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动冷镦机夹钳抬起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12 00:12: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冷镦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冷镦机夹钳抬起机构。


背景技术:

2.冷镦机是在室温下将棒材或线材的顶部加粗的锻造成形设备,是一种以镦为主专门用来批量生产螺母螺栓等紧固件的专用设备。冷镦机采用冷镦的方法将螺栓、螺钉的头部镦出,可尽量减少切削工作,直接成型为需要的形状和尺寸,不仅能够节省大量材料,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镦出零件的机械强度。
3.现有的冷镦机的夹钳抬起操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电机驱动蜗轮转动来控制夹钳进行摆动使其移动到工作区域,第二部分是通过驱动件控制夹钳松开,以完成抬起操作,但是蜗轮转动时所产生摩擦力较大,现有的技术是通过对蜗轮的啮合面进行添加润滑油,以降低蜗轮的磨损,但是添加在蜗轮上的润滑油容易在转动时滴落,无法最大化的利用,这就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本技术提出自动冷镦机夹钳抬起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展现的问题进行一个有效且合理的改善,本技术提供了自动冷镦机夹钳抬起机构。
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自动冷镦机夹钳抬起机构,包括夹钳组、用于控制所述夹钳组移动的摆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夹钳组张开与闭合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7.蜗轮箱,所述蜗轮箱内设置有相啮合的蜗轮与蜗杆,所述蜗轮的转动轴贯穿所述蜗轮箱,并与所述摆动机构的转轴相连接,所述蜗轮箱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蜗轮箱的内壁,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8.固定安装在所述蜗轮箱上的储油箱,所述储油箱上开设有加油口,所述储油箱上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插入所述蜗轮箱内,且所述出油管的自由端位于所述蜗轮的上方;
9.与所述蜗轮箱内部相连通的导油通道,所述蜗轮箱内部构造有斜面,所述导油通道位于所述斜面的最低侧,所述导油通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收集箱,所述导油通道内开设有与所述收集箱内部相连通的收集口。
10.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上连接有溶液泵,所述溶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储油箱相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口内设置有过滤网筒,所述过滤网筒的沿口构造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收集口的沿口相搭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导油通道的一侧开设有取放口,所述取放口上铰接有用于盖合所述取放口的翻盖。
13.进一步地,所述出油管的自由端具有出油孔,所述出油管内部滑动安装有堵头,当所述堵头下滑至与所述出油孔接触时,其对所述出油孔进行封堵,所述蜗轮顶部设置有接触块,当所述蜗轮进行转动时,所述堵头在所述接触块的作用下向上滑动。
14.进一步地,所述蜗轮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外周侧开设有朝向所述蜗轮齿槽的导油槽。
15.进一步地,所述出油管的自由端内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堵头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且所述压缩弹簧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堵头包括堵块以及抵触柱,所述堵块位于所述出油孔内部,所述抵触柱伸出所述出油孔,且所述抵触柱的末端安装有滚珠。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技术通过摆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相互配合,以将夹有螺栓的夹钳组移动并完成冷镦机夹钳组张开抬起的操作流程,随后通过采用斜面与导油通道的设计,在电机驱动摆动机构工作时,将蜗轮箱内转动的蜗轮与蜗杆上滴落的润滑油进行收集,以便于节约资源并再次利用。
19.2、本技术通过采用溶液泵的设计,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可以将收集箱内回收的润滑油泵入至储油箱内,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有助于节约资源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
21.图2是本技术后视图;
22.图3是本技术收集箱结构半剖示意图;
23.图4是本技术蜗轮箱内部结构半剖示意图;
24.图5是本技术出油口内部结构剖视图;
25.图6是本技术图5中a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1、夹钳组;2、摆动机构;3、驱动机构;4、蜗轮箱;5、蜗轮;6、蜗杆;7、电机;8、储油箱;9、加油口;10、出油管;11、导油通道;12、斜面;13、收集箱;14、收集口;15、溶液泵;16、过滤网筒;17、固定块;18、取放口;19、翻盖;20、出油孔;21、堵头;22、接触块;23、环形槽;24、导油槽;25、固定架;26、压缩弹簧;27、堵块;28、抵触柱;29、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自动冷镦机夹钳抬起机构,包括夹钳组1、用于控制夹钳组1移动的摆动机构2以及用于控制夹钳组1张开与闭合的驱动机构3,其中夹钳组1由多个夹具所组成,摆动机构2具体为铰接在夹钳组1的两侧的机械臂,驱动机构3具体为推动气缸,通过控制推动气缸的伸出与缩回控制夹钳组1的张开与闭合,通过摆动机构2与驱动机构3相互配合,以将夹有螺栓的夹钳组1移动并完成张开抬起的操作流程,还包括:
29.蜗轮箱4,蜗轮箱4内设置有相啮合的蜗轮5与蜗杆6,蜗轮5的转动轴贯穿蜗轮箱4,
并与摆动机构2的转轴相连接,蜗轮箱4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7,蜗杆6的一端贯穿蜗轮箱4的内壁,并与电机7的输出轴相连接,通过控制电机7进行正反转动,以此驱动蜗杆6并带动蜗轮5进行转动,并以此控制摆动机构2进行移动;
30.固定安装在蜗轮箱4上的储油箱8,储油箱8上开设有加油口9,储油箱8可通过加油口9添加润滑油,加油口9处还设置有用于盖合加油口9的盖体,储油箱8上连接有出油管10,出油管10插入蜗轮箱4内,且出油管10的自由端位于蜗轮5的上方,出油管10安装在储油箱8的底部,其自由端通过控制端口处的孔径以控制润滑油的流出量,润滑油在储油箱8内液压的作用下,自上而下缓慢从出油管10滴落至蜗轮5上,以此起到对蜗轮5进行润滑的作用;
31.与蜗轮箱4内部相连通的导油通道11,蜗轮箱4与导油通道11通过焊接相连接,蜗轮箱4内部构造有斜面12,导油通道11位于斜面12的最低侧,且导油通道11内部构造有坡面,坡面的最高处不高于斜面12的最低处,采用这样的设置使滴落在蜗轮箱4底部的润滑油,可以沿斜面12进入导油通道11内部,导油通道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收集箱13,导油通道11内开设有与收集箱13内部相连通的收集口14,收集箱13安装在坡面的最低处,以此可对进入导油通道11内的润滑油进行收集,以便于再次利用。
32.本技术通过摆动机构2与驱动机构3相互配合,以将夹有螺栓的夹钳组1移动并完成张开抬起的操作流程,随后通过采用出油管10的设置便于对蜗轮箱4中的蜗轮5与蜗杆6添加润滑油,以达到降低蜗轮5磨损的目的,最后通过采用斜面12与导油通道11的设计,在电机7驱动摆动机构2工作时,将蜗轮箱4内转动的蜗轮5与蜗杆6上滴落的润滑油进行收集,以便于节约资源并再次利用。
33.如图2与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收集箱13上连接有溶液泵15,溶液泵15的出液口与储油箱8相连通,溶液泵15通过管道与收集箱13以及储油箱8相连接,导油通道11以及蜗轮箱4在安装完成后,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以此可减少外部杂质进入润滑油内,采用这样的设计,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可以将收集箱13内回收的润滑油泵入至储油箱8内,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有助于节约资源并降低生产成本。
34.如图2与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收集口14内设置有过滤网筒16,过滤网筒16的沿口构造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与收集口14的沿口相搭接,收集口14为方形口,固定块17的底部构造有与导油通道11内部坡面相贴合的安装面,摆动机构2在对夹钳组1进行移动时难免会产生震动,这种震动易对蜗轮箱4与导油通道11的连接处产生影响,以至于出现碎渣,通过采用过滤网筒16的设置可以对混入润滑油内部的碎渣进行拦截,降低对溶液泵15使用寿命造成的影响。
35.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油通道11的一侧开设有取放口18,取放口18上铰接有用于盖合取放口18的翻盖19,取放口18贴近收集口14设置,当打开翻盖19时,工作人员可将搭接在收集口14上的过滤网筒16取下,以便于对其进行清理,从而可以减少过滤网筒16堵塞的情况发生。
36.如图5与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油管10的自由端具有出油孔20,出油管10内部滑动安装有堵头21,出油孔20的内壁上构造有接触面,堵头21上构造有抵触面,当堵头21下滑至与出油孔20接触时,堵头21在润滑油压力的推动下向下移动,使接触面与抵触面相贴合,其对出油孔20进行封堵,蜗轮5顶部设置有接触块22,接触块22的两侧均构造有弧形面,当蜗轮5进行转动时,堵头21在接触块22的作用下向上滑动,以此使接触面与抵触面相
分离,使润滑油可以从其分离的间隙处流出,以对蜗轮5进行润滑,通过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出油管10在蜗轮5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出油孔20不会持续出油,以此可避免润滑油出现挥发等浪费。
37.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蜗轮5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23,环形槽23的外周侧开设有朝向蜗轮5齿槽的导油槽24,当堵头21在接触块22的作用下向上滑动时,出油孔20持续出油,润滑油滴落至环形槽23内,并沿导油槽24流动至蜗轮5的啮合面,使其在与蜗杆6相啮合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防止蜗轮5磨损,保证蜗轮5的高效和长寿命。
38.如图4-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油管10的自由端内设置有固定架25,堵头21与固定架25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6,且压缩弹簧26的端部与固定架25相连接,压缩弹簧26用于提供堵头21与出油孔20相接触的力,在堵头21与接触块22发生分离时,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可以快速的与出油孔20的接触面相贴合,从而可以对出油孔20的出油量进行较为精确地控制,从而可以避免出油孔20出油过多而造成的挥发浪费。
39.如图5与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堵头21包括堵块27以及抵触柱28,堵块27位于出油孔20内部,抵触柱28伸出出油孔20,抵触柱28的直径小于出油孔20的孔径,且抵触柱28的末端安装有滚珠29,通过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小抵触柱28在弧形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从而可以减少抵触柱28移动时的磨损进而可以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