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2023-02-04 14:44: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牡蛎,俗称海蛎子,蚝等,是一类具有群聚性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也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贝类,牡蛎种类多样,目前已经发现的牡蛎种类有100余种,广泛分布在各国临海地区。牡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牡蛎可食用的软体部分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糖原及多种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氨基酸组成是决定蛋白质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每100g鲜牡蛎中含蛋白质8100mg,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牡蛎蛋白中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参考标准值,此外牡蛎所含微量元素种类齐全,具有巨大的营养价值,所以牡蛎作为药食同源的海洋食品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3.牡蛎养殖在我国贝类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沿海各地都有养殖。虽然牡蛎人工育苗技术已有重大突破,牡蛎幼虫培育所必需得到理化因子和生物饵料等方面的研究也有许多报道,但在育苗过程中,由于浮游幼虫阶段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且幼虫阶段的培育时间长,存在幼体生长速度慢、死亡率高、变态附着率低等现象,增加了养殖风险。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目前牡蛎幼虫仍存在生长速度慢,幼虫培育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牡蛎幼虫的生长速度,缩短幼虫培育周期,本技术提供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受精卵在22-25℃的海水中经20-24h发育至d形幼虫;s2、将d形幼虫置于温度为22-24℃、盐度为29-31

的条件下进行培育,每日投喂饵料和生长营养液,每日换水,d形幼虫出现眼点后,投放采苗器,并每日投喂藻类饲料和促进生长液,培育至0.8-1mm的稚贝,转移至海上培育,d形幼虫培育密度为5-10个/ml,眼点幼虫的培育密度为1-3个/ml;所述生长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2-4份小分子肽溶液、0.01-0.03份硫酸新霉素粉、0.5-1份玉米淀粉、1-2份改性蒙脱石。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受精卵在适宜的温度中孵化,获得d形幼虫后,在适宜的盐度和温度下进行育苗,并以饵料和生长营养液作为营养来源,当出现眼点后,更换成促进生长液,培育至稚贝后转移至海上培育;使用小分子肽溶液、玉米淀粉、改性蒙脱石等制备成生长营养液,供d形幼虫捕食并吸收,小分子肽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可快速吸收,无抗
原性,而且能刺激食欲,增大采食量,促进d形幼虫的快速生长,还能增强d形幼虫对盐度差、温度差和ph值偏差的抗应激能力,提高成活率;硫酸新霉素粉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能通过抑制细菌蛋白合成产生杀菌作用,对静止期细菌灭杀作用较强,能控制培育池中有害生物滋生,降低有害细菌对d形幼虫的存活率影响,改性蒙脱石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超细效应和晶体结构,能提到调节、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促进幼虫代谢,防病抗病,还能调节水质,提高幼虫免疫力,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可选的,所述改性蒙脱石由以下方法制成:(1)以重量份计,将2-5份蒙脱石加入到5-8份水中,制成悬浮液,加入0.2-0.3份双季铵盐,在60-65℃下水浴2-2.5h,冷却至室温,烘干、研磨至200-300目;(2)将0.01-0.03份酵母细胞壁、0.03-0.05份念珠藻多糖、0.01-0.05份崩解剂、2-3份聚乙烯醇和10-15份水混合,制成包覆液,将包覆液均匀喷涂在步骤(1)所得蒙脱石上,烘干,制得改性蒙脱石。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使用双季铵盐对蒙脱石进行插层改性,使蒙脱石具有超强的抗菌性能,然后将酵母细胞壁、念珠藻多糖和崩解剂、聚乙烯醇等形成的包覆液喷涂在改性蒙脱石上,在聚乙烯醇的黏附作用下表,包覆液包裹在双季铵盐改性蒙脱石上,当改性蒙脱石投入到水体中,在崩解剂的作用下表,迅速甭解扩散,降低改性蒙脱石粒径,便于d形幼虫捕食,随着改性蒙脱石的甭解扩散,酵母细胞壁、念珠藻多糖在水体中扩散,酵母细胞壁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生长,补充营养,念珠藻多糖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从而提高d形幼虫对水体环境的免疫力,提高存活率。
9.可选的,所述小分子肽溶液由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混合后在25-30℃,发酵48-72h后离心、浓缩制得,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的质量比为1:0.3-0.5:0.001-0.003。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肉苁蓉和小麦经酶解制得的含有肉苁蓉小分子肽和小麦低聚肽,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为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能促进幼虫细胞中的酶和蛋白质合成,加速d形幼虫的生长。
11.可选的,所述促进生长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0.3-0.5份角刺藻、0.3-0.5份鱼油、0.4-0.8份乙醇梭菌蛋白、0.25-0.5份苏氨酸、0.5-1份鱼粉、1-1.5份变性淀粉和2-2.5份酪朊酸钠、0.08-0.1份枯草芽孢杆菌和10-15份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酪朊酸钠和变性淀粉为壁材,包覆角刺藻、鱼油、乙醇梭菌蛋白、苏氨酸和鱼粉,制成的牡蛎饲料能用于眼点虫的饲喂,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抑制物质,对病原菌产生阻碍作用,竞争黏附位点,抑制致病菌的定植,竞争营养物,导致病原菌无法获得营养,增强免疫力,提高免疫水平,能预防眼点幼虫产生病害,还能改善水质、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反应,营养物质能满足幼虫生需要,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都能达到生产要求,由于幼虫幼小纤细,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应付能力差,而同时幼虫培育使其,有所其生长率最高的时期,处于生命周期的最高峰,新陈代谢的水平高,对饵料的营养和形态等有较高的要求,将多种组分经酪朊酸钠和变性淀粉包覆后,能防止颗粒遇到海水浸泡膨大,造成牡蛎部分颗粒难以摄入而黏附在牡蛎外壳上或沉入海底,造成海底附着一层黏性物质,导致水质恶化,颗粒表面覆膜能使颗粒不再容易膨胀,保护颗粒,又能满足幼虫的生长需求。
13.可选的,所述促进生长液由以下方法制成:
将角刺藻、鱼油、乙醇梭菌蛋白、苏氨酸、鱼粉、变性淀粉和酪朊酸钠均匀,加入各原料总重7-8倍重的水,升温至70-80℃,恒温搅拌20-30min,喷雾干燥,过筛,研磨,制得混合颗粒;将枯草芽孢杆菌和水混合,加入所述混合颗粒,超声20-30min,制得促进生长液。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喷雾干燥,将酪朊酸钠和变性淀粉成膜,包覆有效组分,且过滤并研磨,进行超细粉化,使营养成分和粒度均符合幼虫的需求。
15.可选的,所述采苗器的制法为:在混凝土基柱表面均匀涂刷促进附着液,再向促进附着液上均匀黏附牡蛎壳颗粒,干燥;促进附着液由以下方法制成:以重量份计,将1-2份壳聚糖溶解在5-10份浓度为3-5wt%的醋酸溶液中,加入0.4-0.6份牛骨粉和0.1-0.3份石膏粉,混匀后制得促进附着液。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混凝土作为基柱,涂刷壳聚糖等制成的促进附着液,壳聚糖的粘性使促进附着液黏附在基柱上,而有机钙材料牛骨粉和石膏粉硫酸钙,提高基柱的有效钙离子浓度,而钙离子能促进幼虫的附着和变态,且含有的壳聚糖成分能为基柱的微生物膜及细菌菌落的生成提供便利条件,而细菌细胞膜上的多糖和糖蛋白等物质反过来与幼虫体表的外源凝集素结合,诱导眼点幼虫变态。
17.利用为干燥的促进附着液将牡蛎壳颗粒粘附在基柱上,增大基柱的表面粗糙度,粗糙的基柱为眼点幼虫爬行和附着提供更好的触觉刺激,以协助幼虫在基柱上滞留,另一方面粗糙的表面比光滑的表面有更大的面积和潜在的更加丰富、多样性的微生物环境,能对眼点幼虫的附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8.可选的,所述促进附着液在基柱上的涂刷量为20-30g/m2,牡蛎壳颗粒在基柱上的黏附量为10-20个/m2。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柱上涂刷促进附着液,能提供较高的钙离子浓度,从而诱导牡蛎幼虫附着和变态,牡蛎壳颗粒能增大基柱粗糙度,便于牡蛎幼虫附着。
20.可选的,所述饵料选自等鞭金藻、扁藻、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藻类饲料选自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中的一种或几种。
21.可选的,所述饵料的日投喂量为(5-6)
×
104cell/ml,分4-6次投喂;所述生长营养液的日投喂量为0.1-0.3g/ml,分4-6次投喂,并在饵料投喂前进行投喂;所述藻类饲料的日投喂量为(7-8)
×
104cell/ml,分3-5次投喂;所述促进生长液的日投喂量为0.2-0.4g/ml,分3-5次投喂,且在藻类饲料投喂前进行投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藻类饲料投喂密度不易过大,投放过密对幼虫生长不利,且饲料过剩,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时间长的话则影响水质,影响幼虫生活环境,投喂量较低,幼虫摄食量不足,不能满足营养和能量的要求,适宜的投放密度能便于幼虫快速生长;而且先投喂生长营养液,再投喂饵料,使生长营养液的利用率高。
23.可选的,所述受精卵由二倍体雌性牡蛎产生的卵子和四倍体雄性牡蛎产生的精子按照1:10-20的个数比混合搅拌制得。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倍体雌性牡蛎和四倍体雄性牡蛎产生的受精卵经孵化后获得三倍体幼虫,三倍体牡蛎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的优点。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在培育牡蛎d形幼虫时,饲喂饵料时搭配生长营养液,由于生长营养液由改性蒙脱石、小分子肽溶液等组分制成,能促进d形幼虫增长,改善幼虫的免疫力,改善水质,降低细菌滋生,减少有害菌对d形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26.2、本技术中优选采用双季铵盐对蒙脱石进行改性,然后喷涂由酵母细胞壁、念珠藻多糖、崩解剂和聚乙烯醇制成的溶液,在崩解剂的作用下,改性蒙脱石在水体中快速扩散,降低粒径,便于幼虫食用,而且随着改性蒙脱石的甭解,包覆的酵母细胞壁和念珠藻多糖在水体中扩散,从而为d形幼虫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改善其免疫力,提高生长速度。
27.3、本技术中优选采用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混合酶解制备小分子肽溶液,为d形幼虫的生长提供营养成分,促进酶和蛋白质合成,加速d形幼虫的生长。
28.4、本技术中优选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基柱,并向其表面涂刷含有壳聚糖、牛骨粉和石膏粉的促进附着液,然后黏附牡蛎壳颗粒,提高基柱上钙离子浓度,并改善基柱的粗糙度,使幼虫快速变态和附着,提高牡蛎生长速度,缩短幼虫培育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29.改性蒙脱石的制备例1-5制备例1:(1)将5kg蒙脱石加入到8kg水中,制成悬浮液,加入0.3kg双季铵盐,在65℃下水浴2h,冷却至室温,在60℃下烘干,研磨至300目,双季铵盐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2)将0.03kg酵母细胞壁、0.05kg念珠藻多糖、0.05kg崩解剂、3kg聚乙烯醇和15kg水混合,制成包覆液,将包覆液均匀喷涂在步骤(1)所得蒙脱石上,在60℃下烘干,制得改性蒙脱石,崩解剂为微晶纤维素。
30.制备例2:(1)将2kg蒙脱石加入到5kg水中,制成悬浮液,加入0.2kg双季铵盐,在60℃下水浴2.5h,冷却至室温,在60℃下烘干,研磨至200目,双季铵盐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2)将0.01kg酵母细胞壁、0.03kg念珠藻多糖、0.01kg崩解剂、2kg聚乙烯醇和10kg水混合,制成包覆液,将包覆液均匀喷涂在步骤(1)所得蒙脱石上,在60℃下烘干,制得改性蒙脱石,崩解剂为微晶纤维素。
31.制备例3: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蒙脱石未经双季铵盐改性,即未进行步骤(1)。
32.制备例4: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未添加酵母细胞壁。
33.制备例5: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未添加念珠藻多糖。
34.促进生长液的制备例6-11制备例6:(1)将0.5kg角刺藻、0.5kg鱼油、0.8kg乙醇梭菌蛋白、0.5kg苏氨酸、1kg鱼粉、1.5kg变性淀粉和2.5kg酪朊酸钠均匀,加入各原料总重8倍重的水,升温至80℃,恒温搅拌20min,喷雾干燥,过325目筛,研磨,制成混合颗粒,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30℃,出风温度为85℃(2)将0.1kg枯草芽孢杆菌和10kg水混合,加入步骤(1)制成的混合颗粒,超声20min,制得促进生长液。
35.制备例7:(1)将0.3kg角刺藻、0.3kg鱼油、0.4kg乙醇梭菌蛋白、0.25kg苏氨酸、
0.5kg鱼粉、1kg变性淀粉和2kg酪朊酸钠均匀,加入各原料总重7倍重的水,升温至70℃,恒温搅拌30min,喷雾干燥,过325目筛,研磨,制成混合颗粒,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30℃,出风温度为85℃;(2)将0.08kg枯草芽孢杆菌和15kg水混合,加入步骤(1)制成的混合颗粒,超声20min,制得促进生长液。
36.制备例8: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37.制备例9: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未添加苏氨酸。
38.制备例10: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未添加乙醇梭菌蛋白。
39.制备例11: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未添加角刺藻。实施例
40.实施例1: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受精卵在22℃的海水中经发育至d形幼虫,孵化密度为20个/ml,受精卵由二倍体雌性牡蛎产生的卵子和四倍体雄性牡蛎产生的精子按照1:10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制得;s2、将d形幼虫置于度为℃、盐度为29的条件下进行培育,每日投喂饵料和生长营养液,每日换水,d形幼虫出现眼点后,投放牡蛎壳串作为采苗器,并每日投喂藻类饲料和促进生长液,培育至0.8mm的稚贝,转移至海上培育,d形幼虫培育密度为5个/ml,眼点幼虫的培育密度为1个/ml,饵料日投喂量为6
×
104cell/ml,分4次投喂,饵料为等鞭金藻,生长营养液的日投喂量为0.3g/ml,分4次投喂,生长营养液投喂20min后再投喂饵料,生长营养液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制成:4kg小分子肽溶液、0.03kg硫酸新霉素粉、1kg玉米淀粉、2kg改性蒙脱石和15kg水,小分子肽溶液由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混合后在30℃,发酵48h后离心、浓缩制得,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的质量比为1:0.5:0.003,改性蒙脱石由制备例1制成;藻类饲料的日投喂量为8
×
104cell/ml,分3次投喂,藻类饲料为牟氏角毛藻,促进生长液的日投喂量为0.4g/ml,分3次投喂,促进生长液投喂20min后再投喂藻类饲料,促进生长液由制备例6制成。
41.实施例2: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受精卵在25℃的海水中经发育至d形幼虫,孵化密度为30个/ml,受精卵由二倍体雌性牡蛎产生的卵子和四倍体雄性牡蛎产生的精子按照1:20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制得;s2、将d形幼虫置于度为℃、盐度为31的条件下进行培育,每日投喂饵料和生长营养液,每日换水,d形幼虫出现眼点后,投放牡蛎壳串作为采苗器,并每日投喂藻类饲料和促进生长液,培育至1mm的稚贝,转移至海上培育,d形幼虫培育密度为10个/ml,眼点幼虫的培育密度为3个/ml,饵料日投喂量为5
×
104cell/ml,分6次投喂,饵料为亚心形扁藻,生长营养液的日投喂量为0.1g/ml,分6次投喂,生长营养液投喂20min后再投喂饵料,生长营养液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制成:2kg小分子肽溶液、0.01kg硫酸新霉素粉、0.5kg玉米淀粉、1kg改性蒙脱石和10kg水,小分子肽溶液由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混合后在25℃,发酵72h后离心、浓缩制得,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的质量比为1:0.3:0.001,改性蒙脱石由制备例2制成;藻类饲料的日投喂量为7
×
104cell/ml,分5次投喂,藻类饲料为牟氏角毛藻,促进生长液的日投喂量为0.2g/ml,分5次投喂,促进生长液投喂20min后再投喂藻类饲料,促进生长液由制备例7制成。
42.实施例3: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生长营养液中改性蒙
脱石由制备例3制成。
43.实施例4: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生长营养液中改性蒙脱石由制备例4制成。
44.实施例5: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生长营养液中改性蒙脱石由制备例5制成。
45.实施例6: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生长营养液中小分子肽溶液发酵时未添加肉苁蓉。
46.实施例7: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促进生长液由制备例8制成。
47.实施例8: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促进生长液由制备例9制成。
48.实施例9: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促进生长液由制备例10制成。
49.实施例10: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促进生长液由制备例11制成。
50.实施例11: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苗器由以下方法制成:将144kg/m3水、220kg/m3po42.5硅酸盐水泥、76kg/m3i级粉煤灰、92kg/m3矿渣、1108kg/m3石子、750kg/m3河砂、3.4kg/m3bl-j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混合制成混凝土浆液,浇筑后养护制成混凝土基柱,在混凝土基柱表面均匀涂刷促进附着液,再将促进附着液上均匀黏附牡蛎壳颗粒,在80℃下干燥,促进附着液的制法为:将1kg壳聚糖溶解在5kg浓度为3wt%得到醋酸溶液中,加入0.4kg牛骨粉和0.1kg石膏粉,混匀;促进附着液在基柱上的涂刷量为30g/m2,牡蛎壳颗粒由牡蛎壳粉碎后与黑色聚乙烯母粒按照1:0.1的质量比热熔挤出制得,牡蛎壳颗粒的粒径为3cm,牡蛎壳颗粒在基柱上的黏附量为20g/m2。
51.实施例12: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促进附着液由以下方法制成:将2kg壳聚糖溶解在10kg浓度为5wt%得到醋酸溶液中,加入0.6kg牛骨粉和0.3kg石膏粉,混匀;促进附着液在基柱上的涂刷量为20g/m2,牡蛎壳颗粒由牡蛎壳粉碎后与黑色聚乙烯母粒按照1:0.1的质量比热熔挤出制得,牡蛎壳颗粒的粒径为3cm,牡蛎壳颗粒在基柱上的黏附量为10g/m2。
52.实施例13: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未在基柱上黏附牡蛎壳颗粒。
53.实施例14: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牡蛎壳颗粒由牡蛎壳粉碎制成。
54.实施例15: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使用等量碳酸钙粉末替代牛骨粉。
55.实施例16: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将牛骨粉、石膏粉和牡蛎壳颗粒直接掺入到混凝土浆液中,经浇筑和养护制得基柱。
56.对比例对比例1: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生长营养液中未添加改性蒙脱石。
57.对比例2: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生长营养液中未添加小分子肽溶液。
58.对比例3: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生长营养液中未添加硫酸新霉素粉。
59.对比例4: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投喂生长营养液。
60.对比例5: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投喂促进生长液。
61.性能检测试验一、按照实施例1-6和对比例1-4中方法培育,每个实施例设4个平行,用于测定生长率死亡率,每隔5天一次壳死亡率,持续15天,存活率的计算公式为:r=d1/d0
×
100%,d1代表试验结束时幼虫的个体数,d0代表试验开始时幼虫的个体数,壳量取时,取30个幼虫作为检测对象,测试结果取平均值,并计算15天时的壳增长率:l=(l0-l1)/l0
×
100%,l1代表幼虫的15天时最终壳,l0代表幼虫的初始壳,将各检测结果记录于表1中。
62.表1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检测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d形幼虫在培育时,均使用生长营养液,在d形幼虫培育眼点幼虫时,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快,且存活率高,能缩短培养周期。
63.实施例3中使用制备例3制成的改性蒙脱石,表1内显示,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减慢,增长率降低,说明使用双季铵盐对蒙脱石进行改性,能增加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但不影响d形幼虫的存活率。
64.实施例4中使用制备例4制成的改性蒙脱石,制备例4与制备例1相比,未添加酵母细胞壁,表1内数据显示,实施例4培育的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减缓,日增长壳长减小,且存活率也有所下降,说明酵母细胞壁能增加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并提高存活率。
65.实施例5中使用实施例5制备的改性蒙脱石,其中未添加念珠藻多糖,与实施例1相比,d形幼虫的存活率变化不大,但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有所降低。
66.实施例6与实施例1相比,小分子肽溶液中未添加肉苁蓉,表1内显示,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比实施例慢了很多,日增长也下降,但存活率变化不大。
67.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生长营养液中未添加改性蒙脱石,对比例1培育的d形幼虫生长速度比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慢,且存活率比实施例1小,说明改性蒙脱石的加入显著改善了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68.对比例2中未添加小分子肽溶液,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2培育的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减慢,但存活率变化不大。
69.对比例3与实施例1相比,未添加硫酸新霉素粉,表1内显示,对比例3培育的d形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降低,且生长速度有所减慢。
70.对比例4与实施例1相比,在d形幼虫培育阶段,仅投喂饵料,未投喂生长营养液,对比例4培育的d形幼虫的生长速度慢,且存活率低。
71.二、眼点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检测按照实施例7-11和对比例5中的方法培育,每个实施例设4个平行,用于测定生长率死亡率,每隔5天测量一次死亡率,持续15天,存活率的计算公式为:r=d1/d0
×
100%,d1代表试验结束时幼虫的个体数,d0代表试验开始时幼虫的个体数,量取时,取30个幼虫作为检测对象,测试结果取平均值,并计算15天时的增长率:l=(l0-l1)/l0
×
100%,l1代表幼虫的15天时最终,l0代表幼虫的初始,将各检测结果记录于表2中。
72.表2眼点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检测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采用制备例6和制备例7制成的促进生长液,表2内显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培育的眼点幼虫生长速度较快,在15天左右就能达到1100微米以上,日增长达到50微米以上,且投喂促进生长液后水质不易被污染。
73.实施例7与实施例1相比,使用制备例8制成的促进生长液,其中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培育15天后水质情况与实施例1相差不大,但眼点幼虫的存活率有所下降。
74.实施例8中使用制备例9制成的促进生长液,其中未添加苏氨酸,眼点幼虫的生长
速度减慢,存活率稍有下降,水质情况与实施例1相近。
75.实施例9和实施例10中分别使用制备例10和制备例11制成的促进生长液,制备例10中未添加乙醇梭菌蛋白,制备例11中未添加角刺藻,实施例9和实施例10中眼点幼虫的生长速度减慢,幼虫存活率下降。
76.对比例5中未使用促进生长液,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5培育的眼点幼虫生长速度显著降低,且水质情况不佳,幼虫的存活率下降。
77.三、眼点幼虫的附着率检测:按照实施例1-16中的方法培养眼点幼虫,经20天培养结束后,将采苗器取出,用干燥的毛巾轻轻擦拭混凝土表面,拍照记录,用photoshop软件方格法统计基柱6个面上牡蛎附着个数,经统计过后,采苗器继续放回原来的位置,带100d过后统计牡蛎成活个数,将统计结果记录于表3中。
78.表3眼点幼虫的附着性能检测
由表3内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2中牡蛎在作为采样器的牡蛎串上附着个数高,且二次统计时,存活率达到85%以上。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因分别未添加双季铵盐和酵母细胞壁,牡蛎幼虫的附着个数降低,可能是在d形幼虫培育时生存率有所下降,但经诱导附着后;实施例5-6和实施例9-10中牡蛎在采苗器上的附着个数与有所下降,实施例7因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实施例8中未添加苏氨酸,牡蛎幼虫生长易受感染或生长速度较慢,导致附着个数降低。
79.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中使用混凝土浇筑养护形成的基柱,作为采苗器基体,然后向基柱上喷涂由壳聚糖、牛骨粉和石膏粉形成的促进附着液,并在促进附着液上均匀黏附牡蛎壳颗粒,对比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1和实施例13培育的眼点幼虫经钙离子的诱导和促进附着作用,牡蛎在采苗器上的附着数量显著增大。
80.实施例13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未黏附牡蛎壳颗粒,采苗器上的牡蛎附着力显著降低,而实施例14中制备牡蛎壳颗粒时,未添加黑色聚乙烯母粒,表3内显示,实施例14中的牡蛎附着量比实施例11小,但比实施例13高,说明黑色聚乙烯母粒能增大母粒的附着。
81.实施例15中使用碳酸钙替代有机钙牛骨粉,实施例15中牡蛎幼虫的附着量下降,说明碳酸钙对幼虫的附着促进效果不及牛骨粉。
82.实施例16中将牛骨粉、石膏粉等直接与混凝土浆共混浇筑形成基柱,与实施例11相比,实施例16中的牡蛎幼虫的诱导附着量下降,说明本技术中采苗器能诱导牡蛎幼虫变态,并促进牡蛎幼虫的附着和生长。
83.对比例1-5中培育的牡蛎幼虫在采苗器上附着量少,且存活率与实施例1相比仍有差距。
8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