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尺寸钻孔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车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尺寸钻孔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2.数控车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车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车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3.专利文献cn211192967u中提出一种多尺寸装夹装置数控机床,包括:机床机体,所述机床机体的前表面中间设置有滑门结构,所述滑门结构的一侧同在机床机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控制结构,所述机床机体的顶部对应控制结构的上方设置有报警结构,所述机床机体内部设置有加工机构以及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伺服电机;通过设置有多尺寸夹取结构,也就时在夹台上同时设置有矩形夹面和弧形夹面。
4.专利文献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工件以及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夹取。专利文献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现有的数控车床对于不同尺寸的工件固定不方便,对于不同尺寸的工件固定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方案提供一种方便固定工件的多尺寸钻孔数控机床。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包括:车床机体、加工机构与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在车床机体内;还包括:冷却机构、吸附机构与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螺杆、第一齿轮、弹簧、第一齿条与带动螺杆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定位块与定位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齿条与第二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块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有多个紧压弹簧,每个弹簧均能被单独压缩;所述弹簧一端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穿过第一齿轮中心孔,螺杆与第一齿轮螺纹连接;所述吸附机构包括: 吸盘、气管、气泵、第二齿轮、第二齿条;所述气泵固定连接在车床机体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通孔;所述吸盘设置在通孔内;所述气管一端连通吸盘,另外一端连通气泵;所述气泵的活塞杆上与第二齿条固定连接,第二齿条通过弹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螺杆穿过第二齿轮的中心孔,螺杆与第二齿轮螺纹连接。
7.本方案原理: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工件一端接触第一定位块。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二定位块移动。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块相配合夹紧工件。螺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条移动,第二齿条带动气泵抽气,在吸盘处形成负压空间,吸盘将工件吸附在工作台上,启动第一电机加工工件,冷却液从喷头喷出冷却和清理工件。需要取出工件时,将第二电机反转,第一齿条带动第二定位块移动松开工件,第二齿条带动气泵打气,吸
盘松开工件,取出工件。
8.本方案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相配合夹紧工件,通过气泵抽气在吸盘处形成负压空间,吸盘将工件吸附在工作台上,方便固定工件,固定效果更好。
9.进一步,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废液回收管道、冷却液缸、离心泵、冷却液管道与喷头;所述废液回收管道中设有滤网;所述离心液泵吸液口与冷却液缸连通,离心液泵排液口与冷却液管道连通;所述冷却液管道与喷头连通;所述离心液泵的泵轴同轴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加工机构包括:钻头与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钻头转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离心液泵转动,冷却液从离心液泵中进入冷却液管道,再从喷头喷出。通过钻头的速度控制离心液泵速度,进而实时控制冷却液流量,更好地对工件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冷却液浪费和冷却不及时的问题。利用电机喷出冷却液,不用额外的能源控制,节约能源。
10.进一步,所述废液回收管道中设有磁铁板。可以将冷却液中混有的铁质碎末吸附,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保证冷却液过滤效果,提高回收利用的效果。
11.进一步,所述离心液泵中设有底阀。防止冷却液逆流。
12.进一步,所述离心液泵中设有滤网。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
13.进一步,所述离心液泵由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耐腐蚀,设备使用寿命长,节约经济成本。
14.进一步,所述定位块上设有防滑橡胶垫。进一步固定工件,防止工件滑动。
15.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有多个紧压弹簧,每个紧压弹簧均能被单独压缩。紧压弹簧发生形变,压紧不同尺寸的工件。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电机1、输出轴2、钻头3、第一锥形齿轮4、第二锥形齿轮5、泵轴6、离心液泵7、冷却液管道8、喷头9、冷却液缸10、废液回收管道11、车床机体12、工作台13、定位柱14、第一定位块15、吸盘16、气管17、气泵18、螺杆19、第二电机20、第一齿轮21、第一齿条22、第二定位块23、第二齿轮24、第二齿条25、弹簧26。
20.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21.车床机体12上设有第一电机1,输出轴2一端与第一电机1相连,输出轴2另外一端连接有钻头3,第一电机1带动钻头3转动对工件进行钻孔加工。
22.车床机体12内设有工作台13,工作台13上设有定位柱14。定位柱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15,用于固定工件。
23.车床机体12内设有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固定连接在车床机体12内壁上,第二电机20连接有螺杆19,第二电机20带动螺杆19转动。螺杆19穿过第一齿轮21中心孔,螺杆19
与第一齿轮21螺纹连接,螺杆19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工作台13上设有第一齿条22,第一齿条22与工作台13间设有滚珠,形成高副结构,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力。第一齿条22一端通过弹簧26与工作台13固定连接。第一齿条22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23。第二定位块23上设有紧压弹簧,每个紧压弹簧能单独被压缩,可以固定不同尺寸的工件。第一齿条22与第一齿轮21相啮合。第二电机20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第一齿轮21与第一齿条22啮合,带动第一齿条22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定位块23移动,第二定位块23与第一定位块15相配合夹紧固定工件。
24.车床机体12内设有气泵18,气泵18固定在车床机体12内壁上。气泵18为活塞式,气泵18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25,第二齿条25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3上。螺杆19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齿轮24,螺杆19穿过第二齿轮24中心孔。第二齿轮24与第二齿条25啮合,螺杆19带动第二齿轮24转动,第二齿轮24带动第二齿条25移动,使气泵18抽气与打气。
25.工作台13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吸盘16。通孔内安装有气管17,气管17一端与吸盘16连通,气管17另外一端与气泵18连通。气泵18抽气时,在通孔内形成负压,在大气压作用下,吸盘16吸紧工件。气泵18打气时,吸盘16松开工件。进一步固定工件,更好的固定不同尺寸的工件。
26.车床机体12内设有冷却液缸10,废液回收管道11一端与工作台13相连,另外一端与冷却液缸10连通。废液回收管道11中设有滤网,过滤切屑,对冷却液进行回收利用,防止切屑随冷却液流动损伤工件。废液回收管道11中设有磁铁板,可以将冷却液中混有的铁质碎末吸附,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保证冷却液过滤效果,提高回收利用的效果。
27.冷却液缸10连通有离心液泵7,离心液泵7吸液口与冷却液缸10连通。离心液泵7中设有底阀,防止冷却液逆流。离心液泵7中设有滤网,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或妨碍泵的正常操作。
28.离心液泵7上泵轴6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5,第一电机1上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4,第一锥形齿轮4与第二锥形齿轮5配合。第一电机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转动,第一锥形齿轮4带动第二锥形齿轮5转动,从而控制离心液泵7的转速。离心液泵7排液口连通有冷却液管道8,冷却液管道8连通有喷头9,冷却液通过喷头9对工件进行清洁和冷却。通过电机控制离心泵转速,使离心泵速度与钻头3速度接近,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当转速小时,冷却液流量减少,转速大时,冷却液流量增大,避免冷却液浪费和冷却不及时的问题。
29.本方案操作方法: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13上,工件一端接触第一定位块15。启动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带动螺杆19转动,螺杆19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第一齿轮21带动第一齿条22移动,第一齿条22带动第二定位块23移动。第二定位块23与第一定位块15相配合夹紧工件。螺杆19带动第二齿轮24转动,第二齿轮24带动第二齿条25移动,第二齿条25带动气泵18抽气,在吸盘16处形成负压空间,吸盘16将工件吸附在工作台13上,第一电机1带动钻头3转动加工工件,第一电机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转动,第一锥形齿轮4带动第二锥形齿轮5转动,第二锥形齿轮5带动离心液泵7转动,离心液泵7抽取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管道8,再经喷头9排出,冷却并清洁工件。加工完成后,将第二电机20反转,第一齿条22带动第二定位块23移动松开工件,第二齿条25带动气泵18打气,吸盘16松开工件,取出工件。通过第一电机1可以根据钻头3速度控制冷却液流量,减少冷却液浪费和及时冷却,通过固定件与
吸盘16固定工件,稳固效果好,能更好固定的不同尺寸的工件。
3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