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的制作方法

2023-02-06 20:2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粉末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


背景技术:

2.粉末涂料主要是由树脂、固化剂、颜料、填料、助剂等混合而成的固体粉末,通过静电喷涂、流化床浸涂法等方式涂覆于被涂物的表面,再经过烘烤使其熔融流平,固化成膜。粉末涂料具有环保、节能、高性能等特征,广泛运用于家电、家具、汽车、建材与户外设施、管道等产品的涂装,满足其对外观、耐候、防腐等性能的不同要求,性能较高,用途广泛,市场空间较大。
3.木制品由于基材多孔性需对板材表面进行预封闭,以避免基材空隙中的游离水分和空气在涂层固化时挥发释放,从而影响涂层成膜外观和质量。因此在涂装前需要对木质基材进行封闭,现有一种方法是采用粉末涂料进行封闭。目前较多的是采用预热导电法对已封闭的木制品基材进行预热,使基材受热将内部水分外逸至表面,而使其表面具有暂时导电性而获得静电吸附能,但预热法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木制品共线喷涂生产。
4.预热温度过低就无法使足够的水分外逸至表面,使得木制品表面达不到预期的静电吸附效果,影响喷涂效果,且后期加热固化时,多余外逸的水分直接影响涂层干燥速度,影响涂层表面平整度;预热温度过高又会使木制品过度失水,进而导致木制品因基层受到破坏而发生变形。想要获得预期的表面导电性又不破坏其含水率的平衡,就需要提供一种适用的粉末涂料。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采用双重固化方式使得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过氧化物引发剂和光引发剂等形成光-热敏体系,光引发剂促进固化涂膜表面,过氧化物引发剂促进涂膜内部或底层部分迅速完全固化,不但不会给涂膜带来气泡、沙眼等弊病,还使得涂膜表观性能和机械性能更好。
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45份、聚酯树脂35-4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5份、光引发剂2-5份、流平剂0.4-0.7份、填料5-9份和颜料5-8份;施工时,先对木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再对预热处理后的木家具喷涂所述粉末涂料,然后采用热风循环加热固化和红外辐射固化的双重固化方式进行固化,所述热风循环加热固化的热风温度高于热风循环预热处理的热风温度。
7.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循环预热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先以50℃-60℃热风对流循环的方式对木家具表面进行一级预热5-8min,然后再以80℃-100℃热风对流循环的方式对木家具表面进行二级预热1-2min。
8.进一步的,所述一级预热和二级预热之间间隔2-5min,所述二级预热结束后立刻进行喷涂。
9.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循环加热固化采用间歇性加热的方式进行,热风温度为100℃-110℃,间歇频率为每加热30s停风30s;红外辐射固化采用长波红外50s、中波红外50s和短波红外20s的方式循环进行;双重固化耗时共计12-18min。
10.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40份、聚酯树脂35-40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2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3份、光引发剂2-3份、流平剂0.4-0.6份、填料6-8份和颜料6-8份。
11.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8份、聚酯树脂36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5份、填料6份和颜料6份。
12.进一步的,所述过氧化物引发剂为luperox 26。
13.进一步的,所述光引发剂为omnirad tpo。
14.进一步的,所述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bisomer tegdma。
15.进一步的,所述流平剂为byk331流平剂。
1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粉末涂料在施工时,采用热风循环加热固化和红外辐射固化的双重固化方式进行固化,交联或聚合反应通过两个独立的具有不同反应原理的阶段来完成;其一、环氧树脂分子中的环氧官能团及聚酯树脂中的羧基和羟基,对红外辐射吸收较强,在光引发剂的作用下,能使化学键迅速断裂,并产生交联反应,加速涂膜表面的固化进程;其二、过氧化物引发剂从功能上看也属于热引发剂,结合热风循环的加热环境,促进涂膜内部或底层部分迅速完全固化,对于含颜料涂料和较厚涂层特别有效;热风循环加热固化和红外辐射固化的双重固化方式,使得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过氧化物引发剂和光引发剂等形成光-热敏体系,光引发剂促进固化涂膜表面,过氧化物引发剂促进涂膜内部或底层部分迅速完全固化,不但不会给涂膜带来气泡、沙眼等弊病,还使得涂膜表观性能和机械性能更好;2、对木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使得内部水分挥发到表面,使木家具表面电阻降低,进而增加导电性,使粉末涂料更易于喷涂;而在热风循环加热固化阶段,由于热风循环加热固化的热风温度高于热风循环预热处理的热风温度,内部水分进一步向表面挥发,而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做为偶联剂与一部分水解反应时,具备吸水功能,吸收挥发水分,避免影响涂层干燥,并且,与底材之间有化学键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涂料与底材的附着力;3、木质含水率过高,水分挥发量过大易造成涂层固化时出现针孔、起泡和开裂等现象,若含水率过低,表面电阻过大,上粉差,而且木质易受热变形;本发明先以50℃-60℃热风对流循环的方式对木家具表面进行一级预热,再以80℃-100℃热风对流循环的方式对木家具表面进行二级预热,达到木质静电喷涂条件要求的同时不会有损木质基体;4、热风循环加热固化采用间歇性加热的方式进行,热风温度为100℃-110℃,间歇频率为每加热30s停风30s,高于100℃的热风能够有效促进环氧树脂固化生成三向立体结
构,同时,低于110℃的热风不会导致木家具本身因过热而受损,间歇性加热,不影响环氧树脂固化的同时更有利于保护木家具本身;5、长波红外促进粉末涂层表面固化;短波红外可穿透粉末涂层到达木家具基体,与热风循环加热固化协同作用,使内部水分外逸;中波红外可提供粉末涂料固化所需要的能量,且不会损伤底材;因此,红外辐射固化采用长波红外50s、中波红外50s和短波红外20s的方式循环进行,其中,短波红外效果与热风循环加热固化效果叠加,使得整体双重固化效果各方面保持均衡,避免“表干”与“实干”不同步影响涂层外观甚至造成开裂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1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聚酯树脂3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19.环氧树脂:凤凰牌wsr 6101环氧树脂,山东品尚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酯树脂:新阳科技亚邦196不饱和聚酯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isomer tegdma;过氧化物引发剂:luperox 26;光引发剂:omnirad tpo;流平剂:byk331,赛飞特科技;填料:杜邦钛白粉r902;颜料:3000目沉淀硫酸钡,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20.该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s1、备料,按量称取聚酯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过氧化物引发剂、光引发剂、流平剂、填料和颜料;s2、混合,将称取好的所有组分置于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min,达到均匀,得混合料;s3、熔融挤出,将s2所得混合料送入螺杆挤出机中,主机转速48hz,喂料转速25hz,温度控制在110-120℃之间,得挤出熔融物;s4、冷却破碎,将s3所得挤出熔融物经冷水冷却,压片机压制成片状,然后经破碎机破碎,得碎片涂料;s5、研磨,s4所得碎片涂料经研磨机分级研磨,主磨转速为48hz,副磨转速为30hz,喂料转速为20hz,筛网为180目,得粉末涂料。
21.施工时,先对木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具体步骤为:先以55℃热风对流循环的方式对木家具表面进行一级预热6min,间隔3min后,再以90℃热风对流循环的方式对木家具表面进行二级预热1min;
紧接着,对预热处理后的木家具静电喷涂粉末涂料;然后,采用热风循环加热固化和红外辐射固化的双重固化方式进行固化,热风循环加热固化采用间歇性加热的方式进行,热风温度为105℃,间歇频率为每加热30s停风30s,红外辐射固化采用长波红外50s、中波红外50s和短波红外20s的方式循环进行。双重固化共耗时15min。
22.红外是光谱波长大于可见光的一段,划分为三个波段,如下表1所示;表1。
23.实施例2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45份、聚酯树脂4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5份、光引发剂5份、流平剂0.7份、填料9份和颜料8份。
24.环氧树脂:凤凰牌wsr 6101环氧树脂,山东品尚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酯树脂:新阳科技亚邦196不饱和聚酯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isomer tegdma;过氧化物引发剂:luperox 26;光引发剂:omnirad tpo;流平剂:byk331,赛飞特科技;填料:杜邦钛白粉r902;颜料:3000目沉淀硫酸钡,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2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26.施工方法同实施例1。
27.实施例3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聚酯树脂3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28.环氧树脂:凤凰牌wsr 6101环氧树脂,山东品尚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酯树脂:新阳科技亚邦196不饱和聚酯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isomer tegdma;过氧化物引发剂:luperox 26;光引发剂:omnirad tpo;流平剂:byk331,赛飞特科技;填料:杜邦钛白粉r902;颜料:3000目沉淀硫酸钡,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29.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30.施工方法同实施例1。
31.实施例4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聚酯树脂3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份、过氧化物引发剂4份、光引发剂4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32.环氧树脂:凤凰牌wsr 6101环氧树脂,山东品尚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酯树脂:新阳科技亚邦196不饱和聚酯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isomer tegdma;过氧化物引发剂:luperox 26;光引发剂:omnirad tpo;流平剂:byk331,赛飞特科技;填料:杜邦钛白粉r902;颜料:3000目沉淀硫酸钡,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33.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34.施工方法同实施例1。
35.实施例5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40份、聚酯树脂40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份、过氧化物引发剂4份、光引发剂3份、流平剂0.5份、填料7份和颜料7份。
36.环氧树脂:凤凰牌wsr 6101环氧树脂,山东品尚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酯树脂:新阳科技亚邦196不饱和聚酯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isomer tegdma;过氧化物引发剂:luperox 26;光引发剂:omnirad tpo;流平剂:byk331,赛飞特科技;填料:杜邦钛白粉r902;颜料:3000目沉淀硫酸钡,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3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38.施工方法同实施例1。
39.实施例6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45份、聚酯树脂3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份、过氧化物引发剂4份、光引发剂3份、流平剂0.6份、填料6份和颜料6份。
40.环氧树脂:凤凰牌wsr 6101环氧树脂,山东品尚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酯树脂:新阳科技亚邦196不饱和聚酯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isomer tegdma;过氧化物引发剂:luperox 26;光引发剂:omnirad tpo;流平剂:byk331,赛飞特科技;
填料:杜邦钛白粉r902;颜料:3000目沉淀硫酸钡,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4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42.施工方法同实施例1。
43.实施例7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8份、聚酯树脂36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5份、填料6份和颜料6份。
44.环氧树脂:凤凰牌wsr 6101环氧树脂,山东品尚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酯树脂:新阳科技亚邦196不饱和聚酯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isomer tegdma;过氧化物引发剂:luperox 26;光引发剂:omnirad tpo;流平剂:byk331,赛飞特科技;填料:杜邦钛白粉r902;颜料:3000目沉淀硫酸钡,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4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46.施工方法同实施例1。
47.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施工时,单一采用热风循环加热固化,热风温度为105℃,共耗时15min。
48.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施工时,单一采用红外辐射固化,红外辐射固化采用长波红外50s、中波红外50s和短波红外50s的方式循环进行,共耗时15min。(外观、光泽、)对比例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施工时,先对木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具体步骤为:按照传统方式,直接以110℃的热风对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7min。
49.对比例4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施工时,先对木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具体步骤为:直接以55℃的热风对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7min。
50.对比例5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施工时,先对木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具体步骤为:直接以90℃的热风对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7min。
51.对比例6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施工时,先对木家具表面进行热风循环预热处理,具体步骤为:先以55℃热风对流循环的方式对木家具表面进行一级预热6min,紧接着,以90℃热风对流循环的方式对木家具表面进行二级预热1min。
52.对比例7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施工时,先对木家具表面进行红外辐射预热处理,具体步骤为:红外辐射固化采用长波红外30s、中波红外30s和短波红外30s的方式循环进行7min。
53.对比例8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0份、聚酯树脂30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54.对比例9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50份、聚酯树脂50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55.对比例10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聚酯树脂3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1.5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56.对比例1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聚酯树脂3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5.5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57.对比例1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聚酯树脂3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1.5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58.对比例1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一种新型木家具用的粉末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聚酯树脂3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5.5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59.对比例14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环氧树脂35份、聚酯树脂35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份、光引发剂2份、流平剂0.4份、填料5份和颜料5份。
60.试验例1试验项目:不同预处理方式后,对木质板材表面温度、含水率和电阻的影响;试验对象:实施例1、对比例3-6;试验依据:表面温度-测温仪直接测量;表面含水率
‑ꢀ
gb/t1931—2009;表面电阻
‑ꢀ
gb/t1410-2006。
61.试验结果:见表2; 表面温度℃表面含水率%表面电阻/10的系数
实施例1857.312对比例31066.813对比例4527.59对比例5887.211对比例6877.210对比例71007.69表2。
62.试验结论:由表2对比例7与实施例1数据比较可知,红外辐射预热的热传递更快,木质板材表面温度很快能升高到100℃,但是,表面含水率改变不明显,表面电阻不增反降;由表2对等比例3与实施例1数据比较可知,预热温度高于100℃,含水率变化更明显,但对应电阻增长不成比例,耗能更高,且高温预热时间过久易对木质板材造成损伤;由表2对比例4与实施例1数据比较可知,预热温度低于55℃,含水率变化不明显,表面电阻过低,不利于静电喷涂;由表2对比例5与实施例1数据比较可知,直接以90℃热风预热,各项数据与实施例1非常接近,但能耗更高;由表2对比例6与实施例1数据比较可知,对比例6低温预热后,不做间歇冷却,直接升温再预热,含水率数据与做间歇冷却的实施例1非常接近,但表面电阻明显低于实施例1。
63.试验例2试验项目:粉末涂料一般性能;试验对象:实施例1-7、对比例1-2、;试验依据:外观-gb/t 9761-2008;光泽
‑ꢀ
gb/t 9754-2007;耐酸性-gb 9274-88滴定法;耐碱性-gb 9274-88滴定法;耐溶剂-gb 9274-88擦拭法;硬度-gb/t 6739-2006;冲孔-6mm钻头冲钻;抗裂性-rh=95%恒温箱,35℃。
64.试验结果:见表3和表4。 外观光泽%冲孔抗裂性实施例1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3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实施例2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4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实施例3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3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实施例4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4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实施例5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4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实施例6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4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实施例7平整,无橘皮和气泡95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对比例1基本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0边缘无明显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对比例2基本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0边缘无明显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
65.表3。

硬度耐酸性耐碱性耐溶剂实施例1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实施例2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实施例3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实施例4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实施例5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实施例6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实施例7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对比例1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对比例2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
66.表4。
67.试验结论:由表3和表4可知,实施例1-7中实施例7为最佳实施例,尤其是在光泽性能方面,实施例7优于其它实施例;对比例1-2在外观、光泽和冲孔性能方面比实施例7差,说明施工时,单一的采用热风循环加热固化或红外辐射固化,不利于固化后涂层在外观、光泽和冲孔方面的性能。
68.试验例3试验项目:粉末涂料一般性能;试验对象:实施例1、对比例8-14、;试验依据:外观-gb/t 9761-2008;光泽
‑ꢀ
gb/t 9754-2007;耐酸性-gb 9274-88滴定法;耐碱性-gb 9274-88滴定法;耐溶剂-gb 9274-88擦拭法;硬度-gb/t 6739-2006;冲孔-6mm钻头冲钻;抗裂性-rh=95%恒温箱,35℃;附着力-gb/t 9286-1998。
69.试验结果:见表5和表6。 外观光泽%冲孔抗裂性实施例1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3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对比例8基本平整,无明显橘皮91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对比例9基本平整,无明显橘皮91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对比例10基本平整,略有橘皮87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表皮出现细纹对比例11基本平整,无明显橘皮90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对比例12基本平整,无明显橘皮90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对比例13基本平整,略有橘皮88边缘无剥离、脱落30d后表皮出现细纹对比例14基本平整,无明显橘皮和气泡92边缘无明显剥离、脱落30d后边缘未开裂
70.表5。 硬度耐酸性耐碱性耐溶剂附着力实施例1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0对比例8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0
对比例9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0对比例102h涂层表面略微失光涂层表面略微失光涂层表面略微失光失光、变色1对比例11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0对比例12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0对比例132h涂层表面略微显失光涂层表面略微失光涂层表面略微失光失光、变色1对比例142h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脱落涂层无明显失光、变色3
71.表6。
72.试验结论:相较于实施例1,对比例8-9中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的原料占比降低或升高都不利于涂膜固化后的光泽性能;相较于实施例1,对比例10中过氧化物引发剂的原料占比过低,导致涂膜固化后的外观、光泽、耐酸性、耐碱性和耐溶剂性能均受到不利影响,结合原理可知,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物引发剂的原料占比过低不利于促进涂膜内部或底层部分迅速完全固化,而涂膜表面固化进程良好,涂膜表面固化效率高于涂膜内部固化速率,这就直接导致完全固化后的涂膜表面容易出现橘皮、褶皱,直接影响外观、光泽等性能;而对比例11中过氧化物引发剂的原料占比过高,会加快涂膜内部固化速率,使得涂膜内部固化速率高于涂膜表面固化速率,虽然浪费成本,但不会直接影响完全固化后涂膜的各项性能;相较于实施例1,对比例13中光引发剂的原料占比过高,导致涂膜固化后的外观、光泽、耐酸性、耐碱性和耐溶剂性能均受到不利影响,结合原理可知,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光引发剂的原料占比过高直接加速涂膜表面固化进程,涂膜表面固化效率高于涂膜内部固化速率,这就直接导致完全固化后的涂膜表面容易出现橘皮、褶皱,直接影响外观、光泽等性能;而对比例12中光引发剂的原料占比过低,会减缓涂膜表面固化速率,使得涂膜内部固化速率高于涂膜表面固化速率,不会直接影响完全固化后涂膜的各项性能,但是,会导致涂膜整体完全固化速率下降,影响固化效率;相较于实施例1,对比例14的原料中未添加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直接导致涂膜完全固化后的附着力等级明显下降。
73.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