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10 15:49: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定位机构,属于喷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并且新能源汽车不再需要吸气模块,但是空调和冷却系统仍然需要空气流动,所以前格栅是新能源汽车重要配件之一,而新能源汽车前格栅来引导小气流,一般只在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前端中部开设一个通气孔,其余部分均为实体,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前格栅生产中,一般将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安装到生产线上的定位机构上,再对新能源汽车前格栅进行喷漆作业,而新能源汽车前格栅一般呈垂直状态放置,新能源汽车前格栅的背面无需喷漆,而新能源汽车前格栅的正面以及左右侧面和上下面都要进行喷漆处理,现有定位机构一般采用固定状态的框架结构,将框架结构放置到新能源汽车前格栅翻边内,来达到对新能源汽车前格栅进行托举,然后对新能源汽车前格栅的正面以及左右侧面和上下面进行喷漆作业,此时人员可对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前端面以及上面清晰实时观看喷漆效果,而新能源汽车前格栅的左右侧面以及下面与人员眼睛之间产生死角,无法对喷漆后的新能源汽车前格栅的左右侧面以及下面进行实时观看,会使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左右侧面以及下面出现漆面缺失概率较大,会影响喷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定位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使前格栅发生转动,达到对前格栅进行便捷喷漆的目的,提升喷漆效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定位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侧等距安装多个用于托举前格栅的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后端中部位置设置纵向布置的六角杆,所述六角杆外端套装套筒且套筒内腔横截面呈六角形,所述套筒后端贯穿外壳且套筒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套筒外端安装环形蜗轮且环形蜗轮位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上端设置驱动设备的固定部,所述驱动设备的活动部穿过外壳并与蜗杆连接,所述蜗杆呈竖向布置转动连接在外壳内,所述蜗杆左端等距啮合多个环形蜗轮。
5.进一步地,所述六角杆外端贴合插销的螺帽部,且插销的杆部贯穿六角杆,所述插销设置在套筒后侧。
6.进一步地,所述插销上装配限位件,且限位件位于六角杆背离插销的螺帽部一侧。
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下端安装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下端四个棱角位置均设置带刹车的移动构件的固定部。
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框架后端对称设置两个u型架,两个所述u型架之间后侧边缘位置安装横向布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位于外壳前侧,所述安装板后端中间位置设置六角
杆。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后端等距安装呈圆形布置的多个滚动构件的固定部,且滚动构件的活动部滚动连接在外壳前端,所述滚动构件设置在六角杆外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框架前端设置橡胶框架,所述橡胶框架内安装与橡胶框架形状相同的辅助管,所述橡胶框架前端等距开设多个吸孔且多个吸孔均与辅助管连通布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框架内设置竖向布置的连接管,且连接管穿过橡胶框架并与辅助管连通布置,所述连接管后端通过带单向阀的管道与气囊连通,所述连接管后端连通设置带开关阀的气管且气管位于管道外侧。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先利用定位框架对前格栅托举安装,再对前格栅前端面以及上侧面进行喷漆作业,再利用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进而使环形蜗轮、套筒、六角杆、定位框架以及前格栅发生转动,进而使前格栅的其余侧面依次转动到朝上状态,可对朝上状态的侧面进行喷漆作业,方便观察喷漆质量,有效减少对前格栅下侧面进行补漆操作,达到对前格栅进行便捷喷漆的目的,提升喷漆效果。
14.2、使定位框架置于前格栅的翻边内,从而利用定位框架对前格栅进行托举,并将橡胶框架贴合到前格栅后端,从而使前格栅的实体部与多个吸孔紧密贴合,再对气囊进行挤压,使气囊内产生负压,并在负压作用下,使多个吸孔内气体沿着辅助管、连接管以及管道进入气囊,从而使多个吸孔内产生负压,并在负压作用下,会使前格栅紧固吸附在橡胶框架上,实现利用定位框架与负压配合对新能源汽车前格栅进行定位安装,稳定性好。
15.3、将六角杆贯穿套筒,此时六角杆的六个端面分别与套筒内腔的六个内壁相互贴合,从而使六角杆与套筒之间限制安装,再将插销对六角杆进行贯穿操作,实现定位框架的便捷拆装,便于组装和更换。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定位机构的剖视图;
19.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20.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
21.图5为图3中c部放大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定位机构中六角杆的立体图。
23.图中:1-电机、2-外壳、3-定位框架、4-环形蜗轮、5-套筒、6-蜗杆、7-六角杆、21-承重底座、22-万向轮、31-u型架、32-安装板、33-橡胶框架、34-牛眼球、71-插销、331-吸孔、332-连接管、333-气囊、334-辅助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前格栅定位机构,包括外壳2,可将呈矩形结构的外壳2安装到横截面呈矩形的承重底座21上端中部位置,稳定性好,可利用安装在承重底座21下端四个棱角位置的四个带刹车的移动构件,来对外壳2进行移动作业,功能性好,移动构件可采用万向轮22。
26.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将多个定位框架3等距安装到外壳2前侧,可利用定位框架3对前格栅进行托举,并在定位框架3前端设置橡胶框架33,使橡胶框架33与前格栅后端贴合,在橡胶框架33内安装与橡胶框架33形状相同的辅助管334,并使橡胶框架33前端等距开设多个吸孔331与辅助管334连通布置,利用辅助管334使吸孔331内产生负压,从而对前格栅进行吸附,将橡胶框架33内设置的连接管332与辅助管334连通布置,然后利用带单向阀的管道使连接管332与气囊333连通,同时在连接管332后端连通设置带开关阀的气管且气管位于管道外侧。
27.具体地,先选择需求的定位框架3,再将定位框架3安装到外壳2上,然后将前格栅放置到定位框架3上,此时定位框架3位于前格栅的上翻边内,从而利用定位框架3对前格栅进行托举,并将橡胶框架33贴合到前格栅后端,因前格栅使用在新能源汽车上,在前格栅前端中部开设一个通气孔来引导小气流,而前格栅靠近翻边位置均为实体,从而使前格栅的实体部与多个吸孔331紧密贴合,然后对气囊333进行挤压,使气囊333内气体通过气囊333上排气部排出,然后松开气囊333,使气囊333恢复原状,此时气囊333内产生负压,并在负压作用下,使多个吸孔331内气体沿着辅助管334、连接管332以及管道进入气囊333,从而使多个吸孔331内产生负压,并在负压作用下,会使前格栅紧固吸附在橡胶框架33上,实现利用定位框架3与负压配合对新能源汽车前格栅进行定位安装,稳定性好。
28.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在定位框架3后端对称设置两个u型架31,通过两个u型架31为安装板32提供安装载体,而两个u型架31之间后侧边缘位置安装横向布置的呈矩形结构的安装板32,且安装板32位于外壳2前侧,利用安装板32为六角杆7提供安装载体,并在安装板32后端中间位置设置六角杆7,六角杆7外端套装套筒5且套筒5内腔横截面呈六角形,套筒5与六角杆7配合使用,使安装板32与外壳2之间限制安装,套筒5后端贯穿外壳2且套筒5与外壳2转动连接,通过套筒5为六角杆7提供安装空间,六角杆7外端贴合插销71的螺帽部,且插销71的杆部贯穿六角杆7,通过插销71有效避免六角杆7与套筒5之间发生脱离,插销71设置在套筒5后侧,插销71上装配限位件,且限位件位于六角杆7背离插销71的螺帽部一侧,通过限位件防插销71在六角杆7上发生脱落,限位件可采用r型销。
29.具体地,先将安装板32后端的六角杆7对接放置到套筒5前端,然后将六角杆7贯穿套筒5,此时六角杆7的六个端面分别与套筒5内腔的六个内壁相互贴合,从而使六角杆7与套筒5之间限制安装,然后将插销71对六角杆7进行贯穿操作,再将r型销装配到插销71上,实现定位框架3的便捷拆装,便于组装和更换。
3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安装板32后端等距安装呈圆形布置的多个滚动构件的固定部,并使滚动构件的活动部滚动连接到外壳2前端面,利用滚动构件对安装板32转动进行辅助,滚动构件可采用牛眼球34,滚动构件设置在六角杆7外侧,在套筒5外端安装环形蜗轮4且环形蜗轮4位于外壳2内,利用环形蜗轮4使套筒5发生转动,外壳2上端设置驱动设备的固定部,通过驱动设备驱动蜗杆6转动,驱动设备可采用带减速器的电机1,将呈竖向布置的蜗杆6转动连接到外壳2内,并使蜗杆6与驱动设备的活动部连接,并在蜗杆6左端等距
啮合多个环形蜗轮4,利用蜗杆6使多个环形蜗轮4进行同步转动。
31.具体地,先选择合适的定位框架3,再将定位框架3上的六角杆7贯穿套筒5,使六角杆7与套筒5之间限制安装,从而将定位框架3安装到外壳2上,然后将前格栅放置到定位框架3上,利用定位框架3对前格栅托举安装,然后对前格栅前端面以及上侧面进行喷漆作业,完成后,启动电机1,进而驱动蜗杆6转动,因蜗杆6与环形蜗轮4啮合,所以蜗杆6转动会使环形蜗轮4转动,从而使套筒5转动,进而使六角杆7以及定位框架3进行转动,从而使前格栅发生转动,进而使前格栅的其余侧面依次转动到朝上状态,然后在对朝上状态的侧面进行喷漆作业,方便观察喷漆质量,有效减少对前格栅下侧面进行补漆操作,达到对前格栅进行便捷喷漆的目的,提升喷漆效果。
32.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