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落料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4: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料设备,特别是一种落料管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适用于管体的落料机构,通常是直接设置一个落料管,让其从某一位置落入落料管内,再经落料管落入输送机构,再经输送机构输送目标位置。现有的落料管通常设置成一排,通过机械手抓取管体,对准落料管的口径,使管体落入筒体内。这就要求机械手在输送管体时,需要与每个落料管的端口对齐,否则管体容易翻倒,不能顺利进入落料管内;尤其是落料管设置成一排或多排的情况下,更不易与每个落料管对齐,因为落料管的口径通常是比管体的尺寸略大一些,若落料管的口径设置的太大,而且即使管体顺利落入,在落入的过程中,也会在筒体内发生歪斜,不易进行后续操作;若口径太小,则不易使管体顺利落入。
3.再者,现有的落料管内没有设置检测装置,无法得知落料管内是否摆满管体或者是否没有管体落入,从而容易导致操作紊乱,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顺畅准确下落,工作效率高的落料管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落料管结构,包括筒体和头部,所述头部呈锥形结构,头部的上端设有内翻边。
6.进一步,所述筒体上设有检测孔。
7.进一步,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用于设置满料检测传感器的满料检测孔。
8.进一步,所述满料检测孔的下方设有用于设置缺料检测传感器的缺料检测孔。
9.进一步,所述满料检测孔距离筒体顶端的尺寸小于工件的长度。
10.进一步,所述缺料检测孔距离筒体顶端的尺寸大于工件的长度。
11.进一步,所述筒体上还设有用于伸入第一挡料机构的第一挡料孔。
12.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料孔的下方设有用于伸入第二挡料机构的第二挡料孔。
13.进一步,所述内翻边向筒体内延伸,且与头部的上端呈夹角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头部设计成锥形结构,便于管体的下落;通过在头部的上端设置内翻边,起到导向作用,即管体会沿内翻边滑入筒体内,即使头部的口径很大,也会通过内翻边将管体引至中部位置,不会产生歪斜;通过设置满料检测孔和缺料检测孔,能够实时检测筒体内是否满料或缺料,保证筒体内的管体连续落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落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识说明:
19.1.筒体;2.头部;3.内翻边;4.管体;5.满料检测传感器;6.缺料检测传感器;11.满料检测孔;12.缺料检测孔;13.第一挡料孔;14.第二挡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如图1~图3所示:一种落料管结构,包括筒体1和头部2,头部2呈锥形结构,头部2的上端设有内翻边3。
22.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头部设计成锥形结构,便于管体的下落,如机械抓手将管体夹持后置于筒体内时,由于头部的锥形结构的尺寸大于筒体的尺寸,这样在锥形头部的作用下,管体会顺畅下落,能够防止机械抓手不易与筒体对准的情况发生,尤其是筒体设置一排或多排的情况下,更不易对准,通过设置头部,可无需与筒体对准就可沿头部将管体滑入筒体内。通过在头部的上端设置内翻边,起到导向作用,即管体会沿内翻边滑入筒体内。
23.本实施例中,内翻边3向筒体1内延伸,且与头部2的上端呈夹角设置。具体地,内翻边3沿筒体1的端部设置一圈,且向筒体的方向倾斜,优选与头部上端呈60
°
~85
°
夹角,这样,能够使管体沿内翻边倾斜角度快速滑落,且不会翻出去。内翻边3围设一圈后,中部形成与管体形状相适配的通孔,如圆形,使得管体4沿通孔滑入筒体1内。
24.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上部设有用于设置满料检测传感器5的满料检测孔11,满料检测孔11距离筒体顶端的尺寸小于工件的长度。其中,管体4为空心管,通过设置满料检测孔11,能够插入满料检测传感器5,检测是否有管体4存在,若无管体,则说明机械抓手没有将管体置于该筒体1内,需要提示系统该落料管没有达到满料状态。
25.本实施例中,满料检测孔11的下方设有用于设置缺料检测传感器6的缺料检测孔12,缺料检测孔距离筒体顶端的尺寸大于工件的长度。通过设置缺料检测孔,能够实施检测筒体内位于该孔上方是否有管体4,若没有管体,说明筒体1处于缺料状态。
26.本实施例中,筒体1上还设有用于伸入第一挡料机构的第一挡料孔13,第一挡料孔的下方设有用于伸入第二挡料机构的第二挡料孔14。第一挡料机构能够选择性地沿第一挡料孔13伸至筒体1内,当一组管体4下落时,用于阻挡下一组待下落的管体。第二挡料机构设于第一挡料机构的下方,能够选择性地沿第二挡料孔14伸至筒体内,以接住下落的管体4,判断输出机构是否回归至各个落料管的下方,若已回归,第二挡料机构释放已接住的管体,使管体下落至输出机构的容器内;再由输出机构输送至目标位置处;若未回归,则第二挡料机构不释放管体。
27.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料孔13和第二挡料孔14与检测孔设于筒体的不同侧,且第一挡料孔13和第二挡料孔14设于缺料检测孔12的下方。
28.本实施例中,多个落料管间隔设置,落料管的径长要满足只能通过一个管体,不能同时通过多个管体。落料管的材质优选为透明材质,以便于观看管体的下落状况;且落料管在与第一挡料机构和第二挡料机构相对应的那一部分优选为金属材质,防止挡料机构碰触
到落料管壁而损坏管壁。管体可通过机器人或蜘蛛手等智能设备将其送入落料管内。第一挡料机构上方的落料管内可一次性放置多组管体。
2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一组管体4分别下落至相对应的各落料管内,在该组管体的下
30.落过程中,下一组管体被第一挡料机构阻挡;当该组管体下落至第二挡料机构处时,被第二挡料机构接住,等待输出机构是否回归至各个落料管的下方,若已回归,第二挡料机构释放已接住的管体,使管体下落至输出机构的容器内;再由输出机构输送至目标位置处;若未回归,则第二挡料机构不释放管体。在落管过程中,满料检测传感器和缺料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筒体内的管体下落情况,由于管体在下落时,第一挡料机构上方的落料管内可一次性放置多组管体,若满料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筒体内有管体,说明该落料管内没有放置管体,则通知控制系统没有满料,则控制系统控制执行机构向该落料管内放置管体,使得筒体塞满管体;若缺料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缺料检测孔的位置处没有管体落入,说明下一组管体被第一挡料机构阻挡后,再下一组管体还没进入筒体内,说明上方是缺少管体的,则通知控制系统缺料,则控制系统控制执行机构向该落料管内放置管体。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头部设计成锥形结构,便于管体的下落;通过在头部的上端设置内翻边,起到导向作用,即管体会沿内翻边滑入筒体内;通过设置满料检测孔和缺料检测孔,能够实时检测筒体内是否满料或缺料,保证筒体内的管体连续落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