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地下管道的紫外光内衬修复管的滚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1 17: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地下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道的紫外光内衬修复管的滚运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管道线路错综复杂。地下管道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
3.当地下管道由于发生破损导致管道渗漏时,由于对管道进行更换的施工周期长,且施工成本高,因此,通常采用对地下管道进行修复,以降低地下管道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在对地下管道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在地下管道内铺设扁平状态下的紫外光内衬修复管(以下简称“软管”),然后,将软管的两端撑起,接着,将安装紫外灯的小车置入软管内,最后,开启紫外灯,并控制小车在软管内移动,在小车移动过程中,紫外灯发出的紫外光对软管的内壁进行照射,软管经过紫外光的照射逐渐硬化,完成软管铺设,从而以软管代替原地下管道,完成修复。
4.在地下管道内铺设扁平状态下的软管的过程中,需要由地下管道的一端向另一端牵拉软管,随着软管铺设长度的增加,软管和地下管道之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大,因此存在软管出现破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软管铺设过程中软管和地下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管道的紫外光内衬修复管的滚运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管道的紫外光内衬修复管的滚运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地下管道的紫外光内衬修复管的滚运装置,包括堵板一、堵板二以及卷轮,所述卷轮上卷设有扁平状态下的软管,所述卷轮和所述堵板一位于地下管道的同一端,所述堵板一和所述堵板二分别安装于所述地下管道的两端,所述堵板一、所述堵板二以及所述地下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蓄水槽,所述堵板一和所述堵板二之间设置有便于牵引所述软管的辅助机构,所述堵板一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堵板一固定于所述地下管道上的固定机构。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在待修复的地下管道内铺设扁平状态下的软管时,首先通过固定机构在地下管道的两端安装堵板一和堵板二,堵板一、堵板二以及地下管道内壁之间形成蓄水槽,然后向蓄水槽内注水,最后,通过辅助机构将卷轮上的软管从堵板一所在一端向地下管道的另一端牵拉。这样,在牵拉软管的过程中,由于软管和地下管道的内壁之间的水的存在,降低了软管和地下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了软管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上夹板和下夹
板,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用于夹持所述软管,所述上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夹板上,所述下夹板上固定连接有牵引环。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牵拉软管之前,通过将软管置于下夹板上,然后通过螺栓将上夹板安装于下夹板上,使得上夹板和下夹板对软管进行夹持,这样无需在软管上进行开孔穿绳,通过牵拉牵引环即可对软管进行牵拉铺设。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夹板的两侧均安装有气囊。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囊的设置,增加了上夹板和下夹板在水中的整体浮力,使得上夹板和下夹板能够在蓄水槽内漂浮于水面上,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牵拉软管所需的拉力。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卡扣和两根束带,两根所述束带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堵板一顶部的两侧,所述卡扣安装于其中一根所述束带上,另一所述束带远离所述堵板一的一端系于所述卡扣上。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在地下管道的端部安装堵板一时,通过将其中一个束带绕过地下管道的外壁系于卡扣上,并拉紧束带,使得两根束带处于紧绷状态,从而完成堵板一的安装。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堵板一上安装有两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上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相对内侧转动安装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两端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所述转轴一一对应的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转动孔内。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堵板上安装转动辊,扁平状态下的软管从卷轮上离开后,经过转动辊的传动,穿入地下管道内,这样降低了软管和堵板一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了软管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堵板一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转动安装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的螺纹连接于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段。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丝杠,丝杆驱动两个支撑杆向互相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转轴从转动孔内脱离,从而能够根据扁平状态下的软管宽度,对转动辊进行更换,使得转动辊的长度和扁平状态下的软管宽度相匹配。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堵板一内转动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伸入所述滑动槽内,且所述驱动轴伸入所述滑动槽内的一端安装有锥齿轮一,所述丝杠上安装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和所述锥齿轮二相互啮合。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更换转动辊时,通过转动驱动轴,驱动轴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驱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带动丝杠转动,使得丝杠能够驱动转轴从转动孔内脱离,以便于对转动辊进行更换。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堵板一上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所述堵板一设置,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地下管道的一端安装有泄水阀。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软管铺设完成之后,打开泄水阀,将蓄水槽内的水向外逐渐排出。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牵拉软管的过程中,由于软管和地下管道的内壁之间的水的存在,降低了软管和地下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了软管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25.2、通过转动驱动轴,使得转轴从转动孔内脱离,以便于对转动辊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堵板一、堵板二以及卷轮的构造。
27.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示意蓄水槽的构造。
28.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剖面示意图,主要示意上夹板、下夹板、气囊以及牵引环的构造。
29.图4是图1中沿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示意丝杠、支撑杆以及转动辊的构造。
30.图5是本实施例中堵板一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排水管的构造。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堵板一;11、支撑杆;12、转轴;13、转动辊;131、转动孔;14、滑动槽;15、丝杠;151、锥齿轮二;16、驱动轴;161、锥齿轮一;162、手轮;17、排水管;172、泄水阀;2、堵板二;3、卷轮;31、软管;32、支撑座;321、滚轮;4、地下管道;41、蓄水槽;5、辅助机构;51、上夹板;511、螺栓;52、下夹板;521、牵引环;522、气囊;6、固定机构;61、卡扣;62、束带;7、牵引绳;71、登山扣。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用于地下管道的紫外光内衬修复管的滚运装置。
35.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地下管道4的紫外光内衬修复管的滚运装置,包括堵板一1、堵板二2以及卷轮3,卷轮3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32,卷轮3转动安装于支撑座32上,支撑座32的底部安装有滚轮321,扁平状态下的软管31卷设于卷轮3上,卷轮3和堵板一1位于地下管道4的同一端,堵板一1和堵板二2分别安装于地下管道4的两端,堵板一1、堵板二2以及地下管道4的内壁之间形成蓄水槽41。堵板一1上安装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贯穿堵板一1设置,排水管17远离地下管道4的一端安装有泄水阀172。
36.当操作人员需要在待修复的地下管道4内铺设扁平状态下的软管31时,通过将堵板一1和堵板二2分别安装于地下管道4的两端,并向蓄水槽41内注水,然后将卷轮3上的软管31从堵板一1所在一端向地下管道4的另一端牵拉,由于软管31和地下管道4的内壁之间的水的存在,降低了软管31和地下管道4内壁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了软管31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当软管31铺设完成之后,打开泄水阀172,将蓄水槽41内的水向外逐渐排出,并拆除堵板一1和堵板二2,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撑开软管31和紫外光照射的后续施工。
37.参照图1和图2所示,堵板一1和堵板二2之间设置有便于牵引软管31的辅助机构5,堵板一1上设置有用于将堵板一1固定于地下管道4上的固定机构6。
38.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地下管道4内穿设有用于牵引软管31的牵引绳7,牵引绳7靠近软管31的一端系有登山扣71。
39.辅助机构5包括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用于夹持软管31,上夹
板51通过螺栓511固定连接于下夹板52的顶面,下夹板52上固定连接有牵引环521,登山扣71固定于牵引环521上。下夹板52上安装有是三个气囊522,其中一个气囊522位于下夹板52的一侧,剩余两个气囊522位于下夹板52的另一侧,牵引环521位于这两个气囊522之间。
40.在操作人员牵拉软管31之前,通过将软管31置于下夹板52上,然后通过螺栓511将上夹板51安装于下夹板52上,使得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对软管31进行夹持,这样无需在软管31上进行开孔穿绳,通过牵拉牵引环521即可对软管31进行牵拉铺设,接着对气囊522进行充气,增加了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在水中的整体浮力,使得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能够在蓄水槽41内漂浮于水面上,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牵拉软管31所需的拉力。
41.参照图2和图4所示,固定机构6包括卡扣61和两根束带62,两根束带62分别固定连接于堵板一1顶部的两侧,卡扣61安装于其中一根束带62上,另一束带62远离堵板一1的一端系于卡扣61上。当操作人员需要在地下管道4的端部安装堵板一1时,通过将其中一个束带62绕过地下管道4的外壁系于卡扣61上,并拉紧束带62,使得两根束带62处于紧绷状态,从而完成堵板一1的安装。
42.参照图1和图4所示,堵板一1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14,滑动槽14位于两个束带62之间,滑动槽14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支撑杆11,滑动槽14内转动安装有丝杠15,丝杠15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支撑杆11一一对应的螺纹连接于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段,每个支撑杆11上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2,两个支撑杆11的相对内侧转动安装有转动辊13,转动辊13的两端均开设有转动孔131,两个转轴12一一对应的转动安装于两个转动孔131内。
43.堵板一1内转动安装有驱动轴16,驱动轴16的一端伸入滑动槽14内,且驱动轴16伸入滑动槽14内的一端安装有锥齿轮一161,丝杠15上安装有锥齿轮二151,锥齿轮一161和锥齿轮二151相互啮合,驱动轴16的另一端安装有手轮162。
44.当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扁平状态下的软管31宽度,对转动辊13进行更换时,通过转动手轮162驱动轴16,手轮162通过驱动轴16带动锥齿轮一161转动,锥齿轮一161驱动锥齿轮二151转动,锥齿轮二151带动丝杠15转动,使得丝杠15能够驱动转轴12从转动孔131内脱离,以便于对转动辊13进行更换。
4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操作人员需要在待修复的地下管道4内铺设扁平状态下的软管31时,首先将安装登山扣71的牵引绳7穿入地下管道4内,并使得登山扣71固定于牵引环521上,接着将堵板一1和堵板二2分别安装于地下管道4的两端,并向蓄水槽41内注水,然后将软管31置于下夹板52上,通过螺栓511将上夹板51固定于下夹板52上,并对气囊522进行充气,最后,牵拉牵引绳7,使得软管31的自由端从堵板一1所在一侧向堵板二2一侧移动,完成软管31的铺设。
46.软管31铺设完成之后,打开泄水阀172,将蓄水槽41内的水向外逐渐排出,并拆除堵板一1和堵板二2,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撑开软管31和紫外光照射的后续施工。
4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