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弯折治具和弯折方法与流程

2023-03-28 20:5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弯折治具和一种弯折方法,属于发光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窄边框要求越来越高,将包括柔性电路板或者覆晶薄膜等进行弯折,从而减少其占用屏体显示区域面积的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上述待弯折区域进行弯折时,无法对弯折凸出量以及弯折区各个区域的具体弯折程度进行控制,导致弯折区容易出现弯折突出量过大或过小,以及畸形弯折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显示模组的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弯折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板弯折时容易出现畸形弯折和弯折量超标等弯折异常,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弯折治具,用于对待弯折显示模组的待弯折结构进行弯折,所述弯折治具包括:
5.底座;
6.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用于固定所述待弯折显示模组;
7.设置在所述底座或所述第一挡块上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具有预设弧面,所述预设弧面的弧度与所述待弯折结构的目标弯折弧度相匹配。
8.可选地,所述待弯折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待弯折结构连接的模组本体,所述待弯折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模组本体的宽度;
9.所述第一挡块用于与所述模组本体的预设部位接触,以固定所述模组本体,所述预设部位位于所述待弯折结构与所述模组本体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侧。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块包括两个第一子挡块;
11.所述两个第一子挡块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
12.所述两个第一子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模组本体的宽度,且大于等于所述待弯折结构的宽度。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块包括两个第二子挡块,且所述两个第二子挡块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
14.所述第二子挡块的第一侧设置有伸缩结构,所述第二子挡块的第一侧为靠近另一个第二子挡块的一侧;
15.所述伸缩结构用于在处于伸展状态时与所述模组本体或所述待弯折结构接触,以固定所述待弯折显示模组。
16.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滑动组件;
17.所述第一挡块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
18.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位置,所述第一挡块可拆卸连接于
所述第一固定位置。
19.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滑动组件;
20.所述第二挡块通过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
21.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第二挡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22.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挡块的第一部分设置有限位结构;
23.所述第二挡块的第一端旋转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结构可拆卸连接。
24.可选地,所述第二挡块内设置有吸附口;
25.所述第二挡块用于在所述待弯折结构弯折过程中,通过所述吸附口吸附所述待弯折结构。
26.可选地,还包括一端旋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涂胶结构;
27.所述涂胶结构用于在所述待弯折结构弯折形成弯折区后,旋转至弯折区,并将内部的胶体涂覆于所述弯折区的预设表面,所述预设表面为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第二挡块的一面;
28.优选地,所述涂胶结构具有凹陷弧面,所述凹陷弧面的弧度与待弯折结构的目标弯折弧度相匹配。
2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弯折方法,使用如上述所述的弯折治具,包括:
30.通过所述弯折治具的第一挡块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
31.弯曲所述待弯折显示模组的待弯折结构,以使所述待弯折结构逐渐与所述第二挡块的预设弧面贴合,所述预设弧面的弧度与所述待弯折结构的目标弯折弧度相匹配。
32.本技术提供的弯折治具,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挡块,和设置在底座或第一挡块上的第二挡块。其中,第二挡块具有弧度与待弯折显示模组的目标弯折弧度匹配的预设弧面。在对待弯折显示模组的待弯折结构进行弯折时,首先通过第一挡块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然后将待弯折结构紧贴在第二挡块上,逐步实现弯折,从而使待弯折结构弯折程度与第二挡块的弧面相吻合,也就是与目标弯折弧度相同,不会出现畸形弯折,而且因为第二挡块可以控制待弯折结构的起始弯折位置,所以针对不同批次的模组,通过改变第一挡块或第二挡块的位置,严格控制弯折起始位置,避免弯折凸出量过大或过小,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3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34.图1为现有技术中各种弯折情况的示意图;
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现有技术中待弯折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待弯折显示模组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弯折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伸缩结构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第一滑动组件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第二滑动组件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42.图9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涂胶结构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0-弯折治具;
46.11-底座;
47.12-第一挡块
48.121-第一子挡块;
49.122-第二子挡块;
50.123-伸缩结构;
51.13-第二挡块;
52.141-第一滑动组件;
53.142-第二滑动组件;
54.15-涂胶结构;
55.20-待弯折显示模组;
56.21-模组本体;
57.22-待弯折结构;
58.23-弯折区。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0.申请概述:
61.对于目前手机或智能穿戴等设备,窄边框成为业界追求的潮流。其中,实现窄边框的一种方式就是将柔性电板通过弯折的方式,置于屏体的下方,以及一些场景中,需要对覆晶薄膜进行弯折。
62.在这些待弯折显示模组中,一般包括互相连接的模组本体和待弯折结构,待弯折结构包括上述提到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覆晶薄膜等,其中,只有待弯折结构需要弯折,而模组本体不需要弯折。在对待弯折结构进行弯折时,待弯折结构上的各个位置会产生较大且方向不同的应力,很容易对待弯折结构造成损坏,以及很难对弯折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难以保证待弯折结构弯折后质量达标。
63.如图1所示,图1中a部分为理想标准弯折,对弯折难以精确控制具体表现在,无法
精确掌握待弯折结构弯折区每一局部的弯折程度,很容易造成局部弯折角度不适,出现畸形弯折,直接损坏待弯折结构,如图1中b部分所示;以及无法对弯折凸出量(弯折后,弯折区距离模组本体的距离)进行精确的控制,即从待弯折结构的何处开始弯折,从而决定弯折区的长度,导致弯折凸出量过大或过小(弯折起始位置选取的过前或过后),产品不合格,具体如图1中c部分所示。所以,现有技术中存在弯折容易出现异常,产品良率得不到保证,急需一种能够提高对弯折过程进行控制的弯折治具或方法,降低弯折异常风险,提高产品良率。
64.示例性治具
6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待弯折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待弯折显示模组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弯折前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中a部分待弯折触控显示模组20未弯折前的示意图,图4中b部分为弯折后的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10包括底座11;设置在底座11上的第一挡块12,第一挡块12用于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20的模组本体21或待弯折结构22。
66.在实际应用中,显示模组整体一般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形状如一个规则矩形或一个规则圆形,尤其是需要弯折的显示模组,即上述提到的待弯折显示模组20,其至少包括模组本体21和待弯折结构22,而模组本体21和待弯折结构22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例如至少在宽度厚度上存在差异,以及一些模组中,模组本体21或待弯折结构22本身会存在一些特定的不规则形状。在本技术中,第一挡块12可以通过卡住或挡住待弯折显示模组20中的一些特殊区域,从而实现将待弯折显示模组20进行固定。
67.其中,第一挡块12的形状可以根据待弯折显示模组20的形状进行设计。例如,第一挡块12为了实现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20的模组本体21或待弯折结构22,可以设计为方体形挡块,从而与待弯折显示模组20互相接触以限位固定。当然第一挡块12也可以设置为与待弯折显示模组20中某些特定形状相吻合的形状,通过与其嵌合实现固定。
68.具体的,可以首先将待弯折显示模组20放置在底座11上,此时待弯折显示模组20还没有被固定,是可以在底座11上移动的。然后通过在底座11上移动待弯折显示模组20,使第一挡块12与模组本体21或待弯折结构22接触以实现限位固定,或与待弯折显示模组20上的一些特定区域嵌合以实现固定。
69.本技术提供的弯折治具10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1或第一挡块12上的第二挡块13,第二挡块13具有预设弧面,预设弧面的弧度与待弯折结构22的目标弯折弧度相匹配。
70.具体的,第二挡块13可以设置在底座11或第一挡块12上,位于第一挡块12的一侧,其中,第二挡块13远离第一挡块12的一面具有与待弯折结构22的目标弯折弧度匹配的弧度,其目的为使待弯折结构在紧贴该弧面弯折后,待弯折结构自身的弧度与待弯折结构的目标弯折弧度相同,图4中为预设弧面a。在通过第一挡块12固定好待弯折显示模组20后,模组本体21可以位于第一挡块12远离第二挡块13的一侧,而需要进行弯折的待弯折结构22位于第二挡块13预设弧面a的一侧。
71.此时只需要将待弯折结构22的各个部分逐渐贴在第二挡块13上,进行弯折。因为待弯折结构22在弯折的过程中,各个区域先后都紧贴在预设弧面a上,预设弧面a对待弯折结构22提供支撑力,能够防止待弯折结构22弯折弧度异常,所以待弯折结构22在弯折完成后,形成的弯折弧度与预设弧面a的弧度高度相同,也与待弯折结构22的目标弯折弧度相
同,避免出现弯曲角度异常,甚至畸形弯折的现象。
7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生产批次(弯折弧度以及弯折凸出量均相同)的产品而言,例如待弯折显示模组20,其弯折的起始位置(影响弯折凸出量)是相同的,在本技术提供的弯折治具中,因为待弯折结构22是紧贴第二挡块22的预设弧面a进行弯折的,所以对应预设弧面a的最下方的位置,就与待弯折结构22的起始弯折位置对应,所以在本技术中,还可以通过确定第二挡块13的位置或第二挡块13与第一挡块12的相对位置,从而在第一挡块12固定好待弯折显示模组20后,在待弯折结构22的特定区域开始弯折,从而严格控制同一批次的产品的弯折凸出量,避免弯折凸出量过大或过小。
73.本技术提供的弯折治具,通过第一挡块12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20,然后将待弯折结构22紧贴第二挡块13的预设弧面a进行弯折,从而使待弯折结构22在弯折过程中,各个区域的弯折程度最终与预设弧面a以及目标弯折弧度完全相同,不会出现畸形弯折的情况。而且通过确定第一挡块12和第二挡块13的位置,可以严格控制待弯折结构22的弯折凸出量,避免弯折突出量过大或过小,大大提升了弯折可控性,提高了产品良率。
74.如上述提到的,实际应用中,一般模组本体21和待弯折结构22的宽度是不同的,具体如图3所示,模组本体21的宽度一般大于待弯折结构22的宽度。所以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挡块12挡住较宽的模组本体21,从而实现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20的效果。
75.具体的,第一挡块12可以形成可以穿过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待弯折结构22的宽度,而小于模组本体21的宽度,从而可以移动待弯折显示模组20,将待弯折结构22穿过上述区域,当待弯折显示模组20的模组本体21到达该区域时,因为宽度限制,无法穿过该区域,被挡住,从而实现以模组本体21和待弯折结构22连接处为界限,将模组本体21挡在底座11第一挡块12的一侧,而待弯折结构22主要位于另一侧(因为第一挡块12具有厚度,所以还有一部分待弯折结构22位于对应第一挡块12厚度的区域)。
7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块12可以是一个整体,通过只与待弯折结构22和模组本体21的连接部位的一侧接触,以抵挡模组本体21穿过,实现固定;也可以包括多个部分,与待弯折结构22和模组本体21的连接部位的一侧的多个位置接触,实现固定;以及还可以是包括多个部分,分别与待弯折结构22和模组本体21的连接部位的两侧的多个位置接触,从而使固定效果更好。
77.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10中,第一挡块12包括两个第一子挡块121,两个第一子挡块121分别位于底座11的两侧;两个第一子挡块121之间的距离小于模组本体21的宽度,且大于待弯折结构的宽度。
78.具体的,两个第一子挡块121分别位于底座11的两侧,具体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子挡块121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待弯折结构22穿过)大于或等于待弯折结构22的宽度,小于模组本体21的宽度。
79.如此,可以将待弯折显示模组20放置在底座11上,并且将待弯折结构22置于两个第一子挡块121之间,不断向第一子挡块121朝向第二挡块13的方向移动待弯折显示模组20。当模组本体21的边缘到达第一子挡块121处时,即模组本体21与待弯折结构22的连接部位到达第一子挡块121处时,因为模组本体21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子挡块121之间空白区域的宽度,所以模组本体21并不能穿过两个第一子挡块121之间的区域,而是被阻挡在两个第
一子挡块121远离第二挡块13的一侧,从而实现固定功能。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子挡块121,使第一挡块12挡住模组本体21时,两个第一子挡块121分别位于模组本体21相对待弯折结构22突出的两端(超出待弯折结构22宽度的区域),大大提高了固定稳定性。
80.除了利用待弯折显示模组20自身形状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宽度差异,通过上述第一子挡块121与待弯折显示模组20部分嵌合,或挡住模组本体21实现固定功能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另外一种实现方式,通过第二子挡块122代替上述第一子挡块121实现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20的功能,具体的,第二子挡块122上设置伸缩结构123,通过伸缩结构123实现固定功能。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10中,第一挡块12的两个第二子挡块122上还可以设置伸缩结构123,伸缩结构123用于在处于伸展状态时与模组本体21或待弯折结构22接触,以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20。
81.具体的,当不需要对待弯折显示模组20进行固定时,包括待弯折显示模组20未移动至预设区域(基于弯折量控制确定的)时,可以控制伸缩结构123处于缩短状态,供待弯折显示模组20穿过两个第二子挡块122之间的区域;当需要对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20时,控制伸缩结构123处于伸展状态,使伸缩结构123与待弯折显示模组20接触,并施加足以固定而又不会损坏待弯折显示模组20的压力,从而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通过伸缩结构123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可以随意对模组本体21或待弯折结构22进行固定,更加容易控制弯折突出量。
82.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通过伸缩结构123实现固定功能时,不需要对第一挡块12基于宽度对模组本体21进行阻挡,所以两个第二子挡块122之前的间距设置范围就较为宽泛了,可以大于待弯折结构22的宽度,而小于模组本体21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模组本体21的宽度。
83.另外,伸缩可以是相对于两个第二子挡块122之间的区域而言的,例如伸缩结构123可以是本身具有两种形态,也可以是只存在一种形态,通过移动或旋转,使两个伸缩结构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使两个第二子挡块122之间允许通过的区域变窄即可。
84.进一步的,因为待弯折结构22在被固定后,起始弯折位置是与第二挡块13预设弧面a的底端所对应的,即与预设弧面a的底端接触的位置即为起始弯折位置,所以可以通过改变第二挡块13与第一挡块12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待弯折结构22的起始弯折位置,从而控制待弯折结构22的弯折凸出量,其中包括将第二挡块13固定设置在底座11上,而第一挡块12可滑动的设置在底座11上;或者将第一挡块12固定设置在底座11上,而第二挡块13可滑动的设置在底座11上,甚至第一挡块12固定甚至在底座11上,第二挡块13直接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挡块12上,直接改变两者之间的距离等。
85.图7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第一滑动组件141将第一挡块12与底座11连接,从而使第一挡块12可以在第一滑动组件141上相对于底座11进行活动。而且第一挡块12可以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滑动组件141上的多个第一固定位置,例如第一滑动组件141上可以设置活动的限制或卡扣组件,以使第一挡块12可以在确定好位置后,固定到该位置,相对于第一滑动组件141和底座11静止不动。改变第一挡块12与第二挡块13之间的距离,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待弯折结构22的弯折凸出量。
86.图8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第二滑动组件142将第二挡块13与底座11连接,从而使第二挡块13可以在第二滑动组件142上
相对于底座11进行活动。而且第二挡块13可以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二滑动组件142上的多个第二滑动位置,原理如图7实施例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87.通过滑动组件的设置,以及配合其他标尺等装置,可以对弯折起始位置的灵活精确控制,更好的控制待弯折显示模组的弯折,甚至可以通过一个弯折治具10对不同批次的待弯折显示模组20进行弯折,大大节省物力。
88.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滑动组件141将第一挡块12与底座11连接时,如果需要第一挡块12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此时需要工作人员事先根据待弯折显示模组20的长度滑动调整第一挡块12的位置,以控制待弯折结构22的弯折凸出量。而上述实施例中当通过第二滑动组件142将第二挡块13与底座11连接时,工作人员可以事先滑动调好第二挡块13的位置,也可以在第一挡块12固定好待弯折结构22后,再调整第二挡块13的位置,调整时间更加灵活。
89.另外,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挡块1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挡块12上。第一挡块12如上述提到的可以包括设置在底座11两侧的两部分,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挡块13一端可以旋转固定在第一挡块12一侧的第二部分上,第二挡块13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另一侧第一挡块12的第一部分上。
90.具体的,可以在不旋转固定第二挡块13的第一部分上设置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挡块或限位卡扣等,第二挡块13通过旋转至限位结构处,被限制在限位结构上,横置且与两个第一挡块12垂直,具体如图9中a部分所示。如此,当第二挡块13不被限位时,第一挡块12的两部分的上方是没有阻拦的,具体如图9中的b部分所示,此时待弯折显示模组20可以从底座11的上方放置于底座11上,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91.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的弯折治具10在第二挡块13中还可以设置吸附口,从预设弧面a提供朝向第一挡块12方向的吸附力。从而在待弯折结构22弯折过程中,吸附力待弯折结构22,使待弯折结构22与预设弧面a更容易贴合,以及贴合地更紧,更好的控制待弯折结构22完成弯折。
92.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弯折治具10还包括一端旋转固定在底座11上的涂胶结构15,涂胶结构15用于在待弯折结构22弯折形成弯折区b后,旋转至弯折区b处,并将内部的胶体涂覆于弯折区b的预设表面,其中,该预设表面为弯折区b远离第二挡块13的一面。
93.具体的,涂胶结构15设置在底座11靠近第二挡块13的一侧边缘。如此,在待弯折结构22紧贴第二挡块13预设弧面a弯折形成具有弧度的弯折区b后,涂胶结构22可以直接向上旋转,将内部的胶体涂覆于弯折区上。需要说明的是,弯折区23的第一面为紧贴第二挡块13的一面,第二面为与第一面相对的一面,而上述胶体就涂覆在第二面上。
94.通过设置可旋转的涂胶结构15,实现在不影响待弯折结构22进行弯折的基础上,还能在形成弯折区b后,快速将胶体涂覆于弯折区b。而在弯折区b的第二面涂覆胶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胶水将弯折区b以及其他部位中产生的静电导出,提升弯折区b抗静电性能,另一方面,固化后的胶体可以使弯折区b形态固定,避免在整机装配过程弯折区b变形等问题。
95.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实现胶体的涂覆,可以在涂胶结构15上设置与待弯折显示模组的目标弯折弧度相同的弧面,使涂胶结构15在旋转后,直接扣合在弯折区b上,其中因为涂胶结构15与弯折区b的位置关系,可以将涂胶结构15的弧面设置为凹陷弧面,具体如图10所示。如此,一方面方便涂胶结构15与弯折区b扣合,另一方面还易于涂覆
前胶体的保存。
96.方法实施例:
97.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弯折方法,包括使用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治具对待弯折显示模组进行弯折,具体包括:
98.s101、首先通过弯折治具的第一挡块固定待弯折显示模组;
99.s102、弯曲待弯折显示模组的待弯折结构,以使待弯折结构逐渐与第二挡块的预设弧面贴合,预设弧面的弧度与待弯折结构的目标弯折弧度相匹配。
100.具体的,可以通过预设按压设备甚至人为提供力,对待弯折结构进行弯折,使待弯折结构不断与第二挡块的预设弧面紧贴,从而通过第二挡块的预设弧面,控制弯折进程,使弯折部分各处与预设弯折弧度均相等,直至待弯折结构的待弯折区与第二挡块的预设弧面完全贴合,即实际弯折效果与目标弯折效果相同,完成弯折,并且,在弯折过程中预设弧面还可以对待弯折结构提供支撑力,避免损坏待弯折结构,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
101.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0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