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2023-02-04 14:44: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受精卵在22-25℃的海水中经20-24h发育至d形幼虫;s2、将d形幼虫置于温度为22-24℃、盐度为29-31

的条件下进行培育,每日投喂饵料和生长营养液,每日换水,d形幼虫出现眼点后,投放采苗器,并每日投喂藻类饲料和促进生长液,培育至0.8-1mm的稚贝,转移至海上培育,d形幼虫培育密度为5-10个/ml,眼点幼虫的培育密度为1-3个/ml;所述生长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2-4份小分子肽溶液、0.01-0.03份硫酸新霉素粉、0.5-1份玉米淀粉、1-2份改性蒙脱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蒙脱石由以下方法制成:(1)以重量份计,将2-5份蒙脱石加入到5-8份水中,制成悬浮液,加入0.2-0.3份双季铵盐,在60-65℃下水浴2-2.5h,冷却至室温,烘干、研磨至200-300目;(2)将0.01-0.03份酵母细胞壁、0.03-0.05份念珠藻多糖、0.01-0.05份崩解剂、2-3份聚乙烯醇和10-15份水混合,制成包覆液,将包覆液均匀喷涂在步骤(1)所得蒙脱石上,烘干,制得改性蒙脱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肽溶液由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混合后在25-30℃,发酵48-72h后离心、浓缩制得,肉苁蓉、小麦和酵母菌的质量比为1:0.3-0.5:0.001-0.0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生长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0.3-0.5份角刺藻、0.3-0.5份鱼油、0.4-0.8份乙醇梭菌蛋白、0.25-0.5份苏氨酸、0.5-1份鱼粉、1-1.5份变性淀粉和2-2.5份酪朊酸钠、0.08-0.1份枯草芽孢杆菌和10-15份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生长液由以下方法制成:将角刺藻、鱼油、乙醇梭菌蛋白、苏氨酸、鱼粉、变性淀粉和酪朊酸钠均匀,加入各原料总重7-8倍重的水,升温至70-80℃,恒温搅拌20-30min,喷雾干燥,过筛,研磨,制得混合颗粒;将枯草芽孢杆菌和水混合,加入所述混合颗粒,超声20-30min,制得促进生长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苗器的制法为:在混凝土基柱表面均匀涂刷促进附着液,再向促进附着液上均匀黏附牡蛎壳颗粒,干燥;促进附着液由以下方法制成:以重量份计,将1-2份壳聚糖溶解在5-10份浓度为3-5wt%的醋酸溶液中,加入0.4-0.6份牛骨粉和0.1-0.3份石膏粉,混匀后制得促进附着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附着液在基柱上的涂刷量为20-30g/m2,牡蛎壳颗粒在基柱上的黏附量为10-20个/m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选自等鞭金藻、扁藻、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藻类饲料选自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中的一种或几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的日投喂量为(5-6)
×
104cell/ml,分4-6次投喂;
所述生长营养液的日投喂量为0.1-0.3g/ml,分4-6次投喂,并在饵料投喂前进行投喂;所述藻类饲料的日投喂量为(7-8)
×
104cell/ml,分3-5次投喂;所述促进生长液的日投喂量为0.2-0.4g/ml,分3-5次投喂,且在藻类饲料投喂前进行投喂。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精卵由二倍体雌性牡蛎产生的卵子和四倍体雄性牡蛎产生的精子按照1:10-20的个数比混合搅拌制得。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牡蛎幼虫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受精卵在22-℃的海水中经20-24h发育至D形幼虫;S2、将D形幼虫置于温度为22-24℃、盐度为29-31


技术研发人员:郭希瑞 纪右康 李晓喻 李雅林 付杰 魏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9
技术公布日:2023/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