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27 05:54: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压铸模具冷却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压铸模具是工业生产加工中较为常用的设备之一,压铸模具具有高效稳定的物理特性,后期易于维护,因此在金属制品的生产加工中较为常见,压铸模具在生产的频繁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高温会对金属造成形变,进而造成金属制品生产质量的下降,因此需要利用冷却设备对压铸模具进行降温。现有技术中的压铸模具冷却设备体积较大,会对压铸模具内部或者周围的空间造成一定程度的占用,进而会减小压铸模具周边的可操作空间,降低了压铸模具冷却装置的便利性,并且传统的压铸模具冷却设备集成度较低,需要使用大量的管道等对冷却流体进行引导,进而增加了冷却设备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冷却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减小冷却设备整体的体积,降低对压铸模具周围空间的占用率,并且可以降低冷却装置的制造成本,提升冷却流体对于压铸模具的冷却效率。
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在内部流动进行液冷散热;
5.正通流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正通流道分为两组,且每一组正通流道包括六组贯穿壳体正面到背面的通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由壳体的正面到背面进行流动;
6.侧向流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侧向流道均设置有两组于壳体的两侧,且侧向流道的一端与靠近壳体两侧的正通流道连接,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向壳体的两侧流动;
7.纵向流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纵向流道设置有两组,且每一组设有与正通流道顶部或者底部连接的六组通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在壳体的顶部或者底部进行流动。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四组固定孔,且固定孔由壳体的正面贯穿至壳体的背面。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长方体金属材料制成,且表面平滑边缘设置有倒角。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1.能够通过正通流道对侧向流道和纵向流道进行连通,进而可以使冷却流体在壳体的外部进行多个方向的流通,进而可以减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从而提升了装置的集成度,增加了冷却装置的实用性。
12.能够通过侧向通道和纵向通道配合,引导冷却流体在壳体的侧面和垂直方向进行
流动,进而可以降低装置安装引导流体流动管道的成本,并且扩大了冷却流体的作用范围,提升了冷却流体的冷却效率。
13.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壳体;2、侧向流道;3、固定孔;4、正通流道;5、纵向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包括壳体1,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在内部流动进行液冷散热,进而可以使冷却流体进入压铸模具内部的各个位置进行液冷散热,提升压铸模具的降温效果;
20.正通流道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正通流道4分为两组,且每一组正通流道4包括六组贯穿壳体1正面到背面的通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由壳体1的正面到背面进行流动;
21.侧向流道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所述侧向流道2均设置有两组于壳体1的两侧,且侧向流道2的一端与靠近壳体1两侧的正通流道4连接,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向壳体1的两侧流动,进而可以扩大冷却流体在壳体1两侧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冷却流体对压铸模具的冷却效果;
22.纵向流道5,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纵向流道5设置有两组,且每一组设有与正通流道4顶部或者底部连接的六组通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在壳体1的顶部或者底部进行流动,纵向流道5可以引导正通流道4内部的冷却流体向壳体1的顶部或者底部进行流动,从而可以扩大冷却流体在壳体1顶部或者底部与压铸模具的接触面积,以提升冷却流体对壳体1的冷却效果。
23.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四组固定孔3,且固定孔3由壳体1的正面贯穿至壳体1的背面,固定孔3可以为固定螺栓提供安装的位置,进而可以使固定螺栓贯穿壳体1对壳体1和压铸模具进行连接。
24.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金属材料制成,且表面平滑边缘设置有倒角,壳体1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材质制成,一方面可以保证装置的耐用性,另一方面可
以提升装置对于热量的传导效率,进而提升装置对于压铸模具的冷却效果。
25.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在内部流动进行液冷散热;正通流道(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正通流道(4)分为两组,且每一组正通流道(4)包括六组贯穿壳体(1)正面到背面的通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由壳体(1)的正面到背面进行流动;侧向流道(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所述侧向流道(2)均设置有两组于壳体(1)的两侧,且侧向流道(2)的一端与靠近壳体(1)两侧的正通流道(4)连接,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向壳体(1)的两侧流动;纵向流道(5),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纵向流道(5)设置有两组,且每一组设有与正通流道(4)顶部或者底部连接的六组通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在壳体(1)的顶部或者底部进行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四组固定孔(3),且固定孔(3)由壳体(1)的正面贯穿至壳体(1)的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金属材料制成,且表面平滑边缘设置有倒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的压铸模具冷却油水路集成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在内部流动进行液冷散热;正通流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正通流道分为两组,且每一组正通流道包括六组贯穿壳体正面到背面的通道,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由壳体的正面到背面进行流动;侧向流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侧向流道均设置有两组于壳体的两侧,且侧向流道的一端与靠近壳体两侧的正通流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正通流道对侧向流道和纵向流道进行连通,进而可以使冷却流体在壳体的外部进行多个方向的流通,进而可以减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从而提升了装置的集成度,增加了冷却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冷却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冷却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信运比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6
技术公布日:2023/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