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冠带条渐变张力的缠绕设定方法与流程

2023-02-02 01:18: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冠带条渐变张力的缠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1、根据冠带层结构和缠绕需求,将冠带层沿轴向肩部至中心划分为对称的若干个分区;步骤s2、再根据划分的若干个分区,计算各个分区的缠绕宽度;步骤s3、基于渐变张力的设置方式,确定各个分区的张力值;步骤s4、利用得到的各个分区的缠绕宽度,计算各个分区的鼓的缠绕角度;步骤s5、根据得到的各个分区的缠绕宽度、张力值,以及鼓的缠绕角度设定系统程序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冠带条渐变张力的缠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实际需求对缠绕区间,以轮胎单侧设定多个区域进行划分;将冠带层沿中心线轴向向左右两侧对称划分,得到单侧划分为七个区域,所述七个区域为第一区域ph1、第二区域ph2、第三区域ph3、第四区域ph4、第五区域ph5、第六区域ph6,以及第七区域ph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冠带条渐变张力的缠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划分的若干个分区中单侧的划分为七个区域,所述七个区域为第一区域ph1、第二区域ph2、第三区域ph3、第四区域ph4、第五区域ph5、第六区域ph6,以及第七区域ph7;当冠带层结构为一层全冠带层加一层边缘冠带层的结构时,第一区域ph1的缠绕宽度w1为预设值,第二区域ph2的缠绕宽度w2为冠带层材料宽度,第三区域ph3的缠绕宽度w3为15mm~30mm,第四区域ph4的缠绕宽度w4为(w/2-w3-w7)/3,第五区域ph5的缠绕宽度w5为(w/2-w3-w7)/3,第六区域ph6的缠绕宽度w6为(w/2-w3-w7)/3,第七区域ph7的缠绕宽度w7为30mm~35mm;当冠带层结构为一层全冠带层的结构时,第一区域ph1的缠绕宽度w1为冠带层材料宽度,第二区域ph2的缠绕宽度w2为15mm~30mm,第三区域ph3的缠绕宽度w3为(w/2-w2-w7)/4,第四区域ph4的缠绕宽度w4为(w/2-w2-w7)/4,第五区域ph5的缠绕宽度w5为(w/2-w2-w7)/4,第六区域ph6的缠绕宽度w6为(w/2-w2-w7)/4,第七区域ph7的缠绕宽度w7为30mm~35mm;其中,w为冠带层总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冠带条渐变张力的缠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具体步骤包括:通过确定冠带层结构后基于渐变张力的设置方式,确定第一区域ph1、第二区域ph2、第三区域ph3、第四区域ph4、第五区域ph5、第六区域ph6,以及第七区域ph7的张力值;所述渐变张力的设置方式包括均匀渐变和非均匀渐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冠带条渐变张力的缠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得到的各个分区的缠绕宽度,确定一区域ph1、第二区域ph2、第三区域ph3、第四区域ph4、第五区域ph5、第六区域ph6,以及第七区域ph7的鼓的缠绕角度;当冠带层结构为一层全冠带层加一层边缘冠带层的结构时,第一区域ph1的鼓的缠绕
角度为(w1-a)/s*360,第二区域ph2的鼓的缠绕角度为360,第三区域ph3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3/s*360,第四区域ph4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4/s*360,第五区域ph5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5/s*360,第六区域ph6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6/s*360,第七区域ph7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7-a/2)/s*360;当冠带层结构为一层全冠带层的结构时,第一区域ph1的鼓的缠绕角度为360,第二区域ph2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2/s*360,第三区域ph3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3/s*360,第四区域ph4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4/s*360,第五区域ph5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5/s*360,第六区域ph6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6/s*360,第七区域ph7的鼓的缠绕角度为(w7-a/2)/s*360;其中,s为缠绕步进,即带束鼓旋转一周,缠绕头移动的轴向相对距离;a为冠带层材料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冠带条渐变张力的缠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具体步骤包括:将设定不同冠带层结构下获得的各个分区的缠绕宽度、张力值,以及鼓的缠绕角度;同时将得到的参数设置进设备相应的配方参数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带条渐变张力的缠绕设定方法,包括根据冠带层结构和缠绕需求,将冠带层沿轴向肩部至中心划分为对称的若干个分区;再根据划分的若干个分区,计算各个分区的缠绕宽度;基于渐变张力的设置方式,确定各个分区的张力值;利用得到的各个分区的缠绕宽度,计算各个分区的鼓的缠绕角度;根据得到的各个分区的缠绕宽度、张力值,以及鼓的缠绕角度设定系统程序参数。本发明将冠带层划分为若干个区,并获取相应区域的参数进行设置,可有效解决轮胎胎坯在成型及硫化充气定型时不同位置的冠带条预应力不均的问题,平衡肩部至冠部的预应力,控制带束层端部的形变;同时优化轮胎的胎面接地压力和接地印痕,提高轮胎的高速、耐久性能。耐久性能。耐久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 查道兴 何玉武 周洁 魏焕焕 王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3/1/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