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单格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02:5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格,其至少包括形状稳定的壳体和布置在该壳体中的至少相叠地堆叠的多个层,所述层包括作为电极的至少一个阳极和至少一个阴极并在不同的电极之间包括隔板。所述层形成至少一个堆。


背景技术:

2.至少堆叠的、必要时附加缠绕或折叠的阴极、阳极和隔板尤其形成堆。每个电极与从堆中向外延伸的放电器连接,从而可以将电流从堆中引出或供应给堆。阳极的放电器和阴极的放电器分别相互连接,以便将相应的电极电气并联。在电池单格中也可以布置有多个堆。
3.电池、尤其锂离子电池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驱动机动车。电池通常由电池单格和/或由包括多个电池单格的电池模块组成。
4.由后公开的de 10 2021 112 444.1已知一种电池单格,其至少包括壳体和布置在该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活性材料块。活性材料块具有至少相叠地堆叠的多个层。壳体包括具有敞开的第一端侧和敞开的第二端侧的护套部件以及一件式实施的芯部件,所述护套部件沿着周向方向完全包围至少一个活性材料块。芯部件具有布置在第一端侧处并与护套部件连接的底部件和沿着轴向方向与其间隔开地布置在第二端侧处并与护套部件连接的盖部件,以及将底部件与盖部件连接的中间部件。至少一个活性材料块沿着径向方向在护套部件和中间部件之间布置在中间部件的第一侧面上以及在护套部件和中间部件之间布置在中间部件的与第一侧面相对而置的第二侧面上。芯部件是挤压型材。
5.电池单格的这种结构型式实现结构空间的有效利用,因此实现以wh/l[瓦时每升]为单位的该参数的高值。
[0006]
此外,单格与系统中的冷却装置的连结非常重要。在堆或活性材料块之间至系统冷却装置的直接的冷却路径在当前的结构形式中是不存在的。通过在de 10 2021 112 444.1中提出的、实施为挤压型材的芯部件可以将壳体中产生的热简单地引走。
[0007]
由cn 109962312 a已知一种具有热交换器板的电池单格。热交换器板布置在电池单格内或布置在电池单格的层之间。热交换器板可以由冷却流体穿流。相应的联接部经由壳体向外延伸。
[0008]
由wo 2020/007561 a1已知一种棱柱形的电池单格。壳体壁中的一个形成伸入到壳体内部空间中的调温肋,在该调温肋处布置有加热元件。调温肋可以通过挤压来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本发明的任务是至少部分地解决关于现有技术列出的问题。尤其地,应提出一种电池单格,其可以成本适宜地制造,实现壳体的有效的空间利用,并且确保电池单格或布置在壳体中的堆的改善的调温。
[0010]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单格有助于解决这些任务。在专利权利要求书中单独列出的特
征能够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相互组合,并且可以通过说明书中的阐释性事实和/或附图中的细节来补充,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变型方案。
[0011]
提出了一种电池单格,其至少包括形状稳定的壳体和布置在该壳体中的至少相叠地堆叠的多个层,所述层包括作为电极的至少一个阳极和至少一个阴极并在不同的电极之间包括隔板。壳体包括外部包套用于构造由壳体包围的容积,以及在容积内包括与外部包套连接的热交换器板。热交换器板可在热交换区段中由冷却流体穿流。用于冷却流体的至少一个第一联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联接部布置在热交换器板的至少一个第一联接元件处,该第一联接元件与热交换区段一件式地连接并形成外部包套的至少一部分。
[0012]
至少堆叠的、必要时附加缠绕或折叠的阴极、阳极和隔板尤其形成堆。电极具有尤其作为导电载体材料上的覆层的活性材料,其尤其是用作放电器。阳极、阴极和隔板分别称为层。层可以分别以任意数量布置为单片堆(einzelblattstapel)、层压件、z形折叠件、果冻卷(jelly roll)。
[0013]
每个电极与从堆中向外延伸的放电器连接,从而可以将电流从堆中引出或供应给堆。阳极的放电器和阴极的放电器分别相互连接,以便将相应的电极电气并联。在电池单格中也可以布置有多个堆。
[0014]
尤其地,电极以已知方式布置以形成堆并且由电解质或电解质液体加载。
[0015]
电极尤其薄膜状地实施,即具有较大的侧面和较小的厚度。尤其地,在电极的侧面或每个侧面上布置有具有活性材料的覆层。隔板分别布置在相邻布置的不同电极的侧面之间。尤其地,电极的未覆层的部分作为放电器从堆中延伸出来。
[0016]
尤其地,堆内的阳极和阴极分别相互并联,使得多个阳极的放电器相互导电连接,并且多个阴极的放电器相互导电连接。
[0017]
电池单格的壳体尤其仅可塑性变形。壳体也称为硬壳,并且电池单格例如称为棱柱形单格。
[0018]
电池单格尤其是含锂的电池单格、尤其二次单格,即可重复充电的电池单格。
[0019]
在电池单格准备好使用的情况下,壳体尤其一件式地实施。壳体或包围容积的包套由热交换器板的至少一个(至少第一或附加地第二)联接元件和形成包套的另外的构件组成,它们在壳体的制造范畴内才被相互连接,但之前相互分离地存在。(多个)联接元件和热交换器板尤其形成预装配组,该预装配组然后与另外的构件被连接成包套。
[0020]
热交换区段尤其布置在容积内并尤其在两个(最大)侧面上与至少一个堆相邻地布置。热交换区段尤其至少部分地实施为空腔,使得冷却流体可以经由第一联接部流动到空腔中并且经由第二联接部从空腔中出来流动到电池单格的周围环境中。尤其地,在热交换区段内布置有通道结构,使得冷却流体可以沿着通道结构穿流热交换区段。
[0021]
尤其地,电池单格或至少一个堆可经由热交换区段进行调温,即进行冷却或如有必要进行加热。
[0022]
尤其地,热交换区段和至少一个第一(和必要时第二)联接元件一件式地实施为压铸件、挤压型材或焊接结构。
[0023]
在挤压方法中,将初始材料加热到成型温度并在高压下通过成型模具压制。如此产生的型材从模具中沿着进给方向继续运动。
[0024]
在压铸方法中,将液态的初始材料导入到阴模中并在凝固之后脱模。
[0025]
尤其地,如此改变根据de 10 2021 112 444.1的电池单格,使得在那提出的芯部件现在实施为可由冷却流体穿流。尤其地,可以使从与冷却装置的连结部(例如经由壳体面)到热点(例如在电接触部处,电池单格经由该电接触部与布置在电池单格外的电路连接)的必要时存在的强烈的温度梯度如此显著地最小化。尤其对于具有高功率密度的系统和具有高内阻的单格化学(zellchemie),例如在固态电池的情况下,这是非常重要的。
[0026]
如果壳体经由容积内的热交换区段冷却并且用于冷却流体的联接部布置在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处,则尤其可以省去或在结构上强烈简化壳体的侧面到冷却装置处的连结部。因此,可以例如进一步降低电池单格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改善空间利用。
[0027]
热交换区段在容积内的布置尤其也可以在冷却器破损的情况下改善系统安全性,因为冷却流体不会流出到布置大量电池单格的模块壳体中,而是基本上留在电池单格的各个壳体中。
[0028]
由于容积内的热交换区段的空间需求增加和重量增加,能量密度(在容积以及重量方面)在电池单格层面上降低。然而,在模块层面上(即如果考虑多个电池单格),这又通过电池模块中的节省平衡。
[0029]
利用热交换区段中的调温的设计方案,在模块层面上不必产生结构上的额外耗费。如此,所有电池单格在模块层面上相同地表现,即使在单格化学发生变化时。因此,不需要在进行模型改进时的新开发。同样,具有不同电池单格(低成本对高性能)的模块方案可以相同地应用。因此,多样化产品组合中的开发耗费大大下降。
[0030]
尤其地,热交换区段和至少一个第一(和必要时第二)联接元件一件式地实施为压铸件、挤压型材或焊接结构。在此,也可以制造两个半壳并将这两个半壳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增材制造方法(即例如通过三维打印)进行制造。
[0031]
备选于具有通道结构的热交换区段的制造,也可以在热交换区段中设置尽可能大的空腔,该空腔以孔隙率为至少80%的气凝胶填充。气凝胶是高度多孔的固体,在其中高达99.98%的容积由孔隙组成。
[0032]
气凝胶是多孔介质,该介质实现热交换区段的由空腔削弱的侧面的稳定。因此,当在容积内例如存在高压(例如由于膨胀,即活性材料或至少一个堆的延展)时,可以防止热交换区段被压挤。由于气凝胶的高孔隙率,可以使用并由此有效地冷却特别多的冷却流体。冷却流体经由联接部被导入到热交换区段中或从热交换区段引出,并且通过气凝胶经由孔隙分布。
[0033]
在使用气凝胶时,必要时可以必要时经由具有通道结构的设计方案来减小热交换区段的壁厚。然而,通道结构实现热交换区段的指向的且可更好分布的穿流。
[0034]
尤其地,包套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第一端侧的至少一个护套部件,该护套部件沿着周向方向完全包围层和热交换区段。第一端侧通过至少一个联接元件至少部分地封闭。
[0035]
护套部件尤其柱形地实施,即仅具有彼此平行伸延的面。第一端侧尤其横向于其延伸。护套部件可以实施为深冲件,其中,两个端侧可以敞开地实施或一个端侧可以封闭地实施。
[0036]
尤其地,护套部件包括敞开的第二端侧,该第二端侧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联接元件至少部分地封闭,该第二联接元件与热交换区段一件式地连接。
[0037]
端侧沿着轴向方向彼此相对而置。轴向方向尤其平行于护套部件的柱形面的延伸部或横向于第一端侧的延伸部伸延。
[0038]
联接元件例如在通过挤压制造热交换器板时分别平行于进给方向且平行于至少一个端侧延伸。
[0039]
联接元件沿径向方向、即横向于轴向方向且横向于热交换区段的最大侧面具有比热交换区段更大的宽度,尤其是其宽度的超过3倍、优选地超过5倍。联接元件尤其垂直于热交换区段延伸。热交换区段具有3至15毫米、尤其至多8毫米、优选地至多5毫米的宽度。热交换区段尤其平行于热交换区段的宽度具有0.2至5毫米、尤其至多3毫米、优选地至多2毫米的最小壁厚(即尤其实心材料的壁厚)。联接元件尤其具有最小的壁厚,热交换区段的壁厚的极限也适用于此。但各个部件的壁厚可以彼此不同地实施。
[0040]
联接元件的宽度尤其如此实施,使得联接元件刚好覆盖至少一个堆沿着径向方向的延伸部。
[0041]
至少一个第一联接元件尤其包括至少一个联接部。该联接部尤其以用于冷却流体的穿引部的形式实施并且必要时在第一联接元件处实施有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管路的联接几何结构。在第一联接元件处可以布置有多个联接部。
[0042]
至少一个第二联接元件尤其不包括联接部。尤其地,第二联接元件包括完全闭合的表面,使得因此第二端侧也可以完全地(且没有用于联接部的穿引部)封闭。
[0043]
铝或铝合金而或还有其他材料尤其可以被用作至少用于热交换区段和联接元件的材料。在此,所使用的材料尤其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优选类似于铝的导热性或高于铝的导热性。
[0044]
尤其地,如此布置至少一个堆,使得层在热交换区段的侧面的区域中分别平行于侧面延伸。如果设置仅仅一个堆,则层可以围绕热交换区段缠绕。如果设置有两个堆,则每个堆可以与相应的侧面相邻地布置。
[0045]
为了制造电池单格,尤其首先提供热交换器板。将至少一个堆(尤其在端侧之间)布置在热交换器板的热交换区段处。
[0046]
至少一个堆可以由电绝缘部围住。
[0047]
至少一个堆尤其可以经由一种夹具被布置在热交换区段处。夹具可以在外部包围至少一个堆,并且如此固定至少一个堆的宽度。该宽度横向于热交换区段的侧面伸延。尤其地,至少一个堆如此布置在热交换区段处,使得至少一个堆沿着轴向方向与至少一个联接元件对齐地布置。
[0048]
热交换器板与至少一个堆一起(尤其与绝缘部一起)被推入到护套部件中,尤其沿着轴向方向。
[0049]
至少一个联接元件可以在相应的端侧处与护套部件连接,优选地材料配合地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尤其地,联接元件可以至少在相应端侧处的与护套部件构造的接触部位处与护套部件连接。因此,可以在护套部件和联接元件之间建立至少液密的、必要时也气密的连接。
[0050]
壳体尤其方形地构造。壳体的平行于热交换区段的侧面延伸的侧面在此具有最大面积,并且尤其由护套部件形成。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在其处布置有至少一个联接元件)可以形成具有相应更小面积的侧面。
[0051]
尤其地,至少一个第一联接元件覆盖端侧(第一联接元件布置在其处)的至少10%、优选地至少20%。
[0052]
尤其地,纵向方向、尤其在挤压热交换器板时的进给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且平行于热交换区段的侧面伸延。
[0053]
尤其地,纵向方向平行于热交换区段且平行于第一端侧和/或第二端侧伸延。包套在至少一个端侧处由沿着纵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联接元件形成,其中,在联接元件之间构造有中间空间。
[0054]
尤其地,至少在第一端侧处或在第二端侧处构造有两个中间空间。尤其地,中间空间沿着纵向方向(尤其通过联接元件)彼此间隔开地布置。
[0055]
尤其地,电池单格的至少一个电接触部布置在中间空间中。
[0056]
在每个中间空间中可以布置有至少一个电接触部,布置在容积中的堆可以经由该电接触部与布置在壳体外的电路连接。尤其地,在每个中间空间中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接触部。
[0057]
由于提供多个接触部(即一极的多个接触部),可以降低内阻。
[0058]
中间空间可以尤其通过机械加工从联接元件中或从热交换器板中加工出来(例如在热交换器板实施为挤压型材的情况下)或可以直接设置在其中(例如在热交换器板实施为压铸件或焊接结构的情况下)。尤其地,热交换器板在挤压之后不具有中间空间。
[0059]
尤其地,相应的联接元件沿着纵向方向延伸超过热交换区段。尤其地,堆的层如此可以从热交换区段的一侧朝向热交换区段的另一侧延伸,尤其通过沿着围绕热交换区段的周向方向对层进行缠绕。相应的联接元件沿着纵向方向的延伸部尤其如此实施,使得所述延伸部刚好覆盖至少一个堆沿着纵向方向的延伸部。
[0060]
尤其地,至少一个端侧仅通过仅仅一个联接元件封闭。在这种情况下,联接元件例如构造包套的完整的端侧。
[0061]
尤其地,至少一个联接元件与护套部件材料配合地连接。
[0062]
尤其地,利用热交换器板和护套部件的连接来制造电池单格的壳体。壳体在热交换器板和护套部件进行材料配合连接的情况下尤其一件式实施,但在此总是由至少两个部件,即由热交换器板和护套部件制成。
[0063]
尤其地,护套部件是挤压型材。当前关于热交换器板的挤压过程和材料厚度的说明在此尤其相应地适用。
[0064]
尤其地,包套在端侧处类似地实施,必要时甚至相同地实施,并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中间空间或两个中间空间,必要时甚至更多个中间空间。备选地,热交换器板在至少一个端侧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两个中间空间,而热交换器板在另一端侧的区域中闭合地(没有中间空间地,即作为连续的联接元件)实施。同样,但端侧也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中间空间,即不具有、具有一个、两个或甚至更多个中间空间。
[0065]
电池单格的至少两个电接触部可以分布地布置在一个端侧处或在两个端侧上。
[0066]
在每个端侧处而或在端侧中的仅仅一个处也可以布置有多个电接触部。在此,可以在端侧处布置有相同类型的或不同的接触部。
[0067]
在此描述的带有热交换器板的电池单格尤其可以具有与常见的带有可变形的壳体的软包单格或已知的棱柱形电池单格(其不具有热交换器板)类似的尺寸(至少在三个空
间维度中的两个空间维度中,优选地在所有空间维度中)。尤其地,电接触部能够以几乎任意配置布置在壳体处,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使所提出的电池单格适配于针对已知的电池单格设置的布置结构。
[0068]
用于冷却流体的联接部也能够以几乎任意配置布置在壳体处。
[0069]
尤其地,相应的电接触部相对于壳体电绝缘。例如,电接触部可以具有金属框架,该金属框架是可与壳体例如材料配合地连接的或可以与壳体例如材料配合地连接。堆的电接触尤其经由电导体进行,该电导体从堆通过电接触部朝向电池单格的周围环境延伸。电接触部尤其相对于金属框架电绝缘地布置,例如经由接触绝缘部。
[0070]
接触部尤其通过堆绝缘部相对于至少一个堆电绝缘地布置。尤其地,至少一个接触部也可以相对于壳体非绝缘地布置,使得壳体具有电势。
[0071]
尤其地,至少一个堆的至少一个电极经由仅在中间空间的区域中从堆中延伸出来的放电器与布置在中间空间中的第一接触部或与布置在另一个中间空间中的第二接触部导电连接。
[0072]
尤其地,放电器仅在中间空间布置所在之处或者在待与放电器接触的电接触部或电导体布置所在之处从堆或堆的绝缘部中延伸出来。因此,须使在堆和第一端侧或包套之间的否则需要的、应为放电器保持空出的空间仅在接触部的区域中保持空出。因为在该区域中存在中间空间,即刚好没有联接元件,所以至少一个联接元件可以直接布置在堆上,即没有应预保持的间隙。相应的接触部可以在(多个)放电器和接触部之间具有对于接触所需的结构空间,或者可以如此进行布置,使得该结构空间存在。
[0073]
尤其地,一种电极类型的所有放电器、即阳极或阴极的所有放电器都与两个接触部中的一个连接。优选地,另一种电极类型的所有放电器都与两个接触部中的另一个连接。
[0074]
至少一个堆尤其延伸经过在联接元件或包套的端侧之间的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最小高度的超过95%、优选地超过98%、特别优选地超过99%。尤其地,与最小高度相比,堆具有至多1毫米、优选地至多0.5毫米的尺寸不足。尤其地,至少一个堆同时在端侧处接触包套。
[0075]
这种较小的尺寸不足是可能的,因为通过挤压(尤其在挤压之后校准的构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非常高的精度。因此,在堆方面或在壳体设计中不必预保持间隙,以便确保在将堆布置在壳体中时的后续配合,例如在深冲的壳体构件的情况下。
[0076]
尤其在专利权利要求书和反映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不定冠词(“一个”、“一种”)的使用应理解为不定冠词而不是数词。相应随之引入的术语或组件因此应如此理解,即所述术语或组件至少存在一次并且但尤其也可以存在多次。
[0077]
预防性地应当注意的是,在此使用的数词(“第一”、“第二”、...)主要(仅)用于区分多个相同类型的对象、参量或过程,即尤其不强制性地预设这些对象、参量或过程彼此的依赖性和/或顺序。如果需要依赖性和/或顺序,则这在此明确说明或者在研究具体描述的设计方案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构件可以出现多次(“至少一个”),则对这些构件中的一个的描述可以同样适用于这些构件的全部或一部分,但这不是强制性的。只要在此提到多个构件,则这也包括多于两个构件。
附图说明
[0078]
接下来借助附图更详细地阐释本发明以及技术环境。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不应受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尤其地,除非另有明确说明,也可以提取图中阐释的事实的部分方面,并且将其与本说明书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和认识相结合。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图和尤其所示的尺寸比例仅是示意性的。其中:图1以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电池单格;图2分别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de 10 2021 112 444.1的芯部件和热交换器板;以及图3分别以透视图示出了热交换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79]
图1以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电池单格1。图2分别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de 10 2021 112 444.1的芯部件22和热交换器板6。图3分别以透视图示出了热交换器板6。接下来共同地描述图1至图3。
[0080]
电池单格1包括形状稳定的壳体2和布置在该壳体中的两个堆29,所述堆分别具有至少彼此相叠地堆叠的多个层3,所述层包括作为电极的至少一个阳极和至少一个阴极并且在不同的电极之间包括隔板。壳体2包括外部包套4用于构造由壳体2包围的容积5,以及在容积5内包括与外部包套4连接的热交换器板6。热交换器板6可在热交换区段7中由冷却流体穿流。用于冷却流体的第一联接部8和第二联接部9布置在热交换器板6的第一联接元件10处,该第一联接元件与热交换区段7一件式地连接并形成外部包套4的至少一部分。
[0081]
在电池单格1准备好使用的情况下,壳体2一件式地实施。壳体2或包围容积5的包套4由热交换器板6的一个第一联接元件10和多个第二联接元件15以及形成包套4的另外的构件(例如接触部18)组成,它们在壳体2的制造范畴内才被相互连接,但之前相互分离地存在。联接元件10,15和热交换器板6形成预装配组,该预装配组然后与另外的构件被连接成包套4。
[0082]
热交换区段7布置在容积5内并以两个最大侧面21与相应的堆29相邻地布置。热交换区段7至少部分地实施为空腔30,使得冷却流体可以经由第一联接部8流动到空腔30(通道结构,参见图3)中并且经由第二联接部9从空腔30中出来流动到电池单格1的周围环境中。
[0083]
如此改变根据de 10 2021 112 444.1的电池单格1,使得在那提出的芯部件22现在实施为可由冷却流体穿流。因此,可以使从与冷却连结部(例如经由壳体面)到热点(例如在电接触部18处,电池单格1经由该电接触部与布置在电池单格1外的电路连接)的必要时存在的强烈的温度梯度如此显著地最小化。为此,芯部件22的中间部件23现在实施为具有更大宽度31的热交换区段7。
[0084]
包套4包括具有敞开的第一端侧12的护套部件11,该护套部件沿着周向方向13完全包围层3和热交换区段7。第一端侧12通过联接元件10,15部分地封闭。护套部件11柱形地实施,即仅具有彼此平行伸延的面。第一端侧12横向于其延伸。护套部件11包括敞开的第二端侧14,该第二端侧通过与热交换区段7一件式地连接的第二联接元件15完全封闭。
[0085]
端侧12,14沿着轴向方向19彼此相对而置。轴向方向19平行于护套部件11的柱形
面的延伸部或横向于端侧12,14的延伸部伸延。
[0086]
联接元件10,15例如在通过挤压制造热交换器板6时分别平行于进给方向且平行于端侧12,14伸延。
[0087]
联接元件10,15沿径向方向20、即横向于轴向方向19且横向于热交换区段7的最大侧面21具有比热交换区段7更大的宽度31。联接元件10,15垂直于热交换区段7延伸。
[0088]
联接元件10,15的宽度如此实施,使得所述宽度刚好覆盖堆29沿着径向方向20的延伸部。
[0089]
第一联接元件10包括第一联接部8和第二联接部9。联接部8,9以用于冷却流体的穿引部的形式实施并在第一联接元件10处实施有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管路的联接几何结构。
[0090]
第二联接元件15不包括联接部8,9。第二联接元件15分别具有完全闭合的表面,使得因此第二端侧14完全地(且没有用于联接部8,9的穿引部地)封闭。
[0091]
堆29如此布置,使得层3在热交换区段7的侧面21的区域中分别平行于侧面21延伸。
[0092]
为了制造电池单格1,尤其首先提供热交换器板6。将堆29在端侧12,14之间布置在热交换器板6的热交换区段7处。每个堆29由电绝缘部24围住。
[0093]
堆29经由一种夹具27被布置在热交换区段7处。夹具27在外部包围堆29,并且如此固定堆29的沿着径向方向20延伸的宽度31。该宽度横向于热交换区段7的侧面21伸延。堆29如此布置在热交换区段7处,使得所述堆沿着轴向方向19与联接元件10,15对齐地布置。
[0094]
热交换器板6与堆29一起和与绝缘部24一起沿着轴向方向19被推入到护套部件11中。
[0095]
联接元件10,15在相应的端侧12,14处经由焊缝28与护套部件11连接。壳体2方形地构造。壳体2的平行于热交换区段7的侧面21延伸的侧面在此具有最大面积,并且由护套部件11形成。第一端侧12和第二端侧14(联接元件10,15布置在其处)形成具有相应更小面积的侧面。
[0096]
纵向方向16、即在挤压热交换器板6时的进给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19且平行于热交换区段7的侧面21伸延。
[0097]
纵向方向16平行于热交换区段7且平行于第一端侧12和第二端侧14伸延。包套4在第一端侧12处由沿着纵向方向16彼此间隔开的三个联接元件10,15形成,其中,在联接元件10,15之间分别构造有中间空间17。在第一端侧12处构造有两个中间空间17。中间空间17沿着纵向方向16通过第一联接元件10彼此间隔开地布置。
[0098]
在每个中间空间17中分别布置有电接触部18,布置在容积5中的堆29可以经由该电接触部与布置在壳体2外的电路连接。
[0099]
第二联接元件15沿着纵向方向16延伸超过热交换区段7。相应的第二联接元件15沿着纵向方向16的延伸部如此实施,使得该延伸部刚好覆盖堆29沿着纵向方向16的延伸部。
[0100]
利用热交换器板6和护套部件11的连接来制造电池单格1的壳体2。壳体2在热交换器板6和护套部件11进行材料配合连接的情况下一件式地实施,但在此总是由多个部件,即至少由热交换器板6和护套部件11制成。
[0101]
相应的电接触部18相对于壳体2电绝缘。电接触部18具有金属框架32,该框架是可与壳体2例如材料配合地连接的或可与壳体例如材料配合地连接。堆29的电接触经由电导体进行,该电导体从堆29通过电接触部18朝向电池单格1的周围环境延伸。电接触部18经由接触绝缘部25相对于金属框架32电绝缘地布置。接触部18通过堆绝缘部26相对于堆29电绝缘地布置。
[0102]
放电器33仅在中间空间17布置所在之处或者在待与放电器33接触的电接触部18或电导体布置所在之处从堆29或堆29的绝缘部24中延伸出来。因此,须使在堆29和第一端侧12或包套4之间的否则需要的、应为放电器33保持空出的空间仅在接触部18的区域中保持空出。因为在该区域中存在中间空间17,即刚好没有联接元件10,15,所以联接元件10,15可以直接布置在堆29上,即没有应预保持的间隙。相应的接触部18可以在放电器33和接触部18之间具有对于接触所需的结构空间,或者可以如此布置,使得该结构空间存在。
[0103]
附图标记列表1 电池单格2 壳体3 层4 包套5 容积6 热交换器板7 热交换区段8 第一联接部9 第二联接部10 第一联接元件11 护套部件12 第一端侧13 周向方向14 第二端侧15 第二联接元件16 纵向方向17 中间空间18 接触部19 轴向方向20 径向方向21 侧面22 芯部件23 中间部件24 绝缘部25 接触绝缘部26 堆绝缘部27 夹具
28 焊缝29 堆30 空腔31 宽度32 框架33 放电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