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口袋拉链的车缝结构及口袋拉链制作方法与流程

2021-11-09 21: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口袋拉链的车缝结构及口 袋拉链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口袋拉链的制作中,工人要在第一布块的口袋开口处车缝上第二布块、 第三布块和拉链,通常是凭借人工将第一布块、第二布块、第三布块和拉链 预先对位好,然后再通过缝纫机将这些布块以及拉链车缝到一起,以形成口 袋拉链。其中,这些布块以及拉链在对位的过程中,会消耗工人较长的时间; 这些布块以及拉链对位得不准确,会造成成品的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口袋拉链的车缝结构及口袋拉链制作方法,解 决布块以及拉链在对位的过程中,会消耗工人较长的时间,并使得口袋拉链 的成品质量下降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口袋拉链的车缝结构,包括第一 模板和第二模板;
5.所述第二模板包括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所述第三本体通过第二转动件 设置在所述第四本体上,第四本体用于将第二布块、拉链和第三布块压紧在 第三本体上,所述第三本体上设置第一车缝开口和第二车缝开口,所述第四 本体上设置第三车缝开口和第四车缝开口,所述第一车缝开口和第三车缝开 口分别用于露出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所述第二车缝用于露出拉链的缝线区 域和第三布块的缝线区域,所述第四车缝开口用于露出拉链的缝线区域和第 三布块的缝线区域;
6.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通过第一转动件 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均设置第七车缝开口, 第七车缝开口用于露出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第一布块的缝线区 域;
7.当所述第二模板通过定位件叠放在第一模板上时,第三车缝开口和第四 车缝开口位于第七车缝开口中。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本体还包括压条;
9.所述压条通过第三转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上,所述压条用于将第二 布块压紧在第三本体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用于伸入到定 位孔中以实现锁止;
11.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模板上,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模板上; 或者:
12.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模板上,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模板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板还包括第五本体;
14.所述第五本体通过第四转动件设置在第三本体上,所述第三本体上设置 第五车缝开口和第六车缝开口,第五本体的一面用于将第二布块压紧在第三 本体上,所述第五车缝开口用于露出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第五本体的另一 面用于承载拉链和第三布块,所述第六车缝开口用于露出拉链的缝线区域和 第三布块的缝线区域;
15.当第四本体转动并贴合到第三本体上时,第五本体置于第三本体和第四 本体之间。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缝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三车缝开口的形状和所述 第五车缝开口的形状相同,当第三本体、第四本体和第五本体叠放在一起时, 所述第一车缝开口、所述第三车缝开口和所述第五车缝开口重合;或者:
17.所述第二车缝开口的形状和所述第六车缝开口的形状相同,当第三本体、 和第五本体叠放在一起时,所述第二车缝开口和所述第六车缝开口重合。
18.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本体还设置挤压部;
19.所述挤压部和所述第四车缝开口相邻设置,当第四本体压紧在第三本体 上时,所述挤压部位于第二车缝开口处,用于压紧下方的拉链的链牙。
20.进一步地,还包括磁性件;
21.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上,所述第三本体上的磁性 件和第四本体上的磁性件磁性连接;或者:
22.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一本体上的磁性 件和第二本体上的磁性件磁性连接。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件为胶带;或者:
24.所述第二转动件为胶带;或者:
25.所述第三转动件为胶带。
2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口袋拉链制作方法,应用于上述任 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口袋拉链的车缝结构,所述用于口袋拉链的车 缝结构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所述第二模板包括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
27.所述口袋拉链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步骤一,将第一布块放置在第一本体上,转动第二本体,让第二本体将 第一布块压紧在第一本体上,其中第一布块包括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 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用于外折以形成一个口袋开口;
29.步骤二,将第二布块对折,让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置于第一车缝开口中;
30.步骤三,将拉链放置在第三本体上,让拉头和链牙置于第二车缝开口中;
31.步骤四,将第三布块放置在拉链上,第三布块的缝线区域位于拉链的缝 线区域上方,均位于第二车缝开口中;
32.步骤五,转动第四本体,让第四本体将第二布块、第三布块和拉链压紧 在第三本体上,第三车缝开口露出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第四车缝开口露出 第三布块的缝线区域和第一翻折部;
33.步骤六,将第二模板通过定位件叠放在第一模板上,第三车缝开口露出 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和第一布块的第一翻折部,第四车缝开口露出第三布块 的缝线区域、拉链的缝
线区域和第一布块的第二翻折部;
34.步骤七,将重叠在一起的第二模板和第一模板放置在缝纫机下,让缝纫 机沿着第三车缝开口将第二布块缝在第一翻折部上,接着让缝纫机沿着第四 车缝开口将第三布块和拉链缝在第一布块的第二翻折部上。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板还包括第五本体;
36.在所述步骤三时,还包括如下步骤:先用第五本体把对折后的第二布块 压在第三本体上,然后将拉链放置在第五本体上,第五本体的第五车缝开口 露出第二本体的缝线区域,让拉头和链牙置于第五本体的第六车缝开口中;
37.在所述步骤五时,还包括如下步骤:转动第四本体,第四本体把第五本 体压在第三本体上。
3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相贴合时,可以实现对第二布、 拉链和第三布块的固定。第一车缝开口和第三车缝开口相配合,露出第二布 块的缝线区域,二者作为缝纫机将第二布块车缝在第一布块上的通道;第二 车缝开口和第四车缝开口相配合,可以露出拉链的缝线区域和第三布块的缝 线区域,第三布块叠放在拉链上,二者作为缝纫机将拉链和第三布块车缝在 第一布块上的通道。第一本体和第四本体相贴合时,可以实现对第一布块的 固定。第七车缝开口露出第一布块的两个缝线区域,第一布块的一个缝线区 域是要与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相对准,第一布块的另一个缝线区域是要与拉 链的缝线区域和第三布块的缝线区域相对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通过定位 件叠放在一起,让第一车缝开口和第二车缝开口置于第七车缝开口中,使得 第一布块的一个缝线区域与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相对准,以及第一布块的另 一个缝线区域是要与拉链的缝线区域和第三布块的缝线区域相对准。最后让 缝纫机通过第三车缝开口精确地将第二布块车缝在第一布块上,缝纫机通过 第四车缝开口精确地将拉链、第三布块车和第一布块车缝在一起。如此可以 实现二者的快速、精确的对位,进而减少工人对位拉链、第一布块、第二布 块和第三布块所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五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第四本体压合在第三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布块在第三本体上的口袋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布块、第二布块和拉链车缝后的结构示意图;
45.图7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布块上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46.图8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布块、第二布块、第三布块和拉链车缝后的结 构示意图。
47.附图标记说明:
48.1、第二模板;
49.11、第三本体;
50.111、第一车缝开口;112、第二车缝开口;113、压条;
51.12、第四本体;
52.121、第三车缝开口;122、第四车缝开口;123、定位部;
53.13、第五本体;
54.131、第五车缝开口;132、第六车缝开口;
55.2、第一布块;
56.21、第一翻折部;22、第二翻折部;23、第三翻折部;24、第四翻折部;
57.3、第二布块;
58.31、第二布块的一边;32、第二布块的另一边;
59.4、第三布块;
60.5、拉链;
61.6、定位孔;
62.7、缝纫线。
具体实施方式
63.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 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64.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一种用于口袋拉链的车缝结构,包括第一模 板和第二模板1,所述第二模板1叠放于第一模板上。所述第二模板1包括第 三本体11和第四本体12,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本体11通过第二转动 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本体12上,第三本体11可以通过第二转动件进行翻转, 并贴合至第四本体12上。第四本体12用于将第二布块3、拉链5和第三布块 4压紧在第三本体11上。所述第三本体11上设置压条槽、压条113、第一车 缝开口111和第二车缝开口112。所述压条槽用于容置所述压条113。所述压 条113通过第三转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11上,压条113可以通过第三转 动件进行翻转,实现从压条槽外进入到压条槽中。所述压条113用于将第二 布块3压紧在第三本体11上。所述第一车缝开口111用于露出第二布块3的 缝线区域,第二车缝开口112用于露出拉链5的缝线区域和第三布块4的缝 线区域。所述第四本体12上设置第三车缝开口121和第四车缝开口122,第 三车缝开口121用于露出第二布块3的缝线区域,第四车缝开口122用于露 出拉链5的缝线区域和第三布块4的缝线区域。所述第一模板(未图示)包 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通过第一转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 上,第二本体用于将第一布块2压紧在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 二本体均设置第七车缝开口,当第一本体通过第一转动件转动并贴合到第二 本体上时,第七车缝开口用于露出第一布块2的缝线区域。所述第二模板通 过定位件叠放在第一模板上,第三车缝开口和第四车缝开口位于第七车缝开 口中。
6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相贴合时,可以实现对第二布、 拉链和第三布块的固定。第一车缝开口和第三车缝开口121相配合,露出第 二布块的缝线区域,二者作为缝纫机车缝将第二布块车缝在第一布块上的通 道;第二车缝开口和第四车缝开口相配合,可以露出拉链的缝线区域和第三 布块的缝线区域,第三布块叠放在拉链上,二者作为缝纫机将拉链和第三布 块车缝在第一布块上的通道。第一本体和第四本体相贴合时,可以实现对第 一布块的固定。第七车缝开口露出第一布块的两个缝线区域,第一布块的一 个缝线区域是要与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相对准,第一布块的另一个缝线区域 是要与拉链的缝线区域和第三布块的缝线区域相对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 通过定位件叠放在一起,
让第一车缝开口和第二车缝开口置于第七车缝开口 中,使得第一布块的一个缝线区域与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相对准,以及第一 布块的另一个缝线区域是要与拉链的缝线区域和第三布块的缝线区域相对 准。最后让缝纫机通过第三车缝开口精确地将第二布块车缝在第一布块上, 缝纫机通过第四车缝开口精确地将拉链、第三布块车和第一布块车缝在一起。 如此可以实现二者的快速、精确的对位,进而减少工人对位拉链、第一布块、 第二布块和第三布块所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成品的质量。
66.需要说明的是,压条可以是通过切割第三本体来形成的。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6,所述定位柱用于伸入 到定位孔6中以实现锁止。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模板上,所述定位孔 设置在所述第二模板上,结构如图1所示;或者: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 二模板1上,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模板上。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数 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定位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述定位柱的数量和所述 定位孔的数量相同。如此,第二模板仅能以预定方式叠放在第一模板上,该 预定方式可以让第一车缝开口111和第二车缝开口112均置于第七车缝开口 之中,以便实现二者的快速、精确的对位,进而减少工人对位所耗费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68.具体的,以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模板上,所述定位孔6设置在所 述第二模板1上,并且第二模板1叠放于第一模板的第一本体上为例进行说 明。第二模板1上的第三本体11和第四本体12均可以设置定位孔6,结构如 图1所示。而定位柱紧紧设置在第一本体上即可,因为第二本体是放置于工 作台上。
6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 本体可以紧贴于第二本体上,还包括防滑层(未图示)。所述防滑层设置在所 述第一本体上;或者:所述防滑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
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层为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例如橡胶。
71.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层可以是具有凹凸不平的顶部,进而增大与 连接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本体、第四本体和第五本体上也可以设置防滑层。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板1还包括第五本体13,实现对第二布块3 的压紧,即第二布块3置于第三本体11和第五本体13之间,结构如图1和 图2所示。所述第五本体13通过第四转动件设置在第三本体11上,所述第 五本体13上设置第五车缝开口131和第六车缝开口132。第五本体13的一面 用于将第二布块3压紧在第三本体11上,所述第五车缝开口131用于露出第 二布块3的缝线区域。第五本体13的另一面用于承载拉链5和第三布块4, 拉链5通过第五本体13放置于第三本体11上,第三布块4在叠放在拉链5 上。所述第六车缝开口132用于露出拉链5的缝线区域和第三布块4的缝线 区域,拉链5位于第五本体13和第四本体之间。当第四本体转动并贴合到第 三本体11上时,第五本体13置于第三本体11和第四本体之间。
74.在本实施例中,拉链的拉头和链牙较为突出,为了减小拉链在车缝时的 偏移量,所述第四本体12还设置挤压部,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挤压部和所 述第四车缝开口122相邻设置。当第四本体12压紧在第三本体11上时,所 述挤压部位于第二车缝开口112中,用于压紧下方的拉链的链牙,结构如图3 所示。
7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车缝开口的长度略小于链牙的长度,还有一部 分的链牙
伸出到第二车缝开口外。第二车缝开口的某一处宽度较大,用于容 置宽度较大的拉头。当拉链置于第二车缝开口中,拉头是位于第二车缝开口 中。
7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两个本体可以更好地压紧布块以及拉链,还包括 磁性件(未图示)。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上,所述第三 本体上的磁性件和第四本体上的磁性件磁性连接;或者:所述磁性件设置在 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一本体上的磁性件和第二本体上的磁性 件磁性连接。
77.如此,凭借磁性件的吸附力,不仅实现本体之间的快速对位,还能压平 第一布块、拉链、第二布块和第三布块,让第一布块、拉链、第二布块和第 三布块保持少褶皱的状态,以提高成品的质量。
7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本体上的磁性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此来增 加吸附力,提高吸附的效果。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本体(第一本体至第五本体)内部, 并不会突出本体的表面,使得本体的表面还是趋于平整的。
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未图示)为胶带;或者:所述第二转 动件为胶带;或者:所述第三转动件为胶带;或者:第四转动件为胶带。例 如,胶带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黏贴,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具有合适的间 隙,使得第一本体可以转动并贴合到第二本体上。
8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缝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三车缝开口的形 状和所述第五车缝开口的形状相同。当第三本体、第四本体和第五本体叠放 在一起时,所述第一车缝开口、所述第三车缝开口和所述第五车缝开口完全 重合,使得布块和拉链均被本体所压紧。
8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缝开口的形状为矩形,第一车缝开口的 一侧侧壁用于引导缝纫机移动。当然,第一车缝开口的另一侧侧壁也可以用 于引导缝纫机移动,具体视车缝工艺而定。
83.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压条槽和第一车缝开口连通,当压条置于压条槽中, 压条的一个侧壁作为第一车缝开口的侧壁,并引导缝纫机移动。
84.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车缝开口的形状和所述第六车缝开口的形 状相同,当第三本体、和第五本体叠放在一起时,所述第二车缝开口和所述 第六车缝开口完全重合。
8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布块2上具有口袋开口,口袋开口是通过切割机来 切割第一布块后形成的。利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夹紧第一布块,然后切割 机在第七车缝开口中的第一布块进行切割。请参阅图5和图6,切割机先在第 七车缝开口中的第一布块上切割“<”形的切痕,之后切割机在“<”形的 切痕中两条斜边的连接处切割出“一”形的切痕,“一”形的切痕的一端和“<
”ꢀ
形的切痕中两条斜边的连接处相连接,最后切割机在“一”形的切痕的另一 端切割出“>”形的切痕,“>”形的切痕和“<”形的切痕关于“一”形的 切痕中部对称。
86.如此,第一布块2经过切割机的切割后,形成四个翻折部,分别为第一 翻折部21、第二翻折部22、第三翻折部23和第四翻折部24。第一翻折部21 和第二翻折部22正对,均为梯形;第三翻折部23和第四翻折部24正对,均 为三角形。第一布块2的一个缝线区域在第一
翻折部21上,第一布块2的另 一个缝线区域在第二翻折部22上。如此,将这四个翻折部外翻,可以形成一 个矩形的口袋开口,结构如图6所示。
87.在某些实施例中,切割机还可以如此切割第一布块2形成翻折部,第一 布块2上的切痕为工形(未图示),如此形成两个翻折部,这两个翻折部为矩 形的形状。将这两个翻折部外折,可以形成一个口袋开口。
8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模板1通过定位件叠放在第一模板上,第七车缝开 口、第一车缝开口111、第三车缝开口121和第五车缝开口131连通,使得缝 纫机可以把第二布块3车缝在第一布块2上;第七车缝开口、第二车缝开口 112、第四车缝开口122和第六车缝开口132连通,使得缝纫机可以把拉链和 第三布块4车缝在第一布块2上。其中,缝线区域即为缝纫线7的位置。
89.将第一布块、拉链和第二布块车缝后,第二布块和第一翻折部车缝在一 起,拉链、第三布块和第二翻折部车缝在一起。
90.在车缝时,车缝结构是置于工作台(未图示)上,工作台内部设置吸附 装置(未图示),吸附装置包括抽气机和抽气管道,抽气机置于抽气管道中, 抽气管道连通所述吸附孔。抽气机工作运转将抽气管道中的气体抽走,形成 负压的状态,使得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吸附于工作台上。
9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口袋拉链制作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 述的一种用于口袋拉链的车缝结构。所述车缝结构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 1。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模板1包括第三本体11 和第四本体12。
92.所述口袋拉链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3.提供至少具有两个翻折部的第一布块2,这两个翻折部分别为第一翻折部 21和第二翻折部22,将第一翻折部21和第二翻折部22外折,可以形成一个 口袋开口,结构如图6所示。
94.步骤一,将第一布块2放置在第一本体上,转动第二本体,让第二本体 将第一布块2压紧在第一本体上。
95.步骤二,将第二布块3对折,让压条113把对折后的第二布块的一边压 住在第三本体11上,同时第二布块的一边31的缝线区域位于第一车缝开口 111中,也位于第一翻折部21上,第二布块的另一边32的缝线区域位于第二 布块的一边的缝线区域上方。
96.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布块的缝线区域位于第二布块的折痕和第二车缝开 口之间。
97.步骤三,将拉链5放置在第三本体11上,让拉头和链牙置于第二车缝开 口112中,拉链5的缝线区域位于第二车缝开口112中,也位于第二翻折部 22上。
98.步骤四,将第三布块4放置在拉链5上,结构如图8所示。第三布块4 的缝线区域位于拉链5的缝线区域上方,也位于第二翻折部22上。
99.步骤五,转动第四本体12,让第四本体12将第二布块3、第三布块4和 拉链5压紧在第三本体11上,此时,第三车缝开口121露出第二布块3的缝 线区域,第四车缝开口122露出第三布块4的缝线区域和拉链5的缝线区域。
100.步骤六,将第二模板1通过定位件叠放在第一模板上,只要将定位柱伸 入到定位孔6中,就能实现将第二模板1精确地叠放在第一模板上;
101.此时,第三车缝开口121露出下方的第二布块3的缝线区域和第一布块2 的一个缝
线区域,第四车缝开口122露出下方的第三布块4的缝线区域、拉 链5的缝线区域和第一布块2的另一个缝线区域;
102.步骤七,将重叠在一起的第二模板1和第一模板放置在缝纫机下,让缝 纫机沿着第三车缝开口121在第二布块3的缝线区域上进行车缝,使得第二 布块3缝在第一布块2的第一翻折部21上,接着让缝纫机沿着第四车缝开口 122在第三布块4的缝线区域上进行车缝,使得第三布块4和拉链缝在第一布 块2的第二翻折部22上。此时,第一布块、第二布块、第三布块和拉链车缝 后的结构如图8所示。图6为第一布块、第二布块和拉链车缝后的结构示意 图,图7为图6上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103.步骤八,将第二翻折部22对折,使得第二翻折部22上的拉链5和第三 布块4从口袋开口中翻过,将第二布块3的折痕往拉链5的方向摆动,使得 第二布块的另一边32贴合到拉链5上。
104.步骤九,拉链5和第三布块4的缝线处位于链牙的一侧,将第二布块的 另一边32和拉链5车缝在一起,第二布块的另一边32和拉链5的缝线处位 于链牙的另一侧。如此,通过拉动拉链5的拉头到链牙的一端,实现链牙并 合,使得口袋开口闭合;通过拉动拉链5的拉头到链牙的另一端,实现链牙 分离,使得口袋开口敞开。
10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板1还包括第五本体13。第五本体13的一面 把第二布块3压紧在第三本体11上,第五本体13的另一面用于承载拉链5 和第三布块4,之后第四本体12将拉链5和第三布块4压紧在第五本体13上。
106.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三时,还包括如下步骤:先用第五本体13把对折后 的第二布块3压在第三本体11上,然后将拉链5放置在第五本体13上,第 五本体13的第五车缝开口131露出第二本体的缝线区域,让拉头和链牙置于 第五本体13的第六车缝开口132中。
107.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五时,还包括如下步骤:转动第四本体12,第四本 体12把第五本体13压在第三本体11上。
108.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 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 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 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