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心胸外科用护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2: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心胸外科用护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胸外科还包含了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的疾病,心外科研究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这类手术对身体的损害较大,造成病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下降,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外加长时间不进行活动会是肌肉和关节变得僵硬,极易留下术后后遗症;手术后如果无禁忌特征,可在1~7天后轻微活动促进身体各部功能的恢复,现有的辅助装置功能比较单一,不能为患者提供多样的锻炼方式,并且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节锻炼的幅度,不能适用于大多数的病人进行使用,并且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脚踝部位的肿胀,在对患者下肢进行锻炼的同时不能对患者的脚踝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胸外科用护理辅助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心胸外科用护理辅助装置功能比较单一,不能为患者提供多样的锻炼方式,并且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节锻炼的幅度,不能适用于大多数的病人进行使用,并且在对患者下肢进行锻炼的同时不能对患者的脚踝进行锻炼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前后对称排布,支撑板的右端设有可升降的第一齿轮,支撑板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可随第一齿轮转动而间歇升降的滑移杆,限位板的右端中部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限位板的右端中部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可随滑移杆上下移动而同时向外侧或者内侧摆动,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的内部分别和对应的限位杆右端滑动连接;
5.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可上下翻转的坐板,底座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折叠板,折叠板可随坐板向下翻转而同时向内侧翻转,折叠板下端内侧设有可转动的转盘,折叠板下端外侧设有可随转盘转动而往复摆动的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左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可随第三连杆往复摆动而正反转。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后侧转动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下端啮合有蜗轮,蜗轮和支撑板的后侧转动连接,蜗轮的后侧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的右侧同轴固接有升降齿轮,升降齿轮的后侧啮合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矩形杆,矩形杆的前端和支撑板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齿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左端和第一齿轮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前端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的左端和支撑板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的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升降带轮,支撑框的左侧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带轮,支撑框的后部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四升降带轮,支撑框的后部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升降带轮,第一升降带轮、第二升降带轮、第三升降带轮和第四升降带轮共同连接有升降皮带,升降皮带的左端和滑移杆的右端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滑移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的上端前侧啮合有第一摆动齿轮,第一摆动齿轮的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二摆动齿轮,第二摆动齿轮的左端和第一摆动杆下部同轴固接,第二摆动齿轮的后端啮合有第三摆动齿轮,第三摆动齿轮和左侧的第二摆动杆的下部同轴固接。
9.优选的,所述升降齿轮的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一皮带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的左端和底座转动连接,第二带轮的右端同轴固接有圆盘,圆盘的右端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一连杆上下对称排布,每个第一连杆的外侧分别铰接有曲柄,曲柄和对应的折叠板同轴固接。
10.优选的,所述折叠板的下端右侧转动连接有离合齿轮,离合齿轮的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的左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六带轮,第六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三皮带,第三皮带的左端连接有第七带轮,第七带轮和第六带轮的上端和折叠板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七带轮的下端和转盘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螺纹连接有螺纹块,螺纹块和转盘滑动连接,螺纹块的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外侧和第三连杆互相铰接,第三连杆的右部上端转动连接有大带轮,大带轮的上端和折叠板固定连接,大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四皮带,第四皮带的左端连接有小带轮,小带轮的下端和第三连杆的左端转动连接,小带轮的上端和对应的固定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后侧所述离合齿轮的前端设有可啮合的第六齿轮,第六齿轮和支撑板的右端转动连接,第六齿轮的前端啮合有第五齿轮,前侧所述离合齿轮的后端设有可啮合的第四齿轮,支撑板的右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带轮,第三带轮的右侧同轴固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可与第一齿轮互相啮合,支撑板的下部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五带轮,支撑板的下端前侧转动连接有第四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和第五带轮的外缘共同连接有第二皮带,第四带轮的右端和第四齿轮同轴固接,第五带轮和右端的第五齿轮同轴固接。
13.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功能比较单一,不能为患者提供多样的锻炼方式,并且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节锻炼的幅度,不能适用于大多数的病人进行使用,并且在对患者下肢进行锻炼的同时不能对患者的脚踝进行锻炼。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展开状态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展开状态右部轴侧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闭合状态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闭合状态右部轴侧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第三齿轮和第六齿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转轴和坐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第三带轮和曲柄分解配合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第三齿轮和第六齿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离合齿轮和固定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本发明离合齿轮和固定板分解配合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本发明滑移杆和两个限位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本发明第一摆动杆、第二摆动杆和对应的限位杆分解配合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1、限位板;2、限位杆;3、支撑板;4、坐板;5、折叠板;6、固定板;7、底座;8、电机;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支撑框;12、蜗杆;13、蜗轮;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升降齿轮;17、第一齿条;18、矩形杆;19、第一带轮;20、转轴;21、第一皮带;22、第二带轮;23、圆盘;24、第一连杆;25、曲柄;26、升降板;27、第三带轮;28、第三齿轮;29、第二皮带;30、第四带轮;31、第四齿轮;32、第五带轮;33、第五齿轮;34、第六齿轮;35、离合齿轮;36、第三锥齿轮;37、第四锥齿轮;38、第六带轮;39、第三皮带;40、第七带轮;41、转盘;42、螺纹杆;43、螺纹块;44、第二连杆;45、大带轮;46、第三连杆;47、第四皮带;48、小带轮;49、滑移杆;50、第一升降带轮;51、升降皮带;52、第二升降带轮;53、第三升降带轮;54、第四升降带轮;55、第二齿条;56、第一摆动齿轮;57、第二摆动齿轮;58、第一摆动杆;59、第三摆动齿轮;60、第二摆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1

1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发明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限位板1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杆2,两个限位杆2前后对称排布,支撑板3的右端设有可升降的第一齿轮9,支撑板3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可随第一齿轮9转动而间歇升降的滑移杆49,限位板1的右端中部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58,限位板1的右端中部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58,第一摆动杆58和第二摆动杆60可随滑移杆49上下移动而同时向外侧或者内侧摆动,第一摆动杆58和第二摆动杆60的内部分别和对应的限位杆2右端滑动连接;
29.所述支撑板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可上下翻转的坐板4,底座7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折叠板5,折叠板5可随坐板4向下翻转而同时向内侧翻转,折叠板5下端内侧设有可转动的转盘41,折叠板5下端外侧设有可随转盘41转动而往复摆动的第三连杆46,第三连杆46的左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可随第三连杆46往复摆动而正反转。
30.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10所示的,当需要对患者的上肢进行锻炼的时候,此时只需要患者站在底座7的上端,而后双手握住对应的限位杆2,而后支撑板3右侧的第一齿轮9开始转动,此时会实现滑移杆49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而后间歇一段时间继续向上移动,而后竖直向下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摆动杆58和第二摆动杆60向外侧摆动一定角度后,间歇不动而后继续向外侧摆动,而后快速向内侧摆动,实现对于患者上肢的锻炼,限位板1的内部设有两个u型的凹槽,可以约束限位杆2进行移动,带动患者的双臂做扩胸加曲臂伸臂的动作,增加了锻炼的效果,加快患者康复效果,当患者需要进行下肢锻炼的时候,此时坐板4从竖直状态向下翻转到水平状态,同时两个翻转板向内侧翻转,达到如图3所示的状态,同时第一齿轮9向下移动,实现转盘41的转动,转盘41转动带动上端的第三连杆46进行上下摆
动,进而带动转动连接的固定板6进行上下摆动,固定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带,可以对患者的脚进行固定,固定板6带动患者的下肢进行上下摆动的同时会进行正反转,同时对患者的脚踝处进行锻炼,防止因长时间卧床患者的脚踝发生肿胀。
31.所述支撑板3的中部后侧转动连接有蜗杆12,蜗杆12的下端啮合有蜗轮13,蜗轮13和支撑板3的后侧转动连接,蜗轮13的后侧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14,第一锥齿轮14的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和支撑板3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15的右侧同轴固接有升降齿轮16,升降齿轮16的后侧啮合第一齿条17,第一齿条17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矩形杆18,矩形杆18的前端和支撑板3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齿条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6,升降板2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机8的左端和第一齿轮9固定连接。
32.如图2、图4、图6所示的,转动转轴20带动固定连接的蜗杆12转动,蜗杆12带动固定连接的蜗轮13转动,蜗轮13带动同轴固接的坐板4,从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动,同时蜗轮13带动同轴固接的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带动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5转动,第二锥齿轮15带动同轴固接的升降齿轮16转动,升降齿轮16转动带动啮合的第一齿条17升降,实现升降板26的升降,带动电机8和第一齿轮9上下移动。
33.所述第一齿轮9的前端啮合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框11,支撑框11的左端和支撑板3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0的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升降带轮53,支撑框11的左侧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带轮52,支撑框11的后部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四升降带轮54,支撑框11的后部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升降带轮50,第一升降带轮50、第二升降带轮52、第三升降带轮53和第四升降带轮54共同连接有升降皮带51,升降皮带51的左端和滑移杆49的右端滑动连接。
34.如图2、图11所示的,电机8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带动左端同轴固接的第三升降带轮53转动,第三升降带轮53带动升降皮带51转动,实现第一升降带轮50、第二升降带轮52、第三升降带轮53和第四升降带轮54的同步转动,升降带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圆柱杆,圆柱杆可以和滑移杆49的右端凹陷滑动连接,由于第二升降带轮52和第三升降带轮53的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当升降皮带51带动圆柱杆移动至此时,滑移杆49不在向上移动,会间歇静止一段时间,而后继续向上移动,实现滑移杆49的间歇上升。
35.所述滑移杆4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55,第二齿条55的上端前侧啮合有第一摆动齿轮56,第一摆动齿轮56的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二摆动齿轮57,第二摆动齿轮57的左端和第一摆动杆58下部同轴固接,第二摆动齿轮57的后端啮合有第三摆动齿轮59,第三摆动齿轮59和左侧的第二摆动杆60的下部同轴固接。
36.图11所示的,当滑移杆49向上移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二齿条55向上移动,第二齿轮10带动上端啮合的第一摆动齿轮56转动,第一摆动齿轮56带动左端同轴固接的第二摆动齿轮57转动,第二摆动齿轮57带动啮合的第三摆动齿轮59反向转动,实现第一摆动杆58和第二摆动杆60同时向外侧或者内侧摆动。
37.所述升降齿轮16的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19,第一带轮19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21,第一皮带21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带轮22,第二带轮22的左端和底座7转动连接,第二带轮22的右端同轴固接有圆盘23,圆盘23的右端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杆24,两个第一连杆24上下对称排布,每个第一连杆24的外侧分别铰接有曲柄25,曲柄25和对应的折叠板5同轴固
接。
38.如图2、图4、图6、图7所示的,当患者需要进行下肢锻炼的时候,此时升降齿轮16转动会带动同轴固接的第一带轮19转动,第一带轮19通过第一皮带21实现第二带轮22的同步转动,第二带轮22带动固定连接的圆盘23转动,圆盘23转动带动两个铰接的第一连杆24同时向内侧移动,第一连杆24带动铰接的曲柄25同时向内侧转动,带动对应的折叠板5向上移动,从而达到竖直状态,方便进行。
39.所述折叠板5的下端右侧转动连接有离合齿轮35,离合齿轮35的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36,第三锥齿轮36的左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37,第四锥齿轮37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六带轮38,第六带轮38的外缘连接有第三皮带39,第三皮带39的左端连接有第七带轮40,第七带轮40和第六带轮38的上端和折叠板5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七带轮40的下端和转盘41固定连接。
40.如图1、图3、图4、图9、图10所示的,离合齿轮35转动带动同轴固接的第三锥齿轮36转动,第三锥齿轮36转动带动啮合的第四锥齿轮37转动,第四锥齿轮37带动同轴固接的第六带轮38转动,第六带轮38通过第三皮带39实现第七带轮40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转盘41的转动。
41.所述转盘4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2,螺纹杆42螺纹连接有螺纹块43,螺纹块43和转盘41滑动连接,螺纹块43的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杆44,第二连杆44的外侧和第三连杆46互相铰接,第三连杆46的右部上端转动连接有大带轮45,大带轮45的上端和折叠板5固定连接,大带轮45的外缘连接有第四皮带47,第四皮带47的左端连接有小带轮48,小带轮48的下端和第三连杆46的左端转动连接,小带轮48的上端和对应的固定板6固定连接。
42.如图9、图10所示的,当转盘41转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内部的螺纹块43进行圆周转动,进而带动铰接的第二连杆44进行往复偏移,第二连杆44带动铰接的第三连杆46进行往复摆动,由于大带轮45是固定不动的,当第三连杆46带动小带轮48进行往复摆动的时候此时在第四皮带47的作用下此时固定块会进行正反转,从而带动患者的脚踝进行转动,配合下肢的活动进行,当需要调节下肢运动的幅度的时候,转动螺纹杆42实现螺纹块43向转盘41内部移动,从而减小了第三连杆46的摆动幅度,方便适用于不同的人使用。
43.后侧所述离合齿轮35的前端设有可啮合的第六齿轮34,第六齿轮34和支撑板3的右端转动连接,第六齿轮34的前端啮合有第五齿轮33,前侧所述离合齿轮35的后端设有可啮合的第四齿轮31,支撑板3的右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带轮27,第三带轮27的右侧同轴固接有第三齿轮28,第三齿轮28可与第一齿轮9互相啮合,支撑板3的下部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五带轮32,支撑板3的下端前侧转动连接有第四带轮30,第三带轮27、第四带轮30和第五带轮32的外缘共同连接有第二皮带29,第四带轮30的右端和第四齿轮31同轴固接,第五带轮32和右端的第五齿轮33同轴固接。
44.如图2、图4、图5所示的,当两个折叠板5向上翻转后,此时后侧离合齿轮35和第六齿轮34啮合,前侧离合齿轮35和第四齿轮31啮合,同时电机8和第一齿轮9向下移动,第一齿轮9和第三齿轮28啮合,第三齿轮28带动同轴固接的第三带轮27转动,第三带轮27通过第二皮带29实现第四带轮30和第五带轮32的同步转动,进而实现两个离合齿轮35的同步转动。
45.本发明使用时,当需要对患者的上肢进行锻炼的时候,此时只需要患者站在底座7的上端,而后双手握住对应的限位杆2,而后支撑板3右侧的第一齿轮9开始转动,此时会实
现滑移杆49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而后间歇一段时间继续向上移动,而后竖直向下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摆动杆58和第二摆动杆60向外侧摆动一定角度后,间歇不动而后继续向外侧摆动,而后快速向内侧摆动,实现对于患者上肢的锻炼,限位板1的内部设有两个u型的凹槽,可以约束限位杆2进行移动,带动患者的双臂做扩胸加曲臂伸臂的动作,增加了锻炼的效果,加快患者康复效果,当患者需要进行下肢锻炼的时候,此时坐板4从竖直状态向下翻转到水平状态,同时两个翻转板向内侧翻转,达到如图3所示的状态,同时第一齿轮9向下移动,离合齿轮35转动带动同轴固接的第三锥齿轮36转动,第三锥齿轮36转动带动啮合的第四锥齿轮37转动,第四锥齿轮37带动同轴固接的第六带轮38转动,第六带轮38通过第三皮带39实现第七带轮40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转盘41的转动,当转盘41转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内部的螺纹块43进行圆周转动,进而带动铰接的第二连杆44进行往复偏移,第二连杆44带动铰接的第三连杆46进行往复摆动,由于大带轮45是固定不动的,当第三连杆46带动小带轮48进行往复摆动的时候此时在第四皮带47的作用下此时固定块会进行正反转,从而带动患者的脚踝进行转动,配合下肢的活动进行,当需要调节下肢运动的幅度的时候,转动螺纹杆42实现螺纹块43向转盘41内部移动,从而减小了第三连杆46的摆动幅度,方便适用于不同的人使用,同时对患者的脚踝处进行锻炼,防止因长时间卧床患者的脚踝发生肿胀。
46.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功能比较单一,不能为患者提供多样的锻炼方式,并且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节锻炼的幅度,不能适用于大多数的病人进行使用,并且在对患者下肢进行锻炼的同时不能对患者的脚踝进行锻炼。
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