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云梯和救援机械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10:43: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梯和救援机械。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云梯的支撑结构是设置在踩踏部的两端的,这样的方式导致在救援现场使用云梯救援后,当救援人员或被救援的人员因受伤或体力不支而在在云梯上运动时,由于云梯的支撑结构在两端,而在踩踏部两端之间的位置无支撑,人员踩在上面运动容易因脱力而从云梯上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云梯。
5.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救援机械。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云梯,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多个踩踏部和运输组件;各支撑部依次连接,且各支撑部能够沿支撑部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多个踩踏部分别包括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支撑部的两侧,多个踩踏部沿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度方向布置;运输组件能够相对于至少两个支撑部运动。运输组件包括装载部和行走部;行走部在至少两个支撑部上运动。
7.在该技术方案中,云梯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和多个踩踏部,各支撑部能够沿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以使至少两个支撑部可以通过滑动实现伸长和收缩,从而可以对云梯的长度进行改变,使得云梯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以及不同高度,便于救援人员通过云梯进行救援等工作。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支撑部的两侧,以实现对多个踩踏部的安装和固定,多个踩踏部沿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度方向布置,以使至少两个支撑部中可以对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进行支撑,可以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进而可以在云梯使用时,当人员在云梯上上行或下行时,当救援人员或被救援的人员踩在踩踏部两端之间的位置时,至少两个支撑部可以有效地对人员进行支撑,减少人员因脱力而导致滑落的风险,以使人员在向上攀爬或向下运动时更加地安全。而当被救援的人员由于受伤不能在云梯上攀爬或对物品等进行输送时,通过设置装载部可以将被救援的人员或对物品放入到装载部上,由于装载部设置有可以相对于支撑部运动的行走部,从而使得运输组件的装载部可以对人员、物品或货物等进行输送,并且行走部对于至少两个支撑部运动的方式有效地对运输组件进行支撑,提升运输组件运输的稳定性以及运输效率。
8.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云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沿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朝向第一滑动部一侧包括配合部,配合部能够相对于第一滑动部滑动。
10.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包
括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实现对第一滑动部的安装。第二支撑部朝向第一滑动部的一侧包括配合部,配合部与第一滑动部滑动,以实现对配合部的安装,通过设置配合部与第一滑动部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便于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相对滑动,以实现对云梯长度的改变,进而在云梯进行伸长和收缩时更加地方便、快捷。
11.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滑动部为第一滑槽;配合部为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位于第一滑槽内,相对于第一滑槽滑动。
1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滑动部为第一滑槽;配合部为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位于第一滑槽内,相对于第一滑槽滑动,通过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一凸出部的方式使得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滑动更加地方便,便于云梯进行伸缩的动作。
13.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部背离配合部的一侧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为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连通,行走部位于装载部的底部,行走部能够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运动。
1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支撑部背离配合部的一侧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相配合,进而可以在第二支撑部为多个的情况下,便于多个第二支撑部之间相对滑动,以实现云梯的伸缩。第二滑动部为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形成贯通的滑槽。行走部位于装载部的底部,能够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运动,以使与行走部安装在一起的装载部可以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进行滑动,从而使得运输组件在救援现场对伤员和货物进行输送,从而可以提升运输的效率。
15.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行走部包括定位部、两个定位轮和辅助轮;定位部与装载部相连接;两个定位轮中每个定位轮的外侧沿周向均设置有轮缘,两个定位轮与定位部转动连接,两个定位轮分别与形成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两个侧壁朝向装载部的端面抵接,轮缘位于侧壁的外侧;辅助轮与定位部转动连接,能够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运动。
16.在该技术方案中,行走部包括定位部、两个定位轮和辅助轮。定位部与装载部相连接,以实现对定位部的安装。两个定位轮中每个定位轮的外侧沿周向均设置有轮缘,定位部上设置有两个转轴,两个定位轮套设于两个转轴上,使得两个定位轮与定位部转动连接。两个定位轮分别与形成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两个侧壁朝向装载部的端面抵接,以使运输组件在运动时,两个定位轮可以在两个侧壁朝向装载部的端面上转动,以使两个定位轮可以对行走部的运动进行导向,从而保证行走部沿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轮缘位于侧壁的外侧,通过设置轮缘使得定位轮在运动时,可以实现行走部运动过程中的定位。辅助轮与定位部转动连接,能够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运动,通过设置辅助轮可以防止行走部在运动的过程中脱轨,以此保证行走部的平稳运行,提升行走部运动的安全性,通过辅助滑动,可以降低骑轮和脱轨风险。
17.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行走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行走部位于装载部的一端,另一个行走部位于装载部的另一端。
18.在该技术方案中,行走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行走部中的一个行走部位于装载部的一端,另一个行走部位于装载部的另一端,即在行走部沿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
行走部,可以进一步提升运输组件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并且,在两端均设置行走部可以避免运输组件在倾斜运输时由于两端受力不同而导致运输组件发生倾覆。
19.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部靠近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包括第一过渡部;第一过渡部的厚度由靠近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向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2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部靠近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包括第一过渡部,通过设置第一过渡部,便于运输组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部运动至第二支撑部,或由第二支撑部运动至第一支撑部。第一过渡部的厚度由靠近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向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端逐渐减小,以使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形成贯通式的结构,从而可以不降低支撑部强度、不影响攀爬的同时,保证运输组件顺畅滑行。
21.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云梯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与运输组件连接,驱动运输组件相对于至少两个支撑部运动。
22.在该技术方案中,云梯还包与运输组件连接的驱动部,驱动运输组件相对于至少两个支撑部运动,以实现在救援时,可以快速地对运输组件进行移动,从而提升救援的效率。
23.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云梯还包括扶手组件,扶手组件与多个踩踏部远离至少两个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接。
24.在该技术方案中,云梯还包括扶手组件,扶手组件与多个踩踏部远离至少两个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接,以实现对扶手组件的安装和固定,进而使得人员在云梯上攀爬或下行时进行支撑,相较于将梯架固定在半圆形滑道上没有扶手支撑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人员的跌落,从而保证人员运动时的安全性。
25.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救援机械,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云梯和伸缩臂;伸缩臂与云梯相连接,能够驱动云梯伸出或收缩。
26.在该技术方案中,救援机械包括云梯和伸缩臂,伸缩臂与云梯相连接,能够驱动云梯伸出或收缩进而使得伸缩臂可以通过伸缩实现对云梯的伸缩,从而实现对云梯长度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的救援场景。
2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9.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云梯的截面图之一;
30.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云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1.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云梯的截面图之二;
32.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云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3.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云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34.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云梯的截面图之三;
35.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运输组件的示意图之一;
36.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运输组件的示意图之二。
37.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8.100云梯,110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22第一滑动部,1124第一连接部,1126第一滑槽,114第二支撑部,1142配合部,1144第二滑槽,1146第一过渡部,1148第二连接部,1149第一凸出部,116第三支撑部,118第四支撑部,120踩踏部,130运输组件,131装载部,132脚蹬,133靠背,134第二扶手,135安全孔,136防摆支撑,137行走部,1372定位部,1374定位轮,1376辅助轮,1378轮缘,140扶手组件,142第一扶手,14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1.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云梯100和救援机械。
4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云梯10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110、多个踩踏部120和运输组件;各支撑部110依次连接,且各支撑部能够沿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多个踩踏部120分别包括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两侧,多个踩踏部120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布置;运输组件130能够相对于至少两个支撑部110运动。运输组件130包括装载部131和行走部137;行走部137在至少两个支撑部110上运动。
43.在该实施例中,云梯10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110和多个踩踏部120,各支撑部110能够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以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可以通过滑动实现伸长和收缩,从而可以对云梯100的长度进行改变,使得云梯100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以及不同高度,便于救援人员通过云梯100进行救援等工作。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两侧,以实现对多个踩踏部120的安装和固定,多个踩踏部120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布置,以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中可以对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进行支撑,可以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进而可以在云梯100在使用时,当人员在云梯100上上行或下行时,当救援人员或被救援的人员踩在踩踏部120两端之间的位置时,至少两个支撑部110可以有效地对人员进行支撑,减少人员因脱力而导致滑落的风险,以使人员在向上攀爬和向下运动时更加地安全;而当被救援的人员由于受伤不能在云梯100上攀爬或对物品等进行输送时,通过设置装载部131,可以将被救援的人员或对物品放入到装载部131上,由于装载部131设置有可以相对于支撑部110运动的行走部,从而使得运输组件130可以对人员、物品或货物等进行输送,并且行走部137相对于至少两个支撑部110运动的方式有效地对运输组件130进行支撑,提升运输组件130运输的稳定性以及运输效率。
44.具体地,目前应对高层建筑火灾,多使用登高平台消防车进行救援灭火,主要利用其云梯100和工作斗运送人员和灭火物资,对于云梯100装置,一般的云梯100的支撑结构是设置在踩踏部120的两端的,这样的方式导致人员在云梯100上运动时或对救援后的伤员进行运送时,被救者多存在恐高、惊慌、受伤等问题,攀爬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脱力滑落、瘫软等
异常问题,人员在脱力时的脚部容易踩进踩踏部120的间隙内而导致滑落,容易对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损害,因此导致大部分救援场景基本不会选择云梯100进行救援,云梯100的理想救援功能很难发挥,而本技术中多个踩踏部120设置于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两侧,且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方式,至少两个支撑部110为中置布局,在不影响爬行同时,可有效支撑人员核心,有效预防在进行消防救援时因恐高、受伤、惊恐等因素造成的脱力滑落。
45.具体地,至少两个支撑部110中的每个支撑部110都是位于多个踩踏部120中每个踩踏部120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46.具体地,至少两个支撑部110中的每个支撑部110都是位于多个踩踏部120中每个踩踏部120的两端中间的位置。
47.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至少两个支撑部110采用嵌套式云梯100支撑结构,整体采用逐级嵌套,可跟随臂架实现伸缩,至少两个支撑部110整体占用空间较小,从而降低了重量,有利于云梯100与救援车辆搭载。
48.具体地,如图4所示,多个踩踏部120间隔设置。
4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梯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50.具体地,各支撑部11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110中的所有支撑部110,或各支撑部11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110中的部分支撑部。
51.具体地,多个踩踏部且分别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具体为:多个第一踩踏件设置于至少两个支撑部的一侧,且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踩踏件设置于至少两个支撑部的另一侧,且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52.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两个支撑部110包括第一支撑部112和第二支撑部114;第一支撑部112包括第一滑动部1122,第一滑动部1122沿第一支撑部11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114朝向第一滑动部1122的一侧包括配合部1142,配合部1142能够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122滑动。
53.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支撑部110包括第一支撑部112和第二支撑部114。第一支撑部112包括第一滑动部1122,第一滑动部1122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支撑部112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实现对第一滑动部1122的安装。第二支撑部114朝向第一滑动部1122的一侧包括配合部1142,配合部1142与第一滑动部1122相配合,以实现对配合部1142的安装,通过设置配合部与第一滑动部1122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便于第一支撑部112与第二支撑部114相对滑动,以实现对云梯100长度的改变,进而在云梯100进行伸长和收缩时更加地方便、快捷。
54.具体地,第一滑动部1122为第一滑轨,第二滑动部为第二滑轨。
55.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至少两个支撑部110在安装到救援车辆或救援机械上时,第一支撑部112靠近救援车辆或救援机械的一端,救援车辆或救援机械上设置有伸缩臂,即第一支撑部112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分别有第一连接部1124,设置第一连接部1124对第一滑动部1122的一端进行保护和支撑,避免第一滑动部1122发生变形。第二支撑部114远离第一支撑部112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148,设置第二连接部
1148对第二支撑部114远离第一支撑部112的一端进行保护和支撑,避免第一滑动部1122或第二支撑部114远离第一支撑部112的一端发生变形,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5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梯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57.如图6所示,第一滑动部1122为第一滑槽1126;配合部1142为第一凸出部1149,第一凸出部1149位于第一滑槽1126内,相对于第一滑槽1126滑动。
58.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122为第一滑槽1126;配合部1142为第一凸出部1149,第一凸出部1149位于第一滑槽1126内,相对于第一滑槽1126滑动,通过设置第一滑槽1126和第一凸出部1149的方式使得第一支撑部112和第二支撑部114之间的滑动更加地方便,便于云梯100进行伸缩的动作。
5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梯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60.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支撑部114背离配合部1142的一侧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为第二滑槽1144,第二滑槽1144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槽1126与第二滑槽1144相连通,行走部137位于装载部131的底部,行走部137能够在第一滑槽1126与第二滑槽1144之间运动。
61.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支撑部114背离配合部1142的一侧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1122与第二滑动部相配合,进而可以在第二支撑部为多个的情况下,便于多个第二支撑部之间相对滑动,以实现云梯100的伸缩。第二滑动部为第二滑槽1144,第二滑槽1144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第一滑槽1126与第二滑槽1144形成贯通的滑槽。行走部137位于装载部131的底部,能够在第一滑槽1126与第二滑槽1144之间运动,以使与行走部137安装在一起的装载部131可以在第一支撑部112和第二支撑部114上进行滑动,从而使得运输组件130在救援现场对伤员和货物进行输送,从而可以提升运输的效率。
62.具体地,运输组件130为小车。
63.具体地,行走部137的另一侧能够在第一滑槽1126与第二滑槽1144之间运动,使得第一滑槽1126和第二滑槽1144不仅可以用于多个支撑部110的嵌套伸缩,还可以当做滑道用于运输组件130组件的滑动,为保证滑动的连续稳定性,以使实现了结构的重复利用。
64.具体地,在消防救援时一般是采用人员和物品直接在滑道内滑动来来实现人员和物品的输送,但是对于人员在被救援后身体可能已经收到了伤害,如皮肤等受伤,这时如果通过云梯100上的滑道内滑动时会与人体产生摩擦,这样容易导致对人体的二次伤害,进一步加重伤情,并且在对物品进行运送时,由于物品太大容易在滑道内滑动时发生碰撞,因此导致对人员和物品运送的安全性不高。而本技术中采用运输组件130对于人员和物品进行运送,可以使得人员直接坐在装载部131上或将物品固定在装载部131上进行输送,由于装载部131可以相对至少两个支撑部110进行滑动,从而可以避免人员的身体与云梯100之间发生摩擦,避免人体受到二次伤害,对于物品可以避免在输送时发生碰撞,从而提高了对人员和物品运送时的安全性。
65.具体地,在消防救援时的云梯100一般是半封闭式的结构,即在滑道的开口位置间隔设置多个梯杆,在对人员和物品向下输送时,半圆形底加上梯杆容易导致滑行卡滞,通过
性不高,救援过程易受影响;并且这样的方式如果要通过人,考虑肥胖者在内,其截面尺寸需要做大,这势必要占用大量空间和重量,不利于车辆搭载,而本技术中通过在至少两个支撑部110上设置运输组件130对人员和物品进行运送,由于运输组件130是位于多个踩踏部120上方的,因此可以避免对人员和物品进行运送时多个踩踏部120对其进行卡滞,也不会占用大量空间和重量。
6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梯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67.如图7和图8所示,行走部137包括定位部1372、两个定位轮1374和辅助轮1376;定位部1372与装载部131相连接;两个定位轮1374中每个定位轮1374的外侧沿周向均设置有轮缘1378,两个定位轮1374与定位部1372转动连接,两个定位轮1374分别与形成第一滑槽1126和第二滑槽1144的两个侧壁朝向装载部的端面抵接,轮缘1378位于侧壁的外侧;辅助轮1376与定位部1372转动连接,能够在第一滑槽1126与第二滑槽1144之间运动。
68.在该实施例中,行走部137包括定位部1372、两个定位轮1374和辅助轮1376。定位部1372与装载部131相连接,以实现对定位部1372的安装。两个定位轮1374中每个定位轮1374的外侧沿周向均设置有轮缘1378,定位部1372上设置有两个转轴,两个定位轮1374套设于两个转轴上,使得两个定位轮1374与定位部1372转动连接。两个定位轮1374分别与形成第一滑槽1126和第二滑槽1144的两个侧壁朝向装载部131的端面抵接,以使运输组件130在运动时,两个定位轮1374可以在两个侧壁朝向装载部的端面上转动,以使两个定位轮1374可以对行走部137的运动进行导向,从而保证行走部137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轮缘1378位于侧壁的外侧,通过设置轮缘1378使得定位轮1374在运动时,可以实现行走部137运动过程中的定位。辅助轮1376与定位部1372转动连接,能够在第一滑槽1126与第二滑槽1144之间运动,通过设置辅助轮1376可以防止行走部137在运动的过程中脱轨,以此保证行走部137的平稳运行,提升行走部137运动的安全性,通过辅助滑动,可以降低骑轮和脱轨风险。
69.具体地,两个定位轮1374中每个定位轮1374的外侧为远离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一侧。
70.具体地,定位部1372安装于装载部131的底部。
7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梯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72.如图7所示,行走部13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行走部137位于装载部131的一端,另一个行走部137位于装载部131的另一端。
73.在该实施例中,行走部13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行走部137位于装载部131的一端,另一个行走部137位于装载部131的另一端,即在行走部137沿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行走部137,可以进一步提升运输组件130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并且,在两端均设置行走部137可以避免运输组件130在倾斜运输时由于两端受力不同而导致运输组件130发生倾覆。
7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梯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75.如图7所示,第二支撑部114靠近第一支撑部112的一端包括第一过渡部1146;第一
过渡部1146的厚度由靠近第二支撑部114的一端向远离第二支撑部114的一端逐渐减小。
76.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114靠近第一支撑部112的一端包括第一过渡部1146,通过设置第一过渡部1146,便于运输组件130可以通过第一支撑部112运动至第二支撑部114,或由第二支撑部114运动至第一支撑部112。第一过渡部1146的厚度由靠近第二支撑部114的一端向远离第二支撑部114的一端逐渐减小,以使第一滑槽1126与第二滑槽1144形成贯通式的结构,从而可以不降低支撑部110强度、不影响攀爬的同时,保证运输组件130顺畅滑行。
77.具体地,第一过渡部1146采用斜式平滑过渡,这样贯通式设计减少了运输组件130滑行过程的颠簸,更能安全稳定往返运行。
78.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两个支撑部110还包括第三支撑部116和第四支撑部118,第三支撑部116、第四支撑部118与第二支撑部114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部112、第二支撑部114、第三支撑部116和第四支撑部118之间相互嵌套设置,第二支撑部114的一侧嵌合在第一支撑部112上,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12进行伸缩;第三支撑部116的一侧嵌合在第二支撑部114上,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撑部114进行伸缩;第四支撑部118的一侧嵌合在第三支撑部116上,能够相对于第三支撑部116进行伸缩;第三支撑部116、第四支撑部118与第二支撑部114的结构相同,即第二支撑部1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部114采用嵌套式布置,每个第二支撑部114靠近第一支撑部112的一端包括第一过渡部1146,通过在每节的对接处做了专门的过渡设计,尺寸设计考虑伸缩和梯杆布置,在不影响正常功能同时实现滑动槽结构的贯通,保证了小车组件的往返连续、稳定、安全的滑动。
7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梯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80.云梯100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与运输组件130连接,驱动运输组件130相对于至少两个支撑部110运动。
81.在该实施例中,云梯100还包括与运输组件130连接的驱动部,驱动运输组件130相对于至少两个支撑部110运动,以实现在救援时,可以快速地对运输组件130进行移动,从而提升救援的效率。
82.具体地,装载部131上设置安全孔135。运输组件130底部的两侧设有防摆支撑136,防止运输组件130左右摆动导致掉落,上部设有安全孔135用于绑定。
83.具体地,在装载部131沿第一支撑部1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靠背133,在装载部131沿第一支撑部1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脚蹬132用于对人员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对人员输送时的稳定性,便于对人员和货物的固定运输。
84.具体地,在装载部131具有脚蹬132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护栏和安全带,防护栏与装载部131转动连接,在对人员进行输送时,将人员放置到装载部131,转动防护栏至人员前方,使得防护栏可以在运输组件130运动时对人员进行保护。在转动防护栏至人员前方,还可以拉动安全带进一步对人员进行保护,提高运输组件130的安全性能,并且防护栏具有解锁和锁紧两种状态,运输人员坐好后锁紧,运输人员需离开座位时解锁,配合安全带提高运输组件130的安全性能,降低运输人员的不安心理。
85.具体地,在装载部131沿第一支撑部112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扶手134,从而便于对人员进行输送是,人员的双手可以握住第二扶手134以保证自身的稳定,从而提升安
全性。
86.具体地,驱动组件为牵引绳,当需要运送伤员或者灭火救援物资时,可以将运输组件130装入第一滑槽1126内,直接卡入即可,运输组件130背部下方连接牵引绳,救援或者运输时,通过牵引绳利用运输组件130本身的安全孔135、第二扶手134等结构将人员或者货物固定,通过对牵引绳卷扬的带动实现运输组件130沿第一支撑部112长度放行的移动,实现云梯100的快速救援。
87.具体地,牵引绳为钢丝绳,由于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大,使用时更加地安全可靠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并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韧性,进而便于对输送组件进行拉动。
88.具体地,驱动组件为能够自主驱动的电机。
8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梯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90.如图1和图2所示,云梯100还包括扶手组件140,扶手组件140与多个踩踏部120远离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一端相连接。
91.在该实施例中,云梯100还包括扶手组件140,扶手组件140与多个踩踏部120远离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一端相连接,以实现对扶手组件140的安装和固定,进而使得人员在云梯100上攀爬或下行时进行支撑,相较于将梯架固定在半圆形滑道上没有扶手支撑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人员的跌落,从而保证人员运动时的安全性。
92.具体地,扶手组件140包括第一扶手142和多个连接杆144,多个连接杆144与多个踩踏部120远离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一端相连接,多个连接杆144的一端与多个踩踏部120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扶手142沿至少两个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与多个连接杆144的另一端之前可拆卸连接,使得多个连接可以对第一扶手142进行支撑,从而使得第一扶手142可以对上行或下行的人员进行支撑,以避免人员在时发生跌落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将多个连接杆144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在不必要扶手组件140保护的使用情况下通过拆卸减重,起简化结构,服务其他救援方式的作用,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救援情况选择是否安装扶手组件140。
93.具体地,多个连接杆144可平行设置或交叉设置,此外,多个连接杆144可与踩踏部120位于同一平面,并与踩踏部120交叉设置,从而提高连接杆144的布局密度,增加云梯100的安全稳固性能。
9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救援机械,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云梯100和伸缩臂;伸缩臂与云梯100相连接,能够驱动云梯100伸出或收缩。
95.在该实施例中,救援机械包括云梯100和伸缩臂,伸缩臂与云梯100相连接,能够驱动云梯100伸出或收缩进而使得伸缩臂可以通过伸缩实现对云梯100的伸缩,从而实现对云梯100长度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的救援场景。
96.具体地,救援机械为消防车。
97.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
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98.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