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14:53: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


背景技术:

2.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的各类电子产品。聚烯烃膜材料由于具有基材柔软、贴附性能好、耐磨抗刮等特点,适合各种不同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游戏机、液晶显示器等的机壳表面保护,使用范围很广,聚烯烃类保护膜通常都是先成卷生产,然后根据产品要求的规格对成卷的保护膜进行切卷,最终得到成品。
3.例如申请号为cn202220755279.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护膜生产用分切装置,涉及保护膜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两端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一侧设置有驱动件,所述安装板顶部远离驱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竖板,两组所述竖板之间转动设置有安装杆,且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安装杆的受力端相连接,所述安装杆表面等角度设置有四组分切刀,所述竖板侧壁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安装杆两端对称设置有与限位件相配合的限位块,通过限位件解除对限位块的限位,通过驱动件带动安装杆进行旋转,将新的分切刀旋转至切割位置,以此来进行分切作业。
4.然而,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保护膜生产用分切装置在使用时,当分切的刀具受损时或者因需要而更换的时候,需要将整个分切装置停下再更换刀具,而且更换刀具的过程繁琐,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对向安装有移动保护膜的输送机构和输出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和输出机构之间设置有辅助运输保护膜的导向辊;
8.还包括用于切割保护膜的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安装架、转筒以及活塞块,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通槽孔和安装孔,且所述通槽孔和安装孔互相贯通,所述转筒安装在安装孔中,所述转筒的端部安装有两个切刀,所述转筒尾部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弹片,所述限位弹片位于通槽孔中,所述活塞块安装在转筒尾部的内腔中和限位弹片接触。
9.在具体使用时,现有技术中的保护膜生产用分切装置在使用时,当分切的刀具受损时或者因需要而更换的时候,需要将整个分切装置停下再更换刀具,而且更换刀具的过程繁琐,影响生产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该保护膜分切装置包括工作台、输送机构、输出机构、切割装置以及导向辊,其中输送机构、输出机构对向安装在工作台上,用于传送保护膜,当保护膜在导向辊上传输时,位于保护膜一侧的切割装置,其中切刀位于
保护膜上方和并接触,切刀的刀刃对准保护膜,对移动的保护膜进行切割,两个切刀安装在转筒上,当一个切刀出现损毁时,将安装在转筒尾部内腔中的活塞块抽取一端距离,使活塞块和限位弹片脱离接触,让限位弹片脱离通槽孔回到定位通孔中,此时转筒没有限制,可以转动,旋转转筒使第二个切刀回到保护膜进行切割,损毁的切刀就位于保护膜的上方了,位置确定好后,将活塞块推入转筒中,使活塞块挤压限位弹片,使限位弹片位于通槽孔形成插销结构,完成固定,继续使用,操作十分简单,而且可以在不停止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减少误工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0.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输送辊,所述保护膜连接在输送辊上。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输出辊。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切刀安装在转筒的两侧,且沿着转筒的轴线环形阵。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有支撑脚。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包括包括工作台、输送机构、输出机构、切割装置以及导向辊的保护膜分切装置,通过在安装架上设计通槽孔、安装孔,在转筒上设计定位通孔、限位弹片,以及活塞块和两个切刀,可以实现快速更换刀具,操作十分简单,而且可以在不停止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减少误工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一);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二);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实施例中切割装置的拆解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实施例中切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7.工作台1、支撑脚2、输送机构3、输出机构4、切割装置5、导向辊6、保护膜7;
18.第一电机301、输送辊302、第二电机401、输出辊402、安装架501、通槽孔5011、安装孔5012、转筒502、定位通孔5021、限位弹片5022、切刀503、活塞块504。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来说,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对向安装有移动保护膜7的输送机构3和输出机构4,输送机构3和输出机构4之间设置有辅助运输保护膜7的导向辊6;
25.还包括用于切割保护膜7的切割装置5,切割装置5包括安装架501、转筒502以及活塞块504,安装架501上设有通槽孔5011和安装孔5012,且通槽孔5011和安装孔5012互相贯通,转筒502安装在安装孔5012中,转筒502的端部安装有两个切刀503,转筒502尾部开设有定位通孔5021,定位通孔5021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弹片5022,限位弹片5022位于通槽孔5011中,活塞块504安装在转筒502尾部的内腔中和限位弹片5022接触。
26.在具体使用时,现有技术中的保护膜生产用分切装置在使用时,当分切的刀具受损时或者因需要而更换的时候,需要将整个分切装置停下再更换刀具,而且更换刀具的过程繁琐,影响生产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保护膜分切装置,该保护膜分切装置包括工作台1、输送机构3、输出机构4、切割装置5以及导向辊6,其中输送机构3、输出机构4对向安装在工作台1上,用于传送保护膜7,当保护膜7在导向辊6上传输时,位于保护膜7一侧的切割装置5,其中切刀503位于保护膜7上方和并接触,切刀503的刀刃对准保护膜7,对移动的保护膜7进行切割,两个切刀503安装在转筒502上,当一个切刀503出现损毁时,将安装在转筒502尾部内腔中的活塞块504抽取一端距离,使活塞块504和限位弹片5022脱离接触,让限位弹片5022脱离通槽孔5011回到定位通孔5021中,此时转筒502没有限制,可以转动,旋转转筒502使第二个切刀503回到保护膜7进行切割,损毁的切刀503就位于保护膜7的上方了,位置确定好后,将活塞块504推入转筒502中,使活塞块504挤压限位弹片5022,使限位弹片5022位于通槽孔5011形成插销结构,完成固定,继续使用,操作十分简单,而且可以在不停止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减少误工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7.输送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安装在工作台1上,第一电机30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输送辊302,保护膜7连接在输送辊302上。输出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01,第二电机401安装在工作台1上,第二电机40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输出辊402。两个切刀503安装在转筒502的两侧,且沿着转筒502的轴线环形阵。工作台1的底部设有支撑脚2。
28.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