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辊式开卷机反弯辊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20:20: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卷机所使用的反弯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辊式开卷机反弯辊。


背景技术:

2.反弯辊是机组中的重要质量设备,起到避免带钢开卷时产生的横折印、消除带钢的残余应力以及吸收钢卷内部松卷而引起的张力波动和稳定开卷机张力等作用。目前冷轧酸洗、镀锌、平整机组上,开卷机使用的反弯辊大部分是单辊或三辊的机械结构形式。
3.上述结构的反弯辊,单辊式工作辊半径大,投用时带钢在工作辊的包角较小,集中在带钢表面的张力存在松弛状态,带钢残余应力消除效果不佳,运行不稳定,三辊式为保证安装精度,通常装备在辊盒上,辊盒笨重更换困难,费时费力,为此提出了一种双辊式开卷机反弯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双辊式开卷机反弯辊,以解决单辊式工作辊半径大,投用时带钢在工作辊的包角较小,集中在带钢表面的张力存在松弛状态,带钢残余应力消除效果不佳,运行不稳定,三辊式为保证安装精度,通常装备在辊盒上,辊盒笨重更换困难,费时费力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双辊式开卷机反弯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活动卡接在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反弯组件,所述反弯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用于消除带钢内部的应力。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反弯组件,带钢与反弯组件的包角较小,集中在带钢表面的张力更为紧持状态,带钢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更好,运行更为稳定,且整体体积更小,安装更为简单。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弯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孔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壁活动套设,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面设置有两个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相互靠近的两侧均开设有旋转口,所述旋转口的内部活动卡接有旋转柱,所述轴承座的一侧设置有支承辊,所述支承辊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旋转柱相互靠近的两端固定安装,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活动卡接有转动柱,两个所述转动柱相互靠近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向块,两个所述转向块之间设置有工作辊,所述工作辊的两端均开设有转动口,两个所述转向块相互靠近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转动口活动套设。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轴承座,降低支承辊在旋转时的摩擦系数,保证其反转精度,通过设置转向块,使工作辊与钢带接触后再将工作辊转动到与支承辊相贴合,通过设置支承辊,向上的支撑力由支承辊承担,工作辊的轴承座只承担横向串动力。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支架的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之间活动套设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液压缸,为固定支架提供稳定压力,使反弯组件对带钢的应力消除效果更为稳定,液压缸内部设置有磁尺,检测到固定支架压下极限位,恢复到初始等待位,通过设置旋转环,使液压缸随着固定支架的左右摆动,依旧可以有支撑点,不影响对固定支架的压力提供,提高工作稳定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缸伸缩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环,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转动环的内壁活动套设。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动环,使液压缸与固定支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固定支架摆动的同时,可以稳定接收到液压缸的压力。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螺纹槽,两个所述轴承座的顶面分别开设有两个固定口,所述固定口与所述螺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口的内部活动套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口延伸至所述螺纹槽的内部,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螺栓,将轴承座与固定支架之间可以进行更为轻便的装卸,方便后续对支承辊进行更换检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活动套设,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一端过所述螺纹孔延伸至所述安装口的内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槽将连接杆与固定支架进行连接,通过设置安装螺栓,将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可以更为轻便的进行装卸,方便对工作辊进行更换检修。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辊式开卷机反弯辊,有益效果在于:
19.通过设置反弯组件,带钢与反弯组件的包角较小,集中在带钢表面的张力更为紧持状态,带钢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更好,运行更为稳定,且整体体积更小,安装更为简单。
20.通过设置轴承座,降低支承辊在旋转时的摩擦系数,保证其反转精度,通过设置转向块,使工作辊与钢带接触后再将工作辊转动到与支承辊相贴合,通过设置支承辊,向上的支撑力由支承辊承担,工作辊的轴承座只承担横向串动力,通过设置液压缸,为固定支架提供稳定压力,使反弯组件对带钢的应力消除效果更为稳定,液压缸内部设置有磁尺,检测到固定支架压下极限位,恢复到初始等待位,通过设置旋转环,使液压缸随着固定支架的左右摆动,依旧可以有支撑点,不影响对固定支架的压力提供,提高工作稳定性,通过设置转动环,使液压缸与固定支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固定支架摆动的同时,可以稳定接收到液压缸的压力,通过设置固定螺栓,将轴承座与固定支架之间可以进行更为轻便的装卸,方便后续对支承辊进行更换检修,通过设置安装槽将连接杆与固定支架进行连接,通过设置安
装螺栓,将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可以更为轻便的进行装卸,方便对工作辊进行更换检修。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柱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柱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固定支架结构的仰视图。
27.图中:1、底座;2、连接块;3、支架;4、安装块;5、安装孔;6、旋转轴;7、固定支架;8、旋转孔;9、轴承座;10、旋转口;11、旋转柱;12、支承辊;13、连接杆;14、转动槽;15、转动柱;16、转向块;17、工作辊;18、转动口;19、连接柱;20、连接孔;21、旋转环;22、液压缸;23、转动环;24、推动杆;25、固定口;26、固定螺栓;27、螺纹槽;28、安装槽;29、螺纹孔;30、安装螺栓;31、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9.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辊式开卷机反弯辊,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3,两个支架3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4,两个安装块4相互靠近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5,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旋转轴6,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活动卡接在两个安装孔5的内部,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反弯组件,用于消除带钢内部的应力,反弯组件包括: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设置在底座1的顶面,固定支架7的一侧开设有旋转孔8,旋转孔8与旋转轴6的外壁活动套设,固定支架7的底面设置有两个轴承座9,轴承座9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两个轴承座9相互靠近的两侧均开设有旋转口10,旋转口10的内部活动卡接有旋转柱11,轴承座9的一侧设置有支承辊12,支承辊12的两端与两个旋转柱11相互靠近的两端固定安装,固定支架7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14,转动槽14的内部活动卡接有转动柱15,两个转动柱15相互靠近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向块16,两个转向块16之间设置有工作辊17,工作辊17的两端均开设有转动口18,两个转向块16相互靠近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9,连接柱19与转动口18活动套设,通过设置轴承座9,降低支承辊12在旋转时的摩擦系数,保证其反转精度,通过设置转向块16,使工作辊17与钢带接触后再将工作辊17转动到与支承辊12相贴合,通过设置支承辊12,向上的支撑力由支承辊12承担,工作辊17的轴承座只承担横向串动力。
30.参见图2、图3、图4和图5,两个支架3的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块2,两个连接块2相互靠近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20,两个连接孔20之间活动套设有旋转环21,旋转环2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2,液压缸22与固定支架7连接,通过设置液压缸22,为固定支架7提供稳定压力,使反弯组件对带钢的应力消除效果更为稳定,液压缸22内部设置有磁尺,检测到固定支架7压下极限位,恢复到初始等待位,通过设置旋转环21,使液压缸22随着固定支架7的左右摆动,依旧可以有支撑点,不影响对固定支架7的压力提供,提高工作稳定性,液压缸22伸缩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环23,底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杆24,推动杆24与转动环23的内壁活动套设,通过设置转动环23,使液压缸22与固定支架7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固定支架7摆动的同时,可以稳定接收到液压缸22的压力,固定支架7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螺纹槽27,两个轴承座9的顶面分别开设有两个固定口25,固定口25与螺纹槽27的位置相对应,固定口25的内部活动套设有固定螺栓26,固定螺栓26的一端穿过固定口25延伸至螺纹槽27的内部,固定螺栓26与螺纹槽27螺纹连接,,通过设置固定螺栓26,将轴承座9与固定支架7之间可以进行更为轻便的装卸,方便后续对支承辊12进行更换检修,固定支架7的底面开设有安装槽28,固定支架7的两侧开设有螺纹孔29,连接杆13与安装槽28的内壁活动套设,连接杆13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31,安装口31与螺纹孔29的位置相对应,螺纹孔2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30,安装螺栓30的一端过螺纹孔29延伸至安装口31的内部,通过设置安装槽28将连接杆13与固定支架7进行连接,通过设置安装螺栓30,将连接杆13与固定支架7之间可以更为轻便的进行装卸,方便对工作辊17进行更换检修。
31.工作原理:请参见图1-图5所示,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轴承座9,降低支承辊12在旋转时的摩擦系数,保证其反转精度,通过设置转向块16,使工作辊17与钢带接触后再将工作辊17转动到与支承辊12相贴合,通过设置支承辊12,向上的支撑力由支承辊12承担,工作辊17的轴承座只承担横向串动力,通过设置液压缸22,为固定支架7提供稳定压力,使反弯组件对带钢的应力消除效果更为稳定,液压缸22内部设置有磁尺,检测到固定支架7压下极限位,恢复到初始等待位,通过设置旋转环21,使液压缸22随着固定支架7的左右摆动,依旧可以有支撑点,不影响对固定支架7的压力提供,提高工作稳定性,通过设置转动环23,使液压缸22与固定支架7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固定支架7摆动的同时,可以稳定接收到液压缸22的压力,通过设置固定螺栓26,将轴承座9与固定支架7之间可以进行更为轻便的装卸,方便后续对支承辊12进行更换检修,通过设置安装槽28将连接杆13与固定支架7进行连接,通过设置安装螺栓30,将连接杆13与固定支架7之间可以更为轻便的进行装卸,方便对工作辊17进行更换检修。
3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