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穿戴装置以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2023-02-02 03:53: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可穿戴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提出各种使用人能够佩戴的可穿戴装置来检测人的生物体信息的技术。例如,提出了利用粘性胶带等将小型及轻型的心电传感器粘贴于肌肤(皮肤),来获取连续的心电信号的技术。通过利用这样的可穿戴装置,能够期待获取日常生活中的连续的生物体信息。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39827号说明书。
4.另外,可穿戴装置有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重要因素而不能够获取生物体信息的可能性。例如,可穿戴装置有由于人体的动作而挠曲、损坏的可能性。另外,考虑可穿戴装置由于汗液(水分)而使佩戴者产生不适感,或者从佩戴者的肌肤剥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的可穿戴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6.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可穿戴装置,是获取对象者的生物体信息的可穿戴装置,具备:检测部,检测上述生物体信息;第一层,配置在上述检测部的第一方向上,具有与上述检测部电连接的导体,且具有可挠性;第二层,配置在上述第一层的上述第一方向上,且比上述第一层硬;以及第三层,配置在上述第二层的上述第一方向上,且包含与上述导体电连接的电子部件。
7.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可穿戴装置,是获取对象者的生物体信息的可穿戴装置,具备:第一层,具有吸水性;第二层,配置在上述第一层的第一方向上,且具有防水性;导电凝胶部,配置在上述第二层的上述第一方向上,且能够与上述对象者的肌肤接触;电极部,配置在上述导电凝胶部的上述第一方向上,且具有与上述导电凝胶部电连接的电极;第三层,配置在上述电极部的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与上述电极部电连接的导体,且具有可挠性;以及第四层,配置在上述第三层的上述第一方向上,且包含通过上述导体电连接的电子部件。
8.另外,本发明是一种检测方法,包括:基于使用上述的可穿戴装置获取的上述生物体信息来检测上述对象者的异常。
9.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的可穿戴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1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装置10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11.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110以及电子部件部12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12.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110以及硬质基板121上的布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13.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粘着部13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14.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装置100的粘贴方法的图。
15.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粘着部13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装置以及检测方法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构成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进行与其它的实施方式、现有技术的组合。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保护专利第6539827号说明书所记载的构成。
17.此外,以下图示的构成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例如,以下图示的各部的尺寸、角度能够在不损害可穿戴装置的功能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18.(实施方式)
19.使用图1,对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装置10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装置10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例示可穿戴装置100的立体图。
20.可穿戴装置100是获取对象者的生物体信息的装置(传感器设备)。例如,可穿戴装置10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长条状),粘贴于对象者的肌肤(皮肤)来使用。其中,对象者是指成为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对象的人,与佩戴可穿戴装置100的人(佩戴者)对应。此外,“大致长方形”不仅包含具有四个角(顶点),且相对的边相互平行的长方形,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也包含对四个角进行了圆角加工的形状、各边具有若干的曲率的形状。
21.例如,可穿戴装置100检测心电信号作为生物体信息。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获取心电信号的可穿戴装置100进行说明,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穿戴装置100也可以是获取体温、血压等心电信号以外的生物体信息的传感器设备。另外,可穿戴装置100并不限定于获取一种生物体信息,也能够获取多种生物体信息。
22.如图1所示,可穿戴装置100具有柔性基板110、电子部件部120以及粘着部130。后面详述柔性基板110、电子部件部120以及粘着部130。
23.此外,在图1中进行了说明的内容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例如,在图1中,例示了可穿戴装置100为大致长方形的情况,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可穿戴装置100能够形成为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的形状。另外,在这些形状中,可穿戴装置100也优选大致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的形状,特别优选纵横比(长径相对于短径之比)在1.1以上的大致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的形状。只要是这样的形状的可穿戴装置100,则能够在同一面积上较宽地设置电极间距离,所以能够灵敏度更好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另外,优选可穿戴装置100的端部形状为无棱角的形状。通过是这样的形状,不容易从对象者的肌肤剥离,不会给予不适感。
2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在可穿戴装置100粘贴于对象者的肌肤的情况下,将远离该肌肤的方向记载为“上”的情况。“上”是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另外,有将与“上”相反的方向记载为“下”的情况。“下”是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
25.使用图2,对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110以及电子部件部12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110以及电子部件部12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的上段例示柔性基板110以及电子部件部120的俯视图。在图2的中段例示柔性基板110以
及电子部件部120的主视图。在图2的下段例示柔性基板110以及电子部件部120的仰视图。
26.柔性基板110是具有可挠性以能够灵活地跟随佩戴可穿戴装置100的人的动作且布线有导体的基板。柔性基板110例如为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能够通过使用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以及丙烯酸树脂等任意的材料形成柔性基板110。另外,柔性基板110优选具有0.10mm以上且小于0.80mm的厚度,更优选具有0.15mm以上且小于0.60mm的厚度。此外,也将具有柔性基板110的层称为“柔性层”。
27.例如,柔性基板110在第一面(上表面)具备将搭载于可穿戴装置100的各电子部件电连接的导体。另外,柔性基板110在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底面)具备三个电极111、112、113。这里,通过使电极111、112为正极以及负极,并使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极113为基准电极,能够更稳定地获取生物体信息。
28.电极111、112、113是用于检测对象者的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的电极。各电极111、112、113经由通孔(贯通孔)与布线在柔性基板110的上表面的导体电连接。此外,也将具有三个电极111、112、113的层称为“电极层”。电极层是检测生物体信息的“检测部”的一个例子。
29.此外,虽然在图2中对心电信号检测用的电极为三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需要设定心电信号检测用的电极的数目。
30.电子部件部120与布线在柔性基板110的上表面的导体电连接,包含控制可穿戴装置100中的处理的各种电子部件。例如,电子部件部120控制向可穿戴装置100内的各部的供电、通过电极111、112、113检测出的心电信号的放大以及收集、及收集的心电信号的输出等。此外,也将具有电子部件部120的层称为“电子部件层”。
31.这里,电子部件部120层叠于硬质基板121。硬质基板121是层叠于柔性基板110并支承电子部件部120的基板。例如,硬质基板121能够任意地应用酚醛纸基板、环氧纸基板、玻璃复合基板、玻璃环氧基板、玻璃聚酰亚胺基板等硬质基板。另外,在这样的硬质基板中,也优选为纸环氧基板、玻璃环氧基板、玻璃聚酰亚胺基板,特别优选玻璃环氧基板。另外,硬质基板121优选具有0.30mm以上且小于3.0mm的厚度,更优选具有0.50mm以上且小于2.0mm的厚度。若为这样的硬质基板,则容易支承电子部件部120,所以能够更稳定地获取生物体信息。
32.通过层叠于硬质基板121,电子部件部120与直接层叠在柔性基板110上的情况或者设置在柔性基板110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较,对挠曲(折弯)的耐久性提高。其结果为,降低可穿戴装置100由于挠曲而导致电子部件部120的焊料脱落而断线等损坏风险,所以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
33.另外,硬质基板121配置于柔性基板110的端部。由此,柔性基板110上的布线的数目减少至朝向电子部件部120(硬质基板121)的数目,所以能够使布线简化。其结果为,可穿戴装置100能够降低布线的断线风险,所以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
34.另外,硬质基板121配置在柔性基板110的与电极112对应的位置,更优选配置在与电极112、113对应的位置。由此,电极112等耐挠曲。其结果为,可穿戴装置100降低挠曲所引起的电极112等的损坏风险,所以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
35.另外,优选硬质基板121的面积相对于柔性基板110的面积为5~50%,更优选相对
于柔性基板110的面积为20~40%。只要硬质基板121的面积为这样的范围,则不容易产生可穿戴装置100的损坏,另外容易支承电子部件部120,所以能够更稳定地获取生物体信息。此外,硬质基板121的面积是硬质基板121中与柔性基板110对置的面的面积。另外,柔性基板110的面积是柔性基板110中与硬质基板121对置的面的面积。
36.此外,在图2进行了说明的内容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例如,虽然在图2中,对电子部件部120层叠于硬质基板12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电子部件部120只要是比柔性基板110硬(难以挠曲)的部件,则能够层叠于任意的部件。换句话说,电子部件部120层叠在用于与柔性基板110的挠曲隔离的“隔离层”上。作为隔离层,例如能够任意地应用由比柔性基板110硬的材料构成的柔性基板、比柔性基板110厚地构成的柔性基板等。此外,隔离层也被称为支承电子部件部120的“支承层”。
37.另外,在图2中进行了说明的各部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例如,柔性基板110、电极111、112、113、电子部件部120以及硬质基板121的材料能够在不损害上述的各部的功能的范围内任意地应用公知的材料。
38.使用图3对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110以及硬质基板121上的布线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110以及硬质基板121上的布线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3的上段例示硬质基板121的俯视图中的布线。在图3的中段例示柔性基板110的俯视图中的布线。在图3的下段例示柔性基板110以及硬质基板121的主视图中的布线。
39.如图3所示,在硬质基板121的上表面配置有多个导线140。该导线140将电子部件部120所包含的各种电子部件电连接。其中,图3的上段所示的分支为三根的布线仅为一个例子,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硬质基板121上的导线140适当地绝缘,并与柔性基板110上的导线140连接。
40.在柔性基板110的上表面分别配置有用于将三个电极111、112、113与电子部件部120连接的导线140。另外,在柔性基板110的位置110a、110b、110c分别形成有通孔。导线140经由形成在各位置的通孔与三个电极111、112、113连接。从各电极111、112、113延伸的导线140在分别进行了绝缘的状态下独立地与硬质基板121上的导线140连接。
41.此外,在图3中进行了说明的内容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例如,虽然在图3的下段(主视图),从各基板分离地图示配置在各基板的上表面的导线140,但这是为了明示导线140,实际上两者并未分离。
42.另外,虽然在图3中对硬质基板121上的导线140被捆束在“一个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多处捆束并与柔性基板110连接。但是,为了布线的简化,优选捆束的位置的数目较少。
43.使用图4对实施方式的粘着部13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粘着部13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4的上段例示粘着部130的主视图。在图4的下段例示粘着部130的仰视图。
44.粘着部130是配置在柔性基板110的底面,且具有用于将柔性基板110以及电子部件部120粘贴于对象者的肌肤的粘着力的部件。粘着部130具有防水层131、导电凝胶层132、防水层133、吸水层134以及肌肤粘合层135这五层。
45.防水层131是配置于柔性基板110(电极层)的底面,且具有防水性以及绝缘性的层。例如,防水层131包含聚酯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以及尼
龙树脂等防水性优异的材质。防水层131具有用于使各电极111、112、113与后述的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接触的孔。在图4的例子中,防水层131具有直径15mm的圆形的孔。
46.导电凝胶层132是配置于防水层131的底面,能够与对象者的肌肤接触且与各电极111、112、113电连接的层。例如,导电凝胶层132具有三个导电凝胶132a、132b、132c。此外,导电凝胶层132是检测生物体信息的“检测部”的一个例子。
47.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是具有导电性的水凝胶(含水凝胶)。在图4的例子中,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为直径17mm的圆形。其中,导电凝胶132a配置于电极111的底面并与电极111电连接。导电凝胶132b配置于电极112的底面并与电极112电连接。导电凝胶132c配置于电极113的底面并与电极113电连接。
48.此外,在导电凝胶层132中的不存在三个导电凝胶132a、132b、132c的区域,既可以不配置任何部件,也可以配置任意的部件。在不配置任何部件的情况下,防水层131与防水层133直接粘合。另外,在配置任意的部件的情况下,优选配置具有绝缘性以及防水性的部件。
49.防水层133是配置在导电凝胶层132的底面,且具有防水性以及绝缘性的层。例如,防水层133包含聚酯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以及尼龙树脂等防水性优异的材质。防水层133具有用于使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与对象者的肌肤接触的孔。在图4的例子中,防水层133具有直径15mm的圆形的孔。此外,导电凝胶层132的底面与导电凝胶层132中的电极层邻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对应。
50.吸水层134是配置在防水层133的底面且具有吸水性的层。例如,吸水层134包含无纺布。其中,吸水层134并不限定于无纺布,例如只要由具有吸水性的纤维构成即可。作为这样的纤维,优选使用聚酯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丙烯树脂、尼龙树脂等作为材质,特别优选使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或者聚丙烯树脂作为材质。只要是这样的材质的纤维,则透气性、伸缩性优异,所以容易发挥后述的吸水层134的效果。另外,防水层133的底面与防水层133中的导电凝胶层132邻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对应。
51.吸水层134具有用于使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与对象者的肌肤接触的孔。在图4的例子中,吸水层134具有直径22mm的圆形的孔。
52.吸水层134具有吸收在对象者的肌肤产生的汗液(水分),并使其扩散到可穿戴装置100的外部的作用。因此,吸水层134防止水凝胶(导电凝胶层132)吸收水分而膨胀,所以能够使膨胀所引起的不适感降低。另外,吸水层134通过防止水凝胶的膨胀,使水凝胶从邻接的层剥离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可穿戴装置100能够降低由于汗液而从佩戴者的肌肤剥离的可能性,并且,能够进行最长两周左右的连续粘贴。
53.另外,通过具备吸水层134,可穿戴装置100能够降低细胞毒性、致敏性(过敏反应)、以及刺激性等对人体(肌肤)的影响。特别是在采用了无纺布作为吸水层134的情况,能够进一步降低对人体的影响。
54.另外,吸水层134的孔比防水层133的孔大。因此,吸水层134的孔的端部(边缘)与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分离,所以能够使通过吸水层134吸收的水分经由孔的端部被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吸收的可能性降低。
55.肌肤粘合层135是配置在吸水层134的底面,且能够与对象者的肌肤粘合的层。例如,肌肤粘合层135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或者水胶体。肌肤粘合层135具有用于使各导电凝
胶132a、132b、132c与对象者的肌肤接触的孔。在图4的例子中,防水层133具有直径22mm的圆形的孔。
56.此外,在图4中进行了说明的内容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例如,导电凝胶层132的形状以及大小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能够任意地变更。根据导电凝胶层132的形状以及大小的变更,防水层131、防水层133、吸水层134以及肌肤粘合层135的孔(或者槽)的形状以及大小也进行变更。此外,防水层131、防水层133、吸水层134以及肌肤粘合层135的孔(或者槽)是开口部的一个例子。
57.另外,虽然在图4未图示,但粘着部130也可以除了上述的五个层之外,还具有用于将各层粘合的粘合层。粘合层能够由液体状或者片状等任意的粘合剂构成。但是,在上述的各层具有与邻接的层的粘合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省去粘合层。例如,在肌肤粘合层135具有与吸水层134的粘合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吸水层134以及肌肤粘合层135之间省去粘合层。另外,在防水层133具有与吸水层134的粘合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防水层133以及吸水层134之间省去粘合层。
58.另外,在图4中进行了说明的各部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例如,防水层131、导电凝胶层132、防水层133、吸水层134以及肌肤粘合层135的材料能够在不损害上述的各部的功能的范围内任意地应用公知的材料。
59.使用图5,对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装置100的粘贴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装置100的粘贴方法的图。
60.例如,可穿戴装置100以柔性基板110、电子部件部120以及粘着部130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流通。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柔性基板110以及电子部件部120预先粘合在粘着部130的上表面。此外,粘着部130的上表面与防水层131的上表面对应,并与防水层131中的导电凝胶层132邻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对应。
61.另外,虽然在图5中未记载,但可穿戴装置100的底面(也就是肌肤粘合层135的底面)被剥离纸覆盖。可穿戴装置100的利用者将剥离纸剥离使肌肤粘合层135的底面露出。然后,利用者将肌肤粘合层135的底面粘贴到对象者的肌肤的任意的位置。此外,粘着部130的底面与肌肤粘合层135的底面对应,与肌肤粘合层135中的吸水层134邻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对应。另外,可穿戴装置100的利用者与医师等医疗从业人员、对象者、在医疗方面或者生活方面支援对象者的人等对应。
62.即,可穿戴装置100是从接近人体(肌肤)的一侧依次具有肌肤粘合层135、吸水层134、防水层133、导电凝胶层132、防水层131、电极层(电极111、112、113)、柔性层(柔性基板110)、隔离层(硬质基板121)以及电子部件层(电子部件部120)的层构成。而且,粘贴于肌肤的任意的位置的可穿戴装置100的电极部(电极111、112、113)经由导电凝胶部(132)从人体检测生物体信息。
63.其中,在图5进行了说明的内容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例如,虽然在图5中,作为代表例,对在柔性基板110、电子部件部120以及粘着部130成为一体的状态下进行流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不同的从业者制造及流通可穿戴装置100所包含的各部。
64.另外,虽然在图5中,为了方便图示而如各层具有相同的厚度那样进行了示出,但各层的厚度能够任意地设定。另外,肌肤粘合层135、吸水层134以及防水层133的厚度与肌
肤粘合层135、吸水层134以及防水层133的孔的大小(直径)相比较极薄,所以在可穿戴装置100粘贴于对象者的肌肤的情况下,导电凝胶层132容易与对象者的肌肤接触。
65.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具有三个电极111、112、113的层记载为“电极层”,但各电极111、112、113与柔性层、隔离层相比较小,点状地存在,所以也可以并不一定称为“层”。例如,也可以将三个电极111、112、113称为“电极部”。
66.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具有三个导电凝胶132a、132b、132c的层记载为“导电凝胶层”,但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与柔性层、隔离层相比较小,点状地存在,所以也可以并不一定称为“层”。例如,也可以将三个导电凝胶132a、132b、132c称为“导电凝胶部”。
67.如上述那样,可穿戴装置100具备检测部(电极层以及导电凝胶层132)、柔性层(柔性基板110)、隔离层(硬质基板121)以及电子部件层(电子部件部120)。检测部检测生物体信息。柔性层具有与检测部电连接的导体。隔离层层叠于柔性层且比柔性层硬。电子部件层层叠于隔离层且包含与导体电连接的电子部件。据此,可穿戴装置100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例如,可穿戴装置100具有用于将电子部件层与柔性层的挠曲隔离的隔离层,所以降低挠曲所引起的电子部件层的损坏风险,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
68.换句话说,可穿戴装置100具备检测部、第一层、第二层以及第三层。检测部检测生物体信息。第一层配置在检测部的第一方向上,具有与检测部电连接的导体且具有可挠性。第二层配置在第一层的第一方向上,且比第一层硬。第三层配置在第二层的第一方向上,且包含与导体电连接的电子部件。另外,可穿戴装置100具备第四层和第五层。第四层配置在检测部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且具有防水性。第五层配置在第四层的第二方向上,且具有吸水性。此外,上述的“第一”~“第五”的记载是为了区分各层而使用的记载,并不指顺序等。
69.另外,可穿戴装置100具备导电凝胶层132、电极层(电极111、112、113)、电子部件层(电子部件部120)、柔性层(柔性基板110)、防水层133以及吸水层134。导电凝胶层132能够与对象者的肌肤接触。电极层具有与导电凝胶层132电连接的电极。电子部件层包含电子部件。柔性层在第一面配置电极层,在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配置电子部件层,且具有将电极层与电子部件层电连接的导体。防水层133配置在导电凝胶层132中的电极层邻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吸水层134配置在防水层133中的导电凝胶层132邻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据此,可穿戴装置100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例如,可穿戴装置100具有吸收汗液并使其向可穿戴装置100的外部扩散的吸水层134,所以使水凝胶(导电凝胶层132)吸收水分而膨胀,降低从邻接的层剥离的可能性。其结果为,可穿戴装置100能够稳定地获取连续的生物体信息。
70.换句话说,可穿戴装置100具备第一层、第二层、导电凝胶部、电极部、第三层以及第四层。第一层具有吸水性。第二层配置在第一层的第一方向上,且具有防水性。导电凝胶部配置在第二层的第一方向上,且能够与对象者的肌肤接触。电极部配置在导电凝胶部的第一方向上,并与导电凝胶部电连接。第三层配置在电极部的第一方向上,具有与电极部电连接的导体,且具有可挠性。第四层配置在第三层的第一方向上,且包含通过导体电连接的电子部件。此外,上述的“第一”~“第四”的记载是为了区分各层而使用的记载,并不指顺序等。
71.(变形例)
7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吸水层134的孔比防水层133的孔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吸水层134的孔也可以为与防水层133的孔相同的大小。
73.使用图6对变形例的粘着部13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粘着部130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4的上段例示粘着部130的主视图。在图4的下段例示粘着部130的仰视图。
74.如图4所示,吸水层134的孔为直径15mm,为与防水层133的孔相同的大小。该情况下,吸水层134的孔的端部(边缘)与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接近,所以有通过吸水层134吸收的水分经由孔的端部被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吸收的可能性。
75.因此,防水层133具有30μm以上且小于150μm的厚度,更优选具有75μm以上且小于120μm的厚度。这样,通过使防水层133具有一定以上的厚度,吸水层134的孔的端部(边缘)与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分离,所以能够使通过吸水层134吸收的水分经由孔的端部被各导电凝胶132a、132b、132c吸收的可能性降低。另外,通过使防水层133的厚度小于一定值,可穿戴装置100容易跟随佩戴者的动作,所以能够更稳定地获取生物体信息。
76.另外,在图6的例子中,肌肤粘合层135的孔为直径15mm,是与防水层133的孔以及吸水层134的孔相同的大小。由此,能够在重叠了防水层133、吸水层134以及肌肤粘合层135之后使孔形成,所以能够使制造工序简化。
77.(其它的实施方式)
78.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实施。
79.(检测方法)
80.本实施方式能够作为包含基于使用可穿戴装置100获取的生物体信息,检测对象者的异常(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检测方法提供。例如,检测方法基于72小时以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对象者的异常。另外,这样的检测时间若为长时间则能够以更高精度进行对象者的异常的检测,优选基于120小时以上,更优选基于168小时以上的检测时间,进行对象者的异常的检测。此外,基于生物体信息检测异常的方法能够任意地应用公知的方法。
81.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与以上的变形例任意地组合,也可以任意地组合以上的变形例彼此。
82.[实施例]
[0083]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0084]
基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构成,分别制成了分别与表1所示的实施例1~7、比较例1~2对应的可穿戴装置。此外,在表1示出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可穿戴装置的设备构成以及评价结果。
[0085]
[表1]
[0086]
[表1]
[0087][0088]
在表1的例子中,通过分别变更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可穿戴装置的设备构成来制成。作为变更对象的设备构成,是层构成、隔离层面积、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这四个项目。
[0089]
层构成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层构成。换句话说,表1所示的层构成表示是否从接近人体(肌肤)的一侧依次具有肌肤粘合层135、吸水层134、防水层133、导电凝胶层132、防水层131、电极层(电极111、112、113)、柔性层(柔性基板110)、隔离层(硬质基板121)、以及电子部件层(电子部件部120)的各层。在表1中,
“○”
标记表示具有该层,
“‑”
标记表示不具有该层。
[0090]
作为各层的详细构成(材质),使用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以及水胶体的层作为肌肤粘合层135,使用将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作为材质的无纺布作为吸水层134,防水层133以及防水层131使用将聚酯树脂作为材质的层,柔性基板110使用将聚酰亚胺树脂作为材质的厚度0.18mm的基板。另外,电极层与图2以及图5相同,在可穿戴装置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配置电极111以及电极112,并在这两个电极之间中接近电极112的位置配置电极113。另外,使电极111以及电极112为正极以及负极,并使电极113为基准电极。此外,在表1的“隔离层材质”中后述隔离层的材质,厚度分别为0.8mm。
[0091]
隔离层面积表示隔离层的面积相对于柔性层的面积的比例[%]。此外,
“‑”
标记表示没有相应数据(不具有隔离层)。
[0092]
隔离层材质表示隔离层的材质(材料)。在表1的例子中,隔离层材质选择了玻璃环氧、酚醛纸、以及玻璃聚酰亚胺的任意一种。此外,
“‑”
标记表示没有相应数据(不具有隔离层)。
[0093]
隔离层位置表示柔性层上的隔离层的位置。在表1的例子中,隔离层位置选择了端部或者中央。这里,端部是指可穿戴装置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中任意一方,是与电极111或者电极112对应的位置。另外,中央是指在电极111与电极112之间,另外不与电极113对应的位置。此外,
“‑”
标记表示没有相应数据(不具有隔离层)。
[0094]
如表1所示,实施例1的可穿戴装置具有肌肤粘合层135、吸水层134、防水层133、导电凝胶层132、防水层131、电极层、柔性层、隔离层以及电子部件层这九层。另外,实施例1的可穿戴装置的隔离层面积为“35%”,隔离层材质为“玻璃环氧”,隔离层位置为“端部”。
[0095]
实施例2的可穿戴装置的隔离层面积为“15%”。另外,实施例2的可穿戴装置的层构成、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与实施例1的层构成、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相同。
[0096]
实施例3的可穿戴装置的隔离层面积为“45%”。另外,实施例3的可穿戴装置的层构成、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与实施例1的层构成、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相同。
[0097]
实施例4的可穿戴装置的隔离层材质为“酚醛纸”。另外,实施例4的可穿戴装置的层构成、隔离层面积以及隔离层位置与实施例1的层构成、隔离层面积、以及隔离层位置相同。
[0098]
实施例5的可穿戴装置的隔离层材质为“玻璃聚酰亚胺”。另外,实施例5的可穿戴装置的层构成、隔离层面积以及隔离层位置与实施例1的层构成、隔离层面积以及隔离层位置相同。
[0099]
实施例6的可穿戴装置的隔离层位置为“中央”。另外,实施例6的可穿戴装置的层构成、隔离层面积、以及隔离层材质与实施例1的层构成、隔离层面积以及隔离层材质相同。
[0100]
实施例7的可穿戴装置在层构成中不具有吸水层134,而具有肌肤粘合层135、防水层133、导电凝胶层132、防水层131、电极层、柔性层、隔离层以及电子部件层这八层。另外,实施例7的可穿戴装置的隔离层面积、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与实施例1的隔离层面
积、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相同。
[0101]
比较例1的可穿戴装置在层构成中不具有吸水层134以及隔离层,而具有肌肤粘合层135、防水层133、导电凝胶层132、防水层131、电极层、柔性层以及电子部件层这七层。另外,比较例1的可穿戴装置不具有隔离层,所以没有隔离层面积、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的相应数据。
[0102]
比较例2的可穿戴装置在层构成中不具有吸水层134、防水层133、以及隔离层,而具有肌肤粘合层135、导电凝胶层132、防水层131、电极层、柔性层以及电子部件层这六层。另外,比较例2的可穿戴装置不具有隔离层,所以没有隔离层面积、隔离层材质以及隔离层位置的相应数据。
[0103]
接下来,对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可穿戴装置的评价进行说明。对弯曲实验1、弯曲实验2、数据精度、防水性以及不适性五个项目进行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可穿戴装置的评价。
[0104]
弯曲实验1是使用弯曲实验用的实验装置,进行100次各可穿戴装置的弯曲拉伸的实验。这里,该实验装置是能够自动地反复板状的实验对象物的弯曲拉伸的装置。实验装置具备相对角度可变的两个板部件作为底座,通过分别将实验对象物的两端固定于这两个板部件,进行实验对象物的弯曲拉伸。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胶带将可穿戴装置的两端15mm固定到底座,并反复进行弯曲半径17mm,弯曲角度180
°
的弯曲拉伸。在100次的弯曲拉伸之后,使用各可穿戴装置评价损坏状况。按照“a”、“b”、以及“c”三个阶段评价损坏状况。“a”表示能够与实验前不变地进行利用,换句话说未观察到损坏。“b”表示虽然可穿戴装置进行动作,但在获取的数据发现一部分缺损。“c”表示可穿戴装置不进行动作。
[0105]
弯曲实验2是使用在弯曲实验1中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1000次各可穿戴装置的弯曲拉伸的实验。在1000次的弯曲拉伸之后,使用各可穿戴装置评价损坏状况。损坏状况的评价基准与弯曲实验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106]
对于数据精度来说,基于数据的缺损、噪声的减少程度评价使用各可穿戴装置七天获取的数据(心电信号)的精度。按照“a”、“b”、以及“c”三个阶段评价数据精度。“a”表示观察不到数据的缺损、噪声。“b”表示数据的一部观察到缺损、噪声。“c”表示可穿戴装置损坏,而未得到七天量的数据。
[0107]
基于在气温30度,湿度95%的环境下将各可穿戴装置放置七天之后的导电凝胶层132的膨胀率评价防水性。按照“a”以及“b”两个阶段评价膨胀率。“a”表示膨胀率小于20%。“b”表示膨胀率在20%以上。
[0108]
不适性对将各可穿戴装置佩戴了七天时的佩戴者的不适感进行评价。按照“a”、“b”、以及“c”三个阶段评价不适感。“a”表示未特别感到不快。“b”表示感到一部分发痒。“c”表示强烈地感到发痒。此外,在不适性的评价中产生的发痒大致能够在从佩戴开始经过72小时后观察到。另外,强烈的发痒大致能够从佩戴开始经过120小时后观察到。
[0109]
在实施例1的可穿戴装置中,在弯曲实验1、弯曲实验2、数据精度、防水性以及不适性五个项目中得到“a”的评价结果。实施例1的可穿戴装置与其它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可穿戴装置相比较成为最良好的结果。
[0110]
在实施例2的可穿戴装置中,在弯曲实验1以及弯曲实验2中得到“b”的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使隔离层面积为一定以上的大小,能够降低断线的风险。
[0111]
在实施例3的可穿戴装置中,在数据精度以及不适性中得到“b”的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减小隔离层的面积,可穿戴装置的形状容易跟随身体的动作,而能够防止剥离的可能性。
[0112]
在实施例4的可穿戴装置中,在弯曲实验2中得到“b”的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使隔离层为一定(酚醛纸)以上的硬度,能够防止隔离层本身的弯曲,降低断线的风险。
[0113]
在实施例5的可穿戴装置中,在数据精度以及不适性中得到“b”的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使隔离层为一定(玻璃聚酰亚胺)以下的硬度,可穿戴装置的形状容易跟随身体的动作,而能够防止剥离的可能性。
[0114]
在实施例6的可穿戴装置中,在弯曲实验2、数据精度以及不适性中得到“b”的评价结果。这里,在隔离层位于中央部的情况下,柔性层在隔离层的两端弯曲,所以与隔离层位于端部的情况(弯曲点为一个位置)相比较弯曲点增加至两个位置。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使弯曲点减少能够降低断线的风险。另外,可知通过使弯曲点减少容易跟随身体的动作,而能够防止剥离的可能性。
[0115]
在实施例7的可穿戴装置中,在不适性中得到“b”的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具有吸水层,汗液容易向可穿戴装置的外部扩散,而能够降低发痒的可能性。
[0116]
在比较例1的可穿戴装置中,在弯曲实验1以及不适性中得到“b”的评价结果,在弯曲实验2中得到“c”的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在没有隔离层的情况下,作为装置的重要的布线全部配置在柔性层,而断线的风险上升。另外,可知在没有吸水层的情况下,汗液难以向可穿戴装置的外部扩散,而导致发痒的可能性。
[0117]
在比较例2的可穿戴装置中,在弯曲实验1、数据精度以及防水性中得到“b”的评价结果,在弯曲实验2以及不适性中得到“c”的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在没有隔离层的情况下,作为装置的重要的布线全部配置在柔性层,而断线的风险上升。另外,可知在没有吸水层134的情况下,汗液难以向可穿戴装置的外部扩散,而导致发痒的可能性。另外,可知在没有吸水层134以及防水层133的情况下,在可穿戴装置100的肌肤粘合面产生的汗液的许多被水凝胶(导电凝胶层132)吸收而较大地膨胀,而剥离的风险上升。
[0118]
附图标记说明
[0119]
100

可穿戴装置,110

柔性基板,111、112、113

电极,120

电子部件部,121

硬质基板,130

粘着部,131、133

防水层,132

导电凝胶层,134

吸水层,135

肌肤粘合层,140

导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