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18:3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抓斗起重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


背景技术:

2.抓斗起重机俗名抓斗吊车,是指装有抓斗的起重机械,它的抓取和卸出物料动作是由起重机司机操纵,不需要辅助人员,因而避免了工人的繁重劳动,节省了辅助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3.现有的抓斗起重机在进行抓取工作时,会需要控制卷筒转动,以实现调节卷筒上缠绕的绳索的收放,但在进行收绳时,若绳索不慎偏移出卷筒一侧挡板的外部时,绳索可能会缠绕于卷筒的侧部驱动轴上,会直接导致卷筒转动的机械故障,从而容易造成整个的损坏。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包括:横条板,所述横条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下凸板,两个所述下凸板分别与横条板两端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下凸板上均设有弧形卡盘壳,所述横条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横条板的两端均设有侧直角杆,两个所述侧直角杆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横壳。
7.优选的,所述弧形卡盘壳的上端设有卡位座,所述卡位座上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与下凸板的规格相同。
8.优选的,所述卡位座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安装螺纹孔,所述下凸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弧形卡盘壳通过固定螺栓与下凸板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侧横壳上对称设有两个卡位板。
10.优选的,两个所述卡位板与侧横壳之间设有自动卡接机构,所述自动卡接机构包括内置转轴,所述内置转轴的一端与侧横壳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置转轴的另一端贯穿侧横壳的壳壁,所述内置转轴的两端均设有滑套块,所述内置转轴的两端设有反向的螺纹,两个所述滑套块上均设有螺纹口,两个所述滑套块分别与内置转轴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卡位板分别与两个滑套块固定连接,所述内置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小转把。
11.优选的,所述侧横壳的一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细条槽,两个所述卡位板分别与两个细条槽滑动连接。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通过将横条板两端的两个侧横壳分别靠近卷筒两端的固定板座,两个弧形卡盘壳随之对准并卡设于卷筒两端的两个侧板,利用两个弧形卡盘壳可以保证卷筒转动收放绳索时,不会有绳索脱出,安全程度较
高;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通过转动两个侧横壳上的小转把,使两个侧横壳分别固定安装于卷筒两端的固定板座上,实现快捷的将防脱绳器安装于现有的卷筒上,从而能够对现有的起重机卷筒进行防脱绳保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弧形卡盘壳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横条板;11、侧直角杆;2、下凸板;21、固定螺栓;3、弧形卡盘壳;4、把手;5、侧横壳;6、卡位板;7、自动卡接机构;71、内置转轴;72、滑套块;73、小转把。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包括:横条板1,横条板1的两端对称设有下凸板2,两个下凸板2分别与横条板1两端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两个下凸板2上均设有弧形卡盘壳3,横条板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4,横条板1的两端均设有侧直角杆11,两个侧直角杆11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横壳5。
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弧形卡盘壳3的上端设有卡位座,卡位座上设有卡位槽,卡位槽与下凸板2的规格相同。
22.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卷筒侧板的规格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弧形卡盘壳3;
23.将弧形卡盘壳3上的卡位座对准下凸板2插入,即可实现弧形卡盘壳3与下凸板2的安装对位。
24.参考图1和图2所示,卡位座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安装螺纹孔,下凸板2上设有固定孔,弧形卡盘壳3通过固定螺栓21与下凸板2相连接。
25.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固定螺栓21安装于两个安装螺纹孔与固定孔之间,即可实现弧形卡盘壳3与下凸板2的固定连接。
26.参考图1和图3所示,侧横壳5上对称设有两个卡位板6。
27.需要说明的是:将侧横壳5上对称的两个卡位板6分别卡设于固定板座的两侧侧壁,即可利用两个侧横壳5实现横条板1与卷筒两端的固定板座的卡位连接。
28.参考图1和图3所示,两个卡位板6与侧横壳5之间设有自动卡接机构7,自动卡接机构7包括内置转轴71,内置转轴71的一端与侧横壳5的内壁转动连接,内置转轴71的另一端贯穿侧横壳5的壳壁,内置转轴71的两端均设有滑套块72,内置转轴71的两端设有反向的螺纹,两个滑套块72上均设有螺纹口,两个滑套块72分别与内置转轴71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卡位板6分别与两个滑套块72固定连接,内置转轴7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小转把73。
29.需要说明的是:转动侧横壳5上的小转把73,使其带动内置转轴71随之转动,内置转轴71驱动两个滑套块72同时在内置转轴71的两端滑动靠近,两个滑套块72带动两个卡位板6同时滑动,直至与一端的固定板座相抵。
30.参考图3所示,侧横壳5的一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细条槽,两个卡位板6分别与两个细条槽滑动连接。
31.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滑套块72带动两个卡位板6同时在两个细条槽中滑动,即可对两个卡位板6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需要对现有的抓斗起重机卷筒安装防脱绳器时,手握把手4,提起横条板1,使其两端的两个侧横壳5分别靠近卷筒两端的固定板座处,此时两个弧形卡盘壳3随之对准卷筒两端的两个侧板,并使两个弧形卡盘壳3卡设于卷筒两端的两个侧板上,利用两个弧形卡盘壳3可以保证卷筒转动的同时,不会有绳索脱出,安全程度较高。
33.转动侧横壳5上的小转把73,使其带动内置转轴71随之转动,内置转轴71驱动两个滑套块72同时在内置转轴71的两端滑动靠近,两个滑套块(72)带动两个卡位板(6)同时在两个细条槽中滑动,直至与一端的固定板座相抵,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实现两个侧横壳5分别相对于卷筒两端的固定板座的稳定,实现快捷的将防脱绳器安装于现有的卷筒上,从而能够对现有的起重机卷筒进行防脱绳保护。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条板(1),所述横条板(1)的两端对称设有下凸板(2),两个所述下凸板(2)分别与横条板(1)两端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下凸板(2)上均设有弧形卡盘壳(3),所述横条板(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4),所述横条板(1)的两端均设有侧直角杆(11),两个所述侧直角杆(11)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横壳(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卡盘壳(3)的上端设有卡位座,所述卡位座上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与下凸板(2)的规格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座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安装螺纹孔,所述下凸板(2)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弧形卡盘壳(3)通过固定螺栓(21)与下凸板(2)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横壳(5)上对称设有两个卡位板(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位板(6)与侧横壳(5)之间设有自动卡接机构(7),所述自动卡接机构(7)包括内置转轴(71),所述内置转轴(71)的一端与侧横壳(5)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置转轴(71)的另一端贯穿侧横壳(5)的壳壁,所述内置转轴(71)的两端均设有滑套块(72),所述内置转轴(71)的两端设有反向的螺纹,两个所述滑套块(72)上均设有螺纹口,两个所述滑套块(72)分别与内置转轴(71)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卡位板(6)分别与两个滑套块(72)固定连接,所述内置转轴(7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小转把(7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横壳(5)的一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细条槽,两个所述卡位板(6)分别与两个细条槽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涉及抓斗起重机领域。所述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包括横条板,所述横条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下凸板,两个所述下凸板分别与横条板两端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直角杆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横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抓斗起重机卷筒防脱绳器通过将横条板两端的两个侧横壳分别靠近卷筒两端的固定板座,两个弧形卡盘壳随之对准并卡设于卷筒两端的两个侧板,利用两个弧形卡盘壳可以保证卷筒转动收放绳索时,不会有绳索脱出;通过转动两个侧横壳上的小转把,使两个侧横壳分别固定安装于卷筒两端的固定板座上,实现快捷的将防脱绳器安装于现有的卷筒上。脱绳器安装于现有的卷筒上。脱绳器安装于现有的卷筒上。


技术研发人员:韩进良 韩留生 傅广良 王国利 杨宝凤 王仿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豫东起重建筑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0
技术公布日:2022/1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