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底面具有加热管道的人造板平衡舱均匀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07:08: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底面具有加热管道的人造板平衡舱均匀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人造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人造板置于高温条件下来加速人造板内的甲醛的释放,达到净化甲醛的效果。现有的人造板除醛设备包括对人造板依次进行处理的高温舱、平衡舱、喷涂舱,在人造板经高温舱进行高温处理后,人造板自身温度较高,如果直接将人造板送入喷涂舱进行喷涂,会使人造板的温度骤降从而产生变形,因此在高温仓及喷涂舱之间增设平衡舱,在平衡舱的底部设置加热管道,来对平衡舱内的环境进行加热,使平衡舱的室温位于高温舱的室温与喷涂舱的室温之间,从而达到对人造板进行缓慢降温的目的。
3.人造板经高温舱进行高温加热后,人造板内的水分会大量流失,影响人造板的性能,因此需要在平衡舱内对人造板进行补水处理。如图9所示,在现有的平衡舱的舱体中,舱体内设有用于输送人造板的晾板架,晾板架如公开号为cn213801513u所述,晾板架正下方设有沿人造板输送方向延伸的加热管道,舱体的侧壁上设有朝向晾板架的水雾管道,水雾管道一端与舱体相连通,另一端与加湿器相连通。由于舱体内中部的温度较高,当水雾从舱体的侧壁喷向晾板架时,根据空气对流的原理,温度较高的气体向上流动,较冷的气体向下流动,水雾的温度远小于舱体内中部的温度,大部分水雾在与晾板架接触前被热气流带动向上移动,无法与人造板充分均匀接触,难以对人造板进行补水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底面具有加热管道的人造板平衡舱均匀加湿装置,其可以对底面具有加热管道的平衡舱内的人造板进行均匀加湿处理。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6.一种用于底面具有加热管道的人造板平衡舱均匀加湿装置,用于平衡舱内,平衡舱包括舱体,舱体内设有用于输送人造板的晾板架,晾板架正下方设有至少一条沿人造板输送方向延伸的加热管道,包括设于加热管道下方的用于由加热管道的外壁进行加热使水汽化的储水装置,储水装置上设有使水汽通过从而与晾板架上的人造板接触的水汽通道。储水装置用于储存待汽化的液态水,储水装置沿加热管道方向延伸。其作用为,通过储水装置的设置,由于加热管道内一般设有高温油液,加热管道的外壁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将储水装置设于加热管道下方,使加热管道的热量传递到储水装置内的液态水内,使液态水汽化,汽化后的水汽通过水汽通道向上飘动到上方的晾板架上的人造板上,对人造板进行加湿。
7.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装置为横截面呈u形状且开口朝上的水管,加热管道设于储水装置的凹槽内与储水装置的凹槽的内侧壁接触。其作用为,通过加热管道与储水装置的凹
槽的内侧壁的接触的设计,使加热管道的温度通过热传导依次传递给储水装置、储水装置内的水,使储水装置内的水受热汽化。
8.进一步的,所述水汽通道呈孔状沿储水装置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在储水装置顶面上。其作用为,使水汽通道能够均匀分布在晾板架下方。
9.进一步的,所述晾板架上设有用于夹持人造板上下表面的支撑杆,相邻的水汽通道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支撑杆之间的间距相同。其作用为,通过水汽通道之间的间距的设置,使每个在晾板架上的人造板的相对两侧均能与水汽通道排出的水汽接触,达到对人造板均匀加湿的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装置顶面上设有可沿储水装置延伸方向移动的挡板,挡板上设有与水汽通道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其作用为,通过挡板的设置,当挡板上的通孔与水汽通道对齐时,储水管道排出水汽的量较大;当移动挡板,使挡板上的通孔与水汽通道部分重合时,储水管道排出水汽的量较少。通过移动挡板达到控制储水装置的加湿量的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道呈圆柱状,储水装置的凹槽底部呈圆柱面状,储水装置的凹槽底部的内径与加热管道的外径相同。其作用为,增大加热管道与储水装置的凹槽的底面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散失。
12.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装置呈沿加热管道延伸方向进行延伸的空心柱体状,储水装置上设有用于放置加热管道和液态水的储水空腔,水汽通道呈孔状沿储水装置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在储水装置的顶面上将储水装置的内部空腔与外界相连通。其作用为,将加热管道和液态水共同放置在储水空腔内,加热管道的外侧壁直接与液态水接触,使液态水受热汽化。
13.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道与储水装置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其作用为,该缝隙用于放置液态水,当液态水汽化后直接通过储水装置顶面的水汽通道排出。
14.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道呈圆柱状,储水空腔呈四棱柱状。
15.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道呈圆柱状,储水空腔呈圆柱状,储水空腔的内径大于加热管道的外径。
16.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7.1、通过储水装置的设置,由于加热管道内一般设有高温油液,加热管道的外壁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将储水装置设于加热管道下方,使加热管道的热量传递到储水装置内的液态水内,使液态水汽化,汽化后的水汽通过水汽通道向上飘动到上方的晾板架上的人造板上,对人造板进行加湿;
18.2、通过水汽通道之间的间距的设置,使每个在晾板架上的人造板的相对两侧均能与水汽通道排出的水汽接触,达到对人造板均匀加湿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1中平衡舱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1中平衡舱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1中加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1中加湿装置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1中加湿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实施例2中加湿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实施例3中加湿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实施例4中加湿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现有平衡舱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舱体;2、晾板架;3、加热管道;4、储水装置;5、水汽通道;6、支撑杆;7、挡板;8、通孔;9、储水空腔;10、水雾管道;11、加湿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1
33.一种用于底面具有加热管道3的人造板平衡舱均匀加湿装置,用于平衡舱内,如图1、图2所示,平衡舱包括舱体1,舱体1内设有用于输送人造板的晾板架2,晾板架2正下方设有三条沿人造板输送方向延伸的加热管道3,包括设于加热管道3下方的用于由加热管道3的外壁进行加热使水汽化的储水装置4,如图3所示,储水装置4上设有使水汽通过从而与晾板架2上的人造板接触的水汽通道5。储水装置4用于储存待汽化的液态水,储水装置4沿加热管道3方向延伸。其作用为,通过储水装置4的设置,由于加热管道3内一般设有高温油液,加热管道3的外壁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将储水装置4设于加热管道3下方,使加热管道3的热量传递到储水装置4内的液态水内,使液态水汽化,汽化后的水汽通过水汽通道5向上飘动到上方的晾板架2上的人
34.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储水装置4为横截面呈u形状且开口朝上的水管,加热管道3设于储水装置4的凹槽内与储水装置4的凹槽的内侧壁接触。储水装置4的两端封闭,储水装置4的外侧壁上与储水装置4内用于储存液体水的空腔之间连通有用于输入液态水进水管。其作用为,通过加热管道3与储水装置4的凹槽的内侧壁的接触的设计,使加热管道3的温度通过热传导依次传递给储水装置4、储水装置4内的水,使储水装置4内的水受热汽化。
35.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水汽通道5呈孔状沿储水装置4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在储水装置4顶面上。其作用为,使水汽通道5能够均匀分布在晾板架2下方。
36.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晾板架2上设有用于夹持人造板上下表面的支撑杆,相邻
的水汽通道5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支撑杆之间的间距相同。其作用为,通过水汽通道5之间的间距的设置,使每个在晾板架2上的人造板的相对两侧均能与水汽通道5排出的水汽接触,达到对人造板均匀加湿的效果。
37.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储水装置4顶面上设有可沿储水装置4延伸方向移动的挡板7,挡板7上设有与水汽通道5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通孔8。通孔8的形状大小与水汽通道5的形状大小相同。其作用为,通过挡板7的设置,当挡板7上的通孔8与水汽通道5对齐时,储水管道排出水汽的量较大;当移动挡板7,使挡板7上的通孔8与水汽通道5部分重合时,储水管道排出水汽的量较少。通过移动挡板7达到控制储水装置4的加湿量的效果。
3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首先,通过进水管将液态水通入储水装置4内,在加热管道3对平衡腔进行加热的同时,加热管道3将热量依次传递给储水装置4和储水装置4内的液态水,液态水受热汽化通过水汽通道5流动到人造板相对两面进行均匀加湿。
39.实施例2
40.如图6所示,所述加热管道3呈圆柱状,储水装置4的凹槽底部呈圆柱面状,储水装置4的凹槽底部的内径与加热管道3的外径相同。其作用为,增大加热管道3与储水装置4的凹槽的底面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散失。
41.其余结构与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1相同。
42.实施例3
43.如图7所示,所述储水装置4呈沿加热管道3延伸方向进行延伸的空心柱体状,储水装置4上设有用于放置加热管道3和液态水的储水空腔9,水汽通道5呈孔状沿储水装置4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在储水装置4的顶面上将储水装置4的内部空腔与外界相连通。储水装置4的顶面可拆卸,便于往储水空腔9内装入加热管道3。其作用为,将加热管道3和液态水共同放置在储水空腔9内,加热管道3的外侧壁直接与液态水接触,使液态水受热汽化。
44.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管道3与储水装置4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其作用为,该缝隙用于放置液态水,当液态水汽化后直接通过储水装置4顶面的水汽通道5排出。
45.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管道3呈圆柱状,储水空腔9呈四棱柱状。
46.其余结构与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1相同。
47.实施例4
48.如图8所示,所述储水装置4呈沿加热管道3延伸方向进行延伸的空心柱体状,储水装置4上设有用于放置加热管道3和液态水的储水空腔9,水汽通道5呈孔状沿储水装置4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在储水装置4的顶面上将储水装置4的内部空腔与外界相连通。储水装置4的顶面可拆卸,便于往储水空腔9内装入加热管道3。其作用为,将加热管道3和液态水共同放置在储水空腔9内,加热管道3的外侧壁直接与液态水接触,使液态水受热汽化。
49.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加热管道3与储水装置4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其作用为,该缝隙用于放置液态水,当液态水汽化后直接通过储水装置4顶面的水汽通道5排出。
50.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加热管道3呈圆柱状,储水空腔9呈圆柱状,储水空腔9的内径大于加热管道3的外径。
51.其余结构与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1相同。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
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