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餐具拼装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5: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自动包装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餐具拼装机。


背景技术:

2.为了节省人力,许多餐馆会将餐具清洗的工序外包给餐具清洗公司,清洗公司在清洗完餐具后会将成套的餐具拼装起来并包装后再进行配送。为了提高装配效率,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餐具拼装机,餐具拼装机将分散的餐具装配成套并进行包装。餐具经由餐具拼装机包装时,需要人工或其他装置对餐具拼装机上的餐具的开口进行调整,调整开口后的餐具经由装配装置拼装,然而现有的餐具拼装机的装配装置结构复杂,装配装置在对餐具进行拼装时的稳定性不高、拼装效率较低,在餐具拼装的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投入较多的工作人员至餐具拼装的流水线上对的餐具进行检查,避免餐具漏放或错放。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具拼装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餐具拼装机,其包括输送装置、用于调整输送装置所输送的餐具开口朝上的正反装置及用于将多个餐具拼装或装配在一起的装配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餐具输送装置,所述装配装置在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正反装置前方,所述装配装置包括装配输送带二、沿装配输送带二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的多条装配输送带一、分别设置于每个装配输送带一上的多个送料装置一及分别与每个送料装置一电连接的多个感应装置一;所述餐具输送装置的一输出端与装配输送带二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餐具输送装置的其余输出端分别与多条装配输送带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送料装置一用于将装配输送带一上的餐具拼装或堆叠至装配输送带二的餐具上。
6.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玻璃杯输送装置,所述装配输送装置还包括装配输送带三、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三上的送料装置二及与送料装置二电连接的感应装置二,所述玻璃杯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装配输送带三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装配输送带一位于装配输送带二的一侧,所述装配输送带三位于装配输送带二远离装配输送带一的一侧。
7.进一步地,装配输送带一的输出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装配输送带二的输出面所在的水平面;所述送料装置一包括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一一侧的推手连接架、设置于推手连接架上的推手驱动器及设置于推手驱动器输出端的推手。
8.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杯输送装置包括玻璃杯输送带二及用于输送玻璃杯至玻璃杯输送带二上的玻璃杯输送带一,所述正反装置包括玻璃杯正反装置,所述玻璃杯正反装置用于调整玻璃杯输送带一输送至玻璃杯输送带二的玻璃杯的开口朝上,所述玻璃杯输送带二的输出端与装配输送带三的输入端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正反装置包括茶杯正反装置,所述餐具输送装置包括茶杯输送带
一及用于将茶杯输送至茶杯输送带一的茶杯输送带二,所述茶杯输送带一的输出端与装配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茶杯正反装置包括茶杯侧放装置及用于将茶杯输送带一上所输送的茶杯的开口调整至朝上的茶杯调整装置,所述茶杯侧放装置用于将茶杯的开口侧放至茶杯输送带一上,所述茶杯侧放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茶杯输送带一两侧的两个限位件,两个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小于茶杯的最大外径。
10.进一步地,所述茶杯调整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茶杯输送带一两侧的两个倾斜板二及位于倾斜板二底端的调整部件,所述调整部件用于将茶杯输送带一上的茶杯调整至开口朝上的状态,所述倾斜板二的顶端向远离茶杯输送带一的方向向上倾斜,所述调整部件在茶杯输送带一的输送方向上位于限位件的前方;所述调整部件包括分别设置于茶杯输送带一两侧的两个楔形斜面体。
11.进一步地,所述餐具输送装置还包括碗碟输送带二及用于输送碗碟至碗碟输送带二上的碗碟输送带一,所述正反装置还包括碗碟正反装置,所述碗碟正反装置用于调整碗碟输送带一输送至碗碟输送带二上的碗碟开口朝上,所述碗碟输送带二的输出端与装配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碗碟输送带一设置于输送架上,所述输送架包括坡面段及过渡段,所述坡面段的输出端与过渡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坡面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沿碗碟输送带一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加,所述过渡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沿碗碟输送带一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少,所述碗碟输送带一上设置有碗碟分隔板。
13.进一步地,所述碗碟正反装置包括位于碗碟输送带二上方的挡止件,所述挡止件底端、碗碟输送带一的输出端与碗碟输送带二的输送面之间形成的翻转空间,所述翻转空间用于供餐具翻转至开口朝上。
14.进一步地,所述碗碟输送带一包括碗碟输送带本体一,所述碗碟正反装置包括设置于碗碟分隔板一侧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于碗碟分隔板沿着碗碟输送带本体一的输送方向的正面。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装配装置对多种不同口径大小的餐具进行堆叠,实用性强;感应装置一与送料装置一配合能精准感觉到装配输送带一上的餐具与装配输送带二上的餐具的相对位置,使得送料装置一将装配输送带一上的餐具与装配输送带二上的餐具精准的堆叠在一起,从而提高餐具装配效率和堆叠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能避免将装配输送带一上的餐具漏放或错放;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正反装置调整输送装置上餐具的开口朝向,从而减少了人工或其他装置区分碗或/和碟子的开口朝向的时间,提高了餐具拼装或堆叠的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碗碟输送带一和输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堆叠后的餐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一。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堆叠后的餐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二。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1、碗碟输送带一;12、碗碟分隔板;13、限位槽;111、碗碟输送带二; 112、条形输送带;121、分隔块;14、坡面段;15、过渡段;16、挡止件;161、固定件;162、弹性件二;21、装配输送带一;22、装配输送带二;23、装配输送带三;211、感应装置一;212、送料装置一;213、阻挡件;214、阻挡驱动器; 215、阻挡板;216、推手驱动器;217、推手连接架;218、推手;219、导引件; 31、茶杯侧放装置;32、茶杯调整装置;33、茶杯输送带一;34、茶杯输送带二; 311、限位件;312、限位板;313、倾斜板一;314、茶杯分隔板;321、楔形斜面体;322、倾斜板二;341、茶杯坡面输送带;342、滑槽;41、玻璃杯输送带一;42、玻璃杯输送带二;43、玻璃杯正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餐具拼装机,其包括输送装置、用于调整输送装置所输送的餐具开口朝上的正反装置及用于将多个餐具拼装或装配在一起的装配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餐具输送装置,所述装配装置在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正反装置前方,所述装配装置包括装配输送带二22、沿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送方向排列的多条装配输送带一21、分别设置于每个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多个送料装置一212及分别与每个送料装置一212电连接的多个感应装置一211;所述餐具输送装置的一输出端与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餐具输送装置的其余输出端分别与多条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送料装置一212用于将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拼装或堆叠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餐具上。具体地,所述感应装置一211及送料装置一212分别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二22的两侧,感应装置一211、送料装置一212及装配输送带一 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餐具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茶杯、碗或/和碟子。
3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人工或其他装置将餐具分类放置在输送装置的不同的输送带上,经由餐具输送装置将茶杯、碗或/和碟子分别输送至装配装置的装配输送带一21和装配输送带二22上;餐具经由餐具输送装置输送的过程中,需通过正反装置对输送装置上的餐具的开口朝向进行调整,使得位于餐具输送装置上的餐具均处于开口朝上放置的状态。通过正反装置调整后的餐具经由餐具输送装置继续输送至装配装置,餐具输送装置将其输送的开口口径最大的餐具(如碟子)输送至装配输送带一21上,餐具输送装置将其他餐具(如大碗、小碗、茶杯等)按照开口口径由大至小的顺序依次输送至沿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送方向排列的多条装配输送带一21上。当装配输送带二22将餐具(如碟子)输送至离其最近的装配输送带一21的出料端时,与此装配输送带一21对应的感应装置一 211感应到此餐具(如碟子)处于送料装置一212的送料范围内时,感应装置一 211将感应信号输送至送料
装置一212,送料装置一212收到信号后,可通过夹取或推送等方式,将位于此条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如大碗)夹取或推送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餐具(如碟子)上,通过与此条装配输送带一21对应设置的感应装置一211及送料装置一212共同配合,实现两餐具的装配或堆叠;随着装配输送带二22继续带动堆叠的两个餐具移动,后续每条装配输送带一21对应设置的感应装置一211及送料装置一212共同配合,以将对应的装配输送带一 21上的餐具与上一堆叠或拼装后的餐具堆叠或搭配在一起,进而实现多个餐具的装配或堆叠,最后通过装配输送带二22将装配或堆叠后的多个餐具(堆叠后的餐具从下至上依次为:碟子、大碗、小碗、茶杯)送至外部装置进行打包。通过控制中心控制感应装置一211及与其电连接送料装置一212相互配合,实现多个餐具自动化装配或堆叠,方便在后续对餐具进行消毒或/和包装。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可将翻转后的餐具开口朝上的输送至装配装置,并通过装配装置对多种不同口径大小的餐具进行堆叠,实用性强;感应装置一211与送料装置一212配合能精准感觉到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与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的相对位置,使得送料装置一212将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与装配输送带二 22上的餐具精准的堆叠在一起,从而提高餐具装配效率和堆叠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能避免将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漏放或错放;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正反装置调整输送装置上餐具的开口朝向,从而减少了人工或其他装置区分碗或/和碟子的开口朝向的时间,提高了餐具拼装或堆叠的效率。
32.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玻璃杯输送装置,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装配输送带三23、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三23的输出端的送料装置二及与送料装置二电连接的感应装置二,所述玻璃杯输送装置用于将玻璃杯输送至装配输送带三23;所述装配输送带一21位于装配输送带二22的一侧,所述装配输送带三23位于装配输送带二22远离装配输送带一21的一侧。
33.优选地,所述装配输送带三23的输出端在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有装配输送带一21前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玻璃杯堆叠在其他餐具(如碟子)的一侧时,可增设装配输送带三23,感应装置二感应到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位于送料装置二的送料范围内时,通过送料装置二将放置在装配输送带三23上的餐具推送或抓取至装配输送带二22餐具的一侧。当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碟子、大碗、小碗及茶杯依照其口径大小依次堆叠好后,再通过装配输送带三23将玻璃杯推送至碟子上的一侧,从而实现餐具的自动化装配或堆叠,最后再由装配输送带二22将堆叠好的餐具输送至外部装置进行打包;送料装置二在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有送料装置一212前方,避免送料装置二推送餐具至装配输送带二22上时,推动位于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影响沿装配输送带二22输送方向后的其他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的堆叠。将装配输送带三23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二22远离装配输送带一21的一侧,可避免装配输送带三23对装配输送带二22的工作进行干涉。
34.具体地,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阻挡件213,所述阻挡件213活动设置在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端,所述阻挡件213与感应装置一211电连接;所述阻挡件 213包括位于装配输送带一21一侧并与感应装置一211电连接的阻挡驱动器214 及设置于阻挡驱动器214输出端的阻挡板215。
35.优选地,所述阻挡驱动器214可采用气缸。当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输送至其输出口时,感应装置一211还未感应到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阻挡板215将装配输送带一
21的输出口进行封堵,以阻挡餐具,当感应装置一211 感应到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运输至送料装置一212的送料范围时,感应装置一211将信号传递至阻挡驱动器214及送料装置一212,阻挡驱动器214带动阻挡板215移出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口,即不再阻挡位于装配输送带一21 的输出口的餐具,此时通过送料装置一212将此餐具夹取或推送至装配输送带二 22的餐具上,从而实现两餐具的装配或堆叠,提高装配装置将碗或/和碟子堆叠或装配过程中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6.进一步地,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装配输送带二22 的输出面所在的水平面,所述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出面相对于装配输送带一21 的输出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为餐具输送装置输送的高度最高的餐具其高度的1.3

1.8倍。具体地,所述装配输送带一21及装配输送带二22均与水平面平行。
37.将装配输送带二22低于装配输送带一21设置,利用装配输送带二22与装配输送带一2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送料装置一212可将位于装配输送带一 21的餐具从装配输送带一21上推出,使餐具直接掉落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餐具上,不受到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的限制,提高餐具装配效率,节约成本。优选地,所述装配输送带二22相对于装配输送带一21 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为餐具输送装置输送的高度最高的餐具其高度的1.5倍或1.6倍。
38.进一步地,所述送料装置一212包括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一21一侧的推手连接架217、设置于推手连接架217上的推手驱动器216及设置于推手驱动器216 输出端的推手218。具体地,所述推手218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端,所述推手218与感应装置一211相对设置,所述推手连接架217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一21远离装配输送带二22的一侧。
39.优选地,所述推手驱动器216可采用气缸等。当感应装置一211感应到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位于推手218的送料范围时,将信号传递至送料装置一212 及阻挡驱动器214,阻挡驱动器214、送料装置一212收到信号后,阻挡驱动器 214带动阻挡板215运动使其不再阻挡位于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端的餐具,推手驱动器216带动推手218使其推动位于装配输送带一21输出端的餐具,此餐具被推手218从装配输送带一21上推送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餐具的上方,此餐具经由重力作用跌落至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上,从而将餐具依次拼装或堆叠。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可广泛适用于多种型号的餐具,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率,可根据需要堆叠的餐具的数量和高度,调节装配输送带二22与装配输送带一2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避免送料装置一212将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推送至装配输送带二22时,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底端与装配输送带二 22上的餐具的顶端产生碰撞或抵触,从而提高装配装置的工作效率。在实际使用时,送料装置一212还可以采用衍架式机械手、凸轮或机械手等多种方式移动餐具,使得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堆叠或装配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餐具上。
40.具体地,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导引件219,所述导引件219与送料装置一212 的输出端相对设置。
41.将推手218与导引件219间距地相对设置,可避免推手218推送位于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至装配输送带二22时,餐具受到的推力过大,从装配输送带二22的上方滑过并掉落至装配输送带三23或外部环境中;增设导引件219对推送推送至装配输送带一21的餐具进行引导和限位,增加了送料装置一212的安全性能和送料过程中的稳定性。
42.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杯输送装置包括玻璃杯输送带二42及用于输送玻璃杯至玻璃杯输送带二42上的玻璃杯输送带一41,所述正反装置包括玻璃杯正反装置43,所述玻璃杯正反装置43用于调整玻璃杯输送带一41输送至玻璃杯输送带二42上的玻璃杯的开口朝上,所述玻璃杯输送带二42的输出端与装配输送带三23的输入端连接。
4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人工或其他装置将玻璃杯放置在玻璃杯输送带一 41上,玻璃杯通过玻璃杯输送带一41输送至玻璃杯输送带二42,玻璃杯输送带一41输送至玻璃杯输送带一41的碗或/和碟子需经过玻璃杯正反装置43调整或翻转,使得输送至玻璃杯输送带一41上的玻璃杯均属于直立放置的状态。通过玻璃杯输送带二42、玻璃杯输送带一41及玻璃杯正反装置43的相互配合,提高玻璃杯开口朝向调整的自动化程度。
44.进一步地,所述正反装置包括茶杯正反装置,所述餐具输送装置包括茶杯输送带一33及用于将茶杯输送至茶杯输送带一33的茶杯输送带二34,所述茶杯输送带一33的输出端与装配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茶杯正反装置包括茶杯侧放装置31及用于将茶杯输送带一33上所输送的茶杯的开口调整至朝上的茶杯调整装置32,所述茶杯侧放装置31用于将茶杯的开口侧放至茶杯输送带一33上,所述茶杯侧放装置31包括分别设置于茶杯输送带一33两侧的两个限位件311,两个限位件311之间的距离小于茶杯的最大外径。具体地,限位件311的顶端与茶杯输送带一33的输送面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差为茶杯高度的0.5

1.2倍。
45.优选地,两限位件311之间的间距为茶杯最大外径的0.7倍或0.6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人工或其他装置将茶杯放置在茶杯输送带二34上,茶杯输送带二34将茶杯输送至茶杯输送带一33,输送至茶杯输送带一33上的茶杯需经过茶杯侧放装置31;当茶杯输送带二34将开口朝下或开口朝下的茶杯输送至限位件311上方时,茶杯从左侧或右侧的限位件311向靠近茶杯输送带一33的方向输送,茶杯靠近茶杯输送带一33的一侧逐渐悬空,当限位件311无法支撑茶杯时,经由重力的作用,茶杯靠近茶杯输送带一33的一侧先向靠近茶杯输送带一33的方向翻转,使得茶杯翻转并掉落至两限位件311之间的茶杯输送带一 33上,使得茶杯侧向放置(茶杯的开口朝左或朝右)在茶杯输送带一33上;茶杯的开口朝左为茶杯的开口朝向茶杯输送带一33左侧的限位件311,茶杯的开口朝右为茶杯的开口朝向茶杯输送带一33右侧的限位件311;由于两限位件 311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小于茶杯口径最大处的直径,限位件311的内侧壁会对掉落至茶杯输送带一33上的茶杯的开口处进行抵触,可避免茶杯在重力作用下开口朝下而反向放置在茶杯输送带一33上;经过茶杯侧放装置31将茶杯侧放在茶杯输送带一33上后,茶杯调整装置32对茶杯输送带一33上侧放的茶杯调整为开口朝上,从而实现经茶杯输送带一33输送至装配装置的茶杯均处于开口朝上的正向放置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茶杯输送带一33的两侧设置限位件311,通过限位件311的作用使得茶杯侧向放置在茶杯输送带一33上,避免开口朝下的茶杯输送至茶杯输送带一33,再通过茶杯调整装置32对茶杯输送带一33上侧放的茶杯进行调整,使得茶杯均开口朝上的输送至装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茶杯输送带二34输送至茶杯输送带一33上的茶杯无需区分其开口朝向,从而减少了人工或其他装置区分茶杯的开口朝向的工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茶杯正反装置的工作成本。
46.具体地,所述限位件311包括设置于茶杯输送带一33一侧的限位板312及设置于限位板312顶端的倾斜板一313,所述倾斜板一313的顶端向远离茶杯输送带一33的方向向上倾斜。具体地,倾斜板一313位于茶杯输送带一33的外侧。
47.通过限位板312限制茶杯掉落至茶杯输送带一33上的开口朝向,避免茶杯开口朝下的掉落至茶杯输送带一33上,使掉落至茶杯输送带一33的茶杯的开口的一端面平行与限位板312。增设倾斜板一313,当茶杯输送带二34将茶杯输送至倾斜板一313远离茶杯输送带一33的一侧,茶杯从倾斜板一313的顶端滑下,并在限位板312处翻转掉落至茶杯输送带一33上,由于倾斜板一313倾斜设置,茶杯受重力作用,加快茶杯滑落至茶杯输送带一33上的速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48.具体地,所述茶杯输送带一33上设置有多个茶杯分隔板314,多个茶杯分隔板314沿着茶杯输送带一33的长度方向间距地排列设置,所述茶杯分隔板 314突伸至限位板312上方。
49.增设茶杯分隔板314,将茶杯输送带一33上的茶杯一一分隔开来,再通过茶杯调整装置32依次对两个茶杯分隔板314之间侧放的茶杯朝向进行调整,可避免茶杯调整装置32在对茶杯朝向进行调整时,相邻的两个茶杯之间产生碰撞,从而影响茶杯调整装置32的调整效果,还能够对茶杯进行保护,保证了茶杯的质量;由于茶杯分隔板314突伸至限位板312的上方,当茶杯从倾斜板一313 的顶端滑下时,茶杯分隔板314可对茶杯滑落至茶杯输送带一33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两个茶杯同时滑落至两个茶杯分隔板314之间,影响茶杯的输送及茶杯开口朝向的调节。
50.具体地,所述茶杯输送带二34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茶杯坡面输送带341,所述茶杯坡面输送带341用于将茶杯输送至茶杯侧放装置31。
51.通过茶杯坡面输送带341将茶杯输送至高于茶杯输送带一33的位置,茶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茶杯输送带一3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茶杯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倾斜板一313滑下,再经由限位件311将茶杯侧向放置,从而限制输送至茶杯输送带一33的茶杯的朝向。增设茶杯坡面输送带341将茶杯输送至竖直方向上较高的位置,使茶杯经过倾斜板一313和限位件311的过程更为顺畅,提高侧放茶杯的效率,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52.具体地,所述茶杯输送带二34还包括连接于茶杯坡面输送带341和倾斜板一313的滑槽342。
53.优选地,所述滑槽342的横截面为弧形。通过滑槽342连接茶杯输送带二 34与倾斜板一313,滑槽342起到过渡输送的作用,有利于茶杯的移动;为避免在滑槽342上输送的茶杯脱离滑槽342,故将滑槽342的横截面设置为弧形,茶杯在滑槽342上输送时,滑槽342两侧的内侧壁对茶杯具有导向和限制作用。滑槽342还可设置为u型滑槽或方形滑槽等,可根据实际运输的茶杯的形状而相应地设置滑槽342的形状。
54.进一步地,所述茶杯调整装置32包括分别设置于茶杯输送带一33两侧的两个倾斜板二322及位于倾斜板二322底端的调整部件,所述调整部件用于将茶杯输送带一33上的茶杯调整至开口朝上的状态,所述倾斜板二322的顶端向远离茶杯输送带一33的方向向上倾斜,所述调整部件在茶杯输送带一33的输送方向上位于限位件311的前方。
55.通过调整部件对茶杯输送带一33上的开口朝左或开口朝右的茶杯进行翻转,当调整部件带动开口朝左或开口朝右的茶杯向开口朝上的方向翻转时,茶杯在翻转的过程中会克服重力在竖直方向上做功,为避免茶杯沿着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并进行翻转的过程中,茶杯从茶杯输送带一33的左右两侧滑落,通过增设倾斜板二322对翻转过程中的茶杯进行限
位和导向,使得茶杯翻转时不会从茶杯输送带一33的左右两侧滑落,也不干涉调整部件带动茶杯翻转。调整部件在茶杯输送带一33的输送方向上位于限位件311的前方,避免调整部件对茶杯进行翻转时与限位件311侧放茶杯的工序相互干扰。
56.进一步地,所述调整部件包括分别设置于茶杯输送带一33两侧的两个楔形斜面体321。具体地,楔形斜面体321的斜面可与茶杯开口处的外侧壁抵触;沿着茶杯输送带一33的输送方向,所述楔形斜面体321位于限位件311的前方。
57.由于茶杯的开口处的直径最大,茶杯的杯底的直径最小,茶杯侧放时,茶杯的杯底部与茶杯输送带一33的输送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能够供楔形斜面体321穿过,使得楔形斜面体321的斜面不与茶杯的杯底部的外侧壁抵触。当茶杯输送带一33输送开口朝左的茶杯靠近茶杯输送带一33左侧的楔形斜面体 321时,限位板312对茶杯两侧的限制作用消失,开口朝左的茶杯其开口处的外侧壁与位于茶杯输送带一33左侧的楔形斜面体321抵触,此茶杯经由茶杯输送带一33带动及楔形斜面体321的斜面的抵触作用下,此茶杯开口沿着楔形斜面体321的斜面向上运动,开口朝左的茶杯其重心逐渐向右偏移,经由重力和楔形斜面体321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开口朝左的茶杯向右翻转至开口朝上的状态;同理,当茶杯输送带一33输送开口朝右的茶杯经过楔形斜面体321时,经由重力和楔形斜面体321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开口朝右的茶杯向左翻转至开口朝上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采用楔形斜面体321与茶杯抵触,使得茶杯的重心逐渐偏移从而实现茶杯的翻转,且翻转准确率高。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部件还可采用驱动气缸,通过驱动气缸的输出端推动茶杯的开口处使茶杯翻转;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部件还可采用弹性件一,通过弹性件一的回弹力推动茶杯的开口处使茶杯翻转。
58.进一步地,所述餐具输送装置还包括碗碟输送带二111及用于输送碗碟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的碗碟输送带一11,所述正反装置还包括碗碟正反装置,所述碗碟正反装置用于调整碗碟输送带一11输送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的碗碟并使得碗碟输送带一11输送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的碗碟均处于开口朝上的状态,所述碗碟输送带二111的输出端与装配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5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人工或其他装置将碗或/和碟子分别放置不同的碗碟输送带一11上,碗或/和碟子分别通过碗碟输送带一11输送至碗碟输送带二 111,碗碟输送带一11输送至碗碟输送带一11的碗或/和碟子需经过碗碟正反装置的筛选和翻转,使得输送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的碗碟均属于开口朝上放置的状态。通过碗碟输送带二111、碗碟输送带一11及碗碟正反装置的相互配合,提高餐具拼装机的自动化程度。
60.进一步地,所述碗碟输送带一11设置于输送架上,所述输送架包括坡面段 14及过渡段15,所述坡面段14的输出端与过渡段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坡面段1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沿碗碟输送带一11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加,所述过渡段 1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沿碗碟输送带一11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少,所述碗碟输送带一11上设置有碗碟分隔板12。所述输送架包括用于驱动输送带转动的转动驱动器。
61.将碗碟输送带一11设置于输送架上,位于坡面段14处的碗碟输送带一11 在输送碗或/和碟子的过程中,碗或/和碟子的水平高度不断提高,位于过渡段 15处的碗碟输送带一11在输送碗或/和碟子的过程中,碗或/和碟子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碗或/和碟子的重心逐渐向远离输送带的方向偏移。通过坡面段14 与碗碟输送带一11配合提高碗或/和碟子的
水平高度,通过过渡段15与碗碟输送带一11配合便于碗碟正反装置对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增设碗碟分隔板12,对碗碟输送带一11上相邻的两个碗碟分离开来,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碗碟产生碰撞,造成碗碟的破损。
62.进一步地,所述碗碟正反装置包括位于碗碟输送带二111上方的挡止件16,所述挡止件16底端、碗碟输送带一11的输出端与碗碟输送带二111的输送面之间形成的翻转空间,所述翻转空间用于供餐具翻转至开口朝上。具体地,所述碗碟经由装设与过渡段15上的碗碟输送带一11及挡止件16抵触;碗碟的最大直径为碗碟开口处的直径。
6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碗碟输送带一11可设置为多条,多条碗碟输送带一11 用于分别输送碗或/和碟子,挡止件16及碗碟输送带二111与碗碟输送带一11 对应设置。通过人工或其他装置将碗和碟子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碗碟输送带一11 上,多条碗碟输送带一11分别输送碗或/和碟子至挡止件16后,碗或/和碟子分别与挡止件16及碗碟输送带一11抵触,同时碗碟输送带一11继续带动碗或/ 和碟子向挡止件16的底端输送,直至碗或/和碟子的开口运动至与碗碟输送带二 111垂直的位置,当碗碟输送带一11及挡止件16对碗或/和碟子的抵触作用消失后,碗或/和碟子进入翻转空间,在翻转空间内的碗或/和碟子开口垂直掉落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由于碗或/碟子的底端较重,碗或/碟子的重心在远离其开口的一侧,碗或/和碟子开口的一端面垂直地掉落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在碗或/碟子重力的作用下,碗或/碟子开口朝上的倾倒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从而使得掉落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的碗或/和碟子均是开口朝上正向放置的;通过在挡止件16、碗碟输送带一11的底端与碗碟输送带二111之间设置高度差,从而避免挡止件16或碗碟输送带一11影响碗或/和碟子翻转并掉落至碗碟输送带二111的过程。通过挡止件16与碗碟输送带二111的共同作用,使得碗或/和碟子开口的一端面垂直地掉落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碗或/和碟子的重力作用使其开口朝上倾倒至碗碟输送带二111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碗或/和碟子的翻转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
64.具体地,所述碗碟正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碗碟输送带二111上的固定件161 及连接于固定件161和挡止件16的弹性件二162。
65.优选地,所述碗碟输送带二111平行于水平面设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碗或/和碟子经装设于过渡段15上的碗碟输送带一11向靠近挡止件16的方向输送,当碗或/和碟子开口的一端面经由碗碟输送带一11输送至与碗碟输送带二 111垂直的位置时,碗或/和碟子通过挡止件16及碗碟输送带一11抵触,为避免碗或/和碟子与挡止件16接触时产生影响碰撞或卡死等情况,增设弹性件二 162,弹性件二162能够对碗或/和碟子缓冲保护;当碗或/和碟子与挡止件16 抵触时,推动弹性件二162向靠近固定件161的方向移动,弹性件二162被压缩,使得挡止件16与碗碟输送带一11之间间距增大,便于餐具输送至挡止件16及碗碟输送带一11之间,使得碗碟输送带一11输送碗或/和碟子至挡止件16的过程更为流畅,且能避免碗或/和碟子与挡止件16碰撞产生损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66.实施例二。
67.如图5

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碗碟输送带一 11包括碗碟输送带本体一,所述碗碟正反装置包括设置于碗碟分隔板12一侧的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设置于碗碟分隔板12沿着碗碟输送带本体一的输送方向的正面。
68.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碗碟输送带一11可用于运输开口处具有外翻边的碗或/和
碟子,位于过渡段15处的输送带在输送碗或/和碟子的过程中,碗或/和碟子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且碗或/和碟子的重心逐渐向远离输送带的方向偏移,当碗碟分隔板12平行于水平面时,碗碟分隔板12对开口朝上的碗或/和碟子的限制作用消失,由于碗或/和碟子的底端部较重,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开口朝上的碗或/和碟子沿着碗碟输送带一11上滑落下来,滑落的碗或/和碟子保持开口朝上的状态;当此时输送的是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时,当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其开口处的直径逐渐垂直于碗碟分隔板12时,此碗或/和碟子的重心逐渐偏移至碗碟分隔板12外,且由于碗或/和碟子一侧的外翻边卡置在限位槽 13内,所以随着碗碟分隔板12跟随碗碟输送带一11继续输送,限位槽13持续对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一侧的外翻边进行卡接,使得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会朝远离碗碟输送带一11的一侧发生旋转,当限位槽13对碗或/和碟子的卡接作用消失时,从而使得碗或/和碟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口朝上地掉落至碗碟输送带二111。增设过渡段15,使得碗或/和碟子的重心逐渐向远离碗碟输送带一11 的方向偏移;增设限位槽13,使得碗或/和碟子在重心偏移的过程中,对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通过碗碟输送带一11与输送架配合即可实现对开口朝下放置的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提高了碗或/和碟子的翻转效率;无需借助其他设备,节约了成本,避免了其他设备与本实用新型产生干扰。具体地,所述限位槽1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略大于碗或/和碟子的外翻边处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69.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其余结构相同,相同结构采用实施例一的解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0.实施例三。
71.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碗碟分隔板12由多个分隔块121组成,限位槽13位于分隔块121靠近碗碟输送带一11的一端。
7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分隔块121将输送带上的碗或/和碟子分隔开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不同形状的分隔块121,优选地,所述分隔块121设置为条状,便于碗碟分隔板12的生产和安装;将碗碟分隔板12设置为多个间隔的分隔块121,实现了碗碟分隔板12的模块化,拆装和维护便捷,当某个分隔块 121损坏后,只需更换或维护对应的分隔块121即可,降低了维护的成本,且减少了碗碟分隔板12的使用材料,降低了制造和使用的成本,节能环保,减轻了输送带的重量;另外,该结构设计的碗碟分隔板12,提高碗或/和碟子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碗或碟子在输送过程中产生损坏。
73.具体地,所述碗碟输送带二111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条形输送带112,所述条形输送带112与分隔块121错位设置。
7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条形输送带112的宽度与分隔块121的宽度相同且与分隔块121间隔设置。当碗碟输送带一11将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输送至条形输送带112时,分隔块121会从两条形输送带112之间穿过,此时开口朝上的碗或 /和碟子开口处的直径垂直于分隔块121,且条形输送带112的上表面对碗或/和碟子的开口处的外表面抵触,由于此时碗或/和碟子的重心远离碗碟输送带一 11,经由条形输送带112的抵触作用,使得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并开口朝上的掉落至条形输送带112上,碗或/和碟子在翻转的过程中还受到条形输送带112 向上的作用力,使得碗或/和碟子翻转的过程更为流畅,可避免了分隔块121在竖直方向上对碗或/和碟子的翻转造成干涉,影响碗或/和碟子的翻转效率。
75.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二的其余结构相同,相同结构采用实施例二的解
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6.实施例四。
77.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玻璃杯输送装置,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装配输送带三23、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三23上的送料装置二及与送料装置二电连接的感应装置二,所述玻璃杯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装配输送带三2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装配输送带一21和装配输送带三23 均位于装配输送带二22的同一侧。
78.优选地,所述装配输送带三23的输出端在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有装配输送带一21前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玻璃杯堆叠在其他餐具(如碟子)的一侧时,可增设装配输送带三23,感应装置二感应到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位于送料装置二的送料范围内时,通过送料装置二将放置在装配输送带三23上的餐具推送或抓取至装配输送带二22餐具的一侧。当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碟子、大碗、小碗及茶杯依照其口径大小依次堆叠好后,再通过装配输送带三23将玻璃杯推送至碟子上的一侧,从而实现餐具的自动化装配或堆叠,最后再由装配输送带二22将堆叠好的餐具输送至外部装置进行打包;送料装置二在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送方向上位于多个送料装置一212前方,避免送料装置二推送餐具至装配输送带二22上时,推动位于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餐具,影响沿装配输送带二22输送方向后的其他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餐具的堆叠。所述装配输送带一21和装配输送带三23位于装配输送带二22的同一侧,可使得装配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
79.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其余结构相同,相同结构采用实施例一的解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0.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81.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