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大变形量拉直的钳口辅助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挤压拉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变形量拉直的钳口辅助夹具。


背景技术:

2.在铝型材加工领域,随着挤压工艺的进步,对于部分特殊工艺需要通过在挤压淬火后进行大比例的拉伸变形才能达到所需求的材料性能。但是,传统的挤压调直机都是为了满足少量的矫直变形而设计,因而,利用的现有的挤压调直机进行大比例拉伸变形时,常常因为夹齿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在大比例拉伸变形时钳口压入过深,进而可能造成材料局部断裂。因而,重新开发设计一种满足铝型材大比例拉伸变形的挤压调直设备极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大比例拉伸变形过程中出现型材断裂的挤压调直机用钳口辅助夹具。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适用于大变形量拉直的钳口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型材下方的下夹板以及放置于型材上方的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型材的夹紧腔,在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型材接触的第一齿位和与挤压调直机钳口配合的第二齿位。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齿位由若干直齿构成,所述第二齿位由若干锯齿构成。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齿位的齿距、齿厚小于设在所述第二齿位的齿距、齿厚。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齿位所在面为与型材样式相配合的仿形设计面。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第一齿位的两侧设有与型材样式相配合的仿形凹槽。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各所述直齿为相互平行的条形齿,各所述直齿垂直于拉伸方向设置并均匀地间隔分布。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均为钢制件。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均为硬度在40~60hrc硬质件。
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分别通过安装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固定在挤压调直机的相应钳口上。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一、在挤压调直机的钳口设置辅助夹具,使得拉伸后的型材钳口咬痕均匀分布,无
局部受压过大导致的断裂现象,从而可以对需要大变形量的材料进行指定要求的变形量,利用加工硬化的原理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消除材料本身的内应力,从而避免大比例拉伸变形过程中出现的型材断裂现象。
16.二、辅助夹具采用与所述钳口齿位卡合的咬合齿与调直机的钳口连接,使得辅助夹具跟随钳口的移动而移动,确保辅助夹具与调直机压力传导正常并且不会在拉伸过程中出现位移变形情况,安装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大变形量拉直的钳口辅助夹具侧视图。
18.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大变形量拉直的钳口辅助夹具的下夹板剖视图。
19.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大变形量拉直的钳口辅助夹具局部放大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上夹板,2:下夹板,3:第一齿位,4:第二齿位。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
”ꢀ
、“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23.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
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26.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
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如图1~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大变形量拉直的钳口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型材下方的下夹板1以及放置于型材上方的上夹板2;所述上夹板2和下夹板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型材的夹紧腔,在所述上夹板1和所述下夹板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型材接触的第一齿位3和与挤压调直机钳口配合的第二齿位4。
2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齿位3由若干直齿构成,所述第二齿位4由若干锯齿构成。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可以对第一齿位、第二齿位的具体齿形进行适当调整,不限于本实施例。
29.优选地,所述第一齿位3的齿距、齿厚小于设在所述第二齿位4的齿距、齿厚,以满足大变形量拉直的要求。
30.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夹板2和挤压调直机的上钳口接触面以及所述下夹板1和调直机的下钳口接触面上都布设有与所述钳口齿位卡合的第二齿位4使得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跟随所述钳口的移动而移动,确保夹具与调直机压力传导正常并且不会在拉伸过程中出现位移变形情况。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所述调直机的钳口可以采用螺钉连接、插销锁定机构连接或采用夹紧装置可拆卸连接,不限于本实施例。
31.在所述上夹板2和所述型材的接触面以及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型材的接触面根据需要拉直的型材进行仿形设计,其上设有与所述型材配合的凹位和/或凸位。所述直齿设在所述上夹板和所述型材的接触面的平面上以及所述下夹板和所述型材的接触面的平面上,所述凹位、所述凸位上没有设置直齿。在本实施中,所述型材的横截面为t字形,在所述第一齿位的两侧设有与型材样式相配合的仿形凹槽。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齿的齿高为3mm,齿厚为6mm。各所述直齿为相互平行的条形齿,各所述直齿垂直于拉伸方向设置并均匀地间隔分布。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都为h13钢加工件;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的硬度为48
±
1hrc。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可以采用其它满足硬度为40~60hrc的钢或其他硬质件加工制成,不限于本实施例。
34.实际使用时,在对型材进行拉直工序前先把下夹板放置在调直机的下钳口上,保证下夹板和下钳口的齿位相互咬合;把需要进行拉直的型材放在下夹板的上方;然后把上夹板放置在型材上;调直机进行咬合操作使得上夹板和上钳口齿位咬合,最后根据拉伸比例去计算调直量进行拉直处理。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安装固定机构将上夹板和下夹板分别安装固定在挤压调直机的相应钳口上,至于具体的安装固定方式,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普通技术知识,这里不再赘述。
35.与直接采用挤压调直机相比,采用辅助夹具辅助拉直达到的效果如下。
[0036][0037]
使用辅助夹具拉直后,型材钳口处咬痕均匀分布,无局部受压过大导致断裂的现象,从而可以对需要大变形量的材料进行指定要求的变形量,利用加工硬化的原理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消除材料本身的内应力,从而避免大比例拉伸变形过程中出现的型材断裂现象。
[0038]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项及其等同物限定之。具体实施方式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