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通讯壳类产品铆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2:31: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讯壳类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讯壳类产品铆压装置。


背景技术:

2.通讯壳类产品一般需要对其边框进行铆压工序。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手动加工的方式,对通讯壳类产品的边框进行铆压。在实际应用中,申请人发现具有以下问题:由于这类产品难以单独直立,因此需要在加工的同时支撑着产品。故,采用手动铆压的方式导致加工操作繁琐,耗时长且加工效率低。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讯壳类产品铆压装置,解决了采用手动铆压的方式导致加工操作繁琐,耗时长且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5.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壳类产品铆压装置,包括:
6.操作台;
7.治具定位组件,用于夹紧治具于操作台上,该治具上放置有通讯壳类产品;
8.第一铆压组件,包括均设置在操作台上的左侧预折机构及左侧平压机构;
9.第二铆压组件,包括均设置在操作台上的右侧预折机构及右侧平压机构;
10.第三铆压组件,包括均设置在操作台上的顶部预折机构及顶部平压机构;
11.其中,左侧预折机构、右侧预折机构及顶部预折机构均位于治具的同一侧用于同时对通讯壳类产品进行预折;左侧平压机构、右侧平压机构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部平压机构沿着第三方向设置。
12.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的铆压装置采用治具定位组件对含有产品的治具进行定位固定,再通过第一铆压组件、第二铆压组件及第三铆压组件同时对产品的多个表面进行铆压弯折,快速提高通讯壳类产品的铆压效率,以及提高这款产品的加工便利性。
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治具包括支撑底部及产品放置部,支撑底部放置在操作台上,该支撑底部的相对两端面凸出形成有夹紧块,产品放置部位于支撑底部上;
14.治具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驱动源及两个配合块,定位驱动源位于操作台的一侧,该定位驱动源与配合块连接用于驱动两个配合块沿着第三方向移动,配合块对应夹紧块设置并形成抵接配合。
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左侧预折机构包括第一预折驱动源及左侧预折块;
16.第一预折驱动源位于操作台上,该第一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该第一预折驱动源与左侧预折块连接用于驱动该左侧预折块沿着该第一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移动;
17.该左侧预折块包括第一预折平面,该第一预折平面与治具的一表面平行,该第一预折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预折凸起。
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左侧平压机构包括第一平压驱动源及左侧平压块;
19.第一平压驱动源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操作台上,该第一平压驱动源与左侧平压块连接用于驱动该左侧平压块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20.该左侧平压块朝向治具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平压凸起。
2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右侧预折机构包括第二预折驱动源及右侧预折块;
22.第二预折驱动源位于操作台上,该第二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该第二预折驱动源与右侧预折块连接用于驱动该右侧预折块沿着该第二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移动;
23.该右侧预折块包括第二预折平面,该第二预折平面与治具的一表面平行,该第二预折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预折凸起。
2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右侧平压机构包括第二平压驱动源及右侧平压块;
25.第二平压驱动源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操作台上,该第二平压驱动源与右侧平压块连接用于驱动该右侧平压块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26.该右侧平压块朝向治具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平压凸起。
2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顶部预折机构包括顶部驱动源及顶部预折块;
28.顶部驱动源位于操作台上,该顶部驱动源的驱动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该顶部驱动源与顶部预折块连接用于驱动该顶部预折块沿着该顶部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移动;
29.该顶部预折块包括第三预折平面,该第三预折平面与治具的一表面平行,该第三预折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预折凸起。
3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顶部平压机构包括第三平压驱动源及顶部平压块;
31.第三平压驱动源沿着第三方向设于操作台上,该第三平压驱动源与顶部平压块连接用于驱动该顶部平压块沿着第三方向移动;
32.该顶部平压块朝向治具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平压凸起。
3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装置的第一结构图;
3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装置的第二结构图;
3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侧平压机构及右侧平压机构的结构图;
3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合块及治具的结构图;
3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侧预折块、右侧预折块及顶部预折块的结构图;
4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侧平压块、右侧平压块及顶部平压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对应着空间坐标轴的x轴方向(即左右方向)。第二方向对应着空间坐标轴的y轴方向(即前后方向)。第三方向对应着空间坐标轴的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
46.通讯壳类产品一般需要对其边框进行铆压工序。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手动加工的方式,对通讯壳类产品的边框进行铆压。在实际应用中,申请人发现具有以下问题:由于这类产品难以单独直立,因此需要在加工的同时支撑着产品。故,采用手动铆压的方式导致加工操作繁琐,耗时长且加工效率低。本技术公开的铆压装置采用治具定位组件对含有产品的治具进行定位固定,再通过第一铆压组件、第二铆压组件及第三铆压组件同时对产品的多个表面进行铆压弯折,快速提高通讯壳类产品的铆压效率,以及提高这款产品的加工便利性。
47.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壳类产品铆压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
48.操作台100;
49.治具定位组件200,用于夹紧治具于操作台100上,该治具上放置有通讯壳类产品;
50.第一铆压组件300,包括均设置在操作台100上的左侧预折机构310及左侧平压机构320;
51.第二铆压组件400,包括均设置在操作台100上的右侧预折机构410及右侧平压机构420;
52.第三铆压组件500,包括均设置在操作台100上的顶部预折机构510及顶部平压机构520;
53.其中,左侧预折机构310、右侧预折机构410及顶部预折机构510均位于治具的同一
侧用于同时对通讯壳类产品进行预折;左侧平压机构320、右侧平压机构420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部平压机构520沿着第三方向设置。
54.对于铆压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的壳类产品放在治具中,然后将该治具放在操作台100上。治具定位组件200夹紧治具,使治具固定在操作台100上;左侧预折机构310、右侧预折机构410及顶部预折机构510同时对治具上的产品进行预折后退回,如此,可以使产品上的折片部预折弯,方便后续平压定型;左侧平压机构320、右侧平压机构420及顶部平压机构520同时对产品上已经预折弯的折片部进行平压定型,如此,方便快捷且一次定型。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治具600包括支撑底部610及产品放置部620,支撑底部610放置在操作台100上,该支撑底部610的相对两端面凸出形成有夹紧块611,产品放置部620位于支撑底部610上;
56.治具定位组件200包括定位驱动源210及两个配合块220,定位驱动源210位于操作台100的一侧,该定位驱动源210与配合块220连接用于驱动两个配合块220沿着第三方向移动,配合块220对应夹紧块611设置并形成抵接配合。
57.产品放置部620是凸出于支撑底部610设置。通讯壳类产品是套设在产品放置部620上。
58.定位驱动源210主要作用是驱动配合块220沿着第三方向移动,在此,定位驱动源21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驱动源210为气缸。
59.治具定位组件200在定位时,定位驱动源210驱动配合块220朝向支撑底部610的两侧移动,此时,配合块220与夹紧块611形成抵接,从而夹紧治具的相对两端,实现对治具的定位固定。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左侧预折机构310包括第一预折驱动源及左侧预折块311;
61.第一预折驱动源位于操作台100上,该第一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该第一预折驱动源与左侧预折块311连接用于驱动该左侧预折块311沿着该第一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移动;
62.该左侧预折块311包括第一预折平面,该第一预折平面与治具的一表面平行,该第一预折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预折凸起312。
63.第一预折驱动源主要作用是驱动左侧预折块311沿着该第一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移动,在此,第一预折驱动源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折驱动源为气缸。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左侧平压机构320包括第一平压驱动源321及左侧平压块322;
65.第一平压驱动源321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操作台100上,该第一平压驱动源321与左侧平压块322连接用于驱动该左侧平压块32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66.该左侧平压块322朝向治具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平压凸起323。
67.第一平压驱动源321主要作用是驱动左侧平压块32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在此,第一平压驱动源32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压驱动源321为气缸。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右侧预折机构410包括第二预折驱动源及右侧
预折块411;
69.第二预折驱动源位于操作台100上,该第二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该第二预折驱动源与右侧预折块411连接用于驱动该右侧预折块411沿着该第二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移动;
70.该右侧预折块411包括第二预折平面,该第二预折平面与治具的一表面平行,该第二预折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预折凸起412。
71.第二预折驱动源主要作用是驱动右侧预折块411沿着该第二预折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移动,在此,第二预折驱动源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折驱动源为气缸。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右侧平压机构420包括第二平压驱动源421及右侧平压块422;
73.第二平压驱动源421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操作台100上,该第二平压驱动源421与右侧平压块422连接用于驱动该右侧平压块42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74.该右侧平压块422朝向治具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平压凸起423。
75.第二平压驱动源421主要作用是驱动右侧平压块42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在此,第二平压驱动源42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平压驱动源421为气缸。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顶部预折机构510包括顶部驱动源及顶部预折块511;
77.顶部驱动源位于操作台100上,该顶部驱动源的驱动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该顶部驱动源与顶部预折块511连接用于驱动该顶部预折块511沿着该顶部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移动;
78.该顶部预折块511包括第三预折平面,该第三预折平面与治具的一表面平行,该第三预折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预折凸起512。
79.顶部驱动源主要作用是驱动顶部预折块511沿着第三方向移动,在此,顶部驱动源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部驱动源为气缸。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顶部平压机构520包括第三平压驱动源521及顶部平压块522;
81.第三平压驱动源521沿着第三方向设于操作台100上,该第三平压驱动源521与顶部平压块522连接用于驱动该顶部平压块522沿着第三方向移动;
82.该顶部平压块522朝向治具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平压凸起。
83.第三平压驱动源521主要作用是驱动顶部平压块522沿着第三方向移动,在此,第三平压驱动源52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平压驱动源521为气缸。
84.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