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式喷房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1: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喷房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喷房。


背景技术:

2.涂料研发及推广均需要配套的喷房作为配套实验,喷房由于多尘,污染大,排风量大及噪音大的特点,而无法和整体建筑融为一体。传统的喷房大多设置在楼外独立建筑或在楼外草坪放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由于喷房远离实验室建筑,喷房无法移动,每次使用喷房时都需要到达独立设置的喷房内,使用极其不便,并且,传统喷房内仅依靠过滤器除尘,除尘效果差,导致从喷房排出的气体还有大量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喷房内的送风口送风方向固定,对于不同密度的粉尘无法进行送风方向调节,不利于粉尘的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喷房,用以解决目前传统的喷房大多设置在楼外独立建筑或在楼外草坪放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由于喷房远离实验室建筑,喷房无法移动,每次使用喷房时都需要到达独立设置的喷房内,使用极其不便,并且,传统喷房内仅依靠过滤器除尘,除尘效果差,导致从喷房排出的气体还有大量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喷房内的送风口送风方向固定,对于不同密度的粉尘无法进行送风方向调节,不利于粉尘的排出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喷房,包括:喷房本体,所述喷房本体底部设置地板,所述地板下表面四个角设置有滚轮,所述地板右端侧壁铰接设置牵引柱,所述喷房本体顶部设置顶板,所述喷房本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所述隔板下方沿所述喷房本体长度方向从左向右依次设置风机房、除尘房及喷涂房,所述喷涂房内设置送风组件。
5.优选的,所述喷房本体内部设置有若干电器,所述地板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喷房本体内部电器电性连接,若干所述电器均采用防爆设计。
6.优选的,所述风机房包括进风房与排风房,所述进风房与所述排风房相邻设置,所述进风房设置在所述排风房后侧,所述进风房左侧设置第一防护门,所述进风房通过所述第一防护门与所述进风房外部连通,所述进风房内设置有新风机,所述排风房左侧设置第二防护门,所述排风房通过所述第二防护门与所述排风房外部连通,所述排风房内设置排风机,所述排风机右侧设置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分为三层,所述第一安装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静压箱、过滤器及第二静压箱,所述第一静压箱进口端延伸至所述除尘房内部,所述第一静压箱出口端与所述过滤器进口端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口端与所述第二静压箱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静压箱出口端与所述排风机入口端连接,所述排风机出口端设置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隔板延伸至所述排风房左侧外部。
7.优选的,所述除尘房设置在所述风机房右侧,所述除尘房与所述风机房相邻,所述
除尘房前侧设置第三防护门,所述除尘房内部通过所述第三防护门与所述除尘房外部连通,所述除尘房内设置第二安装架与空腔,所述空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架左侧,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静压箱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架均匀阵列设置有若干过滤纸箱,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纸箱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过滤纸箱内部设置有迷宫式通道。
8.优选的,所述喷涂房右侧设置第四防护门,所述喷涂房内部通过所述第四防护门与所述喷涂房外部连通,所述喷涂房左侧设置为开口状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右侧壁连接。
9.优选的,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第一球形喷口、第二球形喷口、第三球形喷口、挡板及新风柱,所述第一球形喷口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球形喷口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所述第一球形喷口一端朝向所述地板,所述第一球形喷口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并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新风机出口端连通,所述喷涂房前后两侧均设置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喷涂房侧壁之间设置间隔,所述挡板上端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下端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喷涂房侧壁一侧设置新风柱,所述新风柱内设置风道,所述风道上端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新风机出口端连通,所述地板内设置若干第二球形喷口,所述第二球形喷口通过第三气管与所述新风柱内的所述风道连通,所述挡板外侧壁设置若干第三球形喷口,若干所述第三球形喷口通过第四气管与所述风道连通,若干所述第三球形喷口均匀分布在所述挡板靠近上端位置、所述挡板中部及所述挡板靠近下端位置,所述第一球形喷口、所述第二球形喷口及所述第三球形喷口均设置有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球形喷口、所述第二球形喷口及所述第三球形喷口的喷口方向。
10.优选的,所述喷房本体内部均采用洁净室设计标准,所述喷房本体内部的阴角与阳角均做转角处理,且所述喷房本体内部的阴角与阳角均设置为圆弧状。
11.优选的,所述喷涂房内还设置有粉尘清理装置,所述粉尘清理装置包括:
12.框架,所述框架设置为凹形,所述框架上端与所述隔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下端设置挡风板;
13.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第一转轴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若干叶轮,所述叶轮上设置有若干叶片;
14.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上;
15.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正上方,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端与所述隔板下表面转动连接;
16.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隔板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17.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18.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左侧,所述第三转轴上端与所述隔板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19.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下端;
20.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设置在所述喷涂房靠近左侧位置,所述第四转轴上端与所述隔板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下端设置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21.两条滑轨,两条所述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喷涂房前后两侧内壁,所述滑轨上滑动
设置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滑板,所述滑板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板上表面设置若干刷毛,若干所述刷毛上端与所述隔板下表面接触,所述滑板中心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二凹槽;
22.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链条与所述滑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链条其中一节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凹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凹槽前后滑动;
23.若干喷嘴,所述若干喷嘴倾斜设置在所述滑板上表面,所述喷嘴出口端向所述除尘房一侧倾斜并对准所述隔板下表面;
24.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连接板前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固定连接;
25.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连接板后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固定连接。
26.优选的,还包括:
27.风量检测装置,所述风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气管内,用于检测所述排风机的实际风量;
28.第一风压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风机出口端,用于检测所述排风机出口端的风压;
29.第二风压检测装置,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风机入口端,用于检测所述排风机入口端的风压;
30.第一报警器,所述第一报警器设置在所述排风房内壁;
31.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排风房内壁,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32.所述第一控制器基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控制所述第一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33.步骤1:基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排风机的实际可靠程度值:
[0034][0035]
其中,δ为所述排风机的实际可靠程度值,q1为所述风量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排风机的实际风量,p1为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排风机出口端的风压,p2为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排风机入口端的风压,η2为所述排风机的内效率,η3为所述排风机的机械效率,u为所述排风机的额定电压,i为所述排风机的额定电流;
[0036]
步骤2: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所述排风机的实际可靠程度值与所述排风机的预设可靠程度值进行比较,当所述排风机的实际可靠程度值小于预设可靠程度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0037]
优选的,还包括更换提醒装置,所述更换提醒装置包括:
[0038]
第三风压检测装置,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纸箱的通道内,所述通道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过滤纸箱通道内的实际风压;
[0039]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在所述除尘房内壁,用于记录所述过滤纸箱的工作时长;
[0040]
第二报警器,所述第二报警器设置在所述除尘房内壁;
[0041]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除尘房内壁,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所述计时器及所述第二报警器电性连接;
[0042]
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所述计时器及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控制所述第二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包括以下步骤:
[0043]
步骤11:基于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过滤纸箱内的通道内壁承受的总周向应力:
[0044][0045]
其中,σ0为所述过滤纸箱内的通道内壁承受的总周向应力,r1为所述过滤纸箱内的通道的外径,r2为所述过滤纸箱内的通道的内径,p
i
为所述过滤纸箱第i次使用时,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过滤纸箱通道内的实际风压,n为使用所述过滤纸箱的总次数;
[0046]
步骤1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及所述计时器的记录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过滤纸箱的剩余寿命值:
[0047][0048]
其中,t0为所述过滤纸箱的剩余寿命值,t1为所述过滤纸箱的预设最大寿命值,σ0为所述过滤纸箱内的通道内壁承受的总周向应力,p
y
为所述过滤纸箱内的通道内壁能承受的预设最大风压,t2为所述计时器记录的所述过滤纸箱的工作时长;
[0049]
步骤13:当所述过滤纸箱的剩余寿命值为0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005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喷房,包括喷房本体,所述喷房本体底部设置地板,所述地板下表面四个角设置有滚轮,所述地板右端侧壁铰接设置牵引柱,所述喷房本体顶部设置顶板,所述喷房本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所述隔板下方沿所述喷房本体长度方向从左向右依次设置风机房、除尘房及喷涂房,所述喷涂房内设置送风组件。本发明中,由于喷房本体底部的地板下设置滚轮,且地板设置有牵引柱,从而形成牵引式拖车设计,可随时利用各种牵引车移动至使用位置,使用方便,通过设置除尘房,提高了除尘效果,并且通过设置送风组件,实现了喷房内的多角度送风,可根据粉尘密度调节送风方向,有利于粉尘的快速排出。
[0051]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0052]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5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54]
图1为本发明一种移动式喷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5]
图2为本发明中喷房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56]
图3为本发明中喷房本体俯视图;
[0057]
图4为本发明中喷房本体主视图;
[0058]
图5为本发明中粉尘清理装置主视图;
[0059]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放大图;
[0060]
图7为本发明图5中b处放大图;
[0061]
图8为本发明中粉尘清理装置左视图;
[0062]
图9为本发明图8中c处放大图;
[0063]
图10为本发明图8中d处放大图。
[0064]
图中:1、喷房本体;2、地板;3、滚轮;4、顶板;5、隔板;6、牵引柱;7、风机房;8、除尘房;9、喷涂房;10、发电机;11、进风房;12、排风房;13、第一防护门;14、新风机;15、第二防护门;16、排风机;17、第一安装架;18、第一静压箱;19、过滤器;20、第二静压箱;21、排气管;22、第三防护门;23、第二安装架;24、空腔;25、过滤纸箱;26、第四防护门;27、第一球形喷口;28、第二球形喷口;29、第三球形喷口;30、挡板;31、新风柱;32、框架;33、第一转轴;34、叶轮;35、叶片;36、第一锥齿轮;37、第二转轴;38、第二锥齿轮;39、第一齿轮;40、第三转轴;41、第二齿轮;42、第一链轮;43、第四转轴;44、第二链轮;45、链条;46、滑轨;47、第一滑块;48、滑板;49、刷毛;50、第一凹槽;51、连接板;52、第二滑块;53、第二凹槽;54、喷嘴;55、第一弹簧;56、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66]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7]
实施例1:
[006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喷房,如图1

图10所示,包括:喷房本体1,所述喷房本体1底部设置地板2,所述地板2下表面四个角设置有滚轮3,所述地板2右端侧壁铰接设置牵引柱6,所述喷房本体1顶部设置顶板4,所述喷房本体1内设置隔板5,所述隔板5位于所述顶板4下方,所述隔板5下方沿所述喷房本体1长度方向从左向右依次设置风机房7、除尘房8及喷涂房9,所述喷涂房9内设置送风组件。
[006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喷房本体1底部设置有地板2,地板2下表面设置有滚轮3,在底板一侧设置有牵引柱6,使用牵引车连接牵引柱6,然后便可以带动
喷房本体1灵活移动,便于将喷房本体1移动至实验位置进行喷涂实验,不使用时可以将喷房本体1移动至闲置区域,不会浪费土地资源,在喷房本体1顶部设置有顶板4,达到封闭的目的,在顶板4下方设置有隔板5,隔板5靠近顶板4且与顶板4之间存在间隙,在隔板5下方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风机房7、除尘房8及喷涂房9,风机房7为喷房本体1提供新风进入与排除粉尘的动力,除尘房8可以去除喷涂房9内产生的部分粉尘,提高了除尘效率,防止大量粉尘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在喷涂房9内设置有送风组件,送风组件能够根据喷涂样品的粉尘密度调节送风方向,当粉尘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时,由底部送风,顶部排风,当粉尘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由顶部送风,底部排风,进行多维度不同方向送风,确保粉尘快速排出。
[0070]
实施例2
[0071]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喷房本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电器,所述地板2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10,所述发电机10与所述喷房本体1内部电器电性连接,若干所述电器均采用防爆设计。
[007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喷房本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电器,包括照明灯,电器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并且在地板2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10,确保喷房本体1内的喷涂工作可以单机运行,适用于多种场景,并且所有电器都采用防爆设计,避免粉尘爆炸。
[0073]
实施例3
[0074]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1

图4所示,所述风机房7包括进风房11与排风房12,所述进风房11与所述排风房12相邻设置,所述进风房11设置在所述排风房12后侧,所述进风房11左侧设置第一防护门13,所述进风房11通过所述第一防护门13与所述进风房11外部连通,所述进风房11内设置有新风机14,所述排风房12左侧设置第二防护门15,所述排风房12通过所述第二防护门15与所述排风房12外部连通,所述排风房12内设置排风机16,所述排风机16右侧设置第一安装架17,所述第一安装架17分为三层,所述第一安装架17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静压箱18、过滤器19及第二静压箱20,所述第一静压箱18进口端延伸至所述除尘房8内部,所述第一静压箱18出口端与所述过滤器19进口端连接,所述过滤器19出口端与所述第二静压箱20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静压箱20出口端与所述排风机16入口端连接,所述排风机16出口端设置排气管21,所述排气管21穿过所述隔板5延伸至所述排风房12左侧外部。
[007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风机房7内设置有进风房11与排风房12,进风房11与排风房12前后相邻设置,进风房11位于排风后后侧,在进风房11内设置有新风机14,新风机14型号为erf500d1n,新风机14的入口端延伸至喷房本体1外部,新风机14的出口端延伸至喷涂房9内,新风机14开启后,外部的新鲜空气能够进入喷涂房9内,在进风房11左侧设置第一防护门13,打开第一防护门13后,进风房11内部与喷房本体1外部连通,便于检修新风机14,在排风房12内设置有排风机16,排风机16型号为f4

72

4c,排风机16启动后能够将喷涂房9内的废气及粉尘排出,在排风房12左侧设置有第二防护门15,打开第二防护门15后,排风房12内部能与喷房本体1外部连通,便于检修排风机16,排风房12内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架17,第一安装架17设置在排风机16右侧,第一安装架17分为三层,第一安装架17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静压箱18、过滤器19及第二静压箱20,第一静压箱18的进口端可延伸至除尘房8内部,过滤器19采用型号为wk

001的干式化学过滤装置,第一静压箱18与
过滤器19连通,过滤器19再与第二静压箱20连通,然后第二静压箱20与排风机16连通,启动排风机16后,喷涂房9内的空气从喷涂房9向除尘房8流动,空气通过除尘房8时,除尘房8能吸收空气中的大部分粉尘,然后依次流入第一静压箱18、过滤器19及第二静压箱20,经过过滤器19的二次除尘,最后从排风机16排出喷房本体1外部,设置第一静压箱18与第二静压箱20能减小排风过程中的动压,增加静压,达到稳定气流、减少气流振动、减少气流噪声的作用,通过设置新风房能够为喷涂房9内部输送新风,通过设置排风房12能够达到排风的目的,不仅使得喷涂房9内空气流通,还能实现喷涂过程中粉尘的快速排出。
[0076]
实施例4
[0077]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

图4所示,所述除尘房8设置在所述风机房7右侧,所述除尘房8与所述风机房7相邻,所述除尘房8前侧设置第三防护门22,所述除尘房8内部通过所述第三防护门22与所述除尘房8外部连通,所述除尘房8内设置第二安装架23与空腔24,所述空腔24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架23左侧,所述空腔24与所述第一静压箱18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架23均匀阵列设置有若干过滤纸箱25,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纸箱25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过滤纸箱25内部设置有迷宫式通道。
[007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风机房7右侧设置有除尘房8,除尘房8前侧设置第三防护门22,在除尘房8内设置空腔24,打开第三防护门22后可以进入空腔24内,在空腔24右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架23,在第二安装架23内设置有填充设置有若干过滤纸箱25,过滤纸箱25能够将除尘房8与喷涂房9隔开,过滤纸箱25内部设置有迷宫室通道,当排风机16工作时,喷涂房9内的空气会通过过滤纸箱25进入除尘房8内部,过滤纸箱25采用模块式纸盒一次性过滤单元,能够让空气中的粉尘得到最大的降落,从而完成初步除尘,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当过滤纸箱25到达使用寿命或收集的灰尘到达预设最大量时,打开第三防护门22后进入除尘房8内可以进行过滤纸箱25的更换,确保除尘房8内的除尘效率。
[0079]
实施例5
[0080]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1

图4所示,所述喷涂房9右侧设置第四防护门26,所述喷涂房9内部通过所述第四防护门26与所述喷涂房9外部连通,所述喷涂房9左侧设置为开口状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23右侧壁连接。
[008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喷涂房9右侧设置第四防护门26,打开第四防护门26后能够进入喷涂房9内部,喷涂房9的左侧通过第二安装架23与除尘房8相邻,确保空气能够从喷涂房9流入除尘房8内。
[0082]
实施例6
[0083]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1

图4所示,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第一球形喷口27、第二球形喷口28、第三球形喷口29、挡板30及新风柱31,所述第一球形喷口2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球形喷口27安装在所述隔板5上,所述第一球形喷口27一端朝向所述地板2,所述第一球形喷口27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5并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新风机14出口端连通,所述喷涂房9前后两侧均设置挡板30,所述挡板30与所述喷涂房9侧壁之间设置间隔,所述挡板30上端与所述隔板5固定连接,所述挡板30下端与所述地板2固定连接,所述挡板30靠近所述喷涂房9侧壁一侧设置新风柱31,所述新风柱31内设置风道,所述风道上端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新风机14出口端连通,所述地板2内设置若干第二球形喷口28,所述第二球形喷口28通过第三气管与所述新风柱31内的所述风道连通,所述挡板30外侧壁设置若干第三球形喷
口29,若干所述第三球形喷口29通过第四气管与所述风道连通,若干所述第三球形喷口29均匀分布在所述挡板30靠近上端位置、所述挡板30中部及所述挡板30靠近下端位置,所述第一球形喷口27、所述第二球形喷口28及所述第三球形喷口29均设置有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球形喷口27、所述第二球形喷口28及所述第三球形喷口29的喷口方向。
[008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送风组件包括设置在隔板5下表面的第一球形喷口27、设置在地板2的第二球形喷口28以及设置在挡板30外壁与新风柱31连接的第三球形喷口29,第一球形喷口27、第二球形喷口28及第三球形喷口29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三球形喷口29设置为三排,其中一排靠近挡板30上端位置,另一排设置在挡板30中间位置,最后一排设置在靠近挡板30下端位置,三排第三球形喷口29都与新风柱31内部的风道连通,新风柱31一端穿过隔板5与新风机14出口连通,新风机14能够为新风柱31提供新鲜空气,然后从第三球形喷口29处排出,隔板5上设置的第一球形喷口27与新风机14连接,能够从喷涂房9顶部送风,地板2上设置的第二球形喷口28与新风柱31的风道连通,能够从新风柱31获取新风机14输送的新鲜空气,并且从地板2实现送风,由于实验室的喷涂样品基本都是研发型喷涂,喷涂样品多种多样,喷涂样品的大小,位置也不近相同,有的喷涂样品密度高于空气,此时第一球形喷口27开启,第二球形喷口28关闭,以顶送风,底排风的形式迅速排掉粉尘,有的喷涂样品密度低于空气,此时第二球形喷口28开启,第一球形喷口27关闭,以底送风,顶排风的形式迅速排出粉尘,从而实现了风向的调节,在挡板30上设置三排第三球形喷口29,采用上、中、下三区球形喷口式风口,确保根据喷涂位置和喷涂样品的不同,多维度送风,进一步确保粉尘快速排出,并且第一球形喷口27、第二球形喷口28与第三球形喷口29的风口角度均可以采用手动调节或执行机构自动调节完成,方便调节送风风向,灵活多变。
[0085]
实施例7
[008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喷房本体1内部均采用洁净室设计标准,所述喷房本体1内部的阴角与阳角均做转角处理,且所述喷房本体1内部的阴角与阳角均设置为圆弧状。
[008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喷房本体1内部均采用洁净室设计标准,保证了喷房本体1内部的清洁度,有利于喷涂实验的进行,防止喷涂时出现附着杂质的问题,并且,在喷涂本体内部的阴阳角均需要做转角处理,从而制作圆弧形护角,确保喷房本体1内部无积尘死角,可以保证阴阳角不积攒灰尘方便打扫和清洁。
[0088]
实施例8
[008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

图10所示,所述喷涂房9内还设置有粉尘清理装置,所述粉尘清理装置包括:
[0090]
框架32,所述框架32设置为凹形,所述框架32上端与所述隔板5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架32下端设置挡风板;
[0091]
第一转轴33,所述第一转轴33设置在所述框架32内,所述第一转轴33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32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3上设置有若干叶轮34,所述叶轮34上设置有若干叶片35;
[0092]
第一锥齿轮36,所述第一锥齿轮36设置所述第一转轴33上;
[0093]
第二转轴37,所述第二转轴37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33正上方,所述第二转轴37垂
直于所述第一转轴33,所述第二转轴37上端与所述隔板5下表面转动连接;
[0094]
第二锥齿轮38,所述第二锥齿轮38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37远离所述隔板5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38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6啮合;
[0095]
第一齿轮39,所述第一齿轮39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37上;
[0096]
第三转轴40,所述第三转轴40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37左侧,所述第三转轴40上端与所述隔板5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40上设置有第二齿轮41,所述第二齿轮41与所述第一齿轮39啮合;
[0097]
第一链轮42,所述第一链轮42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40下端;
[0098]
第四转轴43,所述第四转轴43设置在所述喷涂房9靠近左侧位置,所述第四转轴43上端与所述隔板5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43下端设置第二链轮44,所述第二链轮44与所述第一链轮42之间通过链条45传动连接;
[0099]
两条滑轨46,两条所述滑轨46对称设置在所述喷涂房9前后两侧内壁,所述滑轨46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47,两个所述第一滑块47之间设置滑板48,所述滑板48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第一滑块47固定连接,所述滑板48上表面设置若干刷毛49,若干所述刷毛49上端与所述隔板5下表面接触,所述滑板48中心设置第一凹槽50,所述第一凹槽50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二凹槽53;
[0100]
连接板51,所述连接板51设置在所述链条45与所述滑板48之间,所述连接板51一端与所述链条45其中一节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50内并与所述第一凹槽50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5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块52,所述第二滑块52与所述第二凹槽53相适配,所述第二滑块52沿所述第二凹槽53前后滑动;
[0101]
若干喷嘴54,所述若干喷嘴54倾斜设置在所述滑板48上表面,所述喷嘴54出口端向所述除尘房8一侧倾斜并对准所述隔板5下表面;
[0102]
第一弹簧55,所述第一弹簧55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50内,所述第一弹簧55位于所述连接板51前侧,所述第一弹簧55一端与所述连接板5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50内壁固定连接;
[0103]
第二弹簧56,所述第二弹簧56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50内,所述第二弹簧56位于所述连接板51后侧,所述第二弹簧56一端与所述连接板5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50内壁固定连接。
[010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喷涂房9内的粉尘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时,位于地板2上的第二球形喷口28开始工作,从第二球形喷口28中喷出新鲜空气,并带动粉尘向上方运动,粉尘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一部分流动至除尘房8内最终排出,另一部分会附着在隔板5下表面,框架32下端设置挡风板,挡风板会阻挡超过一半的叶片35,另一部分未被遮挡的叶片35会被向上运动的空气及粉尘带动而转动,叶片35转动带动叶轮34转动,叶轮34转动带动第一转轴33转动,第一转轴33转动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36转动,第一锥齿轮36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38转动,第二锥齿轮38转动带动第二转轴37转动,第二转轴37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9转动,第一齿轮39通过与第二齿轮41的啮合带动第三转轴40转动,第三转轴40转动能够带动下端设置的第一链轮42转动,第一链轮42转动通过链条45带动第二链轮44在第四转轴43上转动,链条45在第一链轮42与第二链轮44上传动,在链条45其中一节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板51,连接板51下端与第一凹槽50内壁滑动连接,并且连接板51下端
设置的第二滑块52与第一凹槽50内壁的第二凹槽53相适配,在连接板51滑动同时,第二滑块52也沿第二凹槽53内壁滑动,链条45转动能够带动连接板51做左右往复运动,连接板51带动滑板48沿滑轨46左右往复滑动,滑板48上表面设置的刷毛49能够清扫隔板5下表面(刷毛在图中未全部示出),滑板48上设置有喷嘴54,喷嘴54也与新风柱31的风道连通,喷嘴54喷口倾斜设置且朝向除尘房8一侧,被刷毛49清扫下的灰尘能够被喷嘴54吹向除尘房8方向,在连接板51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弹簧55与第二弹簧56,第一弹簧55与第二弹簧56能够使得连接板51在第一凹槽50内的滑动更加稳固,提高了连接板51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粉尘清理装置,能够清理掉隔板5下表面附着的粉尘,解决了因隔板5较高而不易清理隔板5表面附着粉尘的问题,并且清理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电力,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通过刷毛49与喷嘴54的双重清理,可以提高隔板5下表面的清理效果,清理过程不需要人为参与,不仅提高了清扫的安全性,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
[0105]
实施例9
[0106]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
[0107]
风量检测装置,所述风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气管21内,用于检测所述排风机16的实际风量;
[0108]
第一风压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风机16出口端,用于检测所述排风机16出口端的风压;
[0109]
第二风压检测装置,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风机16入口端,用于检测所述排风机16入口端的风压;
[0110]
第一报警器,所述第一报警器设置在所述排风房12内壁;
[0111]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排风房12内壁,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0112]
所述第一控制器基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控制所述第一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0113]
步骤1:基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排风机16的实际可靠程度值:
[0114][0115]
其中,δ为所述排风机16的实际可靠程度值,q1为所述风量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排风机16的实际风量,p1为所述第一风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排风机16出口端的风压,p2为所述第二风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排风机16入口端的风压,η2为所述排风机16的内效率,η3为所述排风机16的机械效率,u为所述排风机16的额定电压,i为所述排风机16的额定电流;
[0116]
步骤2: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所述排风机16的实际可靠程度值与所述排风机16的预设可靠程度值进行比较,当所述排风机16的实际可靠程度值小于预设可靠程度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011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第一控制器内设置有预设可靠程度值,初始使用时,取排风机16的最大风量以及最大全风压代入上述公式中,然后取计算结果的一半值即为预设可靠程度值,上述公式中,排风机16的内效率取值范围为0.75

0.85,小型风机取低值,大型风机取高值,排风机16的机械效率取决于排风机16与电机的连接方式,本
方案采用联轴器联接,排风机16的机械效率取值范围为0.95

0.98,通过风量检测装置、第一风压检测装置及第二风压检测装置的实时检测值,并通过公式计算排风机16的实际可靠程度值,当实际可靠程度值小于预设可靠程度值时,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从而提醒现场工作人员对排风机16进行检修,有效保障了排出粉尘的效率,有利于粉尘的快速排出,避免因排风机16故障而无法将粉尘从喷涂房内排出。
[0118]
实施例10
[0119]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还包括更换提醒装置,所述更换提醒装置包括:
[0120]
第三风压检测装置,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纸箱25的通道内,所述通道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过滤纸箱25通道内的实际风压;
[0121]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在所述除尘房内壁,用于记录所述过滤纸箱25的工作时长;
[0122]
第二报警器,所述第二报警器设置在所述除尘房内壁;
[0123]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除尘房内壁,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所述计时器及所述第二报警器电性连接;
[0124]
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所述计时器及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控制所述第二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包括以下步骤:
[0125]
步骤11:基于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过滤纸箱25内的通道内壁承受的总周向应力:
[0126][0127]
其中,σ0为所述过滤纸箱25内的通道内壁承受的总周向应力,r1为所述过滤纸箱25内的通道的外径,r2为所述过滤纸箱25内的通道的内径,p
i
为所述过滤纸箱25第i次使用时,所述第三风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过滤纸箱25通道内的实际风压,n为使用所述过滤纸箱25的总次数;
[0128]
步骤1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及所述计时器的记录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过滤纸箱25的剩余寿命值:
[0129][0130]
其中,t0为所述过滤纸箱25的剩余寿命值,t1为所述过滤纸箱25的预设最大寿命值,σ0为所述过滤纸箱25内的通道内壁承受的总周向应力,p
y
为所述过滤纸箱25内的通道内壁能承受的预设最大风压,t2为所述计时器记录的所述过滤纸箱25的工作时长;
[0131]
步骤13:当所述过滤纸箱25的剩余寿命值为0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013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过滤纸箱25的通道内设置有第三风压检测装置,通过第三风压检测装置能够检测过滤纸箱25通道内的实际风压,然后根据第三风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能够计算过滤纸箱25内的通道内壁承受的总周向应力,然后再根据计时器的记录时长,利用公式(2)能够计算过滤纸箱25的剩余寿命值,其中,过滤纸箱25的预设最大寿命值及过滤纸箱25内的通道内壁能承受的预设最大风压与过滤纸箱25的材质有关,可通过测试获取,最后,公式(2)的计算结果为0时,说明过滤纸箱25的
剩余寿命值为0,此时,第二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从而提醒工作人员更换过滤纸箱25,并且,过滤纸箱25内还设置粉尘厚度检测装置,粉尘厚度检测装置也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粉尘厚度检测装置检测的过滤纸箱25内的实际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第二控制器也会控制第二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通过设置更换提醒装置,当过滤纸箱25到达寿命或内部存满粉尘时,第二控制器都能控制第二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对过滤纸箱25进行更换,使得过滤纸箱25得到及时更换,提高了粉尘去除效果,进一步加强的粉尘的去除,使得排出的气体更加洁净,同时也提高了设备整体的智能化程度,不需要人为去检查过滤纸箱25内的粉尘量,减小劳动强度。
[0133]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