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容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5: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相对于复印机、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装拆的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背景技术:

2.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利用调色剂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的显影装置。显影装置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其壳体内的显影辊,通过将收纳在壳体内的调色剂从显影辊供给到感光鼓来进行显影。
3.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收纳向显影装置补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如果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全部被消耗,则更换为填充有调色剂的新的调色剂容器。
4.显影装置的显影辊如果老化,则产生显影不良,因此经过了一定期间的显影装置为了保持图像质量而更换为新的显影装置。此外,由于一体构成有调色剂收纳部的显影装置在调色剂收纳部内的调色剂用尽时不能进行显影,所以更换为填充有调色剂的另外的显影装置。因此,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显影装置支承成能够装拆的结构,以便能够更换显影装置。
5.并且,有时在显影装置中设置有在将显影装置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既定的安装位置时用户抓住的手柄。此外,有时在所述调色剂容器上也设置有所述手柄。但是,即使显影装置上安装有手柄,有时用户的手指也不能牢固地钩住手柄,在装拆显影装置时不能顺畅地安装或拆下显影装置。此外,装拆时有可能使显影装置落下。调色剂容器也可能产生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容易拿住显影装置或调色剂容器能够防止装拆动作时落下并且能够顺畅地进行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拆的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装拆,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板状的手柄,所述板状的手柄设置在所述显影装置的壳体上,从所述壳体的侧面突出,所述手柄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为弯曲形状。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调色剂容器,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装拆,包括:壳体,能够在内部收纳调色剂;以及板状的手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从所述壳体的侧面突出,所述手柄的上表面或背面形成为弯曲形状。
9.按照本实用新型,通过容易拿住显影装置或调色剂容器,能够防止装拆动作时落下,并且能够顺畅地进行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拆。
10.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实用新型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
式。
附图说明
11.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12.图2是表示打开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顶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13.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14.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立体图。
15.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表示从装置主体拆下了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
16.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鼓单元的立体图。
17.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鼓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图,是图6的剖切面vii

vii的剖视图。
18.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表示鼓单元安装于装置主体的状态。
19.图9是从左侧前方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20.图10是从右侧后方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2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22.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是图9的剖切面xii

xii的剖视图。
23.图13是放大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左侧部的局部放大图。
24.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左侧视图,表示拆下了侧盖的状态。
25.图15是放大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右侧部的立体图。
26.图16是表示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右侧部拆下了轴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27.图17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中放大了显影装置的左侧部的放大图。
28.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所具备的手柄的局部放大图,是图17的剖切面xviii

xviii的剖视图。
29.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所具备的手柄的局部放大图,是图18的剖切面xix

xix的剖视图。
30.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是图9的剖切面xx

xx的剖视图。
31.图21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中放大了显影装置的上表面中央部的放大图。
32.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底面的图。
33.图2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鼓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一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各图所示的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左右方向9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至图5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使用的设置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将铅垂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7,在所述设置状态下定义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宽度方向9)。
35.[第一]
[0036]
图1至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10是至少是具备印刷功能的装置,例如,是按照电子照相方式在打印纸等薄片体上形成单一颜色的图像的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经由未图示的通信部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打印纸上打印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于单一颜色的打印机,也可以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打印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具有印刷功能以外,也可以是具有传真机、复印机等各功能的数码复合机。
[0037]
图1和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表示关闭了顶盖12和前盖13的状态,图2表示打开了顶盖12和前盖13的状态。此外,图3是表示装置主体1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顶盖12的图示。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为在宽度方向9上长的大体长方体形状,其包括:装置主体11,安装有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各部分;顶盖12,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以及前盖13,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前表面。
[0039]
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形成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21,并且以能够开闭该开口21的方式设置有顶盖12。顶盖12被支承成能够以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上部的后端部的铰链24为中心,在打开开口21的打开姿势(图2所示的姿势)和关闭开口21的关闭姿势(图1所示的姿势)之间开闭。如果顶盖12向上方(打开方向)转动而打开开口21,则安装在装置主体11内部的后述的图像形成单元50等露出。在该状态下,用户能够从装置主体11的内部取出由图像形成单元50支承的显影装置70。
[0040]
此外,在装置主体11的前表面的下部形成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22,并且以能够开闭该开口22的方式设置有前盖13。前盖13被支承成能够以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前侧的下端部的铰链25为中心,在打开开口22的打开姿势(图2所示的姿势)和关闭开口22的关闭姿势(图1所示的姿势)之间开闭。如果前盖13向前方(打开方向)转动而打开开口22,则能够通过开口22在装置主体11的内部放置打印纸。
[0041]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主要包括图像形成单元50、定影部31、供纸盘32、供给单元33、lsu(laser scanner unit激光扫描单元)34、出纸盘35(参照图1)、设置于输送通道36的多个输送辊37和设置于输送通道36的终端的排出辊38。它们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框的盖或包括内部框架的装置主体11的内部。另外,在图3中,由从供给单元33向上方延伸的虚线表示的路径是输送通道36。
[0042]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50的立体图。图像形成单元50按照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包括鼓单元60和显影装置70。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单元50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可装拆地支承于装置主体11。
[0043]
此外,显影装置70在收纳的显影剂变成为空的情况下,需要更换为填充有显影剂
的另外的显影装置7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装置70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1装拆的方式支承于装置主体11。具体地说,显影装置70相对于安装在装置主体11上的鼓单元60(安装构件的一例)能够装拆地被安装。另外,在维护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的情况下,也会根据需要拆下显影装置70。图2和图3表示在装置主体11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50的状态。此外,图5表示从装置主体11拆下了图像形成单元50的状态。
[0044]
图6是表示鼓单元60的立体图。此外,图7是图6中的剖切面vii

vii的剖视图,表示鼓单元60的剖面结构。
[0045]
如图6和图7所示,鼓单元60包括感光鼓61、带电部62、转印辊63和外壳64。感光鼓61、带电部62和转印辊63支承在外壳64上。此外,显影装置70能够装拆地支承在与外壳64一体设置的显影支承部65上。
[0046]
外壳64例如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形品,具有: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第一基座框架641;以及一对支承框架642,分别直立设置于第一基座框架641的左右方向9的两端部。各支承框架642例如形成为板状。各支承框架642由不导电的绝缘构件形成。各支承框架642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感光鼓61和转印辊63以相互压力接触的状态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各支承框架642的后方部分。此外,在各支承框架642的后方部分的上部安装有带电部62。带电部62配置成与感光鼓61的外周面相对,并且安装成架设于各支承框架642上。
[0047]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外壳64的前方侧一体形成有显影支承部65。显影支承部65具有:第二基座框架651,从第一基座框架641向前方隔着纸通过口66(参照图7)形成;以及前板652,构成各支承框架642各自的前方部分。如果在显影支承部65安装显影装置70,则显影装置70的下表面716(参照图12)由第二基座框架651支承。在这种情况下,下表面716是由鼓单元60支承的被支承面。
[0048]
纸通过口66是形成在第一基座框架641与第二基座框架651之间的贯通开口,供从供纸盘32供给的打印纸穿过,向感光鼓61与转印辊63之间的转印位置引导打印纸。
[0049]
在图像形成单元5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如果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则通过带电部62使感光鼓61的表面的感光层均匀带电。此外,从lsu34向感光鼓61扫描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由此,在感光鼓6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分别向感光鼓61和显影装置70的显影辊74(参照图10)施加偏置电压,在感光鼓61与显影辊74之间形成能够使调色剂从显影辊74飞到感光鼓61的规定电位差的电场。通过所述电位差,调色剂从显影辊74附着于所述静电潜影,在感光鼓61形成调色剂像。在感光鼓61与转印辊63之间也形成规定电位差的电场。通过该电位差,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从供纸盘32供给的打印纸。转印有调色剂像的打印纸被输送到定影部31。
[0050]
定影部31设置于比图像形成单元50靠向打印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定影部31利用热量将转印于打印纸的调色剂像定影于该打印纸。定影部31具备加热辊和加压辊。所述加热辊在定影动作时利用ih加热器等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加压辊通过弹性构件对所述加热辊施力。打印纸在通过定影部31时由定影部31按压打印纸,并且调色剂被加热融化而附着于打印纸。由此,调色剂像定影于打印纸,在打印纸形成图像。
[0051]
在比定影部31靠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排出辊38。排出辊38将利用定影部31定影有图像的、图像形成后的打印纸排出到出纸盘35(参照图1)。
[0052]
鼓单元60的感光鼓61每当其表面的所述感光层重叠图像形成时就会劣化或磨损。
如果所述感光层劣化,则带电性变差,如果磨损则不以规定电位带电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在预先确定的更换时机更换感光鼓61。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单元60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1装拆的方式支承于装置主体11,以便能够更换感光鼓61。此外,在维护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根据需要拆下鼓单元60。在此,图8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50中仅鼓单元6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的剖视图。因此,图8中未表示显影装置70。
[0053]
如图8所示,在装置主体11的左右方向9的两侧各自的内表面15上形成有导向槽111,该导向槽111用于在鼓单元60从开口21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内部时引导鼓单元60。导向槽111起到如下作用:在将鼓单元60从装置主体11拆下的情况下,也将鼓单元60向开口21侧引导从而容易取出。当在形成于内表面15的上端边缘部的剖面观察时导向槽111从漏斗形状的插入口113向下朝斜后方延伸。另外,虽然图8表示的是形成于右侧的内表面15a的导向槽111,但是在相反侧的左侧的内表面15b(参照图5)上也形成有相同形状的导向槽111。
[0054]
导向槽111以朝向鼓单元60的安装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以下称为单元安装位置)倾斜程度逐渐变缓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说,导向槽111具有:第一槽111a,从插入口113到第一弯曲点p1大体笔直地形成;第二槽111b,从所述第一弯曲点p1到第二弯曲点p2比第一槽111a平缓地倾斜;以及第三槽111c,从所述第二弯曲点p2到所述单元安装位置比第二槽111b平缓地倾斜。
[0055]
如图6所示,鼓单元60设置有在安装到装置主体11时和从装置主体11拆下时插入导向槽111中的导向构件644。导向构件644直立设置于构成外壳64的一对支承框架642各自的外表面。导向构件644是垂直地直立设置于支承框架642的外表面的凸台形状或销形状的构件。
[0056]
在支承框架642的外表面,导向构件644设置于后方侧。插入鼓单元60,直到导向构件644配置在导向槽111的终端为止。
[0057]
如图8所示,从导向槽111分路的另外的导向槽112形成于内表面15a。图8表示形成于右侧的内表面15a的导向槽112,但是同样形成的导向槽112也形成于相反侧的左侧的内表面15b。导向槽112以与导向槽111相同的方式起到如下作用:即,在将鼓单元60从开口21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内部时将鼓单元60向所述单元安装位置引导,并且在将鼓单元60从装置主体11拆下时将鼓单元60向开口21侧引导。
[0058]
导向槽112从导向槽111中的所述第一弯曲点p1向下朝斜后方延伸。导向槽112形成为从与导向槽111的连接部分亦即上端开口114向斜后方逐渐变宽。换句话说,导向槽112形成为从上端开口114向斜后方末端扩展的形状。
[0059]
导向槽112的上侧的槽壁面是导向面112a,该导向面112a用于在将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情况下,将显影装置70所具备的后述的轴承部77(参照图13、图15)向在鼓单元60上确定的安装位置p11引导。导向面112a与导向槽111的第二槽111b大体平行。
[0060]
此外,导向槽112的下侧的槽壁面是导向面112b,该导向面112b用于在将鼓单元6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情况下,将鼓单元60所具备的后述的导向构件645(参照图6)向下方引导。此外,该导向面112b在将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情况下,将显影装置70所具备的后述的导向部78、791(参照图13、图15)向下方引导。
[0061]
如图6所示,在鼓单元60设置有在安装到装置主体11时和从装置主体11拆下时插入导向槽112中导向构件645。导向构件645直立设置于构成外壳64的一对支承框架642各自
的外表面。导向构件645是垂直地直立设置于支承框架642的外表面的凸台形状或销形状的构件。
[0062]
在支承框架642的外表面,导向构件645设置于比导向构件644靠向前方侧。在将鼓单元60安装到装置主体11时,最初,将导向构件644从插入口113插入导向槽111中,接着,将导向构件645插入导向槽111中。在鼓单元60的安装过程中,导向构件644从第一槽111a经由第二槽111b沿第三槽111c被朝向所述单元安装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引导。另一方面,导向构件645如果在鼓单元60的安装过程中到达导向槽111的所述第一弯曲点p1,则从上端开口114进入导向槽112中,并且沿导向槽112的导向面112b被朝向大体下方引导。
[0063]
并且,如果将鼓单元60插入到图8所示的所述单元安装位置为止,则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在所述单元安装位置锁定鼓单元60。即,鼓单元60定位于所述单元安装位置。另外,如果对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锁定解除构件(未图示)进行操作,则解除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由此,鼓单元60能够从所述单元安装位置向上方拆下,并且能够从开口21向外部取出。
[0064]
此外,如图7所示,在支承框架642上形成有用于将显影装置70的轴承部77(参照图13、图15)引导到所述安装位置p11的导向槽646和设置于导向槽646的终端的止动件647。导向槽646以将支承框架642分隔成后方侧的部分和前方侧的前板652的方式形成于支承框架642。止动件647在轴承部77被引导到所述安装位置p11的情况下,在该安装位置p11定位轴承部77。如果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则止动件647与轴承部77抵接,轴承部77向插入方向的移动被止动件647限制。由此,显影装置70定位在鼓单元60上。此外,通过设置于鼓单元60的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将显影装置70锁定于鼓单元60。另外,如果对设置于鼓单元60的锁定解除杆67进行操作,则解除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由此,显影装置70能够从装置主体11向上方拆下,并且能够从开口21向外部取出。
[0065]
图9是从左侧前方观察显影装置70的立体图,图10是从右侧后方观察显影装置70的立体图,图11是显影装置70的俯视图。此外,图12是图11的剖切面xii

xii的剖视图,表示显影装置70的中央部分的剖面结构。
[0066]
显影装置70使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影,并利用调色剂使所述静电潜影显影且将作为可视像的调色剂像形成在感光鼓61的表面。如图12所示,显影装置70包括外壳71(壳体的一例)、搅拌构件72、供给辊73(转动构件的一例)和显影辊74(转动构件的一例)。在外壳71上搅拌构件72、供给辊73和显影辊74被支承成能够转动。
[0067]
外壳71例如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形品。如图9至图11所示,外壳7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9(长边方向)上长的形状。在外壳71的内部收纳有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即,外壳71不仅起到作为支承显影辊74等的壳体的作用,还起到作为收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也称为调色剂容器)的作用。
[0068]
如图12所示,搅拌构件72在外壳71的内部配置于前方侧。搅拌构件72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一对支承框架711(参照图9至图11),该一对支承框架711分别设置于外壳71的左右方向9(轴向)的两侧。另外,一对支承框架711(一对支承构件的一例)构成外壳71的左右方向9的两侧的各侧面。
[0069]
在搅拌构件72的轴构件7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设置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架711的支承轴722(参照图14)。搅拌构件72的左侧的支承轴722l能够转动地支承在形
成于左侧的支承框架711l的轴承孔(未图示)中。如图14所示,支承轴722l贯通所述轴承孔并向支承框架711l的外侧突出。在支承轴722l安装有后述的传递齿轮82。
[0070]
如图12所示,在搅拌构件72的轴构件721上设置有与轴构件721垂直的薄膜状的叶片部723。如果从外部向搅拌构件72输入转动驱动力,则搅拌构件72转动,由叶片部723搅拌收纳于外壳71的显影剂。通过由搅拌构件72搅拌显影剂,对包含于显影剂的调色剂赋予电荷。
[0071]
如图9所示,在外壳71的左侧的支承框架711l上安装有侧盖75。
[0072]
图13是放大了显影装置70的左侧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显影装置70的左侧视图,表示拆下了侧盖75的状态。
[0073]
如图13所示,侧盖75以覆盖支承框架711l的左侧面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框架711l。如图14所示,在侧盖75的内侧、即侧盖75与支承框架711l之间设置有由多个齿轮81~85构成的传递机构80。构成传递机构80的各齿轮81~85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架711l。
[0074]
如图14所示,传递机构80具有输入来自外部的驱动力的输入部76。即,输入部76设置于支承框架711l。输入部76例如是联轴器(连接器)。在侧盖75上形成有贯通输入部76并向外部露出的圆筒形状的筒部751(参照图13)。如图13所示,在侧盖75安装于支承框架711l的状态下,输入部76通过筒部751向外部露出。
[0075]
如果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则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驱动输出部(未图示)与输入部76连接。由此,电动机等驱动源的转动驱动力经由所述驱动输出部输入到输入部76。输入部76具有与输入部76设置在同轴上的输入齿轮81(参照图14)。即,传递机构80具有输入齿轮81。如果所述转动驱动力输入到输入部76,则从输入齿轮81向构成传递机构80的其他传递齿轮82~85传递所述转动驱动力。
[0076]
如图14所示,传递机构80具有多个传递齿轮82~85。各传递齿轮82~85配置在支承框架711l的外表面。传递齿轮82安装于搅拌构件72的支承轴722l,向搅拌构件72传递转动驱动力。传递齿轮83安装于供给辊73的转动轴732(第二支承轴的一例)的端部,向供给辊73传递转动驱动力。传递齿轮84安装于显影辊74的转动轴742(参照图12)的端部,向显影辊74传递转动驱动力。此外,传递齿轮85以与传递齿轮82啮合的状态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架711l。传递齿轮85向设置于支承框架711l的转动构件90传递转动驱动力。
[0077]
如果所述转动驱动力输入到输入部76并从输入齿轮81向构成传递机构80的其他传递齿轮82~85传递所述转动驱动力,则该转动驱动力被传递到搅拌构件72、供给辊73、显影辊74和转动构件90,搅拌构件72、供给辊73、显影辊74和转动构件90转动。
[0078]
如图12所示,供给辊73配置在显影辊74的前方侧(与显影装置7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配置在搅拌构件72的后方侧。供给辊73是将包含于显影剂的调色剂承载于外周面并转动的辊构件。供给辊73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一对支承框架711。供给辊73通过转动将收纳于外壳71的显影剂承载在外周面上,并且将该显影剂运送到与显影辊74的相对位置。
[0079]
供给辊73具有:圆柱状的辊体731,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构件构成;以及具有导电性的转动轴732,配置在辊体731的中心。辊体731例如由适度分散有碳的聚氨酯等弹性构件形成。此外,转动轴732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轴。转动轴732的两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一对支承框架711的轴承孔(未图示)中。为了在外周面承载具有电荷的调色剂,并且为了使调色剂从供给辊73移动到显影辊74,向供给辊73施加规定的偏压(以下称为供给偏压)。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从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供给端子117(参照图8)向供给辊73的转动轴732施加所述供给偏压。具体地说,供给端子117设置于在显影装置70的安装状态下与后述的导向部791(参照图15、图16)接触的位置,如果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则导向部791与供给端子117接触,从供给端子117经由导向部791、导向构件79、连接部792向转动轴732施加所述供给偏压。
[0081]
显影辊74在外壳71的内部配置在后方侧。显影辊74是将包含于显影剂的调色剂承载于外周面并转动的辊构件。显影辊74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一对支承框架711。在外壳71的后方侧的侧面形成有使显影辊74向外部露出的开口713。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显影辊74与感光鼓61之间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相对。
[0082]
显影辊74具有:圆柱状的辊体741,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构件构成;以及具有导电性的转动轴742(第一支承轴的一例),配置在辊体741的中心。辊体741例如由适度分散有碳的聚氨酯等弹性构件形成。此外,转动轴742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轴。转动轴742的两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一对支承框架711的轴承部77(77l、77r)中(参照图11)。为了使调色剂从供给辊73移动到显影辊74,向显影辊74施加规定的偏压(以下称为显影偏压)。利用所述显影偏压与所述供给偏压的电位差,具有电荷的调色剂从供给辊73供给到显影辊74。
[008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从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供给端子116(参照图8)向显影辊74的转动轴742施加所述显影偏压。具体地说,供给端子116设置于在显影装置70的安装状态下与后述的轴承部77r(参照图15)接触的位置,如果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则轴承部77r的导向部77r2(参照图15)与供给端子116接触,从供给端子116经由导向部77r2向转动轴742施加所述显影偏压。
[0084]
如图14所示,在支承框架711l设置有轴承部77l(第一轴承部的一例)。轴承部77l一体形成于支承框架711l,具有从支承框架711l的外侧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导向部77l1(第一导向部的一例)。转动轴742的左侧的轴端部插入形成在轴承部77l的内部的轴承孔中,由此,所述轴端部被支承成能够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部77l的导向部77l1兼用作如下导向构件:即,用于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与后述的轴承部77r的导向部77r2一起将显影装置70引导到在鼓单元60上确定的所述安装位置p11。
[0085]
此外,如图13所示,在侧盖75设置有一体形成于侧盖75的导向部78。导向部78设置在比轴承部77l(的导向部77l1)靠向前方侧(与显影装置7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导向部78是从侧盖75的外侧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78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与后述的导向构件79的导向部791一起将显影装置70的前端侧的部分向下方引导。
[0086]
图15是放大了显影装置70的右侧部的立体图。
[0087]
如图15所示,在支承框架711r设置有轴承部77r(第一轴承部的一例)。轴承部77r是第一导向部的一例。轴承部77r具有一体形成于支承框架711r的圆筒部77r1和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被引导的导向部77r2(第一导向部的一例)。圆筒部77r1从支承框架711r的外侧的侧面向外侧突出。转动轴742的右侧的轴端部742r插入圆筒部77r1的内孔中,由此,轴端部742r被支承成能够转动。
[0088]
在转动轴742穿过圆筒部77r1的状态下,轴端部742r贯通圆筒部77r1并向外侧露出。在该露出部分安装有筒状的导向部77r2。导向部77r2例如由导电性构件形成。在本实施
方式中,导向部77r2用于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将显影装置70引导到在鼓单元60上确定的所述安装位置p11。
[0089]
此外,如图15所示,在支承框架711r设置有导向部791。具体地说,在支承框架711r上固定有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的导向构件79,在该导向构件79一体形成有导向部791。另外,导向部791是第二导向部的一例。
[0090]
图16是表示从显影装置70的右侧部拆下了轴盖712(参照图15)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在支承框架711r形成有支承供给辊73的转动轴732的右侧的轴端部732r的轴承孔,轴端部732r穿过该轴承孔。在支承框架711r的外表面以覆盖轴端部732r的方式安装有轴盖712(参照图15)。另外,在图15中,由粗实线包围的构件是轴盖712。
[0091]
如图16所示,导向构件79安装在支承框架711r的外表面。在图16中,由粗实线包围的构件是导向构件79。导向构件79由具有导电性的构件形成,具有导向部791和连接部792。连接部792与将支承框架711r向外侧突出的轴端部732r连接,由此,也电连接具有导电性的转动轴732和具有导电性的导向构件79。
[0092]
导向部791设置在比轴承部77r靠向前方侧并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导向部791是从支承框架711r的外侧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791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将显影装置70的前端侧的部分向下方引导。
[0093]
此外,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支承框架711r设置有封闭形成于支承框架711r的调色剂填充口的盖体构件(盖构件)717。所述调色剂填充口与外壳71的内部连通,从所述调色剂填充口向内部填充调色剂。
[0094]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70具有设置于一对支承框架711的轴承部77(77l、77r)。因此,在装置主体11安装于鼓单元60的状态下,如果显影装置70插入装置主体11中,则显影装置70所具备的轴承部77l的导向部77l1和轴承部77r的导向部77r2沿装置主体11的导向面112a被朝向所述安装位置p11(参照图8)引导。
[0095]
具体地说,如果从插入口113插入导向槽111中的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到达导向槽111的所述第一弯曲点p1,则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从上端开口114进入导向槽112中。此后,沿导向槽112的导向面112a被朝向所述安装位置p11引导。如果导向面112a的引导结束,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进入导向槽646中,则被导向槽646引导到所述安装位置p11。并且,如果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被引导到所述安装位置p11,则在该安装位置p11通过止动件647限制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
[0096]
此外,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如果导向部78、791进入导向槽112中,则沿导向槽112的导向面112b被朝向大体下方引导。
[0097]
由此,显影装置70定位在鼓单元60中,显影装置70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锁定于鼓单元60。
[009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70中,设置于轴承部77l的导向部77l1和设置于轴端部742r的导向部77r2在安装显影装置70时用作被引导的构件。换句话说,轴承部77l、77r兼用作当相对于装置主体11装拆时的显影装置70的导向构件。因此,能够减少设置于显影装置70的侧面部的构件,其结果,能够实现显影装置70的外壳71的紧凑化。
[009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70的安装状态下,导向部791与供给端子117接触,从供给端子117经由导向部791、导向构件79、连接部792向转动轴732施加所述供给偏
压。此外,轴承部77r的导向部77r2与供给端子116接触,从供给端子116经由导向部77r2向转动轴742施加所述显影偏压。即,导向构件79兼用作供给偏压的受电端子(受电部),轴承部77r兼用作显影偏压的受电端子(受电部)。因此,不需要在显影装置70的侧面部设置各受电端子,能够进一步减少设置于所述侧面部的构件。其结果,能够实现显影装置70的外壳71的进一步紧凑化。
[0100]
[第二]
[0101]
如图9所示,在显影装置70设置有两个手柄200。手柄200是在装置主体11安装显影装置70时、从装置主体11拉出显影装置70并拔出时、或者抓住或搬运显影装置70时,用户用手指握持的部分。
[0102]
手柄200设置在外壳71的前方侧的前表面714(侧面的一例)。详细地说,两个手柄200在前表面714的上端部上,在左右方向9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手柄200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端部的左右方向9的两端。各手柄200与外壳71一体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手柄200设置在外壳71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手柄200不设置于外壳71而只要能够作为显影装置70的把手发挥功能,则也可以设置于显影装置70的其他部分。此外,手柄200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外壳71的前表面714,例如也可以是外壳71的上表面715、下表面716或左右两侧面(例如一对支承框架711)。此外,手柄200不限于两个,例如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在手柄200为一个的情况下,手柄200优选设置在前表面714的上端部的中央。此外,在手柄200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手柄200优选在前表面714的上端部中在左右方向9上以均等间隔设置。
[0103]
图17是放大了显影装置70的左侧部的放大图。如图17所示,手柄200从前表面714向前方突出。手柄200是向前方延伸的板状构件。如图18和图19所示,该手柄200的上表面201形成为弯曲形状。在此,图18是表示显影装置70所具备的手柄200的局部放大图,是图17的剖切面xviii

xviii的剖视图。此外,图19是表示手柄200的局部放大图,是图18的剖切面xix

xix的剖视图。
[010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手柄200的上表面201形成为弯曲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是手柄200的下表面202(参照图18)形成为弯曲形状。
[010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200具有从前表面714向前方突出的基座部203和从基座部203向前方(即手柄200的突出方向)延伸的把持部204。如图18所示,手柄200的上表面201中的把持部204的上侧的倾斜面2041形成为弯曲形状。
[0106]
如图17和图18所示,基座部203具有与外壳71的前表面714垂直的上表面2031(第一上表面的一例)。此外,如图18所示,把持部204相对于基座部203向前方侧斜上方弯曲。即,把持部204在其上侧具有倾斜面2041。倾斜面2041相对于基座部203的上表面2031向斜上方弯曲并向所述斜上方延伸。倾斜面2041与上表面2031成规定的角度(比90度大的钝角)。所述角度例如是在150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范围内确定的角度,更优选为在165度以上、175度以下的范围内确定的角度。在手柄200中,把持部204的倾斜面2041形成为弯曲形状。此外,基座部的上表面2031是平坦面,上表面2031未形成为弯曲形状。
[010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把持部204的上表面向前方斜上方倾斜的结构,但是把持部204不限于这种形状。例如,把持部204的上表面可以是水平的形状,或者也可以向前方斜下方倾斜。无论何种结构,把持部204的上表面只要形成为其中央部凹陷的弯曲形状
即可。
[0108]
具体地说,如图18和图19所示,把持部204的倾斜面2041具有形成于其中央部的平坦的底面2042和设置于把持部204的外周边缘部2044并与底面2042连续的弯曲面2043。通过底面2042和弯曲面2043,把持部204的倾斜面2041整体形成为其中央部(底面2042)凹陷状地凹下的弯曲形状。
[0109]
由于以上述方式构成手柄200,所以如果用户以用自己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手柄200的方式握持手柄200,则放在把持部204的上侧的倾斜面2041的拇指与弯曲形状匹配,因此能够由放在下表面202的食指和拇指牢固地抓住手柄200的把持部204。由此,容易握持显影装置70,能够防止显影装置70进行装拆动作时显影装置70落下。此外,能够顺畅地进行显影装置7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拆。
[0110]
另外,把持部204的倾斜面2041(参照图18)不限于由底面2042和弯曲面2043形成为弯曲形状。例如,倾斜面2041还可以形成为其中央部为最深部且从该最深部到外周边缘部2044弯曲的形状。此外,倾斜面2041也可以形成为通过所述最深部的剖切面的形状的圆弧形状。
[0111]
此外,在把持部204的外周边缘部2044设置有从下表面202垂直地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205。突出部205设置于外周边缘部2044整个区域。即,手柄200的下表面202通过突出部205形成为凹陷状。因此,放在下表面202的用户的手指容易钩住突出部205。由此,能够提高用户抓住手柄200时的保持感,从而进一步容易抓住手柄200。
[0112]
如图17所示,外周边缘部2044形成为圆弧形状。具体地说,在外周边缘部2044中,前方侧(突出方向侧)的突出端部形成为圆弧形状。外周边缘部2044例如形成为半圆的圆弧形状。
[0113]
此外,在把持部204的上表面、即倾斜面2041中,在比外周边缘部2044靠向内侧形成有形成为圆弧形状的突出状的肋207。如图17所示,肋207形成为与外周边缘部2044的圆弧形状相同的圆弧形状,例如形成为半圆的圆弧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斜面2041上形成有两条肋207。由此,当用户抓住把持部204的倾斜面2041时,手指钩住肋207,从而进一步容易抓住手柄200。
[0114]
[第三]
[0115]
如图9所示,在显影装置70的外壳71上设置有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210。鼓出部210设置在外壳71的上表面715。换句话说,鼓出部210设置在与外壳7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9)垂直的上下方向7(短边方向)上的一侧亦即上侧的上表面715上。鼓出部210在上表面715上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与外壳71一体形成。另外,在外壳71由能够收纳显影剂的下部壳体和封闭下部壳体的上表面开口的盖构件构成的情况下,鼓出部210可以一体形成于所述盖构件,或者鼓出部210也可以兼用作所述盖构件。
[01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鼓出部210设置在外壳71的上表面715的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结构。鼓出部210也可以在外壳71上设置于所述短边方向侧的任意一面,例如可以设置于外壳71的前表面714或下表面716(参照图20)。
[0117]
图20是图11的剖切面xx

xx的剖视图。鼓出部210是扩大外壳71的内部的收纳容积的部分,如图20所示,鼓出部210从上表面715向上侧(外侧)鼓出。由此,外壳71内部的显影剂的收纳容积扩大鼓出部210的内部的空洞部分211的体积部分。
[0118]
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出部210剖视观察具有从前方侧的顶部2101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面2102以及从顶部2101向后方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面2103,侧视观察形成为大体三角形。因此,能够使显影装置70的后方侧的部分即显影装置70插入装置主体11的插入方向侧的部分的高度尺寸小于前方侧的部分的高度尺寸。由此,容易将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
[0119]
图21是放大了显影装置70的鼓出部210的中央部的放大图。如图21所示,在鼓出部210的中央部设置有凹部220。凹部220设置在鼓出部210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中央部。
[0120]
凹部220在鼓出部210中沿前后方向8延伸。凹部220形成为使鼓出部210的中央部向下方凹陷的形状,形成为由底面221和从顶部2101和倾斜面2103向底面221倾斜的一对侧面222包围的槽状。底面221是与上表面715平行的面。侧面222与底面221成规定的角度(比90度大的钝角)。所述角度例如是在大于90度且150度以下的范围内确定的角度。
[0121]
由于以上述方式构成凹部220,所以用户在用单手把持并拿起显影装置70时,能够以将自己的手的手指搭在凹部220方式把持。由此,用户容易用单手拿住显影装置70,即使是单手也能够牢固且稳定地把持显影装置70。其结果,能够防止在操作显影装置70时显影装置70落下。
[0122]
此外,由于在凹部220设置有倾斜的侧面222,所以例如在用户不能可靠地视觉辨认显影装置70的状态下想要用手摸索并拿住时,在手指搭在侧面222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从手指接受的间隔来把握凹部220的底面221的位置。由此,用户将手指的位置向凹部220的底面221偏移,能够使手指牢固地搭在凹部220。
[0123]
[第四]
[0124]
图22是显影装置70的立体图。图22表示显影装置70的下表面716、即外壳71的下表面716。此外,图2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所具备的鼓单元60的立体图。
[0125]
如上所述,显影装置70能够装拆地支承于作为安装构件的鼓单元60。详细地说,显影装置70能够装拆地支持在设置于鼓单元60的外壳64的显影支承部65(参照图7)上。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显影支承部65的状态下,需要防止显影装置70的位置偏移。因此,如图22所示,在外壳71设置有定位构件230。
[0126]
定位构件230设置在外壳71的下表面716。下表面716是在显影支承部65安装有显影装置70的情况下被支承的被支承面。即,显影装置70的下表面716被显影支承部65的第二基座框架651(参照图23)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构件230设置在下表面716中的左端部。
[012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定位构件230设置于下表面716的左端部的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结构。定位构件230可以设置在下表面716的中央部,也可以设置在右端部。此外,还可以在下表面716设置多个定位构件230。
[0128]
定位构件230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显影支承部65的状态(安装状态)下,与形成于第二基座框架651的切口654(定位孔)卡合。具体地说,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定位构件230插入切口654中。由此,显影装置70被定位成相对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不产生位置偏移。
[0129]
定位构件230从下表面716垂直地突出。此外,定位构件230是在下表面716上沿与外壳7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9)垂直的短边方向(例如前后方向8)延伸的窄幅的肋状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构件230当将显影装置70向显影支承部65中的安装位置插入时向引
导显影装置70的各导向部77l1、77r2、78的方向(后方)延伸。
[0130]
如图23所示,在显影支承部65的第二基座框架651上形成有切口654。在显影装置70相对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具有安装互换性的情况下,即,在显影装置70能够安装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的情况下,定位构件230设置于与切口654对应的位置、即能够插入切口654中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显影装置70适当地安装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即,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显影支承部65的状态下,定位构件230插入切口654中。
[0131]
另一方面,在显影装置70相对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不具有安装互换性的情况下,定位构件230设置于不与切口654对应的位置、即不能插入切口654中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显影装置70向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插入,定位构件230也与第二基座框架651抵接。因此,显影装置70不能安装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构件230起到与后述的互换构件240相同的作用。即,定位构件230构成互换构件240的一部分。
[01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构件30与后述的互换构件240相比,形成为所述短边方向上长,并且形成为突出长度也长。此外,切口654与定位构件30对应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形成为较长,切口深度也形成为较深。因此,在定位构件230插入切口654中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相对于显影支承部65对显影装置70进行定位。
[0133]
如图22所示,在外壳71中,在与定位构件230相邻的位置设置有互换构件240。互换构件240是由于相对于鼓单元60在图像形成装置10安装了不适当的其他显影装置,因而为了不将不适当的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10所需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互换构件240是能够相对于鼓单元60以择一方式安装的构件。详细地说,互换构件240是用于能够仅将具有安装互换性的显影装置70安装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的构件。
[0134]
如图22所示,在下表面716设置有三个互换构件240。各互换构件240设置在外壳71的下表面716,且配置在比定位构件230靠向中央侧。各互换构件240均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从下表面716垂直地突出。此外,各互换构件240是在下表面716上在外壳71的所述短边方向(例如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窄幅的肋状构件。各互换构件240与定位构件230相比,所述短边方向的尺寸短,突出长度也短。
[013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置有多个互换构件240的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结构。可以在与定位构件230相邻的位置仅设置一个互换构件240。此外,互换构件240也可以不一定设置在与定位构件230相邻的位置,可以在下表面716上设置在偏离定位构件230的位置。例如,在定位构件230设置于下表面716的左端部的情况下,互换构件240可以设置在下表面716的中央部或右端部。
[0136]
各互换构件240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显影支承部65的状态下与形成于第二基座框架651的切口655卡合。具体地说,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互换构件240插入切口655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互换构件240在显影装置70相对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具有安装互换性的情况下,互换构件240设置在与切口655对应的位置、即能够插入切口655中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显影装置70适当地安装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即,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显影支承部65的状态下,互换构件240插入切口655中。
[0137]
另一方面,在显影装置70相对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不具有安装互换性的情况下,互换构件240设置在与切口655不对应的位置、即不能插入切口655中的位置。在这种
情况下,即使将显影装置70向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插入,互换构件240也与第二基座框架651抵接。因此,显影装置70不能安装于鼓单元60的显影支承部65。由此,由互换构件240和切口655实现安装互换性的结构一般被称为非互换结构。
[0138]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够通过互换构件240,而且能够通过定位构件230拒绝不具有安装互换性的显影装置的安装。因此,所述非互换结构不仅能够通过互换构件240实现,而且能够通过定位构件230实现。换句话说,定位构件230构成所述非互换结构的一部分。因此,通过组合各互换构件240的配置模式和定位构件230的配置位置,能够在不增加互换构件240的情况下增加与显影装置70的多种类别对应的非互换结构的识别数量。此外,由于能够减少互换构件240的数量,所以不会使显影装置70的下表面716的结构复杂化,显影支承部65与显影装置70的协调良好,能够顺畅地将显影装置70安装于显影支承部65。
[0139]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鼓单元60安装显影装置70的例子,但是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于鼓单元60的外壳64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1一体形成的情况。
[014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装拆的显影装置70,但是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于能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装拆的调色剂容器。
[0141]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