131、上抽插板132、上传动组件133和第一滑轨134,上抽插板132通过第一滑轨134滑动设置在上固定板131上,上传动组件133用于驱动上抽插板132沿水平方向直线移动以使上抽插板132打开或封闭分饭道12。
50.较优地,在上抽插板13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块135,防止上抽插板132的开距较大,超出滑轨本身所限定的滑移行程,提高上抽插板132移动的可靠性。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上传动组件133包括上安装板1331、上摆臂1332和转动连接在上安装板1331上的上凸轮1333,上凸轮1333具有第一凸轮轨道1334,上摆臂1332包括第一连接段13321以及与第一连接段13321连接的第二连接段13322,第一连接段13321与第二连接段13322之间呈钝角结构,第一连接段13321与第二连接段13322之间的第一连接点转动连接在上安装板1331上,第一连接段13321的远离第一连接点的一端与第一凸轮轨道1334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段13322的远离第一连接点的一端与上抽插板的上凸杆1321活动连接;较优地,第一连接段13321的远离第一连接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轮,通过第一滚轮使得第一连接段13321的远离第一连接点的一端能在第一凸轮轨道内滚动,减小了摩擦力。
52.在第二驱动件9驱动上凸轮1333转动时,第一连接段13321的远离第一连接点的一端能沿第一凸轮轨道1334活动以使第二连接段13322绕第一连接点转动进而驱动上抽插板132移动。通过设置第一凸轮轨道1334可以使得在第一连接段13321的远离第一连接点的一端沿凸轮轨迹移动时,实现第二连接段13322的摆动,进而带动上抽插板移动,从而实现上抽插板132打开或封闭分饭道12。如图4所示,通过上传动组件133驱动上抽插板132左右移动从而打开或封闭分饭道12。
53.在一实施例中,下分隔组件14采用与上分隔组件13相似的结构,下分隔组件14包括下固定板、下抽插板、下传动组件和第二滑轨,下抽插板通过第二滑轨滑动设置在下固定
板上,下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下抽插板沿水平方向直线移动以使下抽插板打开或封闭分饭道12;
54.下传动组件包括下安装板、下摆臂和转动连接在下安装板上的下凸轮,下凸轮具有第二凸轮轨道,下摆臂包括第三连接段以及与第三连接段连接的第四连接段,第三连接段与第四连接段之间呈钝角结构,第三连接段与第四连接段之间的第二连接点转动连接在下安装板上,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点的一端与第二凸轮轨道活动连接,第四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点的一端与下抽插板的上凸杆活动连接;较优地,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滚轮,通过第二滚轮使得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点的一端能在第二凸轮轨道内滚动,减小了摩擦环力。
55.在第三驱动件驱动下凸轮转动时,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点的一端能沿第二凸轮轨道活动以使第四连接段绕第二连接点转动进而驱动下抽插板移动。通过设置第二凸轮轨道可以使得在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点的一端沿凸轮轨迹移动时,实现第四连接段的摆动,进而带动下抽插板移动,从而实现下抽插板打开或封闭分饭道12。如图4所示,通过下传动组件驱动下抽插板左右移动从而打开或封闭分饭道12。
5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为了提高效率,分饭道12设置有两个,此时上分隔组件13和下分隔组件14也相应的设置为两个,一个所述上分隔组件和一个所述下分隔组件将同一个所述分饭道分隔出一个所述容饭腔室;下漏斗8也相应地设置出两个分道,一个分道相应地与一个分饭道12连通。每一个上分隔组件13和每一个下分隔组件14负责打开或封闭一个分饭道12。
57.较优地,设置有两个上分隔组件13时,两个上传动组件133可以通过一个第二驱动件9驱动,第二驱动件9采用电机,上凸轮1333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上安装板1331上并在转轴上设置齿轮,电机的输出端上也设置齿轮,电机上的齿轮同时与两个上传动组件133中的转轴上的齿轮啮合,从而实现一个第二驱动件9同时驱动两个上传动组件133的上凸轮1333转动。其中,两个下传动组件的结构与上传动组件133的结构相似。
5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餐盒分离机构2包括驱动组件21、滑块板22和安装基座23,滑块板22与安装基座23滑动连接,驱动组件21用于驱动滑块板22滑动,滑块板22与安装基座23上均设有开口,在滑块板22滑动过程中,滑块板22的开口始终能覆盖安装基座23的开口;叠放的餐盒设于安装基座23的开口上方;滑块板22上设有分离片24,分离片24位于与滑块板22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片24朝向滑块板22开口的一端为渐变端241,渐变端241卡在叠放的两个餐盒的外边之间,驱动组件21驱动滑块板22滑动时,分离片24将叠放的两个餐盒分离。分离片24的渐变端241扩大两个餐盒外边的间隔使餐盒分离,下端的餐盒顺着安装基座23的开口掉落。
5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驱动组件21包括第一电机211、第一连杆212和第二连杆213,第一连杆21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基座23上并与第一电机2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1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213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13的第二端与滑块板22转动连接,在第一电机211驱动第一连杆212转动时,能通过第一连杆212和第二连杆213传动从而实现滑块板22沿安装基座23滑动。
6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基座23的开口的上方设有套管25,餐盒设于套管25中,套管25能够限制餐盒的移动范围,避免餐盒倾倒,同时隔绝餐盒与外部环境,防止餐
盒受到污染。
6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8和图9所示,合上盖机构5包括放置部51、调节部52和取盖机构53;放置部51包括固定件511、储盖件512和支撑件513;
62.储盖件512固定在固定件511的上侧,储盖件512用于容纳餐盖;
63.支撑件513固定在固定件511的下侧,固定件511上设有贯通其上下两侧的餐盖取出口5111,餐盖取出口5111的上端位于储盖件512的内侧,餐盖能通过餐盖取出口5111;
64.调节部52包括第四驱动件521和用于阻挡餐盖向下掉落的阻挡件522,阻挡件522的内侧空间与餐盖取出口5111连通以形成用于将餐盖取出的取出通道;阻挡件522固定在第四驱动件521的输出端,第四驱动件521用于驱动阻挡件522靠近或远离餐盖取出口5111的中心线;其中,第四驱动件521可以采用电缸或调整直线电机或气缸。第四驱动件521设置有多个,阻挡件522的数量与第四驱动件521的数量一致,通过多个阻挡件522共同支撑叠放的餐盖,使餐盖稳定保持在储盖件512内。
65.取盖机构53用于将阻挡件522上方的餐盖经取出通道取出并盖合在合上盖机构5下方的盛有饭的餐盒上。开始时,将多个餐盖叠放在一起,将叠放的餐盖放置在储盖件512内,叠放的餐盖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具有沿着储盖件512朝向餐盖取出口5111和取出通道的活动的趋势,在阻挡件522的支撑作用下,叠放的餐盖保持在储盖件512内不动。阻挡件522在支撑叠放的餐盖时,叠放的餐盖中的位于底部的一餐盖会与阻挡件522接触,其中,阻挡件522不会与其接触的餐盖的表面全部覆盖。取出通道便于对将餐盖取出,餐盖在取出的过程中通过取出通道会发生一定的形变。餐盖的体积较大时,通过第四驱动件521带动阻挡件522活动以将取出通道调大;餐盖的体积较小时,通过第四驱动件521带动阻挡件522活动以将取出通道调小,使该合上盖机构5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餐盖,不需要因为更换餐盖的尺寸就需要更换合上盖机构5。
66.具体地,用户在将叠放的餐盖放置在储盖件512内的时候,通过第四驱动件521带动阻挡件522远离餐盖取出口5111的中心线,将叠放的餐盖通过餐盖取出口5111的位于储盖件512的下端放入到储盖件512内,然后再通过第四驱动件521带动阻挡件522活动以将取出通道调整到合适的大小。用户根据餐盖的大小调节取出通道的大小,使餐盖的边缘刚好与取出通道边缘接触不易掉落。
67.在一实施例中,取盖机构53包括旋转气缸531、推杆气缸532和吸盘533,旋转气缸531设置在支撑件513上,推杆气缸532设置在旋转气缸531的输出端上,吸盘533设置在推杆气缸532的输出端上,在需要将餐盖盖合在餐盒上时,旋转气缸531驱动推杆气缸532旋转使得吸盘533朝向餐盖,推杆气缸532带动吸盘533上升往靠近餐盖的方向移动以使吸盘533能吸住餐盖,随后推杆气缸532驱动吸盘533下降以从储盖件512中将餐盖取出,旋转气缸531驱动推杆气缸532旋转使得吸盘533和餐盖朝向餐盒,推杆气缸532推动吸盘533和餐盒下降以将餐盖盖合在餐盒上。
6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推送机构3包括推动件31、固定架32以及设置在固定架32上的承载板33,承载板33位于餐盒分离机构2的下方以承接餐盒分离机构2分离出来的餐盒;
69.输送机构4包括传送带组件41和设置在传送带组件41上的定位板42,传送带组件41设置在分饭道12下方并位于推送机构3的一侧,定位板4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餐盒的槽位
421;
70.推动件31用于将承载板33上的餐盒推动至定位板42上,在餐盒盛好饭后,传送带组件41将餐盒输送至合上盖机构5下方。在餐盒分离机构2将其中的餐盒分离至承载板33后,推动件31将餐盒推动至定位板42的位于上分饭道12下方的槽位421上,待餐盒装好饭后,由传送带组件41将其输送至合上盖机构5下方以盖上餐盖。其中,推动件31可以采用气缸,传送带组件41可以采用常规的皮带输送机构,故在此不作赘述。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