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9 00:55: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黄酒酿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2.黄酒酿造蒸煮装置是指在黄酒酿造过程中对黄酒原料进行蒸煮处理的装置,现有技术中,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仍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不是组合式结构,因此无法实现同时进行蒸和煮的工作,导致蒸煮效率不高,且现有的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不具备温度检测以及控制的功能,通常需要人工根据经验进行感知进行调节,进而会直接影响黄酒的酿造质量。
3.因此设计一种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上包括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连接有蒸箱,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连接有煮箱,所述蒸箱和煮箱的内部均设置有均热板,所述蒸箱和煮箱的外侧均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盘,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侧分别连接有泄压管以及控制器。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蒸箱以及煮箱分别和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部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蒸箱以及煮箱的四周均设置有密封隔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热气通过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为条形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泄压管的右侧分别对应连通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部,所述泄压管的顶部安装有泄压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把手整体呈u型结构,且把手的左侧固定安装于限位板的外侧,所述把手的外端包裹有防滑垫。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加热盘的顶部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顶部位于第二腔体的下方。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器嵌入安装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端,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电加热盘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
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连接于控制器的显示模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种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从而通过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蒸箱和煮箱的结构,能够实现同时进行蒸和煮的作业,提高了黄酒酿造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不是组合式结构,因此无法实现同时进行蒸和煮的工作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种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从而通过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进而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蒸和煮时的温度,并根据温度数据实时调节电加热盘,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不具备温度检测以及控制的功能,通常需要人工根据经验进行感知进行调节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装置主体;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第一腔体;5、第二腔体;51、通气孔;6、蒸箱;7、煮箱;8、均热板;9、限位板;10、把手;11、电加热盘;111、导热板;12、支撑架;13、防滑垫;14、温度传感器;15、泄压管;1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5.一种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上包括有第一
壳体2和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第一腔体4的内部连接有蒸箱6,第二腔体5的内部连接有煮箱7,蒸箱6和煮箱7的内部均设置有均热板8,通过均热板8能够确保内部温度保持相对一致,蒸箱6和煮箱7的外侧均连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0,通过把手10方便将蒸箱6和煮箱7拉出,装置主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盘11,通过电加热盘11用以对该装置进行加热,装置主体1的底部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13,通过该防滑垫13用以提高该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26.其中蒸箱6以及煮箱7分别和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的内部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蒸箱6以及煮箱7的四周均设置有密封隔板,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热气通过的通气孔51,通气孔51为条形孔,从而通过通气孔51用以将煮箱7工作时产生热气向上传输给蒸箱6,从而对蒸箱6进行加热处理,避免了多余热气的浪费,把手10整体呈u型结构,且把手10的左侧固定安装于限位板9的外侧,把手10的外端包裹有防滑垫,从而提高了握持时的舒适性,电加热盘11的顶部连接有导热板111,导热板111的顶部位于第二腔体5的下方,通过导热板111将电加热盘11的热量进行传导,解决了现有的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不是组合式结构,因此无法实现同时进行蒸和煮的工作的问题。
27.在该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的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通过温度传感器14用以实时监测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内部的温度变化,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外侧分别连接有泄压管15以及控制器16,通过控制器16用以对该装置中的加热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实现自动化的目的;
28.其中,泄压管15的右侧分别对应连通于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的内部,泄压管15的顶部安装有泄压阀,通过泄压管15和泄压阀用于对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内部进行泄压处理,控制器16嵌入安装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外端,控制器16上设置有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14、电加热盘11均和控制器16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14的输出端连接有数模转换模块,温度传感器14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连接于控制器16的显示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14检测蒸和煮时的温度,并根据温度数据实时调节电加热盘11,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不具备温度检测以及控制的功能,通常需要人工根据经验进行感知进行调节的问题。
29.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组合式多层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时,首先在蒸箱6以及煮箱7分别和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的内部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蒸箱6以及煮箱7的四周均设置有密封隔板以及把手10整体呈u型结构,且把手10的左侧固定安装于限位板9的外侧,把手10的外端包裹有防滑垫的条件下,通过把手10分别将蒸箱6和煮箱7拉出,随后放入需要蒸和煮的材料,并将蒸箱6和煮箱7放入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内部,随后开始进行加工,加工时,通过电加热盘11工作开始进行加热,并首先使煮箱7内部产生热量进行煮沸,煮沸同时煮箱7产生热气,在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热气通过的通气孔51,通气孔51为条形孔的条件下,热气穿过通气孔51到达第二腔体5内,对蒸箱6进行加热,达到蒸的目的,之后,通过温度传感器14实时检测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内部的温度变化,并且在控制器16嵌入安装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外端,控制器16上设置有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14、电加热盘11均和控制器16电性连接,
温度传感器14的输出端连接有数模转换模块,温度传感器14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连接于控制器16的显示模块的条件下,并在温度不够时或者温度较低时控制电加热盘11进行实时启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黄酒酿造用蒸煮装置不具备温度检测以及控制的功能,通常需要人工根据经验进行感知进行调节的问题。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