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料软管的制作方法

2023-01-17 10:31: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化妆品包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软管。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化妆品、洗面奶及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均使用塑料软管进行包装,该软管结构通常是由管体及与管体一体的管颈并配合与管颈适配的管盖构成。一些特殊化妆品为提高使用效果,是采用两种物质在使用时混合,该两种物质在包装时混合会失去一些预制的效果,因而必须分体包装,在实际使用时会感觉较为繁琐。
3.现有技术中,在公告号为cn200964220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胶软管结构,该软管是由至少一组内外软管套合而成,其中外软管管颈上设有至少两个出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内软管直接嵌设在外软管内,然后对外软管进行挤压,此时位于内部的内软管也受到挤压,实现两种不同化妆品的同时挤压混合,使用方便。但是内软管和外软管嵌设在一起连接不稳定,在使用时内软管和外软管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外软管和内软管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软管。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料软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塑料软管,包括外软管和内软管,外软管内部形成空腔,空腔的开口位于外软管的底部,内软管设置在空腔中,内软管上设置有限位孔,外软管上设置有与限位孔卡接的凸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软管内部形成可以容纳内软管的空腔,且空腔开口位于外软管底部,当内软管从空腔开口安装在内空腔内时,内软管上的限位孔与外软管上的凸块在空腔内卡接;使内软管固定在外软管上,当对外软管挤压时,内软管同时受到挤压,受到挤压的内软管不易脱落,实现了提高外软管和内软管的连接稳定性效果。
9.优选的,内软管上设置有第一管颈部,第一管颈部与内软管内部连通,限位孔设置在第一管颈部两侧,凸块对应设置在外软管内部的空腔内壁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颈部与内软管连通,可以使内软管中的乳液流到第一管颈部中。限位孔设置在第一管颈部两侧,且与设置在空腔内壁上的凸块卡接,通过两个凸块和两个卡孔之间的配合,提高内软管和外软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1.优选的,外软管上设置有第二管颈部,第二管颈部与外软管内部连通,第二管颈部上设置有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空腔连通,第二通孔与外软管连通,第一管颈部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连接的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半径小于第一通孔半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管颈部上设置有两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连接管连通,可以使内软管内的乳液从第一通孔中挤出,第二通孔与外软管连通,可以使外软管内的乳液从第二通孔中挤出。两种乳液同时被挤出,实现了两种乳液的混合使用。
13.优选的,外软管和内软管均为软管结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软管和内软管为软管结构,软管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复位能力,当外软管和内软管受到挤压时,可以使乳液从通孔中流出,完成挤压后内软管和外软管会到挤压前状态。
15.优选的,连接管上设置有防漏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上防漏环的设置,可以使外软管和内软管之间有效的进行密封,减小了内软管内的乳液渗进到外软管中。
17.优选的,外软管上设置有外盖,外盖与第二管颈部螺接螺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盖与外软管螺接,通过旋拧外盖打开或关闭外软管和内软管。
19.优选的,外盖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位置上设置有弹性柱,弹性柱固定连接在外盖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盖拧紧时,弹性柱抵接在通孔上周侧的第二管颈部上,弹性柱使通孔密封起来,减小两种乳液在外盖内混合。
21.优选的,内软管上表面设置有加厚块,限位孔设置在加厚块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软管的外壁一般都较薄,不便于设置限位孔,在内软管上表面设置加厚块,加厚块上设置有限位孔,便于限位孔在内软管上的开设。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限位孔和凸块的配合,实现了提高外软管和内软管的连接稳定性效果;
25.(2)通过设置防漏环,避免内软管中的乳液漏到空腔中;
26.(3)通过设置在外盖上设置弹性柱,在拧紧外盖时,弹性柱可以抵接在通孔上,使乳液不易从通孔中流出,不易造成乳液的混合。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塑料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塑料软管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实施例塑料软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外软管;2、内软管;3、空腔;4、外盖;5、第一管颈部;6、连接管;7、限位孔;8、凸块;9、第二管颈部;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防漏环;13、弹性柱;14、加厚块;15、内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塑料软管。参照图1和图2,塑料软管包括外盖4、外软管1和内软管2。外软管1和内软管2均呈柱状,且外软管1和内软管2均为软管材质,外软管1内部形成内软管2大小的空腔3,且空腔3的开口方向位于外软管1底部,内软管2可拆卸的连接在外软管1的空腔3。
33.内软管2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管颈部5,第一管颈部5呈圆柱体状,第一管颈部5与内软管2内部连通。内软管2上表面设置有两加厚块14,加厚块14设置在第一管颈部5两侧,且
两加厚块14沿着第一管颈部5中心线对称设置。两加厚块14上均设有限位孔7。外软管1的空腔3内壁上设置有两凸块8,两凸块8与两限位孔7卡接,使内软管2固定在外软管1的空腔3中。限位孔7和凸块8连接使内软管2不易脱落,实现了提高外软管1和内软管2的连接稳定性效果。
34.参照图2和图3,第一管颈部5上竖直固定有连接管6,连接管6与第一管颈部5内部连通,使内软管2内的乳液可以从连接管6中挤出。外软管1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管颈部9,第二管颈部9呈空心柱状,且在柱体表面设有螺纹,在第二管颈部9上螺接有外盖4。第二管颈部9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10横截面积略大于连接管6的横截面积。第一通孔10与连接管6相连,可以使内软管2中的乳液从第一通孔10中挤出。第二通孔11与外软管1内部连通,可以使外软管1中的乳液冲通孔中挤出,在使用时,外软管1和内软管2中的乳液同时挤出,实现乳液的混合使用。
35.外盖4与外软管1螺接,在使用时拧开外盖4,挤压外软管1,外软管1和内软管2同时受到压力,使乳液挤出。当外软管1或内软管2任意一个损坏,可以通过拆卸更换。外盖4内部粘接固定有弹性柱13,外盖4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套15,内螺纹套15套设在第二管颈外侧,外盖4朝向第二管颈的的一面固定有两个与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相对的弹性柱13。当拧紧,弹性柱13可以抵接通孔上,使乳液不会流出,避免混合。
36.连接管6上设置有防漏环12,防漏环12呈圆环状,防漏管固定在连接管6远离第一管颈部5内部那端的管口处。当内软管2卡接在外软管1中,防漏环12可以减小内软管2中的乳液流进空腔3中。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塑料软管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拧开外盖4,对外软管1进行挤压。外软管1受到挤压的同时,内软管2也受到挤压,内软管2中的乳液,通过第一管颈部5上的连接管6在第一通孔10中挤出。外软管1中的乳液在第二通孔11中挤出,两种乳液同时挤出,起到了混合使用的效果,用完之后拧紧外盖4,使弹性柱13抵接在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上。外软管1挤压时,内软管2同时受到挤压,受到挤压的内软管2不会脱落,实现了提高外软管1和内软管2的连接稳定性效果。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