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输液箱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4: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液箱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输液箱的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输液箱的输送,目前输液箱的输送往往通过输送轨道来实现,输送轨道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的转辊,转辊转动从而传送输液箱。但由于厂房面积有限,输液箱的输送往往需要设置相互垂直的输送轨道来实现所需要的输送长度,而输液箱在这两个相交且相垂直的输送轨道的夹角处需要进行变轨,即从一个输送轨道上转移到另一个输送轨道上。
3.目前,输液箱在两个相交的输送轨道上的变轨通常需要人工干预,即通过人工搬运实现,人工搬运的劳动量大,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箱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输液箱在两个相交的输送轨道上的自动变轨,提高输液箱的输送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箱输送装置,第三输送轨道的进料端与第一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一侧对接,所述第三输送轨道的输料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另一侧固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顶杆朝向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且所述第二气缸的顶杆的自由端固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一侧固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靠近所述第二推板且位于所述第二推板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进料端的一侧,所述第三输送轨道的一侧固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三输送轨道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7.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并排且紧邻设置的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之间具有间隔。
8.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远离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朝向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且所述第一气缸垂直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的自由端固设有第一推板。
9.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一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推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相同。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长度,所述第一输送
轨道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进料端平齐。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和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同一侧。
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箱输送装置实现了输液箱在两个相交的输送轨道上的自动变轨,提高了输液箱的输送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箱输送装置中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并排设置,第二输送轨道上的输液箱可以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推板推动到第一输送轨道上,故可以通过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同时进料,能够在更小的占地面积的基础上提高进料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箱输送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且能够实现输液箱的自动变轨,无需人工干预。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液箱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00、输液箱输送装置;1、第二输送轨道;2、第一输送轨道;3、第三输送轨道;4、控制器;5、第一光电传感器;6、第二光电传感器;7、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第一推板;10、第二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箱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输液箱在两个相交的输送轨道上的自动变轨,提高输液箱的输送效率。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液箱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输送轨道2、第二输送轨道1和第三输送轨道3。
22.其中,第二输送轨道1与第一输送轨道2并排且紧邻设置,第一输送轨道2的长度大于第二输送轨道1的长度,第一输送轨道2的进料端与第二输送轨道1的进料端平齐。第三输送轨道3的进料端与第一输送轨道2的出料端的右侧对接,第三输送轨道3的输料方向与第一输送轨道2的输送方向垂直。第二输送轨道1和第三输送轨道3位于第一输送轨道2同一侧,第二输送轨道1的出料端与第三输送轨道3之间具有间隔。
23.第二输送轨道1远离第一输送轨道2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的顶杆朝向第一输送轨道2,且第一气缸7垂直于第二输送轨道1,第一气缸7的顶杆的自由端固设有第一推板9,第一气缸7通过第一进气管与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
电磁阀。第一输送轨道2的出料端的左侧固设有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的顶杆朝向第三输送轨道3,且第二气缸8的顶杆上固设有第二推板10,第二气缸8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一推板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输送轨道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推板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输送轨道2的长度方向相同。
24.第一输送轨道2一侧固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5,第一光电传感器5靠近第二推板10且位于第二推板10靠近第一输送轨道2的进料端的一侧,第三输送轨道3的一侧固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6,第一输送轨道2的驱动电机、第二输送轨道1的驱动电机、第三输送轨道3的驱动电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光电传感器5和第二光电传感器6分别与控制器4电连接,控制器4通过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气缸7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第二电磁阀控制第二气缸8的开启和关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轨道2分为两个运输段,其中第一输送轨道2进料端至第一光电传感器5之间为第一运输段,由第一光电传感器5至第一输送轨道2的出料端为第二运输段;设置第一运输段和第二运输段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运输段和第二运输段的间歇性配合,使得紧邻的两个输液箱之间产生足够的安全距离,从而避免第二推板10和第二气缸8的顶杆已伸出但还未缩回时下一个输液箱已到位,而使得第二推板10和第二气缸8的顶杆与下一个输液箱产生干涉,即通过紧邻的两个输液箱之间产生足够的安全距离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25.本实施例输液箱输送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26.首先开启第一输送轨道2、第二输送轨道1和第三输送轨道3,第一输送轨道2、第二输送轨道1和第三输送轨道3分别在各自的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运转输料;由操作工人或机器人分别将输液箱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2和第二输送轨道1上,通过第一输送轨道2和第二输送轨道1同时放置输液箱是考虑到在在同一个输送轨道上放置输液箱时相邻的操作工或机器人之间需要预留有足够的间隔以满足转移输液箱对于操作空间的需要;而第二输送轨道1上的输液箱可以通过第一气缸7驱动第一推板9使其被推动到第一输送轨道2上;第一输送轨道2上的输液箱在运动到第一输送轨道2上第一运输段的末端时,第一光电传感器5检测到输液箱,同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第一运输段停止运行,而第二运输段继续运行,如此,使得被检测到的输液箱在第二运输段的作用下完全经过第一光电传感器5并运输到第一输送轨道2的出料端且恰好正对第二推板10,并与后方紧邻的另一输液箱之间产生了足够的安全间隔,此时控制器4控制第二气缸8驱动第二推板10从而将第一输送轨道2的出料端的输液箱推动到第三输送轨道3的进料端,然后收缩回第二气缸8和第二推杆;输液箱到达第三输送轨道3的进料端后在第三输送轨道3的驱动下输送,当该输液箱经过第二光电传感器6后,第二光电传感器6发送信号给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第一输送轨道2的第一运输段继续运转,使得下一个输液箱运动到第一输送轨道2上第一运输段的末端,此时第一光电传感器5检测到输液箱,然后再发送信号给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第一运输段停止运行,而第二运输段继续运行
……
,如此循环不止。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