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0 16:53: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柴油提炼自动植物油,普遍用于拖拉机、卡车、船舶等。它是指以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棉、棕榈等,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或热化学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物料在反应釜中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物料进行运输,便于后续加工,而反应釜中加热的物料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自身热量较大,导致输送管道外壁产生较大的热量,会照成热能的浪费,因此,一种在生物柴油提炼过程中将运输过程中管道内的热能回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所研究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解决现有的生物柴油提炼过程中,造成热能浪费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反应釜、导料管、冷凝罐及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为不锈钢矩形架,且第一固定架上部设置有反应釜,反应釜的下部通过导料管与冷凝罐相连接,冷凝罐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上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外壳、环形分离片、进水口及出水口,冷却外壳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冷却外壳腔室内部设置有环形分离片,冷却外壳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
6.进一步, 所述冷却外壳为半弧形矩形板,且冷却外壳的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孔,且限位孔通过限位螺丝与另一个冷却外壳固定连接。
7.进一步, 所述环形导料管的进料端与密封盖上的进料口相连接,环形导料管的出料端与密封盖上的出料口相连接。
8.进一步, 所述冷凝罐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空腔体结构,且冷凝罐上部设置有进液口及出液口。
9.进一步, 所述出液口位于进液口的上部,且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生活用水水管相连接。
10.进一步, 所述冷凝罐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冷凝罐的下部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2.1、在第一固定架上部设置有反应釜,且反应釜下部通过导料管与冷凝罐相连接,其中,冷凝罐能够对环形管道内部的物料进行冷凝处理,而冷却水能够在冷凝罐的底部进
入,并通过冷凝水的循环下进行冷却,而冷却后的水源能够与生活管道用水相连接,实现热能回收。
13.2、在导料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冷却外壳,能够对管道内的物料进行先一步冷缺处理,而在冷却外壳内部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及环形分离片形成的导槽,在将冷却水导入后将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14.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凝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料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料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固定架、3-反应釜、6-导料管、7-冷却外壳、8-冷凝罐、9-密封盖、10-进料口、11-出料口、12-出液口、13-进液口、14-第二固定架、15-环形导料管、17-进水口、18-出水口、19-环形分离片、20-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20.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21.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内、
23.外”、“底、顶”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
24.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
25.方位词并不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
26.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图4示出了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反应釜3、导料管6、冷凝罐8及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1为不锈钢矩形架,且第一固定架1上部设置有反应釜3,反应釜3的下部通过导料管6与冷凝罐8相连接,冷凝罐8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导料管15;所述导料管6上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外壳7、环形分离片19、进水口17及出水口18,冷却外壳7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冷却外壳7腔室内部设置有环形分离片19,冷却外壳7上部设置有进水口17及出水口18;上述方案中,反应釜3通过导料管与冷凝罐8,用于反应釜加热后,通过冷凝罐进行冷却,而在导料管6外部设置有冷却外壳7,冷却外壳7内部为空腔设置,在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分离片形成的通道,冷却水能够从进水口中进入,并在通道内部流动,将导料管外壁上的热量带走,不仅能够先一步制冷,而且实现了热能的回收。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是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冷却外壳7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冷却外壳7为半弧形矩形板,且冷却外壳7的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孔20,且限位孔20通过限位螺丝与另一个冷却外壳7固定连接;采用两个冷却外壳包附在导料管上部,这种结构便于安装
及拆卸。
31.实施例3:
32.本实施例是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环形导料管15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环形导料管15的进料端与密封盖9上的进料口10相连接,环形导料管15的出料端与密封盖9上的出料口11相连接;冷凝罐8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空腔体结构,且冷凝罐8上部设置有进液口13及出液口12;出液口12位于进液口13的上部,且出液口12通过管道与生活用水水管相连接;冷凝罐8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9;冷凝罐8的下部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14上;在第一固定架上部设置有反应釜,且反应釜下部通过导料管与冷凝罐相连接,其中,冷凝罐能够对环形管道内部的物料进行冷凝处理,而冷却水能够在冷凝罐的底部进入,并通过冷凝水的循环下进行冷却,而冷却后的水源能够与生活管道用水相连接,实现热能回收。
33.以上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
34.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
35.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的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36.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反应釜(3)、导料管(6)、冷凝罐(8)及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1)为不锈钢矩形架,且第一固定架(1)上部设置有反应釜(3),反应釜(3)的下部通过导料管(6)与冷凝罐(8)相连接,冷凝罐(8)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导料管(15);所述导料管(6)上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外壳(7)、环形分离片(19)、进水口(17)及出水口(18),冷却外壳(7)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冷却外壳(7)腔室内部设置有环形分离片(19),冷却外壳(7)上部设置有进水口(17)及出水口(18)。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外壳(7)为半弧形矩形板,且冷却外壳(7)的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孔(20),且限位孔(20)通过限位螺丝与另一个冷却外壳(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料管(15)的进料端与密封盖(9)上的进料口(10)相连接,环形导料管(15)的出料端与密封盖(9)上的出料口(11)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罐(8)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空腔体结构,且冷凝罐(8)上部设置有进液口(13)及出液口(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12)位于进液口(13)的上部,且出液口(12)通过管道与生活用水水管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罐(8)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9);冷凝罐(8)的下部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1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反应釜、导料管、冷凝罐及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为不锈钢矩形架,且第一固定架上部设置有反应釜,反应釜的下部通过导料管与冷凝罐相连接,冷凝罐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上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外壳、环形分离片、进水口及出水口,冷却外壳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冷却外壳腔室内部设置有环形分离片,冷却外壳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现有的生物柴油提炼过程中,造成热能浪费的问题。造成热能浪费的问题。造成热能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红 申时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德称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